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学·西北胜族·凉州武力豪族集团·西北首府凉州城(雍凉之都武威郡)古代历史人物预览表·慕容洞唐整理凉史【禁止转载,本文持续更新中.....】

凉州学·西北胜族·凉州武力豪族集团·西北首府凉州城(雍凉之都武威郡)古代历史人物预览表·慕容洞唐整理凉史【禁止转载,本文持续更新中.....】


休屠[1][2][3][4][5][6]

休屠[1][2][3][4][5][6]

休屠国主

休屠王,匈奴休屠国国主。

金日磾,匈奴休屠国太子,武威金氏的望祖,武威郡休屠县[7]人。武威金氏七世内侍,何其盛也[8]。权门贵族,即权门、权贵、贵族三词的出处所在。

金伦。

阏氏,绘画像入甘泉宫。

金弄儿,弄潮儿典故的出处。

金赏。 [9]

金当。

-

西汉

凉州刺史[10]

史恭,汉武帝时。《汉书·史恭传》

贡禹,汉宣帝时。《汉书·贡禹传》

谷永汉成帝永始二年(前15年)任,永始三年(前14年)迁北地太守。《汉书·谷永传》

杜邺,汉哀帝时。(《汉书·杜邺传》、《后汉书·杜林传》)

赵宏,汉元帝、成帝之时。《华阳国志·士女目录》

郑兴

-

武威太守

,中茅真君,茅山道士的祖师爷。[11]

王汉

张江[12],其先張江者封折侯按集解引惠棟說^謂華陽國志云江為武威太守^封南陽折侯^因氏焉。

傳育。

段贞[13],武威六脉段氏公认的段氏始祖。故曰:天下段氏出武威。


新朝[14]

雍州刺史(河西四郡为雍州)

王邑

武威(张掖)太守

玄汉

雍州刺史

郭伋,更始帝初。《后汉书·郭伋传》

武威(张掖)太守

窦友窦融之弟,城门校尉

窦士

窦融

雍州刺史(后汉书改凉州牧)

窦融,建武五年(29年)任。《后汉书·窦融传》[15][16]

武威太守

梁统[17]

窦宣

武威长史

班彪[18]

窦融幕僚

班彪[19]。班彪是班固班超班昭的父亲,与前两位合称“三班”,是儒学世家。因班氏一族受窦融恩惠,得以在姑臧凉州避难,所以在史书中对凉州多用笔墨。

梁统[20]

东汉

太尉

段颎(段纪明),东汉杀神。《后汉书》《后汉观记》《太平预览》《北轩笔记》皆有记载。[21]段颎的一生,是极其辉煌的一生。像永恒之火明亮耀眼,成为凉州燃烧军团的领袖。一代将星,名扬四海。段颎没有吃过一次败仗,每次都是大获全胜。段颎一生指挥参与的作战先后达200余次斩杀接近10万人(包括段颎在担任辽东属国都尉时期的指挥参与的战斗等,详见《后汉书》《后汉观记》《太平预览》),两度出任护羌校尉,两度出任三公之首的太尉,最终平定各种叛乱,平定西羌,并击灭东羌,故被后世称为东汉杀神。所谓的张奂和皇甫规,压根和段颎就不是一个档次。段颎的一生极度辉煌,他生活的每一天几乎都在与生死决斗,他所创造的军事奇迹,在古代军事史上堪称传奇,增邑14000户也为东汉之最,东汉中后期没有任何一个名将可以比得上他的。可惜段颎被奸臣嫉妒,最后悲愤不已,服鸩自尽,以证清白。武威六脉段氏,太尉段颎,名垂青史,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历事二主,勋烈独昭,西北柱石,武三巨头,凉州武力,威震天下!

凉州刺史

郭伋,汉光武帝初。《后汉书·郭伋传》

,永平十八年(75年)时免。《后汉书·马援传》

,元初元年时。(《后汉书·安帝纪》、《西羌传》)

宗汉,延光元年春见在任。《后汉书·西羌传》

刘秉,永和四年(139年)任,二年免。《后汉书·西羌传》

种暠,汉质帝、汉桓帝初。《后汉书·种嵩传》

桥玄,汉桓帝初。《蔡邕太尉桥玄碑》

祝良,汉桓帝初。《后汉书·陈龟传》

成就,汉桓帝时。《魏志·董卓传》注引《吴书》[22]

[23],延熹二年(159年)至四年(161年)见在任。(《后汉书·皇甫规传》、《段颎传》)

,延熹年间。《魏志·阎温传》注引《魏略》

刘恭,延熹年间。《后汉书·羊陟传》

孟佗,建宁三年(170年)见在任。因用凉州葡萄酒换取凉州刺史一职,而闻名于天下[24]。北宋苏轼观凉州历史曾经感叹道:“将军百战竟不侯,伯郎一斛得凉州”。《后汉书·西域传》《三辅决录》[25]有记载。

熹平六年(177年)见在任。《后汉书·蔡邕传》

光和二年(179年)见在任。《魏志·虔淯传》注引《烈女传》

元丕,光和四年(181年)卒。《隶释》卷10《元丕本碑》

梁鹄中平元年(184年)见在任。《后汉书·盖勋传》注引《续汉书》

,中平元年(184年)任。《后汉书·盖勋传》

,中平元年(184年)继左昌后任。《后汉书·盖勋传》

,中平年间,继宋枭后任。《后汉书·盖勋传》

耿鄙,中平四年为韩遂所杀。(《后汉书·灵帝纪》、《傅燮传》、《董卓传》)

张则,汉灵帝时。《华阳国志·汉中女士志》

种劭兴平元年(194年)前。《后汉书·献帝纪》注、《董卓传》

,建安十年左右迁太仆。《魏志·杨阜传》、《三辅决录》

韦康,建安中,继韦端后任。建安十七年为马超所杀。《魏志·夏侯渊传》、《荀彧传》、《杨阜传》、《蜀志·马超传》

武威太守

邓训

张奂

郭宪[26][27],西平郭氏,曹魏明元郭皇后一族。

段凌。

段贞。

张猛。

雍州刺史

邯郸商,东汉末期武威郡为雍州州治。

凉州军司马

董卓,效力于张奂[28]

尹端,效力于张奂。

周毖,效力于董卓。[29][30]

凉州军司马

田宴,效力于段颎。

夏育,效力于段颎。

张恺,效力于段颎。

樊志张[31],隐士,效力于段颎。

李坚,羌族舞蹈家、乐师,投降后跟随段颎,落籍于武威郡[32]

段煨,字忠明,段颎族兄弟。建安中为镇远将军、闅乡亭侯、北地太守,累迁大鸿胪、金光禄大夫。与太尉贾诩张济、宣威侯张绣乃是同乡。建安十四年(209年),寿终正寝。清代知名学者张澎在《凉州府志备考》中,为段煨立传[33]

护羌校尉

辛通:元始元年-元始三年(3年)。

温序:建武六年(30年)。

牛邯:建武九年(33年)。

窦林:永平元年(58年)-永平二年(59年)。

吴棠:建初元年(76年)-建初二年(77年)。

傅育:建初二年(77年)-章和元年(87年)。

刘盱:章和元年(87年)-永元元年(89年)。

邓训:永元元年(89年)-永元四年(92年)。

聂尚:永元四年(92年)永元五年(93年)。

贯友:永元五年(93年)-永元八年(96年)。

史充:永元八年(96年)-永元九年(97年)。

吴祉:永元九年(97年)-永元十二年(100年)。

周鲔:永元十二年(100年)-永元十四年(102年)。

侯霸:永元十四年(102年)-永初二年(108年)。

段禧:永初二年(108年)-永初四年(110年)。

侯霸:永初四年(110年)-元初元年(114年)。

庞参:元初元年(114年)-元初二年(115年)。

任尚:元初四年(117年)在位。

马贤:永宁元年(120年)-永建四年(129年)。

韩皓:永建四年(129年)-?。

马续:?-永和元年(136年)。阳嘉三年(134年)在位。

马贤:永和元年(136年)-永和四年(139年)。

胡畴:(139年)。

赵冲:汉安元年(142年)-建康元年(144年)。

卫瑶(一作卫琚):建康元年(144年)-?。

张贡:永憙元年(145年)-永寿元年(155年)。

第五访:永寿元年(155年)-延熹二年(159年)。

段颎:延熹二年(159年)-延熹四年(161年)。

胡闳:延熹四年(161年)-延熹六年(163年)。

段颎:延熹六年(163年)-?。建宁元年(168年)在位。

皇甫规:?-熹平三年(174年)。

田晏:效力于段颎。

泠征:(一作伶征):?-中平元年(184年)。

夏育:中平元年(184年)-?。

杨瓒:初平元年(190年)在位。

左冯翊功曹

游殷,武威游氏,汉末左冯翊功曹[34]。游殷有一子,名为游楚,为人慷慨,历位宰守,所在以恩德为治,不好刑杀。官东汉汉兴太守,曹魏陇西太守,诸葛亮出陇右,楚坚守,以功朝魏帝,封列侯,自表乞留宿卫,拜驸马都尉。不得留中朝,转北地太守回到了凉州。

凉州胡王

白虎文。

治无戴。

武威金氏金日磾后人

金祎,金旋之子,武威金氏,金日磾的后人。[35]金祎见魏王曹操专权,汉祚将终,谓可复兴,于是与少府耿纪等人起兵许都,事败被杀。[36]

梁兴、张横

凉州军阀

梁兴,武威太守。

张横,凉州司马。

张猛。(裴注《三国志·庞淯传》引《魏略》)

武威太守

张猛,武威太守,自领雍州刺史。

颜俊

武威太守

颜俊[37],北齐颜之推[38][39]祖上。

王秘,斩杀为乱张掖的和鸾,归附曹魏,为将军。

武威太守

王秘,武威王氏,始祖。

曹魏

太尉

贾诩,出自武威儒学豪门贾氏一族,被人尊称为魏晋八君子之首[40]

武威太守

王秘,归魏,武威王氏的开山之祖。

傅育

毋丘兴[41][42]

任延

条茂。

孟云。

雍凉大都督兼任凉州刺史

赵俨[43]

夏侯渊,凉州刺史,征西大将军。

司马懿,雍凉大都督[44]

夏侯玄,魏晋玄学早期代表人物,开创了魏晋玄学的先河[45]。夏侯玄因仪表出众,时人称为“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是曹魏玄学家、文学家,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右将军夏侯霸之侄、大将军曹爽表弟。

郭淮,举孝廉出身,任平原郡丞、五官中郎将门下贼曹、丞相兵曹议令史、征西将军(夏侯渊)司马。定军山战败时,收集残兵,联合杜袭共推张郃为主将,迅速稳定局势。曹魏建立,拜雍州刺史、射阳亭侯,迁镇西将军(曹真长史,阻止诸葛亮北伐,料敌精准,屡立战功。正始元年(240年),击退姜维。后累迁征西将军,雍凉大都督。郭淮侄女郭槐[46],嫁西晋权臣贾充,生女贾南风晋惠帝皇后)、贾午,累封宜城君,谥号“宣”。《三国志·卷二十六·魏书二十六·郭淮》《晋书·卷四十·列传第十·贾充

陈泰。

司马望。

曹真,凉州刺史,都督雍凉诸军事。[47][48]

凉州刺史

邹岐黄初元年(220年)以安定太守迁凉州刺史。《魏志·张既传》

张既,黄初元年(220年)七月任,四年(223年)卒。《魏志·张既传》

温恢,黄初四年(223年)任,死于道中。《魏志·温恢传》

孟建,黄初四年(223年)任。诸葛四友之一。《魏志·温恢传》

徐邈,约太和元年(227年)至二年(228年)间继孟建后任,在任10余年。正始元年(240年)迁大司农。《魏志·徐邈传》

王浑,约正始年间。儿子王戎,“竹林七贤”之一,侄儿王衍。(《魏志·崔林传》、《晋书·王戎传》)

李憙,加职扬威将军、假节,兼护羌校尉。《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十一》

郭绥,凉州刺史,侍中,兼护羌校尉。

张瑍,凉州刺史,中郎将,使持节,平西将军,兼护羌校尉。

护羌校尉

王琰

杜畿:?-建安十年(205)

苏则:黄初元年(220年)-?

温恢:约黄初四年(223年)。死于赴任途中

徐邈:约太和二年(228年)-正始元年(240年)凉州刺史

李憙:(240年)

彭祈:?-太康十年三月癸酉(289年4月15日)

胡喜

武威太守

張塞。

張雅,漢獻帝興平二年武威太守。

張琪,武威太守。

寶禱,武威太守。太平御覽: 一千卷, 目錄十五卷, 第 34-42 卷

西晋

雍凉大都督兼任凉州刺史

胡广,儿子胡喜。《魏志·钟会传》注引《晋诸公赞》

牵弘,泰始六年(270年)任,七年(271年)死于边事。(《魏志·牵招传》、《晋书·陈骞传》,《资治通鉴》卷78、卷79)[49]

苏愉,泰始年间,曾与河西的鲜卑人大战,兵败身死。

陈骧。

范晷,左将军。

杨欣,咸宁四年(278)与若罗拔能等战于武威,兵败而死。

彭祈,太康元年(280),都督凉州诸军事,入主姑臧城。

彭夫护。

文鸯,旷世猛将,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事兼凉州刺史。

胡喜,建武将军、假节。《魏志·钟会传》注引《晋诸公赞》

,未到任,贾诩曾孙。[50][51]

凉州都尉

鲁铨

武威太守

马隆。

黄儁。

刘意

刘和。

廉范。

贾秀玉。

廖延邦[52][53],武威廖氏始祖。武威廖氏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以及东南亚等地,与武威郡关系密切。武威廖氏祭祖时会表演“西凉伎——凉州狮子舞”。这就是凉州文化的传承。

范粲

郑睦。

张英。

张轨。

武威右校尉

司马顺,姑臧司马氏的开山之祖。

护羌校尉

张轨:永甯初-建兴二年五月壬辰(314年6月22日)

张寔:建兴初-太兴三年六月丁酉(320年7月25日)

张骏前凉君主

张重华前凉君主

张玄靓前凉君主

张天锡前凉君主

吕光后凉君主

李暠

李歆西凉君主。

沮渠挐,永安十一年(411年)

沮渠益子,永安十一年(411年)-?

