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鳳蝶
 

 

屬於鳳蝶科(Papilionidae)的大型蝶類,俗稱長崎鳳蝶、白衽黑鳳蝶、甄蝶、甌蝶、美鳳蝶、多型藍鳳蝶,英名Great Memnon。翅展約10至12公分。雌雄外觀差異非常大,雄蝶背面為黑色並泛著天鵝絨般的光澤,後翅具有藍灰色的條狀斑紋,由基部向外緣呈幅射狀,腹面在基部與肛角附近有紅色的斑紋。雌蝶可分有尾和無尾兩型,其顏色斑紋變化多端,不同個體間有著明顯的差異,所以有人稱它們為蝴蝶中的魔術師。雌蝶的有尾型後翅中央有白斑,外緣有紅斑,前翅基部也有一明顯的三角形紅斑;雌蝶的無尾型後翅具有多條黃斑,外緣具有黑點,屬於隱性遺傳。
本種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向東經中國達日本,東南經中南半島達印尼與婆羅洲,臺灣產於全島各地,由平地到2500公尺以下的中海拔山區都可發現,算是非常普遍的蝴蝶,在八斗子公園的樹林區經常可見。成蟲發生期在3至10月間,幼蟲以芸香科的食茱萸、雙面刺、賊仔樹及柑橘類的葉片為食,所以在有柑橘園的地方附近就能很輕易的觀察到它們。雄蝶喜歡沿著森林邊緣或林道上空來回穿梭,像是在巡視它的領域。另外它除了訪花吸蜜,還會在水域附近潮濕的地方吸水,據學者研究其吸水的目的,主要在攝取水中的礦物質,這是促使性成熟的重要物質,許多蝶種的雄蝶都有相同習性。雌蝶除了吸蜜外,其活動的區域主要在寄主植物附近,也就是說在食茱萸、雙面刺、柑橘園裏或種植柚子、柳丁或檸檬等果樹的地方,很有機會看到雌蝶在盤旋或產卵。如果運氣好也能看到雄蝶跳求偶舞,那雌雄一前一後舞姿曼妙,真是賞心悅目的一個畫面。雌蝶將卵產在向陽處繼主嫩莖或葉表,幼蟲孵化後棲息於葉表,偏好吃成熟葉,幼蟲遇到騷擾時會露出臭角散發濃烈的酸醋味,令天敵退避三舍,這鮮紅色臭角具有警戒和驅敵的功用,警告對方不准侵犯,老熟之後在寄主的隱蔽處化蛹。
參考資料:
http://e-info.org.tw/topic/butterfly/Papilio-memnon/Papilio-memnon.htm
http://gaga.biodiv.tw/new23/9308/w39.htm
http://blog.kmnp.gov.tw/?p=4466
http://digimuse.nmns.edu.tw/DigiMuse/NewModule.aspx?ObjectId=0b0000018048090b&ParentID=0b0000018048090b

 

青帶鳳蝶 Graphium sarpedon connectens
屬於鳳蝶科(Papilionidae)的中型蝶類,俗稱青線鳳蝶、青條鳳蝶、青鳳蝶,英名Common bluebottle, Blue triangle。翅展約5至6公分,雄蝶前翅端稍尖,整體接近長三角形。後翅接近三角形,外緣呈明顯波浪狀,翅膀表面呈黑色,展翅時有一條水藍色的橫帶斑紋橫跨全翅,後翅近外緣具有淡藍色弦月紋排列,尾突不明顯,翅腹面也有青帶斑紋,但在後翅的近肛角區域具有紅斑。雌蝶體型較大,外觀與雄蝶相近,前翅略寬,後翅內緣無明顯性徵。
本種分布於日本、中國大陸、東南亞國家、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及昆士蘭等地區,在臺灣普遍分布於平地至海拔2500公尺的山區,在八斗子公園的樹林區經常可見。喜歡訪花或群聚於潮濕的地面吸水,飛行迅速。幼蟲以樟樹、紅楠、肉桂等植物的葉片為食,初齡呈黑色,漸漸轉為褐色、綠色,頭胸部寬,末端漸窄,終齡後胸體背有一條黃色橫紋,頭胸左右側各有3枚藍色光澤突棘,腹端有一對叉狀突起,體表密生白色細微絨毛。天敵有小繭蜂、寄生蜂、寄生蠅、椿象、鳥類等捕食性天敵。前胸具有一對黃綠色半透明的臭角,平時縮於前胸背板縫內,受到驚嚇或騷擾時,可外翻伸出,並分泌具有臭味之黃綠色液體,用以驅敵。蛹為帶蛹,絲帶通過後胸背方懸掛於固定物上,顏色為淡綠色,體背有4條黃色縱紋。成蟲全年可見,常見路邊的野花吸食花蜜,習性靈敏,飛行快速。
參考資料:
http://gaga.biodiv.tw/new23/s2-3.htm
http://turing.csie.ntu.edu.tw/ncnudlm/cgi-bin/query_keyword/xmlShow.pl?filename=%ABC%B1a%BB%F1%BD%BA.xml
http://www.sunmoonlake.gov.tw/TW/03000645.aspx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aphium_sarpe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