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儒学浅窥
《经学的瓦解》再读

《经学的瓦解》再读

【题外话】陈壁生老师的这本书是第二次读了。第一次是在硕士期间,读的时候很欣喜,但是读过也就忘了,这次虽是再读,但如同读新书一样。这本书的阅读也是利用闲暇时间,读经注太折磨人,读读经学瓦解的历程,确实能强打起几分精神来。

这本书的线索很清晰明了,从晚清开始,讲经学如何一步步瓦解,直到现代学术体制的建立。第一个阶段是,古文经学大师章太炎为了应对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夷经为史,中国学术的格局由“以经为纲”转向“以史为本”。值得注意的是,章太炎所谓“史”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历史——现代学科意义上的,而是一种可以为现代中国之建立提供“国性”,并面向未来的史。在章太炎的理解中,现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应当受到“史”的规范,因此章太炎之“史”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

第二阶段是,由“以史为本”转为以“史料为本”。从章太炎到胡适之,“以史为本”之“史”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胡适之的理解中,历史就是过去的种种,与现代中国是割裂的。古代中国的历史只是一团杂乱无章的史料,需要以现代学科取整理,他的”整理国故“运动从事的就是这样一个性质的工作。”整理国故“之后,现代学术体制建立,经学彻底消失,而沦为文史哲三科的史料。从此中国学术就走向了有史无学的根本性困境。

就拿笔者熟悉的中国哲学来说,中国哲学学科的准确称呼是中国哲学史,很明显是一种史学研究,而非哲学研究。因此,是史而不是学,学来自西方。换言之,中国哲学的研究,中国古代的文献只是一种质料,而西方哲学则是其理念。

这本书就大概是这样一个脉络,书不厚,很好读。对经学感兴趣的,可以一读,定价也很便宜。

笔者之前曾在一些中哲问题下,回答云:中国哲学的前沿是经学的复兴。这篇短短的读书笔记其实可以做为一个补充。从经学的瓦解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哲学研究的根本性困境所在,对于这种根本性的困境,西学的输入是无能为力的,而只能依靠经学的复兴。

(其实想详细写一下的,无奈经注太多,罪过!)


参考文献:

陈壁生:《经学的瓦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发布于 2019-11-25 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