這不是金爐別誤會 帶您認識惜字亭

許多廟宇都有金爐,讓信眾焚燒金紙,但有些地方會有一個跟金爐很像的建築物,雖然也是用來燒東西,但燒的不是金紙,而是寫有文字的紙張,這個建築物有很多稱呼,但可以統稱為惜字亭,那為什麼古人要特別建一個亭來燒字紙呢?

新豐扶雲社孔聖亭斜照。(圖/WIKI圖庫,Outlookxp攝)
新豐扶雲社孔聖亭斜照。(圖/WIKI圖庫,Outlookxp攝)

台灣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在這個體系下,古人認為文字是神聖且崇高的,寫有文字的紙不可隨意丟棄,需要收集後統一焚毀,是「敬惜字紙」理念的體現之一,亦有崇敬倉頡、文昌帝君的意義。

新莊文昌祠敬字亭。(圖/WIKI圖庫,Pbdragonwang攝)
新莊文昌祠敬字亭。(圖/WIKI圖庫,Pbdragonwang攝)

惜字亭的歷史約起於宋代,到明清年間廣為流行,一地的書院寺廟內都可以看到,有些大戶人家也有自己專屬惜字亭,這個習慣也隨著先民渡過黑水溝而流傳到台灣來,至今台灣仍保有一定數量的惜字亭,例如新莊文昌祠敬字亭、林本源園邸敬字亭、龍潭聖蹟亭,都是登記有案的古蹟。

隨著時代進步,書寫工具的取得遠比古早時期容易,古人「敬惜字紙」的理念也逐漸消失在這個社會上,但對於文字我們仍該保持崇敬,試著理解「敬惜字紙」的重要內涵。

更多NOWnews今日新聞報導
芝山巖聖佑宮石頭公 五鬼弄石獅傳說怎麼來?
習俗百科/出遊不想跟阿飄睡!邊間真的不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