前凉[54]

张轨[55]

凉州刺史

张轨,永宁元年(301)任,死于任内,葬于建陵(雷台)。《晋书·张轨传》

前凉幕僚

裴恒,前凉前锋都督,河东裴氏,前凉皇亲国戚。

北宫纯,羌胡贵胄。千里奔袭三救洛阳[56],留下“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典故,在洛阳传为佳话。

谢艾

耿访

李弇,姑臧李氏,原名李良,前凉张骏赐名弇。李弇在前凉张轨麾下为武卫将军、安世亭侯。李弇是李昶的父亲、李皓的祖父、李歆[57]的曾祖父、李重耳的高祖父、唐献祖李熙的六世祖、唐懿祖李天锡的七世祖、唐太祖李虎的八世祖、唐世祖李昞的九世祖、唐高祖李渊的十世祖。李弇也是十六国中的西凉和后来的大一统李唐王朝皇室的直系祖先。西凉李皓追尊李弇为凉景王[58]。慕容洞唐整理凉史引自《太平御览·卷362》《北史·序传》《澳门大学李凭 | 李弇后裔的迁徙经历与文化传承——<北史•序传>读后 》

拓跋

唐辉

慕容吐谷浑

李柏,辽东襄平人,辽东李氏。

,武威贾氏[59]

韩璞

阴兴,武威阴氏[60]

唐瑶

张阆

刘弘

阎沙

阴鉴[61]

陈珍

乞伏傉大寒,实为茹茹族。

裴氏家族。

索術,武興太守。

武威太守

令狐赫。

张寔

凉州刺史

张寔,建兴五年(317),在位7年,终年50岁,葬于凉州宁陵。《晋书》

前凉幕僚

窦涛,窦宪之后,回迁的武威窦氏。

宋辑

张淳

阴据

泛祎

马谟

马岌

索遐

张璩

张瓘

张踞

宋混

宋澄

张茂

凉州刺史

张茂,太兴三年(320),其兄张寔被杀,张茂继位。《晋书》

前凉幕僚

宋熙

宋林宗

赵长

李瑞,赵郡李氏。

尉缉

杨秋胡

索孚

丁琪

刘霸

张芳

王擢

易揣

张玲

张嵩

王鸾

和昊

马基

牛霸

杜逸

杨和

张邕

张钦

刘肃

郭增

赵白驹

纪端

马建

掌据

沮渠鞠粥

陈宇

张骏

凉州刺史

张骏,建兴十二年(325),继位。葬于姑臧大陵。《晋书》

武威太守

张骏。

前凉幕僚

索绥

刘景

张咨。

江琼。善虫篆诂训。古篆之法埤苍、方言、说文之义,当时并收善誉。《北史江式传》《江式论书表》

江式训诂学家,精通“古篆八体之法”。江式子孙因居凉州,世传家业,江式成为武威江氏望祖。《北史·江式传》《魏书术艺传》

杜耽,武威郡杜氏始祖。杜耽是晋驸马当阳侯镇南将军杜预第三子,官拜前凉军司马。

杜骥,西晋征南将军杜预玄孙。《宋书卷六十五 列传第二十五》

常珍

常爽

阳成

冯忠,赵郡冯氏。

令狐

令狐

氾腾

阎曾。

马岌。

氾祎。

陈珍。

韩璞。

吴绍。

刘庆。

王骘。

张阆。

李贵丑,辽东李氏。

辛岩。

李柏。

独孤屠。

傅颖。

张淳。

黄斌。

魏纂。

赵贞。

孙述。

贾陵。

王丰。

麹护。

陈宇。

张重华

凉州刺史

张重华,永和二年(346),继位,在位八年。《晋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五十六》

前凉幕僚

刘庆,前凉大臣、史学家,官至护军参军。专修前凉史书二十余年,著有《凉国春秋》五十卷、《凉记》十二卷,《凉书》卷数无考[62]

徐虓。

华驭。

乞伏司繁

赵奭。

张冰。

姚钘。

崔隗瑾。

张肃。

田齐。

张阆。

阴预,东汉阴丽华家族后裔,前凉重臣。

陈安。

司马纂,司马顺家族后裔。

贾骞。

吴绍。

麹允。

阴元。

宋毅。

和苞。

莫折连狄。

张阆。

宋辑。

辛韬。

独孤

张选。

董广。

张诜。

孙伏。

裴恒。

张耽。

刘浑。

乙弗家族

张悛。

宋修,广平宋氏。

张弘。

辛挹。

郭普。

李伟,赵郡李氏。

崔彤,武威崔氏始祖。

秦州刺史

王擢。

张耀灵

凉州刺史

张耀灵,建兴十一年(353),十一月,张耀灵继位。《资治通鉴·卷九十九》

前凉幕僚

张瑁。

索遐。

王擢。

张弘。

宗悠。

俞归。

沈猛。

索振。

赵长。

尉缉。

丁琪。

张瓘。

易揣。

张祚

凉州刺史

张祚,和平元年(354),自称凉帝。《资治通鉴·卷一百》

前凉幕僚

张玲。

张璹。

彭姚。

卫綝。

郭勋。

张姚。

王国。

张邕。

郭增,西平郭氏。

刘肃、

纶骞。

纶骞。

索商。

杨遹。

阿史那氏(来自柔然)[63]

张统。

张玄靓

凉州刺史

张玄靓,永和十一年(355),继位,在位一年,葬于平陵(磨嘴子)。《晋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五十六》

前凉幕僚

梁景。

席仂。

马达。

辛章。

彭知正。

赵疑。

常据。

史景,粟特一族。

郭丰,西平郭氏。

郭平,西平郭氏。

郭嘏、西平郭氏。

前凉太监

张伯升[64]

张天锡

凉州刺史

张天锡,太清四年(366年),继位,铸造“太平丰乐”,葬于南京。“桑棋甘香,鸡鸦革响。淳酪养性,人无嫉心。”这十六字就是张天锡对家乡武威最好的评价[65]。《资治通鉴·卷一百一》、《晋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五十六》

前凉幕僚

彭和正

彭济。

田瑶,西平田氏。

郭勋,郭皇后家族后裔。

郭护。

杨钦。

孙玢。

慕容德,后为张掖太守。

北宫萌,羌胡贵胄,武威郡北宫一族。

卢水胡

张大豫

凉州刺史

张大豫,天赐死后复国,被杀。《资治通鉴》

前凉幕僚

王穆

秃发思复鞬

焦松。

齐肃。

张济。

王世强。

李隰

严纯

秃发奚于

后赵

凉州刺史

麻秋[66]

凉州将军

王擢。

前秦

凉州刺史

王统。

梁熙。

武威太守

赵整。

后凉

凉州刺史

吕光,太元元年(376), 称凉州刺史,399年,吕光病死,谥号懿武皇帝,葬于姑臧高陵。《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六、九》

吕绍,龙飞四年(399),继位。《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

吕纂,龙飞五年(400)继位。《晋书·卷一百二十二·载记第二十二》

吕隆,龙飞五年(401),继任。《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

武威太守

吕光。

彭濟。大破榜之於是四山胡灭皆附於光武威太守彭濟執熙以降光殺之光入姑臧。

楊桓,為尚書左僕射、凉都尹。古代历史上的三个都尹之一。

杜進,凉州刺史談光校尉。

后凉幕僚

杨颖

史难。

阎松

慕容筑,吐谷浑慕容碎奚之弟。

麹宁,浇河郡太守。

后秦

凉州刺史

王尚。

武威太守

姜纪,摇领

焦朗,摇领

南凉

凉州刺史

秃发傉檀,弘昌四年(406)秃发傉檀进驻姑臧,册封凉州刺史。《晋书·卷一百二十六》。

武威太守

秃发辱檀

南凉幕僚

段懿,祖上段颎。

孟祎。

辛晁。

彭敏。

裴敏,河东裴氏,武威郡望族,其后裔仕。

马辅。

张昶,前凉宗室。

张穆。

边宪。

文齐。

杨班。

梁崧。

赵昌。

梁昶。

韩疋。

郭韶。

金树。

薛翘。

赵振。

刘生晖。

王忠。

赵晁。

苏霸。

宗敞。

田丰。

尉祐。

西凉

凉州刺史

李暠,隆安四年(400),李隆基天宝二年(753年)追尊为兴圣皇帝。

李歆,嘉兴元年(417),改元嘉兴。

李恂,永初元年(420),改元永建。

武威太守

阴训。

北凉

凉州刺史

沮渠蒙逊。

沮渠牧犍,永和元年(433),四月拓跋焘派李顺授任沮渠牧犍为凉州刺史。《魏书·卷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

凉州牧

乞伏千年,428年,西秦王乞伏暮末即位,任命叔父、右禁将军乞伏千年为镇北将军、凉州牧,镇守湟河。凉州牧乞伏千年,酗酒暴虐,不理公务。乞伏暮末派使臣责备他,乞伏千年大惧,投奔北凉,乞伏千年的后裔世代以武威郡为自己的郡望,后迁部分居于西宁,后世称凉州大族或河右大族(西北胜族)。

武威太守

沮渠蒙逊。

张钟。

北凉幕僚

段信,姑臧大族,北齐贵胄。

臧莫孩。

达奚凉州,凉州鲜卑族,北魏征西将军,山阳公。达奚凉州的玄孙达奚实[67],落籍洛阳。达奚一族为姑臧凉州的西北胜族,家世显赫。

凉州僧团

沮渠京声,到南京。

玄高。

师贤。

昙曜。

《后魏书·高谦之传》:谦之以父舅氏沮渠蒙逊曾据凉土,国书阙漏,谦之乃修《凉书》十卷。

大夏

凉州刺史

田焸,摇领[68]

北魏

北魏镇都三镇:

北魏军镇中,都大将之名,以凉州镇9位、统万镇7位、长安镇6位为之最,凉州镇位列北魏三前甲第一位。

征西大将军

沮渠牧犍,外孙子拓跋简。

北魏太尉

源贺[69][70]

姑臧侯

李承。李承生有四子:李韶、李彦、李虔、李蕤。这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姑臧四房”。其实姑臧四房,也并非四房,其实是六房,因为仆射房和绛郡房都是是姑臧房衍生出来的,所以姑臧李氏为六房,其中李训墓志更是了得为遣唐使书写,李延寿著《北史》《南史》,李玄道,李揆文学天下第一,李浑金,李益为七绝圣手,李商隐著《才论》,李舟古文运动的先驱,李贺一曲《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名留千古。

李韶,将作大匠[71],修造洛阳[72]

太子少傅

李沖,姑臧李氏,武威人也。493年北魏迁都洛阳,任镇南将军侍中少傅,负责营建新都[73][74][75],封阳平郡开国侯。遷尚書僕射、仍領少傅,改封清渊县开国侯。太子元恂被废時,李沖罢領少傅。李冲和杜预,合称为“大李杜[76]”。后世的李白和杜甫合称为“中李杜[77][78][79]”,李商隐和杜牧合称为“小李杜[80]”。据考证,目前“李杜[81]”的合称,至少有七个,也就是所谓的“七李杜”。

凉州刺史

李顺沮渠牧犍的妻子赵郡李氏和李顺同族,儿子李敷,与武威郡贾秀关系甚好。

李恽李顺之弟,其与赵郡李熙为同宗。

雷绍。

甄琛。司徒、尚书左仆射。

巩澄,赠。

源延,正始五年(508)左右,继任,源贺嫡长子。《魏故伯源侯墓志铭》

尉聿,北魏尉古真同族的玄孙。

崔剖,博陵崔氏。

崔说,博陵崔氏。武威郡系始祖。

崔纂,博陵崔氏,延昌五年(516),继任。

崔游,博陵崔氏,崔纂从祖弟继续继任。

崔謙遊,任涼州刺史。

翼,唐熙后裔,时任凉州刺史。

袁翻,与鄯善关系甚大。人生主张“独善其身,无所奖拔,排抑后进”的思想。袁翻有子袁聿修官至吏部尚书,在官廉洁奉公,被称为“清郎”、“清卿”。成语【瓜田之嫌】的历史典故,正来自于此。《魏书·卷69》《北史·卷047》《北齐书·袁聿修传

慕容万度归。

真达。《北魏鄯乾墓志》

张珍,前凉皇室张轨之后。

王桥,王横。

王睿。

拓跋伯和。

王雄。

曹礼。

韩襃,韩拔之子。

李挥。

高双。

司马仲明[82],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裔,东晋右卫将军散骑常侍中护军使持节侍中、太尉公、河间武王司马钦的玄孙,东晋侍中左卫将军、河间景王司马昙之的曾孙,北魏安远将军、丹阳简侯司马叔璠的孙子,北魏宁朔将军、骠骑府从事中郎、镇西将军、略阳王府长史、宜阳子司马道寿的儿子,司马元兴的弟弟。《魏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五》

拓跋天赐,凉州刺史。

刘丰,凉州集团的代表人物,八柱国的克星。

史宝云。

拓跋浑。

拓跋维。

拓跋桢。《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北史·卷十五·列传第三》。

石士基。

高植,521年。

李季安。

张俭,字元慎。

乙弗莫瑰。

封回。

宋颖。

武威太守

赵默,赵柔之子。

库狄凌,武威六脉段氏始祖之一。

沮渠愍。

贾祥。《魏故武威太守贾君墓志铭》

贾绪。 贾公→贾绪→贾粲→贾祥→贾元良。

张钟信。

张素。

平济。

姚赞。书法家欧阳询唯一传世小楷就是《姚辩墓志》。

武安郡王

元袭。

凉州大中正

源怀。

源子恭。

源子雍。

武威公主家族

拓跋氏。

高崇。

凉州镇都大将(7位)

拓跋丕,乐平王。

叔孙邻,即乙旃孙邻,生卒年不详,北魏将领叔孙建之子,改任尚书令。外出任凉州镇大将,加授镇西将军。叔孙邻和凉州镇中副将达奚牧,都仗恃是豪门子弟,竞相贪图财贷,作威作福。于是互相纠察揭发,被依法处死,叔孙建是武威郡安同的副将。

高湖。北魏太武帝在位时任宁西将军、凉州镇都大将,出镇姑臧(今武威),并在姑臧凉州施行德政。高湖夫人是后燕司徒公、乐良王慕容度之女慕容氏。有《魏书·高湖传》《高树生妻韩期姬墓志》可查。

元鸾,北魏城阳康王拓跋长寿和北凉扬列将军、浇河郡太守麹宁孙长女麹氏所生之子。浇河郡,今青海省贵德县境,黄河南岸。

拓跋浑,凉州镇都大将,康王。

元桢,南安王。

拓跋天赐,魏故使持节侍中司空公都督冀瀛沧三州诸军事领冀州刺史元公墓志铭”公讳寿安,字脩义,河南洛阳人也。景穆皇帝之孙,使持节侍中征西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仪同三司凉州镇都大将汝阴灵王之第五子。赤文绿错之权舆,寿丘华渚之阀阅,岂生”商之可侔,何作周之云比。《拓跋天赐墓志》

姑臧镇都大将(2位)

元鸾。

元徽,拓跋鸾和乙弗氏之子,为文献王,孝文帝任凉州刺史,姑臧镇都大将。(除:新任的意思)

冀州刺史

贾秀[83],武威郡姑臧人。公主是王姬之号,尊宠之极,岂是庶姓所应该称的!秀宁可死在今日,不可为后世所取笑!因乙弗浑专权擅杀而内外危惧之际,二月,侍中凉州镇都大将拓跋丕告发乙弗浑谋反,冯太后秘密定策,临朝,诏令拓跋丕率拓跋贺、牛益得捕杀乙弗浑。乙弗浑总想寻隙陷害贾秀,乙弗浑伏诛,贾秀得以幸免。北魏历史上的权臣乙弗浑被除。

凉州侯

崔孝忠:任魏侍御史,崔敬邕:任魏營州刺史。 ... 爵凉州(姑臧侯)侯,嗣因敵匪大舉進犯唐州,元珍堅守城史,風化大行,魏文帝賜爵為北海王。《譜系與宗親組織, 第 2 卷》

考《随志》:伪凉右仆射张咨篡《凉记》八卷,记张轨事;《唐志》作十卷;《世说》注引张资《凉州记》。又伪凉大将军从事中郎刘景篡《凉书》十卷,亦记张轨事。《史通外篇》云前凉张骏十五年,命其西曹边浏集内外事,以付秀才索绥作《凉国春秋》五十卷。张重华、护军将军刘庆在东苑专修国史二十馀年,箸《凉记》十二卷。又云建康太守索晖、从事中郎刘昞各箸《凉书》,昞即景唐,讳昞,改景。《后魏书·高谦之传》:谦之以父舅氏沮渠蒙逊曾据凉土,国书阙漏,谦之乃修《凉书》十卷。《宋书·大且渠传》:元嘉十四年,茂虔表上献《凉书》十卷。《史通》又云:宗钦《凉记》,记沮渠氏《随志》有拓跋《凉录》十卷,无篡人名。《唐志》入编年类。《史通外篇》云:“失名。记秃发氏。”若段龟龙《凉州记》,乃记吕光事也。《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诸书引,或作《西凉记》,或作《凉州记》,《随志》“八卷”、《唐志》云“十卷”,余辑得二十馀,事内有张咨《凉记》二则,赫连氏《凉书》三则,蒙逊《凉书》二则,亦附于末。

贺拔岳,关西道大行台﹐都督雍﹑凉﹑梁﹑益等二十州诸军事,凉州刺史。

凉州幢帅

于菩提。

呼延雄。

西魏

凉州刺史

李叔仁,大统二年(536)三月,继任。《北史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五》

慕容没真,大统二年(536)三月,继任。

宇文仲和,继任。曾请僧人檀特师到姑臧,观看凉州马厩府库。546年五月,独孤信攻克凉州城,擒获了宇文仲和。《资治通鉴/卷159》

史宁,大统十二年(546),继任。《周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

史遵,等到史宁功勋显著,朝廷追赠史遵为凉州刺史。《周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

元徽。

元暹。

元雄。

元诠。

元和。

穆罢,粟特族。

尉拔。

程良。

曹连,粟特族。

辛世叙

元宝。

刘贵。

何(徒何、李)永,与李弼同父。《何标墓志》

武威太守

白兴,《大魏武威太守白兴墓志》

北齐

凉州刺史(侨置摇领)凉州诸军事凉州都督

韩裔,北齐凉州使持节、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山西祁县白圭北齐韩裔墓》

安吐根,粟特一族。

虞弘[84],粟特一族,与波斯有关,鱼国[85][86]

杨颖,《唐杨华墓志铭并序》追记“曾祖颖,齐任凉州刺史”。

徐颖,《北齐徐颖墓志》。

范粹,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卒于北齐武平六年(575)。

董佛子,《隋董氏墓志铭》追记“祖佛子,齐凉州刺史”。

康德,粟特一族,《唐康续墓志铭并序》追记“曾祖德,齐任凉州都督”。

赵德,《唐赵宗墓志铭并序》追记“曾祖德,齐亮(凉)州盘和县主薄(簿)”。

皇亲国戚

段荣,北齐第一贵胄,累赠侍中骠骑大将军大司马尚书令定州刺史、武威王,谥号昭景,配享高欢庙庭。《齐故大司马武威昭景王段君(荣)墓志》

段韶,北齐定海神针,北齐三杰之首。

凉州大中正

源彪,东魏天平四年(537)。《北齐书》卷43《源彪传》

段深,段荣的孙子。[87]

北周

凉州大总管

于智, 继任,北周八柱国之一的于谨第五子,后封齐国公。《周书 卷十五 列传第七》

李雄,继任,周武帝(577)左右,李直弟,为凉州总管长史。《隋书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

宇文丘,宇文盛之弟,世代为凉州刺史,凉州总管,凉甘瓜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加柱国大将军。《周书 卷二十九 列传第二十一》

凉州刺史

郑茂伯荥阳郑氏,抚军将军、凉州刺史、伯阳县侯,父亲郑那,女儿封郑国夫人,女婿太傅达奚武

杨荐。

梁睿,纥豆陵御。

于宣道,都督凉、肃、甘、瓜、沙五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谥号为献。

长孙俭,北周武帝宇文邕下诏追赠太保,凉、夏、灵、银、长、原、河、鄯、甘、瓜十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谥曰文,陪葬宇文泰皇陵。天和六年,追封鄫国公。

武威太守

韦旭,儿子韦孝宽,与武威郡段氏关系慎密。

凉州萨宝

史君,粟特一族。

康拔达,粟特一族。

康莫覃,粟特一族。

康阿达,粟特一族。

安难陀,粟特一族。

安婆罗,粟特一族。

安伽,粟特一族。

隋朝

杨爽,开皇元年(581),卫王继任,兄长为隋文帝杨坚,凉州实质成了卫王的封地。《隋书·卷四十四·列传第九》

宇文庆,父亲宇文显,祖父宇文金殿,杀宇文护,余勇可贾说的就是他。《隋书·宇文庆传》

贺娄子干,开皇二年(583),继任凉州总管。《隋书·卷五十三·列传第十八》

元谐。

慕容三藏[88],开皇七年(589),继任凉州总管,与吐谷浑慕容伏允关系甚好,夫人武威叱李氏。《慕容三藏传》

乞伏慧,开皇八年(588),继任凉州总管。《乞伏慧传》

韩擒虎,原名韩擒豹[89]。开皇十年(590),继任凉州刺史,旋任凉州总管,外甥是青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杜牧为其写诗[90]。《隋书》

,开皇十二年(592),继任,凉州人。其墓志由欧阳询撰文,虞世基书丹,万文韶镌刻。《随故姚辩公墓志铭》

独孤罗。隋朝开皇十三年(594),担任使持节、总管凉甘瓜三州诸军事、凉州总管、凉州刺史。开皇十八年,又加实益州阳安县一千户。开皇19年去世,独孤信长子,独孤伽罗长兄。《隋书》

独孤纂,凉州总管,袭爵赵国公。

独孤罗云,597年任,《隋书卷二•帝纪第二•高祖下》:“甲戌,以左卫将军独孤罗云为凉州总管。独孤罗云应该为独孤罗之子,应该为独孤纂

王世积,开皇十五年(599年),继拜凉州刺史,父亲王雅。《隋书》

樊子盖,仁寿四年(604年),继任凉州刺史。《隋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二十八》、《北史·卷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

冯盎[91],隋末唐初知名将领,赠左骁大将军、凉州都督。冯盎曾与凉州都督李大亮、将军薛万均同征吐谷浑。冯盎家族:天祖,冯弘北燕君主;高祖,冯业,东晋大臣;曾祖,冯融,罗州刺史;祖父,冯宝,高凉太守;祖母,冼夫人,谯国夫人;父亲,冯仆,石龙太守;冯盎之兄冯暄,罗州刺史。冯盎有三十个儿子:冯智戣,冯盎长子;冯智戴,冯盎次子,左武卫大将军;冯智彧,合州刺史;冯智戣,高州刺史;冯智玳,恩州刺史,孙子为高力士

大凉(凉帝李轨)

凉州大总管

李轨,武威郡姑臧人,本赵郡李氏、李渊封其为凉州大总管,凉王。后被李建成押解到长安。《凉王李轨诏书》

大凉幕僚

唐朝

唐朝宰相

李揆,出自姑臧李氏,唐肃宗宰相。李揆出自李氏姑臧房,是十八学士[92]之一李玄道的玄孙,秘书监、赠吏部尚书李成裕的儿子。年少时聪敏好学,善于作文。

李蔚,出自姑臧李氏,唐僖宗宰相。李蔚一作李尉,字茂休,李蔚祖父李上公官至司农卿,元和初年(公元806年)为陕虢观察使。父李景素官至太子庶子。

李训,出自姑臧李氏,唐文宗宰相。李训是唐肃宗宰相李揆的族孙,唐宪宗宰相李逢吉的堂侄,李训家族从北魏司空、姑臧公李韶以下十一代,每代人都与五姓通婚。李训的父亲李震是泉州刺史。李训的母亲裴清,出自河东裴氏的东眷裴,唐朝行军长史、蒲虞等十六州兵马总管裴文度五世孙女,魏州司马裴大方玄孙女,殿中监裴居士曾孙女,光禄少卿、驸马都尉裴虚己孙女,尚衣奉御裴侑之女,融州刺史裴汉卿姐姐。

李义琰,出自姑臧李氏,唐高宗宰相。李义琰是常州刺史李玄道族孙,唐朝瘿陶县县令李玄德之子。先祖从姑臧凉州迁徙道崤山以东。李义琰少年时即中进士,补太原尉,在名将并州都督李𪟝帐下效力。由于李𪟝功勋卓著,他的其他部将害怕他,不敢和他争论,但李义琰不怕,当廷与李𪟝争辩,并得到了李𪟝的尊敬。《旧唐书》赞曰:二李(李敬玄、李义琰)、二乐(乐彦玮乐思晦),俱号公清。权臣独抗,美第不营。以兹辅弼,无愧德声。

李逢吉,出自姑臧李氏,唐宪宗宰相。李逢吉是十八学士[92]李玄道五世孙。祖父李颜有疾,李逢吉自料医剂,遂通方书。进士及第,元和九年,改中书舍人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以中书舍人知贡举,不久拜相。元和、长庆两朝为宰相,举荐牛僧孺,与李德裕李绅相互倾轧。敬宗年间,封凉国公,后改郑国公。太和中,以司徒致仕。九年(835年)正月卒,谥曰。著有《断金集》,《全唐诗》存诗八首。

礼部尚书

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人,后迁洛阳,唐代诗人。出自姑臧李氏。

镇国大将军

史大奈,武威郡姑臧人。

契必何力,武威郡姑臧人。[93]

凉州大总管

李建成,大业十二年(616),疑似被李世民替,李建成接应擒李轨来凉州,故李渊授其为凉州大总管,此军功为李建成,绝非李世民。《资治通鉴》、《太宗本纪》

李元吉,大业十三年(617),继任姑臧公,疑似授凉州刺史。《旧唐书》、《资治通鉴》

李世民,武德二年(619)五月十五日,继任凉州总管,疑似夺李建成头衔。 《秦王兼凉州总管制

李智云,武德三年(620),李渊第五子,以唐太宗子李宽为嗣,又加封凉州总管、司徒,此为赠。《新唐书·卷七十九》

安修仁,左武候大将军、凉州都督,册封申国公,位列武德十六功臣第二位。

杨恭仁,武德五年(622),继任。《旧唐书·杨恭仁传》

安兴贵,拜上柱国右武候大将军、荣国公,出任右骁卫大将军、拜凉国公,镇守凉州,大败突厥,又封归国公,唐朝三国公给予一身,位列武德十六功臣第一位。

凉州大都督

娄师德,追赠。贞,(大虑克就曰贞。外内用情曰贞。清白守节曰贞。图国忘死曰贞。内外无怀曰贞。直道不挠曰贞。)赠司徒密王元晓。赠开府仪同三司新昌郡公李纲。赠太子少保颍川郡公韩仲良。赠幽州都督清丘县公崔义元。赠洪州都督博陵县子阎立本。赠泰州都督武阳县公韦琨。赠右骁卫将军河间郡公孝友。赠吏部尚书石泉县公王方庆。赠幽州都督魏县男崔神庆。赠益州大都督邢国公王及善。赠凉州大都督谯县子娄师德。赠并州大都督齐国公魏元忠。赠天官尚书杨执柔。赠太子少傅武阳县伯韦抗。赠尚书左丞相广平郡公程行谌。(开元十四年。谥曰贞。岐王府长史裴子余谥曰孝。同时列上。中书令张说省之曰。程裴二谥。可谓谥之无愧者。)赠黄门监中山郡公李乂。赠吏部尚书金城县伯李朝隐。赠江陵大都督高邑县伯李尚隐。赠扬州大都督南皮郡子韦虚心。赠户部尚书杨玚。赠潞州大都督源复。御史大夫崔器。故国子祭酒赠秘书监杨顼。赠右散骑常侍韦常。陕州大都督刘滋。赠右仆射姚南仲。赠太子太保高郢。赠礼部尚书卢坦。赠太子少保裴均。太子太保郑余庆。赠故润州节度使路随。赠右仆射钱徽。赠兵部尚书孔戣。赠右仆射李造。赠司徒李绛。赠太保韩皋。赠司徒崔从。赠司空王徽。赠司空崔慎由。赠户部尚书韦澳。故工部尚书裴佶。

凉州都督

独孤义顺。

李幼良,长乐王,太宗宗室。

李孝恭,宗室。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

宇文士及,贞观元年(627),担任检校凉州都督,妻子南阳公主,兄长宇文化及。《旧唐书·宇文士及传》

元礼臣,侍奉太子李建成瀚海道行军总管,赠凉州都督,谥号壮。

凉州大都督

李大亮,贞观三年(630),李世民亲授凉州大都督。《旧唐书》

凉州都督

李元昌。

李德良。

张亮,贞观七年(633),继任。《旧唐书·张亮传》

李道彦,636年,宗室。

许智仁。

吕绍宗。

李袭誉,凉州道行军大总管。

郭孝恪,贞观十六年(642),任。《郭孝恪传》

崔延朗,崔说之后。

郑仁泰,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右武卫将军独孤卿云、辛文陵等分别屯兵于凉州。

赵持满,659年,继任,驸马爷长孙铨之外甥。《唐书长孙无忌传》

杨缄,继任凉州都督。

斛斯政则,斛斯世代居住于凉州。

凉州大都督

李明,宗室,凉州大都督。

李贤,太子,凉州大都督。

凉州安集大使

苏定方,左武候大将军,苏定方为凉州安集大使。

凉州镇守大使

姜恪。

凉州都督

许钦明万岁通天元年(696),继授。《旧唐书》

唐休璟,圣历二年(699),调任。《资治通鉴·卷二百二》

郭知运,《唐书》有记载。开元九年之前凉州都督郭知运献唐代民族乐府第一曲调《凉州》,属胡部:为大曲,调式有正宫、道调和高宫;音乐风格愁苦悲凉;乐器有觱篥、琵琶、胡笳羌笛、筝、横笛、笙、方响;配有舞蹈,属软舞;歌者、舞者、演奏者甚众;很多著名诗人为之创作歌辞;歌辞通过艺人选诗入乐方式进入乐府;也是后人追忆盛唐的符号。唐诗《凉州词》之兴盛,正起于此。唐朝时期的凉州,特指今天的武威。唐朝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凉州大总管府此时为凉国属地改制而来,李渊废凉州大总管府,改置凉州大都督府,设立凉州大都督府,凉州统领凉、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沙等十二州之地,统武威、广武2郡,治姑臧,统协西域诸国、青海诸州,凉州大都督府为唐朝第一个设立的大都督府,旧唐书中出现的第一任凉州大都督,到任,实领的人为李大亮,李世民把自己的金碗赐给的就是他。《凉州歌》、《凉州曲》、《凉州词》、《凉州令》(被误传为梁州令,实为凉州令)、《凉州》、《凉州大遍》、《凉州小遍》、《凉州伎》就在武威产生,享誉海内外。可以说姑臧凉州对保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慕容曦光,青海王,追赠。《墓志》

契必明,追赠。《墓志》

安忠敬,追赠。《墓志》

张守珪,追赠。

李安远,追赠。

张守让,追赠。

薛纳,开元三年(715)四月,薛仁贵长子。《旧唐书》

李琮。

智湛,麟德中以左骁卫大将军为西州刺史,卒,赠凉州都督。

康感,粟特族,武威姑臧人,凉州刺史。

其余参见山东大学郭水菊姐姐的《唐代凉州都督府研究》[94]此论文其中缺少李大亮时期的凉州大都督府。

周朝(武则天)[95]

和亲公主

弘化公主,唐周时期第一位和亲公主,唐太宗李世民之女[96]。贞观十四年(640年),出嫁慕容吐谷浑可汗慕容诺曷钵,成为王后。龙朔三年(663年),吐谷浑灭亡后,举家搬入凉州,改封光化公主。周朝(武则天)时期,赐姓为武,改封西平大长公主。周朝圣历元年,薨于灵州,时年七十六岁,葬于凉州南阳晖谷冶城的山岗上。武威市博物馆藏有《大周故西平公主墓志》

凉州都督

郭元振[97],长安元年(701),周朝状元继任,妻子薛瑶郭元振在担任凉州都督期间征河右兵马一百二十万,轰动凉州[98]。《资治通鉴·卷二百五》

司马逸客[99][100][101][102][103],706-715。据明代重刻唐《凉州卫大云寺古刹功德碑》记载,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生濮仲远认为:景云元年(710)凉州都督司马逸客充河西节度使,同时节度使任职开始长期化、职权辖区化、镇所固定化。[104]

大理寺卿

段宝玄[105],武威六脉段氏[106],武威郡姑臧人,武则天的左膀右臂,唐律的奠基人,大理寺卿[107]。2013年9月28日全国公映的电影《神探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中大理寺卿“尉迟真金”的人物原型就是段宝玄。

唐朝

河西节度使

司马逸客,部分学者认为司马逸客是唐朝第一位节度使。[108]

贺拔延嗣 ,711年——714年 唐朝第一位节度使[109][110],也是武力最强的一位战功赫赫。

郭虔瓘, 714年——720年。

杨敬述 ,720年——721年。

王君毚 ,721年——723年。

张敬忠 ,723年——727年。

李嗣直, 727年。

萧嵩 ,727年——729年。

牛仙客 ,732年——737年。

崔希逸 ,737年——738年。

萧炅, 738年——740年。

盖嘉运, 740年——742年。

王倕, 742年——744年。

凉州都督

王君葵。

尉迟胜,于阗王,于阗王尉迟珪长子,赠凉州都督。《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四》

河西节度使

夫蒙灵察 ,744年——746年。

皇甫惟明, 746年。

王忠嗣 ,746年——747年。

安思顺, 747年——752年。

哥舒翰[111], 753年——756年。

王思礼, 756年。

周泌, 756年——757年。

丰王李珙, 756年。

郭子仪, 757年——759年 。

来瑱, 759年

杨志烈 ,759年——765年十月 河西节度使、河西副元帅。

杨休明, 约765年下半年——766年 河西节度使兼伊西北庭节度使。

周鼎约,766年——777年 开服仪同三司、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西节度观察使、沙州刺史、蔡国公。唐大历十二年被杀,河西节度使遂废。

阎朝, 朔方军兼领河西节度(唐、五代)

郭子仪, 唐至德二载(757年)闰八月——乾元二年(759年) 三月,以朔方节度使兼陇右、河西三镇节度使。

韩逊,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乾化四年(914年)。

韩洙, 乾化四年(914年)——后唐天成三年(928年)。

韩璞, 天成三年(928年)。

韩澄天成四年(929年)。

康福, 天成四年(929年)——后唐长兴元年(930年)。

凉州留后及河西节度

马全节, 长兴元年(930年)。

孙超长,兴二年(931年)——长兴四年(933年)。

李文谦, 清泰元年(934年)——天福六年(941年)。

吴继兴 ,天福六年(941年)——天福七年(942年)。

陈延晖 ,天福七年(942年)——开运元年(944年)。

张遵古, 开运二年(945年)——天福十二年(947年)。

胡敬璋,(895年,节度使)。

翁郜,(昭宗时,节度使)。

其余参见山东大学郭水菊姐姐《唐代凉州都督府研究》

浑末(吐谷浑末)

慕容造,慕容神威一族,世居于凉州。

慕容亿,慕容神威一族,世居于凉州。

唐朝

凉州节度使

不详,任职1年不到。

-

温末[112][113](论氏)

温末,本质为吐蕃论氏为主体的后裔。都城凉州

论悉加杜。

论心杜。

折逋嘉施, 乾祐元年(948年)——广顺元年(951年)。

申师厚, 广顺元年(951年)——显德元年(954年)。

申师厚子, 954年—?。

六谷(折氏)

温末之后其地为号称的折氏六谷部(六谷吐浑)所占,六谷已经是一个独立政权,都城凉州

六谷帝王

折逋葛支。

折逋阿喻丹。

折逋喻龙波。

折逋游龙钵。

潘罗支。

厮铎督。

北宋

凉州知府

折氏六谷后期,六谷曾去北宋请帅,当时宋朝的殿直丁惟清在凉州买马,命以领州事,实际为北宋买马的联络人。

Hor国(回纥、粟特国)

HOR国都在凉州(今武威)

回纥、粟特安氏家族。

西夏

西夏皇帝

李继迁, (1001)十一月,继迁亲自攻下西凉府,后被赶出。《宋史·列传第二百四十四》

李元昊, (1038) ,祀神西凉府,把凉州作为西夏在西部的统治中心,设西经略司。《天佑民安碑》

李谅祚, (1048) ,即毅宗。宣穆患文皇后凉州没藏氏之子。西夏第二位皇帝。

李仁孝,祭祀凉州佛祖的眼舍利。天盛十一年,都松钦巴派大弟子格西藏琐布贪经像到凉州,其为上师。

李乾顺。凉州祭祖。

李彦宗,西夏皇族,一直驻守凉州。凉州兴科举。

李遵项,天盛十五年(1163) ,神宗出生在凉州(武威),西夏第八位皇帝,彦宗之子1203年,廷试进士第一名。李遵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的状元皇帝,也是武威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的状元皇帝。[114][115]

西夏齐国

李彦宗。

西夏皇后

没藏氏,西夏艳后没藏黑云,西凉府人。

小没藏氏,皇后,西凉府人。

梁氏,西夏皇后,西凉府人。

小梁氏,西夏皇后,西凉府人。

大乘玄密帝师

吉扎巴。

西北经略司

西夏中央派出机构,西夏的三大板块之一,中心就在凉州(武威),西经略使驻凉州,出了西夏若干宰相。武威的西经略使与枢密院分掌兵权,由此可以说明西凉府和兴庆府地位相当。

西夏宰相

斡道冲,凉州斡氏。斡氏世代为夏国史编修官[116],西夏西都西凉府文庙(武威文庙)有其画像[117]


武威六脉段氏

段克己。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本武威六脉段氏,后落籍绛州稷山。河汾诸老之一。

段成已,金代文学家。字诚之,号菊轩。与兄段克己齐名,时号“稷亭二段”。本武威六脉段氏,后落籍绛州稷山。河汾诸老之一。

如今有武威段氏的宗祠楹联(李文郑撰段姓宗祠通用联),就言:“文称二妙;国立一王。”「段克己」「段成己」兄弟二人隐居在龙门山,均以文章著称,文学家赵秉文称他们为“二妙”。后人汇集他们兄弟的诗词,编为《二妙集》[118]

大理

大理段氏[119]

段宝玄,大理寺卿,越州都督。

段俭魏,《段氏族谱》 段氏中有武定郡公.武安郡公。

段思平。《段氏族谱》

元朝

西凉王府

阔端,1229年,在姑臧建西凉府,窝阔台册封其为西凉王,其实就是封国性质,统治甘肃、青海及原西夏的属区、内蒙部分,直接管辖西藏,元朝的凉州又到了一个发展高峰。《道园学古录》

恰那多吉,白兰王。

墨卡顿,大元公主。

只必贴木儿,1251年继任,后忽必烈在姑臧大败阿里不哥势力。《元史》

也速也不干,1324年,进封荆王。《永乐大典》

脱脱木儿,遂定置永昌等处宣尉使司都元帅府。《元史》《百官志》。

太子之师

等觉,阔端国师。

帝师之姑

索巴让摩,四祖之妹,五祖之姑,葬于凉州莲花山。

凉州白塔寺(凉州百塔寺)主持

萨班,萨迦四祖,凉州白塔寺第一任主持。

八思巴,萨迦五祖,北京城的选址者,设计者,凉州白塔寺第二任主持。

阿尼哥,八思巴弟子,凉州白塔寺第三任主持。

大元帝师

八思巴[120],大元帝师,国师,忽必烈的老师,10岁来凉州,北京城的实际规划选址者。

高昌王府

纽林的斤,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玄孙,火赤哈儿·的斤之子。

不鲁罕公主,元朝公主,父亲不详,祖父元太宗窝阔台,曾祖父成吉思汗

八卜叉公主,元朝公主,父亲不详,祖父元太宗窝阔台,曾祖父成吉思汗。八卜叉嫁给了高昌王亦都护纽林·的斤,纽林·的斤是高昌王,所以八卜叉被封为高昌公主

帖睦尔普化(?—1351年),又作铁木儿补化、帖木儿不花,帖木儿不花是亦都护纽林·的斤之子,高昌王元朝丞相

篯吉(?—1332年),是亦都护纽林·的斤之子。

西宁王府

忻都。

斡栾。

大元宰相

帖木儿补化。

大元名臣

余阙,古代羌族书面文学创作的集大成者,为武威余氏望祖,与北宋包拯齐名。[121]宋之包拯、元之余阙、明之周玺,各领风骚数百年。庐阳三贤,一里三公,有古良将风烈。知名余秋雨先生于2017年来武威做客“凉州文化论坛”时提及“唐兀氏”余阙是史学界公认的中华余氏望祖,有史可查。姑臧遗风,在凉州余氏这里就可以看得明明白白!

明朝

凉州总兵

知院脱林,洪武七年(1374)出任凉州卫指挥。《明史卷42》

濮英,洪武九年(1376)设凉州卫于此,继任凉州卫指挥。南直隶南京濮氏就是濮英后裔。《明太祖实录》

濮玙,1387年,继承其父的爵位,继任凉州卫指挥,后册封其为西凉侯。《明太祖实录》宋晟,洪武二十四年(1391),继任,凉州卫指挥使司。《明史·卷一百五十五》

宋琥,永乐元年(1403)娶安成公主(明成祖和仁孝文皇后徐氏所生),驸马都尉。永乐六年,袭父爵西宁侯。永乐八年,佩前将军印,镇凉州卫。永乐十年回南京。

宋瑛,永乐九年(1411)娶咸宁公主朱智明(安成主同母妹),驸马都尉。继任,凉州卫指挥使司。洪熙元年,袭封西宁侯。

石茂华,万历二年(1574),继任。《修凉州城记碑文》杨道显。

董大成。

凉州副总兵

周赏文,为人多谋略,擅长骑射,征战西北二十余年,威名最盛,有“飞将军”之称。史称“终明之世,总兵官加三公者,尚文一人而已”。[122]

鲁光祖,字伯颜,号宏崑,鲁土司始祖脱欢家族,凉州(广武)鲁姓。袭指挥使,协守庄浪。历升西宁参将,升凉州副总兵。蒙恩加升都督佥事,转洮州副总兵,功升南京大教场总理提督,管右府事。天启二年(1622),鲁光祖在驻地捐资修复凉州大云寺[123]

柴国柱(1568年一1625年),字擎霄,号峨峰,西宁卫清水堡(今大通县(原清平乡)人,明代名将。曾隶属西宁卫参将达云,协领中军营。松山战役后,柴国柱被升任为凉州副总兵,后任甘肃总兵官,30岁拜为平羌将军和征夷将军,一身挂两方将印。柴国柱有一子,名为柴时华任蔡旗堡(今武威市民勤县城西南约60公里处)守备,史料记载“(柴时华)尝于一年内三援镇番,而俱获功最”。[124]

凉州都督佥事

吴允诚[125]

凉州卫指挥

厉亨。《嘉庆海州志》

吴允诚,永乐八年(1410)。

钱通。

锦衣卫指挥使

伍丑驴。

西凉侯

濮英。

濮玙。

西宁侯

宋晟。

宋琥。

宋诚。

凉国公爵

蓝玉,洪武二十一年(1388),大破青海,拜凉国公。上海两大家族—瞿姓与蓝姓,其中蓝姓后裔就在瞿蓝桥附近。《明史》[126]

吴允诚,朱棣出塞,大胜。朱棣给予世袭诰券,后又追赠凉国公爵位。《明史·吴允诚》

蒋琬。

凉州卫儒学名儒(凉州文庙,今武威文庙)

明正统元年(1436年),凉州兵部右侍郎徐晞上书提请复建凉州文庙。明正统二年(1437年),创建凉州卫儒学及文庙,明正统四年(1439年)建成,兵部右侍郎徐晞主持。

凉州书院名儒

凉州书院,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由大明总督宣大等处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江东[127][128][129]主持设立,位置在凉州卫东南。江东家族:曾祖江浩;祖父江山;父江汝龙,母商氏。

晋昌唐寅

唐伯虎,苏州大才子,前凉凉州陵江将军唐辉后裔,唐辉之母乃是张轨之女,前凉晋昌唐氏乃是凉州姑臧豪门巨族[130][131]。《唐子畏墓志并铭》《前凉梁舒墓表》

甘肃总兵

达云,字腾霄,号东楼。凉州卫(今武威市)人。勇猛强悍,谋略过人。达云首修《凉州达氏家谱》,并有《达氏家谱自序》一篇。“一门三甲”和“四世宫保”的典故就出自武威达氏一族。今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石岗村二组留有武威达氏祠堂,武威市凉州区存有“达府街”路牌一块。达云及达奇策、达奇勋父子还曾参与过凉州大云寺的修复工程,在大云寺留下一块《增修大云寺碑记》。

柴国柱,明代名将。曾隶属西宁卫参将达云,协领中军营。松山战役后,柴国柱被升任为凉州副总兵,后任甘肃总兵。

姜奭。

费瓛(huán)。

郭登。视察凉州时作《祁连山》:“祁连高耸势岹峣,积素凝花尚未消。色映吴盐迷骁骑,光生玉树晃琼瑶。寻梅腊外春寒敛,杖策吟边逸兴飘。几度豪来诗句险,恍疑乘蹇霸陵桥。”

杨嘉谟,号明宇,系明朝凉州卫世袭指挥,因勇敢善战,颇受崇祯皇帝器重。明天启六年(1626年)授骠骑将军,后升任甘肃总兵,崇祯六年八月(1633年)任蓟镇总兵,去世后葬于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凉州城区的杨府街,与杨嘉谟关系很大。《杨嘉谟墓志》

甘肃左副总兵

刘广,驻守凉州卫,佩平羌将军印。《明英宗实录》

麟世祥,凉州府平番县鲁土司始祖脱欢家族,凉州(广武)鲁姓。

两广总督

李栖鹏

李栖凤。《雷太夫人墓志》

清朝

凉庄道

何廷圭。《大方伯整饬分守凉庄道恩宪何大宗师优崇学校设立乡会路费垂远戴德碑记》(简称《凉庄道何廷圭功德碑记》)和《五凉全志六德集》记载了清代康熙年间凉庄道何廷圭尊重人才、扶持教育、培植士子、尊重先师、重视祀典、为赶考的学子筹措路费等一系列崇学重教行为。

郑端。

阿炳安,或作阿秉阿,哈达瓜尔佳氏正红旗满洲人。康熙五十年(1711年),中式辛卯科顺天乡试文举人。授吏部堂主事。因军功议叙,推升兵部员外郎雍正年间,随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出征巴里坤,奏放为前锋翼长。后总理蔡巴什屯田事务。升补凉庄道。阿炳安总理正一品凉州将军府衙署、庄浪满城工程。三年(1738年),凉州、庄浪满城竣工,查郎阿奏称节省工料银三万二千九百余两,阿炳安获乾隆帝嘉奖[132]

凉州知府

满进贵,颖川郡满宠后裔。

邢硕辅,康熙五十九年任邱令,直隶人。

欧阳永椅,乾隆九年。

王组,乾隆十九年进士。

有表。

凉州府平蕃县[133][134]知县

何汝楠。

牛运震1706—1758,字阶平,号真谷,世人尊称其为“空山先生”。山东滋阳人(今兖州),牛运震是清代著名学者、师儒、循吏。雍正十一年1733中进士。因治理有方,后又调移凉州府平番县(今永登县)任知县,并兼任凉州府古浪县知县。

李迪,乾隆版《甘肃通志》主编。

陈光兰,字纫芳,号秋谷,浙江诸暨枫桥镇陈家村人,陈洪绶族孙(五世孙),生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卒于咸丰七年(1857年),曾居甘肃省城道升巷,官授甘肃平番县知县,继升授狄道州知州、安西直隶州知州,后升授贵州遵义府知府,晋封中宪大夫

汤霖(1850年—1912年),字雨三,晚号颐园老人,湖北省黄梅县孔垅镇汤大墩村人,是现代国学大师汤用彤之父。汤霖以优廪生于光绪三年(1877)考中丁丑科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中己丑科进士即任凉州府平番县(今永登县)知县。宣统三年(1911)六月,汤霖的儿子汤用彬、汤用彤及弟子吴本钧等20多人,聚集北京万牲园为汤霖过61岁寿辰,吴本钧绘制了《颐园老人生日燕游图》,汤霖在图上题了跋:“学不足以成名,宦不足以立业”,告诫后辈“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勿戚戚于功名,勿孜孜于逸乐”。卒于清宣统三年(1911),享年61岁。汤霖热爱凉州文化去了凉州府武威县(今武威市凉州区)后惊叹不已,汤霖之子汤用彤也受了很大的影响。汤用彤先生认为:“西域陆道东传,必至凉州,由凉州东下至长安进洛阳,是为中国佛法之中心地位,但在东晋南北朝时,东来者常有凉州来往巴蜀,东下江陵以达江东,而南朝西去者,亦有取此道者,……高僧往往移锡其地。[135]

凉州府古浪县知县

杨爵,字于朝,四川保宁府阆中县人,贡生出身,生卒年不详,乾隆二年(1737)担任凉州府古浪知县[136]

牛运震(1706—1758),字阶平,号真谷,世人尊称其为“空山先生”。清代凉州府平番县知县牛运震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清积狱,定田界,开渠道,立社仓,置义田,平道路,立学宫,兴文教,甚有政声,号为能吏。十三年免官,闭门治经。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卒,终年五十三岁。其事迹载见孙星衍《牛运震墓表》、孙玉庭《牛真谷先生传补遗》和《清史稿·循吏列传》等。

闵鹓元,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凉州府古浪知县。

彭永和,江西举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任凉州府古浪知县。

李元椿,顺天举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任凉州府古浪知县。

庆云,满洲人,监生,乾隆四十四年(1779)任凉州府古浪知县。

舒玉龙,江苏,监生,乾隆四十五年(1780)任凉州府古浪知县。

陈世镕,林则徐好友,曾在凉州府古浪县黑松驿与林则徐相会。

凉州府武威县知县

常琮(1725年任)

郑松龄(1726年-1733年)

傅树崇(1733年任)

汪志备(1736年任)

王守会(1737年任)

欧阳永䄎(1740年任)

李如琎(1743年任)

苏文炳光绪时)

张廷武(光绪时)

凉州府永昌县知县

林昂宵。

白钟麟。

解秉智,字万周号月川。生于康熙 59年,卒于嘉庆3年(1720-1798年)。原籍山西永济,解仕衢第六代玄孙。先祖自山西永济到天津第六世。自幼聪颖,清乾隆6年(1741年)入县学,乾隆12年(1747年)中举人,授涞水县教谕。乾隆22年(1757年)中进士,任凉州府永昌县知县。于乾隆34年四月(1769年)年,托病辞官回津,绘有<三荆同株图>文士多有题咏.嘉庆三年八月卒,时年七十有九.遗命速葬.故碑志未作,由纪晓岚为其小传.曾作诗《九月有感》收录于《晚晴簃诗汇》,其事迹有纪昀的《纪晓岚文集》及徐世昌的《大清畿辅先哲传》记录,民国著名学者高凌雯先生所著《天津旧志》中也有记载。

李登瀛。

李炳文。

凉州府镇番县知县

杜振宜。杜振宜任职知县期间解决了凉州府镇番县和凉州府武威县之间的水利矛盾,《清武威校尉沟、羊下坝、洪水河三案碑记》记载了杜振宜的良政善举[137]。杜振宜为人友善,却遭到了张掖甘山道岳礼、甘肃巡抚莽鹄立的诬陷[138]

王赐均。清代乾隆四十七年,凉州府镇番县知县王赐均倡建苏山书院,募捐二千金,除建设费用外,余款以助生童膏火之需。王赐均重视文化教育,声名远播。今天水伏羲庙先天殿上方的“文明肇启”匾额就是王赐均亲笔题书。

两朝帝师

牛鉴。牛鉴(1785——1858年),字镜堂,号雪樵,籍贯凉州府(今武威市)人。清朝一代名臣,大清循吏。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二甲第四名,恩师为凉州复兴农刘氏。为道光皇帝和咸丰皇帝的恩师,因此被誉为“两朝帝师”。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病愈赴北京,道光帝召见,改派为江苏布政使。次年初,署江苏巡抚,兼领江苏布政使,成为一省军政财刑最高长官,正二品顶戴。清朝道光二十一年九月丙辰,官拜两江总督、兵部尚书衔、抚远将军、兼辖两淮漕盐、从一品,成为清朝著名的九位封疆大吏之一。后又任清朝正二品资政大夫,道光赐匾《夫子博学》。清朝同治四年,甘肃总督杨岳斌奏《凉州府武威县故两江总督牛鉴入祀乡贤祠请旨事》请同治皇帝将牛鉴入乡贤祠,同治皇帝准奏,入乡贤祠,并赐匾额“牛公祠”,不久入武威文庙名宦祠。

牛鉴

正一品凉州将军

爱新觉罗富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清朝官员库。

胤禵,康熙帝第十四子。福晋们住在凉州,现存遗址正一品凉州将军府(凉州满城)。《雍正实录》

乌苏图。

绰尔多。

舒超铎。

赫(黑)色。

乌弥泰(和珅外祖父)。

保德。

爱新觉罗·嵩阿礼。

爱新觉罗·蕴著

巴禄。

爱新觉罗·额尔德蒙额

绰尔多。

(不详)。

瓜尔佳·七十五。乾隆心腹,经常派军送人参等礼物送往凉州。

正一品专城凉州副都统

爱新觉罗·修龄

黄检。

爱新觉罗·奇臣。

图桑阿。

富楞泰

和星額

明祿。

成明。

爱新觉罗·富色鏗額。

(董佳)穆特恩布

穆蘭岱。

慶廉。

烏爾卿額。

烏爾棍布。

爱新觉罗·壽昌。

舒淩阿。

璧昌。

薩隆阿。

文祥。

興泰。

綿洵。

慶昀。

爱新觉罗·奎毓。

全泰。

庫克吉泰。

春英。

瑞雲。

春英。

爱新觉罗·瑞雲。

額爾慶額。

崇志。

德魁。

施寶成。

依楞額。

明惠。

恆壽。

玉崑。

恩志。

大清帝师

章佳三世,第三世章嘉呼图克图弘历弘昼的发小,太子陪读,清朝大国师。

兵部尚书

岳钟琪,南宋名将岳飞二十一世孙,清代凉州府庄浪厅永泰营(今景泰县)人。雍正三年(1725年),加授兵部尚书衔,封三等公爵,手握甘川陕三省兵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号 04-01-30-0014-006 雍正二年四月十五日《奏为奉旨授三等公恩加世袭并赐四团龙褂五爪龙袍谢恩事》,详细记载了封岳钟琪为三等公一事。岳钟琪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生战功显赫,被乾隆帝誉为“三朝武臣巨擘”。史称“终清世,汉大臣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钟琪一人而已”。“祖籍凉州、将门世家、文人出身、迁居成都、投笔从戎、招抚青海、屡遭构陷、命运坎坷”,这就是清代凉州人岳钟琪的一生。今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双龙村西岔组的知名景点“凉州壹拾陆号院子”就是岳钟琪的故居。

▲关于“凉州府永泰营”的资料检索截图(图片来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雍正书法欣赏《赐岳钟琪御制五言律诗二首》

甘肃巡抚

康熙元年(1662), 甘肃巡抚驻凉州,刘斗为甘肃巡抚。康熙五年还驻兰州,乾隆十九年(1754) 裁甘肃巡抚,陕甘总督移驻兰州,兼巡抚事。光绪十年(1884)设甘肃新疆巡抚一人,驻乌鲁木齐。

康熙十四年春正月,精忠将黎化中与三桂兵合攻连州。乙酉(二十六日),兴安兵变,杀总兵王怀忠。三桂兵据广元、朝天诸关。鄂泰统盛京大兵防守太原。精忠将沙有祥据桃花岭,克处州。辅臣兵陷兰州,巡抚花善奔凉州。

甘肃总兵

孙思克,康熙二年1663年,被擢升为甘肃总兵,镇守凉州,官至太子太保,一等男爵位。孙承运,思克之子,官至散秩大臣,袭爵,娶九公主和硕悫靖公主,后九公主病逝于凉州。凉州海藏寺牌楼题立“海藏禅林”四个大字就是孙思克亲笔书写。

两广总督

李栖鹏。《雷太夫人墓志》

李栖凤。《雷太夫人墓志》

两江总督

牛鉴,顺天府尹,不受直隶总督管辖。清朝嘉庆十八年(1813年),牛鉴 癸酉科乡试第二十一名,后去京城后认识了挚友祝庆蕃、好友祁寯藻、龙汝言。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会试第一百三十名,得到礼部尚书胡长龄的赏识;而后甲戌科殿试中二甲第四名进士出身,后官至署理东河总督,后官拜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衔。

漕运总督

李栖凰。《雷太夫人墓志》

▲漕运总督李栖凰墓葬形似人形,非常独特。在红色“人形墓葬”图中的某处(箭头标记),正就是李栖凰的墓穴。此墓位于今武威市凉州区松树乡科畦村三组刘家沿沟的姑臧紫山,武威人称“凉州莲花山”。
▲“凉州关羽墓”(漕运总督李栖凰墓)此墓位于今武威市凉州区松树乡科畦村三组刘家沿沟的姑臧紫山,武威人称“凉州莲花山”。

江南总兵

李栖鹍。

北京密云副总戎

李栖鸾,妻子雷太夫人。

凉州总兵

凉州镇总兵(1661年-1912年),清朝康熙元年(1661年)设甘肃镇总兵,设凉州提督,驻凉州;康熙二十四年裁撤凉州镇总兵,改设甘肃提督;康熙二十九年重设凉州镇总兵,正二品顶戴,挂振武将军或建威将军印,为挂将军印总兵,统辖镇标五营,兼辖永昌、庄浪二协,总兵员约四千余人,分防凉州府各隘口要地, 清朝宣统三年(1912年)结束建制。

镇标五营:有以下几个:中营(今凉州区境内)、左营(今凉州区境内)、右营(今凉州区境内)、前营(今凉州区境内)、后营(今凉州区境内),西把截堡(今永昌县境内)。

永昌协:宁远营(今凉州区境内),水泉营(今永昌县境内),新城营(今永昌县境内),张义营(凉州区境内),镇番营(今民勤县境内),安城营(今古浪县境内),大靖营(今古浪县境内),土门营(今古浪县境内)。

庄浪协:俄博岭营(今天祝县境内),松山营(今天祝县境内),镇羌营(今永登县境内),永泰营(今景泰县境内),红城堡(今景泰县境内),红水营(今景泰县境内),三眼井营(今景泰县境内),岔口营(今天祝县境内)。

师帝宾。《清涧县志/道光本/卷之五》

高孟,康熙册封,继任。《清史》

宋可进。

高述明,兄长高斌外戚,乾隆帝慧贤皇贵妃是其侄女。高氏一家文武双全,现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有一部《积翠轩诗集》初刻本,就是凉州镇总兵高述明的遗稿。高述明多次与抚远大将军王 爱新觉罗·胤禵一起,征战西北。高述明内务府包衣出身,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凉州镇总兵。高斌、高晋等高氏子弟都深受其影响。高斌也留下了一本《固哉草亭诗集》。

▲《慧贤皇贵妃朝服像》轴,清乾隆,绢本,设色,纵196厘米,横123厘米。(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摩崖石刻·渗水崖·清·高晋书法欣赏(图片来源地点: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显通寺)(拍摄制图:慕容洞唐)

乔照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继任。《清史》

长寿,道光二十年(1840),瓜尔佳氏,继任,兄长长瑞为直隶天津长年,1842年,字松亭,满族,继任凉州镇总兵。《清史》

成章书院名儒(清代凉州四大书院之一)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凉庄道武廷适创建成章书院。其址在凉州城东北隅北府署。《凉庄道宪武廷适创建书院碑》

丽泽书院名儒

乾隆十二年(1747),永昌县知县李炳文捐建丽泽书院。

云川书院名儒

乾隆二十七(1762),知县郭昌泰在凉州城西北隅倡建云川书院。

天梯书院名儒(清代凉州四大书院之一)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五月,甘凉道顾光旭将成章书院改为天梯书院。清代嘉庆七年进士杨增思曾在道光咸丰年间担任官办的“凉州天梯书院”山长(校长),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由武威县知县张廷武奉令改建为武威县高等小学堂。今武威市凉州区和平街小学的前身正是大名鼎鼎的“凉州天梯书院”。“武威文风甲于西北”说的就是凉州学子学习认真,学术精深。

苏山书院名儒

乾隆四十八年(1783),镇番(今武威市民勤县)知县王赐均创建苏山书院。《镇蕃县志》

《镇蕃县志》中记载的武威民勤苏山书院(图片不全,请谅解)

北溟书院名儒(清代凉州四大书院之一)

乾隆七年(1742年),由凉州知府欧阳永裿在城北30里的永昌堡(今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创建,为县治书院,民国初年改为初级小学。

瑞泉书院名儒(清代凉州府古浪县三大书院之一)

瑞泉书院在大靖南关官园东侧(今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中心学区办公楼北侧)。建院时间约在同治、光绪年间。书院前期讲席无考,最后一任讲席岁贡生樊奎文(字星源,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北关人),“学问勤苦,行亦端谨……训士务以正学为宗。”《古浪县志》

龙山书院名儒(清代凉州府古浪县三大书院之一)

嘉庆二十五(1820)年,古浪知县陈佳瑛(字雪炉,湖南新宁拔贡),倡导士民集资办学,带头捐款“二百金”,在县城西部(今武威市古浪县公安局)创建古浪县第一所书院。院址等“远望天梯笔架诸山、隐然环列;近则岗峦起伏,如迤……”因名“龙山书院”。

马文蔚,龙山书院最后一任讲席。马文蔚(字葆臣,光绪甲午科举人,今武威市古浪县古丰乡古丰村人)。他敏而好学,著文新俊,“成就后生多人”。光绪三十一(1905)年龙山书院改设为凉州府古浪县官立高等小学堂,讲席改为正教员,马文蔚首任正教员。《古浪县志》

振育书院名儒(清代凉州府古浪县三大书院之一)

振育书院是继龙山书院之后建立的凉州府古浪县第二所书院。院址在今武威市古浪县土门镇东城壕以东、土门医院南处,这里至今还称书院地。现在土门镇70岁以上的老人,有的还说,他们的父辈少时曾在振育书院读过书。《古浪县志》

肇兴书院名儒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在凉州府平番县(今永登县)城葛衣祠内创建肇兴书院,咸丰八年(1858年)改名为寿山书院,光绪三十年(1904年)迁址新城湾(今永登县城关镇小学校址),因其附近有青龙山、后更名为龙岗书院。

雍凉书院名儒(清代凉州四大书院之一)

李铭汉(1809—1891)字云章,凉州府人(武威人),是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著名经史学家、诗人。光绪元年(1875年),甘凉道守备成定康捐出俸银1000两,在凉州城西北隅石头滩购置民房,创建了一座府治书院,雍凉书院 。雍凉书院的第一任院长为凉州著名学者李铭汉。雍凉书院,正就是武威一中的前身。李铭汉撰写的《续通鉴记事本末》,是继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清代毕沅《续资治通鉴》之后的又一别具一格的纪事本末体史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受到当世和后世的高度重视。

李于锴(1862—1923)字叔坚,又字冶成,李铭汉之子。武威籍知名学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以第三甲第二十六名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清光绪二十七年八月二日(1901年9月14日),根据慈禧、光绪“着各省兴办学堂”的“上谕”,山东巡抚袁世凯调蓬莱知县李于锴充任山东大学堂监督,负责山东大学堂的筹建事宜。同时撰写《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上奏,以待清廷的正式批示。这是继清京师大学堂建立后,各省兴办大学堂的第一个章程。1901年10月《折稿》获准,在济南泺源书院正式创办了官立山东大学堂。周学熙任管理总办(校长)。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分专斋、正斋、备斋、分斋督课。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后增至110多人,美国人赫士为总教习。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制初为三年,后改为四年。

甘肃提督

杨占鳖,武威杨氏。《清实录同治朝实录》

梅開泰。

周达武,宅邸为陈寅恪的出生地点。《父亲陈寅恪早年的点滴旧事》[139]

翰林[140]

孙诏,(?-1733年),字凤书,号友石,清代凉州府武威县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举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三甲111名,翰林院庶吉士。初仕知县,因痛打弄权的太监,受到雍正赏识,不断升迁,晋升至湖北布政使,未及离原任,卒于南昌江西按察使任上。武威孙氏“一门五学人,三代两进士”在凉州有很高的声望。

何承先,字美承,一字梅生,清代凉州府武威县人。乾隆乙卯举人,嘉庆乙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知县,官安徽长泰县知县。承先初喜读经,兼及秦汉唐宋诸大家文,融会其理趣,步其局阵,袭其风神,以是务为文章,非复寻常蹊径。何承先和张澍是同乡加挚友。张澍在其《养素堂文/卷25/何梅生小传》,叙述了何承先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和何承先的交往过程。

张澍[141](1776年-1847年),字百瀹,号介侯,知名经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清代凉州府武威县(今武威市凉州区)人。张澍好金玉,张之洞说他“才气无双,一时惊为异人。[142]”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知县。张澍是“西夏学”的创始人,是《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凉州碑)》的发现者,撰有西夏史书《夏书》。[143]

张美如(?—1834),字尊五,号玉溪,清代凉州府武威县人。考中进士后,曾任翰林院庶吉士、户部主事、户部员外郎。

张兆衡(1788-1848),字仲嘉,号雪槎,清代凉州府武威县人,生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卒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主讲兰州五泉书院、兰山书院。道光八年(1828年)在兰山书院任山长,作《兰山书院加增膏火记》。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张兆衡逝世,牛鉴为其撰《诰授奉直大夫山西朔州知州前翰林院庶吉士张公墓表》碑存武威文庙。

尹世衡,清代凉州府武威县人《皇清诰授中宪大夫历任江苏苏松太仓江南淮扬兵备道浙江督粮道金衢严道前翰林院庶吉士武威仲平尹公墓志铭》

贾瑜,号石斋,山西阳曲人,祖籍凉州武威。据考证,山西太原尖草坪阳曲村武威郡贾氏是元代时期从浙江山阴迁徙至山西太原阳曲东留庄村。贾瑜,道光15年2甲41名,散馆授编修,道光17年,任顺天同考官,19年任山东主考官。

参考

  1. ^ab打开词典查询:【休屠】结果如下: 地名。本匈奴属王之号,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汉置屠各县(休屠县),故城在今甘肃省武威市北。 [一]ㄒㄧㄡ ㄊㄨˊ xiū tú 僧侣、佛陀,同浮屠。梵语buddha的音译。《汉书.卷五五.霍去病传》:「收休屠祭天金人。」 [二]ㄒㄧㄡˇ ㄔㄨˊ xiǔ chú
  2. ^ab中国著名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马长寿,对凉州匈奴研究颇深。他在《北狄和匈奴》《马长寿民族史研究著作选》中,对金日磾一族所在的武威郡早有研究。屠各就是休屠。 休屠王,也称屠各王,是匈奴王族称号。屠各(武威)人,统领休屠部、独孤部、屠各部。后来著名的金氏、丛氏、独孤氏就出自休屠王部。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休屠,亦作浮图,是表音之异译,本质是同一个意思。
  3. ^ab《汉书·地理志》:“武威郡,故匈奴休屠王地。
  4. ^ab《读史方舆纪要》“凉州卫休屠城”条:“在卫东北,汉县,属武威郡。因故休屠王城以名。”
  5. ^ab《元和郡县志》:“休屠故城在姑臧县北六十里,汉休屠县也(武威市四坝乡三岔村)。”
  6. ^ab《水经注》:“姑臧城(今武威市凉州区)西有马城,东城即汉休屠故县。”
  7. ^《武威县志·古遗址》:“三岔堡城位于武威四坝乡三岔中学所在地,仅存城基痕迹,城呈长方形,东西宽200米,南北长400米,残高3米,出土有金耳环,钱币、汉代瓦当等。据专家研究为西汉初匈奴休屠王筑休屠城。”
  8. ^《汉书金日磾传》金日磾夷狄亡国,羁虏汉庭,而以笃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将,传国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何其盛也!本以休屠作金人为祭天主,故因赐姓金氏云。
  9. ^《汉书·金日磾传》:日磾两子,赏、建,俱侍中,与昭帝略同年,共卧起。赏为奉车,建驸马都尉。及赏嗣侯,佩两绶。上谓霍将军曰:“金氏兄弟两人不可使俱两绶邪?”霍光对曰:“赏自嗣父为侯耳。”上笑曰:“侯不在我与将军乎?”光曰:“先帝之约,有功乃得封侯。”时年俱八九岁。宣帝即位,赏为太仆,霍氏有事萌牙,上书去妻。上亦自哀之,独得不坐。元帝时为光禄勋,薨,亡子,国除。元始中继绝世,封建孙当为秺侯,奉日磾后。
  10. ^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天下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刺史部,同时兼任雍州牧、凉州牧、戊己校尉、护羌校尉、雍凉都督、征西将军、镇西将军等职。凉州范围内置凉州刺史部,凉州刺史部政府驻地武威郡,凉州刺史是西汉第一大刺史,权利很大。
  11. ^齐梁陶弘景编定之《真灵位业图》:称中茅真君茅固为“句曲山真人定禄右禁师茅君”「右禁郎定禄真君中茅君」,列太清左位和第六中位;宋太宗和宋真宗、徽宗、理宗等屡有加封茅固。茅固被封为「中茅地仙上真定禄右禁至道冲静德佑妙应真君」
  12. ^《后汉书▪列传方术▪列传上》:折像字伯式,广汉雒人也。其先张江者,封折侯,曾孙国为郁林太守,徙广汉,因封氏焉。国生像。
  13. ^《三辅决录》:“段氏,李老君之自出,段干木之子隐如入关,去干为段氏。文帝时,段卬为北地都尉,曾孙招,生会宗、贞。会宗,金城太守。贞,武威太守,子孙始居武威,九代至颎。”
  14. ^王莽称帝后,改凉州曰雍州,归新朝管辖,武威郡(张掖郡)统辖:姑臧、张掖、媪围(景泰县)、播德、敕虏、郭楚、官楚(宣威县)、西楚(武威县)、南楚、北楚、传武、勒治、揭虏、罗楚、居成、左骑、晏然(休屠北部都尉)、张掖属国,十六县一属国,姑臧县为雍州州治。
  15. ^南朝史学家姚察奉诏修撰《梁书》称:“昔窦融以河右归汉,终为盛族。”故,窦融是河右盛族(西北胜族、河右大族、河西胜族、河西盛族、凉州大族)。
  16. ^《东汉观记·窦融传》: 以军功封宁武男。
  17. ^《后汉书·窦融列传》:是时武威太守马期、张掖太守任仲并孤立无党,乃共移书告示之,二人即解印绶去。于是以梁统为武威太守……
  18. ^《后汉书·班彪列传》: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西河以拒隗嚣。 及融征还京师,光武问曰:“所上章奏,谁与参之?〞融对曰:“皆从事班彪所为。〞
  19. ^《后汉书·班彪传》:“河西大将军窦融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以师友之道。”
  20. ^《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列传第二十四》: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晋大夫梁益耳,即其先也。统高祖父子都,自河东迁居北地,子都子桥,以资千万徙茂陵,至哀、平之末,归安定。
  21. ^《后汉书·段颎传》记载:“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9573235
  22. ^《三国志·吴书》曰:郡召卓为吏,使监领盗贼。胡尝出钞,多虏民人,凉州刺史成就辟卓为从事,使领兵骑讨捕,大破之,斩获千计。并州刺史段颎荐卓公府,司徒袁隗辟为掾。
  23. ^《后汉书·卷六十五·段颎列传》:延熹四年(公元161年)秋,叛羌零吾等与先零别种寇钞关中,护羌校尉段颎坐征。颎击羌,坐为凉州刺史郭闳留兵不进下狱。
  24. ^ 《后汉书张让传》让有监奴典任家事,交通货赂,威形喧赫。扶风人孟佗,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谒馈问,无所遗爱。奴咸德之,问佗曰:‘君何所欲?力能办也。’曰:‘吾望汝曹为我一拜耳。’时宾客求谒让者,车恒数百千两,佗时指让,后至,不得进,监奴乃率诸仓头迎拜于路,遂共轝车入门。宾客咸惊,谓佗善于让,皆争以珍玩赂之。佗分以遗让,让大喜,遂以佗为凉州刺史。”
  25. ^《三辅决录》:“他(佗)又以蒲桃酒一斛遗让,即拜凉州刺史。”
  26. ^《张燕公集·卷一九·赠凉州都督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郭君碑(唐郭知运碑)》:四序平分,清秋之气劲;五方异俗,崆峒之人武:故陇上多豪,山西出将。其有云龙感召,星象特生,金鼓登坛,隐如敌国,麾幢指塞,自比长城:得之于太原公矣!公讳知运,字逢时,其先太原著姓,今则晋昌人也。本乎文王之弟,是为虢叔,虢或云郭,因而氏焉!自燕昭尊隗以筑宫,汉祖封亭以列国,其侯于阳曲,宅彼太原旧矣!亭之玄孙友,从太原徙陇西,昭帝分陇西置西平,郭氏又为郡之右族。友之昆孙武威太守宪,宪之犹子散骑常侍芝,俱有名迹,见于魏晋,则晋昌诸宗,散骑之后也。
  27. ^郭宪( ? — 220年),字幼简,西平郡西都县(今青海西宁)人,为本郡豪族。东汉建安中,郭宪任西平郡功曹,州里征辟不去,以仁笃为一郡所归慕。建安十七年(212年),韩遂散失部属,从羌中奔还,依附郭宪。众人多欲抓韩遂以向曹操徼功,郭宪大怒责备说到:“人穷来归我,云何欲危之?”遂拥护、保护和厚遇韩遂。其后韩遂病死,田乐、阳逵等立即斩韩遂的人头,准备将其人头送归曹操。阳逵等欲条疏郭宪名,郭宪不肯,说到:“我尚不忍生图之,岂忍取死人以要功乎?”阳逵等乃止。曹操方攻汉中,在武都,而阳逵等送韩遂首至。曹操素来知郭宪名声,及视条疏,奇怪发现郭宪名不在其中,以此询问阳逵等,阳逵告以实情。曹操叹其志义,乃并表列郭宪与阳逵等,皆赐爵关内侯,由是名震陇右。其后,郭宪累官至武威太守。曹魏黄初元年(220年),郭宪病逝。曹魏正始初年,国家追嘉其事,复赐其子爵关内侯。
  28. ^《太平御览·卷二百七十八·兵部九》张奂,前为度辽将军,与段颎争击羌,意不相平。及颖为司隶,欲逐奂归敦煌,将害之。奂忧惧,奏记谢曰:"小人不明,得过州将,千里委命,以情相归。"
  29. ^《三国志·蜀书·许靖传》记载:“董卓秉政,以周毖为吏部尚书。”
  30. ^《英雄记》:““珌”作“毖”,字仲远,武威人。琼字德瑜。珌音秘。”
  31. ^《后汉书·段颎传》:八年春,颎复击勒姐种,斩首四百余级,降者二千余人。夏,进军击当煎种于湟中,颎兵败,被围三日,用隐士樊志张策,潜师夜出,鸣鼓还战,大破之,首虏数千人。颎遂穷追,展转山谷闲,自春及秋,无日不战,虏遂饥困败散,北略武威闲。颎凡破西羌,斩首二万三千级,获生口数万人,马牛羊八百万头,降者万余落。封颎都乡侯,邑五百户。
  32. ^《乐府诗集·卷五十三·舞曲歌辞二》魏曹植《鞞舞歌序》曰:‘汉灵帝西园鼓吹,有李坚者,能《鞞舞》。遭乱,西随段颎。
  33. ^张澎《凉州府志备考 ·段煨传》: 严霜陨物,松柏挺贞。时遭板荡,忠节显明。仪仪将军,千理纵横。正农殖谷,奉上竭诚。彼谗人者,如娜如蝇。肩并太尉,凉国之英。
  34. ^《三辅决录注》曰:“张既为儿童,郡功曹游殷察异之,引既过家,既敬诺。殷先归,敕家具设宾馔。殷遂与既论霸王之略。飨讫,以子楚讬之;既谦不受,殷固讬之,既以殷邦之宿望,难违其旨,乃许之。”
  35. ^《三辅决录》:时有京兆金祎字德祎,自以世为汉臣,自日磾讨莽何罗,忠诚显著,名节累叶。睹汉祚将移,谓可季兴,乃喟然发愤,遂与耿纪、韦晃、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结谋。
  36. ^《三国志 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第一》裴松之注引《三辅决录注》:时有京兆金祎字德祎,自以世为汉臣,自日磾讨莽何罗,忠诚显著,名节累叶。睹汉祚将移,谓可季兴,乃喟然发愤,遂与耿纪、韦晃、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结谋。纪字季行,少有美名,为丞相掾,王甚敬异之,迁侍中,守少府。邈字文然,穆字思然,以祎慷慨有日磾之风,又与王必善,因以间之,若杀必,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时关羽强盛,而王在邺,留必典兵督许中事。文然等率杂人及家僮千馀人夜烧门攻必,祎遣人为内应,射必中肩。必不知攻者为谁,以素与祎善,走投祎,夜唤德祎,祎家不知是必,谓为文然等,错应曰:"王长史已死乎?卿曹事立矣!"必乃更他路奔。一曰:必欲投祎,其帐下督谓必曰:"今日事竟知谁门而投入乎?"扶必奔南城。会天明,必犹在,文然等众散,故败。
  37. ^“是时,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麹演等并举郡反,自号将军,更相攻击”。
  38. ^颜之推(531年—591年),字介,琅邪郡临沂(在今山东省)人,南梁至隋朝皆为官员,撰有《颜氏家训》。
  39. ^袁衷称:“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3]周作人对颜之推和《颜氏家训》极为佩服,《夜读抄》里写了一篇《颜氏家训》读书笔记。《钦定四库全书》杂家类有《颜氏家训》二卷。此外颜之推还有《冤魂志》三卷
  40. ^《唐会要》: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方之东平,宜无惭德,身死之日,并谥曰肃。
  41. ^《魏书·毌丘兴 》:毌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也。父兴,黄初中为武威太守,伐叛柔服,开通河右,名次金城太守苏则。讨贼张进及讨叛胡有功,封高阳乡侯。入为将作大匠。俭袭父爵,为平原侯文学。明帝即位,为尚书郎,迁羽林监。以东宫之旧,甚见亲待。出为洛阳典农。时取农民以治宫室,俭上疏曰:“臣愚以为天下所急除者二贼,所急务者衣食。诚使二贼不灭,士民饥冻,虽崇美宫室,犹无益也。”迁荆州刺史。
  42. ^魏书毌丘兴传<魏名臣奏>载张既表曰:"“河右遐远,丧乱弥久,武威当诸郡路道喉辖之要,加民夷杂处,数有兵难。领太守毌丘兴到官,内抚吏民,外怀羌、胡,卒使柔附,为官效用。黄华、张进初图逆乱,扇动左右,兴志气忠烈,临难不顾,为将校民夷陈说祸福,言则涕泣。于时男女万口,咸怀感激,形毁发乱,誓心致命。寻率精兵踧胁张掖,济拔领太守杜通、西海太守张睦。张掖番和、骊靬二县吏民及郡杂胡弃恶诣兴,兴皆安恤,使尽力田。兴每所历,尽竭心力,诚国之良吏。殿下即位,留心万机,苟有毫毛之善,必有赏录,臣伏缘圣旨,指陈其事。”
  43. ^《三国志·魏书二十三·赵俨传》以俨监雍凉诸军事,假节,转征蜀将军,又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凉。
  44. ^《晋书·宣帝纪》载“(太和)四年,(司马懿)迁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曹真伐蜀。明年,诸葛亮寇天水,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是帝(指司马懿)都督雍凉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亮。”
  45. ^夏侯玄《本玄论》“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自然者,道也”
  46. ^《夫人宜成宣君郭(槐)氏之柩》(原石为小碑形) 【铭文】夫人宜成宣君郭氏之柩。」讳槐,字媛韶,太原阳曲人也。其先胤自」宗周,王秀之穆,建国东虢,因而氏焉。父」城阳大守,讳配,字仲南,德迈当时。青龙」五年,应期诞生,黄中通理,高明柔克,聪」识知机,鉴来臧往。廿有一,嫔于武公。虔」恭粢盛,缉宁邦家。武公既薨,亲秉国政,敦风教,明褒贬,导德齐礼。十有馀载,飨」兹二邦,仍援妃后,而缟服素裳,颜不加」饰。遭家不造,遇世多难,不曰坚乎?弘济」厥艰。春秋六十,元康六年,薨于第寝。附」葬于皇夫之兆。礼制依于武公。北京图书馆藏拓。
  47. ^《三国志》:文帝即王位,以真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录前后功,进封东乡侯。张进等反于酒泉,真遣费曜讨破之。斩进等。黄初三年还京都,以真为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
  48. ^《晋书.职官志》:“魏文帝黄初三年,始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又上军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则总统内外诸军矣。”
  49. ^《晋书·武帝纪》:泰始七年夏四月,北地胡寇金城,凉州刺史牵弘讨之。群虏内叛,围弘于青山,弘军败,死之。
  50. ^『太平御览』卷 366「人事部七・耳」,pp. 1683-1684. 王隐『晋书』曰:“张轨为凉州刺史,敦煌曹祛上言轨老病,更请刺史”
  51. ^《晋书·张轨传》:轨后患风,口不能言,使子茂摄州事。酒泉太守张镇潜引秦州刺史贾龛以代轨,密使诣京师,请尚书侍郎曹祛为西平太守,图为辅车之势。轨别驾麹晁欲专威福,又遣使诣长安,告南阳王模,称轨废疾,以请贾龛,而龛将受之。其兄让龛曰:“张凉州一时名士,威著西州,汝何德以代之!”龛乃止。更以侍中爰瑜为凉州刺史。治中杨澹驰诣长安,割耳盘上,诉轨之被诬,模乃表停之。
  52. ^武威堂,是廖氏堂号之一,因廖氏先人廖延邦任武威郡太守,封武威郡公,其子辈廖崇德及其后裔自唐初开始以“武威”为名建立堂号,是为武威堂。武威堂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以及东南亚等地。
  53. ^西晋末年,西晋左卫镇国大将军廖子璋之子廖从宪从河南洛阳迁居浙江松阳县顺义乡诚信里。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廖子璋的第十一世孙廖延邦任武威郡太守,封武威郡公;第十二世孙廖崇德由科举中明经登第,任虔化(今江西宁都)县令,举族从浙江松阳县迁徙虔化。廖崇德及其后裔自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
  54. ^十六国时期,华夏大地上国家林立。很多国号却出奇的一致,在西北地区就曾出现过五个国号为“凉”的国家。这五个凉国盘踞雍凉之地,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凉州绘制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五凉文化为主,十六国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①阶段:前凉、成汉、前赵、后赵;第②阶段:前凉、前秦、前燕;第③阶段:后凉、后秦、西燕、后燕;第④阶段:南凉、北凉、西凉、西秦、胡夏、南燕。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9204431
  55. ^《太平御览偏霸部八▪前凉张轨》引: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曰: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人,汉常山王耳十七世孙。祖烈,魏外黄令。父温,太官令。母陇西辛氏。轨少好学,明经,与同郡皇甫士安友善,拜宫守舍人。京兆杜预以所注《易》遗之。太康中,为尚书郎、太子洗马、中庶子,迁散骑常侍、征西军司马。
  56. ^《晋书•列传五十六》:俄而王弥寇洛阳,轨遣北宫纯、张纂、马鲂、阴浚等率州军击破之。
  57. ^《晋书》卷八十七《凉武昭王李玄盛子士业传》中有所记载:“士业(李歆)闻(沮渠)蒙逊南伐秃发傉檀,命中外戒严,将攻张掖。尹氏固谏,不听。宋繇又固谏,士业并不从。繇退而叹曰:‘大事去矣,吾见师之出,不见师之还也!’士业遂率步骑三万东伐,次于都渎涧。蒙逊自浩亹来,距战于怀城,为蒙逊所败。左右劝士业还酒泉,士业曰:‘吾违太后明诲,远取败辱,不杀此胡,复何面目以见母也!’勒众复战,败于蓼泉,为蒙逊所害。”
  58. ^欧阳修《新唐书》:李弇本名良,妻梁氏。张骏谓弇曰:卿名良,妻又姓梁,令子孙何以为讳?昔耿弇以弱年立功,启中兴之主,吾亦为卿有同耿氏。乃赐名弇。历天水郡太守卫将军,封安世亭侯,赠武卫将军。后西凉太祖李暠追谥景公。
  59. ^《晋书•列传五十六》:凉州大姓贾摹,(张)寔之妻弟也,势倾西土。先是,谣曰: “手莫头,图凉州。”(张)茂以为信,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
  60. ^《凉州府志备考》中张澍按曰:“阴氏盛于东汉南阳,新野之阴,连姻帝室,簪组相继。吾凉阴氏,乃后汉卫尉阴纲孙常徙居武威姑臧,是固新野之裔也。自前、后、西、南、北凉以至魏、齐、梁、周、隋、唐多有显者,功业、文章、节义均可师法,今则寂寞矣。噫!”
  61. ^《晋书•列传五十六》:遣其将阴监逆保,声言翼卫,实御之也。
  62. ^《史通·外篇·古今正史第二》:前凉,张骏十五年,令其西曹边浏集内外事,以付秀才索绥,作《凉国春秋》五十卷。又张重华护军参军刘庆在东菀专修国史二十余年,著《凉记》十二卷。建康太守索晖、从事中郎刘昞又各著《凉书》。
  63. ^阿史那出自“凉州杂胡”,匈奴之别种,具有塞种和匈奴血统,是五世纪初被北魏逐出河西走廊的“沮渠氏”
  64. ^《凉州磨嘴子前凉平陵张伯升柩铭旌》:平陵敬事里张伯升之柩,过所毋哭。
  65. ^【晋史挥麈】会稽王道子尝问西土所出,张天锡应声曰:桑葚甜甘,鸱鹗草响。乳酪养性,人无妒心。后形神昏丧,虽列位不复被齿,遇会稽王世子元显用事,常延致以为戏弄。
  66. ^《晋书 卷一百六载记第六》:遣凉州刺史麻秋等伐张重华。
  67. ^《周书·卷二十九·达奚实传》:高祖达奚凉州,魏征西将军、山阳公。父显相,武卫将军。
  68. ^赫连夏“平刘义真于长安”旋即以“梁州牧镇安定”,“梁州”当为“凉州”之误,故赫连 夏曾置凉州于安定,据《田焸墓志》称武威郡姑臧人田焸曾任大夏“凉州都督护、光烈将军、 北地尹、将作大将、凉州刺史”。
  69. ^《魏书·源贺传》世祖征凉州,以贺为乡导。诏问攻战之计。贺对曰姑藏城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是臣祖父旧民臣愿军前宣国威信示其福祸必相率归降外援既服然后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世祖曰:“善。”于是遣贺率精骑历诸部招慰,下三万馀落,获杂畜十馀万头。及围姑臧,由是无外虑,故得专力攻之。凉州平,迁征西将军,进号西平公。又从征蠕蠕,击五城、吐京胡,讨盖吴诸贼,皆有功。拜散骑常侍。
  70. ^《魏书·源贺传》:三年秋薨,年七十三。赠侍中、太尉、陇西王印绶,谥曰宣,赙杂彩五百匹,赐辒辌车及命服、温明秘器,陪葬于金陵。
  71.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作少府,秦官,掌治宫室,有两丞、左右中候。景帝中六年更名将作大匠。”
  72. ^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写到:“姑臧本为凉州政治文化中心,复经张氏增修,遂成河西模范城市,亦如中原之有洛阳也”。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凉州--平城--邺城--洛阳--建康(江苏南京)--西安 --日本奈良(なら),都是武威(姑臧)之风韵的建筑格局。”
  73. ^《太平御览·皇王部二十八·高祖孝文皇帝》:司空穆亮与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爵经始洛阳。
  74. ^《魏书·卷五十三》:冲机敏有巧思。北京明堂、圆丘、太庙,及洛都初基,安处郊兆,新起堂寝,皆资于冲。勤志强力,孜孜无怠,旦理文簿,兼营匠制,几案盈积,剞劂在手,终不劳厌也。
  75. ^《洛阳伽蓝记》: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76. ^《魏书》世宗诏王肃曰:“杜预葬于首阳,司空李冲葬于覆舟,忠义结于二世,英蕙符于李杜,宜葬于预、冲两坟之间”
  77. ^白居易《与元九书》论云:“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馀首,至于贯穿今古,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然撮其《新安》、《石壕》、《潼关吏》,《芦子》、《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
  78. ^ 《唐故工部员外杜君墓系铭并序》:“诗人已来,未有如杜子美者。时山东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奋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篱,况壶奥乎?”
  79. ^韩愈作《调张籍》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80. ^吴锡麟《杜樊川集注序》:“义山、牧之,世亦以李杜并称。”
  81. ^《西溪丛语》云:后汉范滂母谓滂曰:“汝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唐人谓李白、杜甫为李杜。杜子美诗云:“李杜齐名真忝窃。”实隐用此事云。然后汉所称李杜,并不止此二人也。滂母所云李杜,乃李膺、杜密,《后汉书·党锢传》所谓膺、密俱坐党祸而名行相次,故时人称李杜是也。而膺、密之先有李固、杜乔,皆为梁冀所杀。故掾杨匡上书乞李、杜二公骸骨归葬,郭亮亦乞收固尸,夏门亭长呵之曰:“李、杜二公不能安上纳忠,卿曹何等腐生,乃犯诏书乎!”此又一李杜矣。梁冀诛后,宦官用事,白马令李云上书谏诤。桓帝怒,下云北寺狱。五官掾杜众李云以忠谏获罪,上书愿与云同日死。帝益怒,下廷尉,皆死,襄楷上书讼之,谓:“李云上书,明主所当不讳。杜众之死,谅以感悟圣朝。”太尉黄琼亦上书,言:“李固、杜乔既以忠言见灭,李云、杜众复以直道受诛。”此又一李杜矣。《魏书》:世宗诏王肃曰:“杜预葬于首阳,司空李冲葬于覆舟,忠义结于二世,英蕙符于李杜,宜葬于预、冲两坟之间。”又傅修期亦远慕杜预,近好李冲,买地葬二公间。是预、冲亦称李杜,则合之唐李、杜甫,共有五李杜。又《宋史》李韶与杜范皆廉直,中外称为李杜,则并有六李杜矣。
  82. ^《魏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五》:元兴弟仲明,侍御史、中书舍人。以谨敏著称。稍迁卫尉少卿,仍领舍人。出为征虏将军、凉州刺史。坐贪残,为御史所弹,遇赦免,积年不叙。后娶灵太后从姊为继室,除武卫将军、征虏将军。转光禄大夫,武卫如故。迁大司农卿,加安东将军、散骑常侍。出为安北将军、恒州刺史,常侍如故。正光五年卒。
  83. ^《魏书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一◎宋隐 王宪 屈遵 张蒲 谷浑 公孙表 张济 李先 贾彝 薛提》贾彝,字彦伦,本武威姑臧人也。六世祖敷,魏幽州刺史、广川都亭侯,子孙因家焉。父为苻坚钜鹿太守,坐讪谤系狱。彝年十岁,诣长安讼父获申,远近叹之,佥曰:"此子英俊,贾谊之后,莫之与京。"弱冠,为慕容垂骠骑大将军、辽西王农记室参军。太祖先闻其名,尝遣使者求彝于垂。垂弥增器敬,更加宠秩,迁骠骑长史,带昌黎太守。垂遣其太子宝来寇,大败于参合陂,执彝及其从兄代郡太守润等。
  84.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晋源区文物旅游局《太原隋虞弘墓》,文物出版社,2005年。
  85. ^《山海经》卷一六《大荒西经》云:“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谓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86. ^《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 冯培红 | 虞弘的家族与生平》墓志叙述虞弘的祖先世系,最早、最明确的一代是“□□奴栖,鱼国领民酋长”,仅有10个字的简短描述,其中尚有2字残损,以至于学者们对此人的身份和名字的判读出现歧异。关于身份,出现祖先、曾祖父、祖父三种观点;关于名字,也有“□奴栖”或“奴栖”两种解读法。学者们无论在理解上抑或叙述中,都存在着混乱,亟须厘清。尤其是,正确的读法还关系到对鱼国之谜的破解。
  87. ^《北齐书》卷16《段荣传》记载其孙段深,“累迁侍中、将军、源(凉)州大中正”。北朝无源州,“源”、“凉”二字形近,“校勘记”〔一一〕云:“按‘源州’不见地志。段氏郡望是凉州姑臧,疑‘源’是‘凉’之讹”,甚是,此处实为凉州大中正,综上可知,从东魏到北齐一直设有凉州,置刺史乃至都督。
  88. ^元朝虞集撰《慕庄肃公世德碑》亦云:慕氏,本慕容,后有所避,去容易完。系出隋西河府君三藏......(史载:开皇九年,慕容三藏奉诏持节凉州道黜陟大使)
  89. ^《隋书》:先是,江东有谣歌曰:“黄斑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豹,平陈之际,又乘青骢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
  90. ^杜牧《台城曲》:整整复斜斜,随旗簇晚沙。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91. ^欧阳修《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列传第三十五》:“盎(冯盎)善为治,阅簿最,擿奸伏,得民欢心。”
  92. ^ab《资治通鉴·唐纪五》载:唐武德四年(621年)“冬,十月,以世民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增邑二万户,仍开天策府,置官属,以齐王元吉为司空。世民以海内浸平,乃开馆于宫西,延四方文学之士,出教以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宇、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并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分为三番,更日直宿,供给珍膳,恩礼优厚。世民朝谒公事之暇,辄至馆中,引诸学士讨论文籍,或夜分乃寝。又使库直阎立本图像,褚亮为赞,号十八学士。士大夫得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洲”。允恭,大宝之弟子;元敬,收之从子;相时,师古之弟;立本,毘之子也。”
  93. ^契苾何力的儿子,契苾明有《契苾明碑(大周故镇军大将军行左鹰扬卫大将军兼贺兰州都督上柱国凉国公契苾府君之碑铭并序)》:君讳明,字若水,本出武威,姑臧人也。
  94. ^郭水菊. 唐代凉州都督府研究[D]. 山东大学.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22-1014314372.htm
  95. ^《太平御览皇王部三十五·则天皇后》:则天皇后武氏,讳明空,并州文水人也。父士彟,隋大业末为鹰杨府队正。高祖行军于汾、晋,每休止其家。义旗初起,从平京城。贞观时,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初,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大帝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时皇后王氏、良姊萧氏频与武昭仪争宠,互谗毁之,帝皆不纳。进号宸妃。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弘道元年十二月,大帝崩,皇太子显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既将篡夺,是日自临朝称制。嗣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二月戊午,废皇帝为庐陵王,幽于别所,仍改名哲。己未,立豫王轮为皇帝,令居于别殿。大赦天下,改为文明。皇太后仍临朝称制。庚申,废皇太孙重照为庶人。九月,柳州司马徐敬业杀扬州长史陈敬之举兵,移檄天下,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讨平之。垂拱四年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是秋七月,大赦天下。八月壬寅,博州刺史、琅琊王冲据博州起兵,命左金吾大将军丘神绩为行军捴管讨之。庚戌,冲父豫州刺史、越王贞又举兵与冲相应。九月,命内史岑长倩,凤閤侍郎张光辅、左监门大将军鞠崇裕率兵讨之。景寅,斩贞及冲等,传首神都,改其姓为虺音卉氏。曲赦博州。韩王元嘉、鲁王灵夔、元嘉子黄国公撰、音选灵夔子左散骑常侍范阳王蔼、霍王元轨及子江都王绪、故虢王元凤子东莞公融坐与贞通谋,元嘉、灵夔自杀,元轨配流黔州,撰等伏诛,改姓虺氏。自是宗室诸王相继诛死者,殆将尽矣。其子孙年幼者咸配流岭外,并诛其亲党数百馀家。载初元年春正月,神皇亲享明堂,大赦天下。依周制建子月为正月,改十二月,改旧正月为壹月,大酺三日。神皇自以“曌”字为名,遂改诏书为制书。秋九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乙酉,加尊号为神圣皇帝,降皇帝轮为皇嗣。景戌,立武氏七庙,追尊神皇父士彟为孝明皇帝,证圣元年春正月,加尊号曰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七日。二月,上去慈氏越古尊号。秋九月,亲祀南郊,加尊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为天册万岁,大辟罪已下及犯十恶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大酺九日。万岁登封元年腊月甲申,上登封于嵩岳,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九日。丁亥,禅于少室山。圣历元年正月,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九日。三月,召庐陵王哲于房州。九月景子,庐陵王哲为皇太子,令依旧名显,大赦天下。神龙元年春正月,大赦,改元。上不豫,制自文明元年已后得罪人,除扬、豫、博三州及诸逆魁首,咸赦除之。癸卯,麟台监张易之与弟司仆卿昌宗谋反,皇太子率左右羽林军桓彦范、敬晖等,以羽林兵入禁中诛之。甲辰,皇太子监国,大赦天下。是日,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阳宫。戊申,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是日,崩于洛阳宫之仙居殿,年八十三,谥曰则天大圣皇后。二年五月庚申,祔葬于乾陵。
  96. ^凉州金石《大周故西平公主(弘化公主)墓志》:公主,陇西成纪人也,即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之女也。
  97. ^《旧唐书·郭元振传》:元振风神伟壮,而善于抚御,在凉州五年,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被野,路不拾遗。
  98. ^《全唐文》:公以凉州西拒吐蕃,北有突厥,久示其弱,未扬天威,因徵陇右兵马一百二十万,号二百万集于湟州,营幕千里,举烽号令。
  99. ^《唐大诏令集》卷一三〇《景龙四年命吕休璟北伐敕》云:赤水军大使凉州都督司马逸客,……领当军及当界蕃汉兵募健儿七万骑。
  100. ^《大云碑》云,司马逸客为“晋南阳王模十三代孙也”
  101. ^《元和姓纂》:“刑部侍郎司马逸客,称琅琊王馗后。魏都官员外郎乔乡,鄠县人也。”
  102. ^李乂《夏日都门送司马员外逸客孙员外佺北征》:二庭追虏骑,六月动周师。庙略天人授,军麾相国持。复言征二妙,才命重当时。画省连征橐,横门共别词。云迎出塞马,风卷度河旗。计日方夷寇,旋闻杕杜诗。
  103. ^沈佺期《夏日都门送司马员外逸客孙员外佺北征》:日逐滋南寇,天威抚北垂。析珪行仗节,持印且分麾。羽檄双凫去,兵车驷马驰。虎旗悬气色,龙剑抱雄雌。候月期戡翦,经时念别离。坐闻关陇外,无复引弓儿。
  104. ^《西域研究》2020年第3期。濮仲远 : 唐代凉州《大云碑》与首任河西节度使
  105. ^唐高宗李治《册段宝玄越州都督文》:维显庆三年,岁次戊午,七月辛巳朔十九日己亥,皇帝若曰:於戏!夫成俗康邦,寄深於岳牧;宣风阐化,任重於循良。惟尔银青光禄大夫行洛州长史段宝玄(避讳为元),体量凝整,理怀贞赡,总务仙台,能官著於纲纪,分司棘署,令德表於平反。三川之野,允敷声绩;九江之地,爰资镇抚。是用命尔为使持节都督越台括婺泉建六州诸军事越州刺史,尔其勤加恤隐,勉思为政。审之以刑狱,驭之以公平。革剽悍之风,归淳质之轨。钦兹宠命,可不慎欤!
  106. ^西汉武威太守段贞开始(始祖),武威段氏(凉州段氏)为天下段氏的最大郡望,故曰:天下段氏出武威。武威段姓有六个来源大脉,其一、西汉段贞一脉;其二、北魏厍狄凌一脉;其三、西晋段匹磾一脉、其四、东汉段翳一脉;其五、西晋段灼一脉;其六、吐谷浑段部一脉。
  107. ^大理寺卿在秦、汉时期以廷尉主刑狱,审核各地刑狱重案。汉景帝、汉哀帝、汉献帝、南朝梁武帝四次改为大理,均仍复旧。北齐改廷尉为大理寺,长官为大理卿,位列九卿。隋朝沿置,隋大业三年(607)改从三品。唐朝置一员,从三品,掌邦国折狱详刑之事。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详刑正卿,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名司刑卿,旋复旧。
  108. ^《凉州卫大云寺古刹功德碑》时有明牧右武将军右御史中丞内供奉、持节西河诸君节度大使、赤水军大使、九姓大使、监秦凉州仓库使检校凉州都督河内司马名逸实,晋南阳王模十三代孙也。
  109. ^《唐会要》卷七八“节度使”条称:河西节度使,景云二年四月,贺拔廷(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自此始有节度之号。
  110. ^《新唐书·兵志》云: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未以名官。景云二年,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自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
  111. ^《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四》:十二载,进封凉国公,食实封三百户,加河西节度使,寻封西平郡王。时杨国忠有隙于禄山,频奏其反状,故厚赏翰以亲结之。
  112. ^《新唐书·吐蕃传》《资治通鉴》:“浑末,亦曰嗢末、温末,吐蕃奴部也。虏法:出师必发豪室,皆以奴从,平居散处耕牧。及恐热乱,无所归,共相啸合数千人,以嗢末自号,居甘、瓜、沙、河、渭、岷、廓、叠、宕间,其近蕃牙者最勇,而马尤良云。”
  113. ^《通鉴》:“咸通三年,温末始入贡”。
  114. ^《西夏书事》卷36,明确记载:“策举人,立唱名法,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此时的凉州文庙,成了西夏的官学。凉州文庙(武威文庙)从公元301年始建,儒学一直都是正统。到了西夏时期,也依旧如此。
  115. ^《番汉合时掌中珠》:“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数。”
  116. ^元代翰林学士虞伯生撰有《道园学古录》有《西夏相斡公画像赞》曰:「西夏之盛,礼事孔子。极其尊亲,以帝庙祀。乃有儒臣,早究典谟。通经同文,教其国都。遂相其君,作服施采。顾瞻学宫,遗像斯在。国废时远,人鲜克知。坏宫改作,不闻金丝。不忘其亲,存贤孙子。载图丹青,取征良史。」
  117. ^《西夏书事·卷三十八》:秋八月,国相斡道冲卒。道冲为相十馀年,家无私蓄,卒之日,书数床而已。仁孝图其像,从祀学宫,俾郡县遵行之。
  118. ^杨继凤.段克己、段成己文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24-01-06].DOI:CNKI:CDMD:2.1014.314715.
  119. ^清朝王嵩于道光《云南志钞·卷四·封建志·大理世家》认为段俭魏为汉朝段熲后代。
  120. ^八思巴(藏文:འཕགས་པ་,威利:Phags-pa;1235年-1280年),义为“圣者”。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至元十七年(1280年),圆寂于萨迦,享年45岁。追谥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之无上称号。
  121. ^《武威余氏八修宗谱序》有记载:吾邑欢墩忠裔堂余氏,本元季忠宣公余阙之苗裔。余氏之先居河西,在宋为西夏党项族臣民,武威之郡、姑臧之邑为其发迹地。元平西夏,封其部众为唐兀氏。兹后以勋绩显著者,指不胜屈。历元,屡有官庐州者,而家于庐州并落籍皖中者,则由封淮南江北行省右丞参知政事庐州蒙古汉军都万户府都万户达鲁花赤唐兀沙剌臧卜始。盖合肥余氏,系出河西武威郡唐兀氏也。沙剌臧卜者,忠宣公父也,江淮余氏多宗之,共奉为迁皖始祖。
  122. ^《明史·周尚文传》嘉靖元年,改宁夏参将。寻进都指挥同知,为凉州副总兵。御史按部庄浪,猝遇寇。尚文亟分军拥御史,而自引麾下射之,寇乃遁。尝追寇出塞,寇来益众。尚文军半至,麾下皆恐。乃从容下马,解鞍背崖力战,所杀伤相当。部将丁杲来援,寇始退。尚文被创甚,乃告归。寻起故官。吉囊数踏冰入,尚文筑墙百二十里,浇以水,冰滑不可上。冰泮则令力士持长竿铁钧,钩杀渡者。九年,擢署都督佥事,充宁夏总兵官。
  123. ^《增修大云寺碑记》载:“旧有浮图五级,未及合尖,至万历壬辰岁(1592)本城副将鲁光祖施砖瓦砌,补完前功。嶐嵸百八十尺,与清应寺塔双峰插天,称五凉一奇观云。”
  124. ^《镇番遗事历鉴》记载道:“柴时华,字维寰,西宁人,左都督柴国柱之子,骁勇有父风。”
  125. ^《明太宗实录》:永乐七年(1409)一月,“凉州都督佥事吴允诚等,率骑士会都指挥刘广等,往亦集乃觇虏情实。”
  126. ^《明史》:蓝玉,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妇弟也。
  127. ^(明)张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
  128. ^《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嘉靖四十四年九月戊午,总督宣大等处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江东卒。东山东朝城人,嘉靖己丑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刑部员外郎、郎中,升河南佥事。累升副都御史、巡抚辽东,寻总督陕西三边,以疾归。起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大,三年还理部事。未几升户部尚书,改南兵部,召还,以本兵协理戎政已,复总督宣大。在镇四年, 上尝遣中使馈食慰劳,玺书褒奖,命兼督宣大蓟辽等六镇,至是卒于怀来,赐祭葬如例,赠少保,谥恭襄。
  129. ^清朝康熙十二年编纂《山东(朝城)通志》:江东字朝阳,山东朝城人。嘉靖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刑部员外、郎中,出为河南按察佥事,累升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在任四年,拜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以疾归。起总督宣大,还理部事。嘉靖三十七年,俺答围大同右卫,诏东以侍郎权总督宣大救之。当是时俺答驻右卫城西,黄台吉驻东南,脱脱驻西北,去城各三舍许,而抚臣朱笈、总兵龚业皆以候代不视事。有尚表者以罢任叅将运饷入城,为冦所摭不得出,遂取库藏甲胄弓弩分授丁壮,坚守以待外援。被围久,刍粮俱尽,辄括食马牛,撤屋而爨,讹言沸腾,士卒无叛志。东受命,即日就道,约巡抚杨选、总兵张承勋选主客兵七万人,持七日粮,运米万斛,倍道趋进,距右卫百里,昼鸣鼓发铳,夜列万炬,火光烛天。俺答诸部望见,以为援兵大至,即解去。东等具仪卫入城,表伏道左,东下车执手慰劳,拊循军士,宣朝廷德意,城中皆呼万岁。先是朝廷有弃右卫之议,帝疑之,以问大学士嵩,嵩欲弃之而不敢任,对曰:本兵许论尝总督宣大,当知状,请降㫖问之。论入见极言右卫在大同西北,孤悬塞外,昔日所以得安,由东西堡寨联络策应也。今墩堡悉毁于冦,遗一孤城,声问隔绝,兵无宿粮不能持久。今图永安,必复兵马原额,连岁荒歉,刍粟踊贵,能岁办五十万金则此弹丸小城犹可保也。论盖设为难辞,欲帝自弃之,帝闻顾拊几叹曰:无右卫是无大同也。于是毅然更立文武大吏,敕部措饷,发兵中使错互于道,至是围解,兵部尚书杨博以闻,帝大喜,下诏命驰驿还朝,赐二品大红纱衣一袭。东上城守将士功,帝为之升张承勋、尚表等四百二十八人。明年拜户部尚书,寻改南京兵部尚书、叅赞机务,加太子少保,辞不允。时振武营兵变之后,议者以为营兵可罢,东言振武营之选将以备倭,今倭患未可逆睹而遽议罢,非计也。天子以为然。寻以池河兵变,南京科道杨佺、刘行素等论东驭军无纪,有㫖解任。无何,起兵部尚书、协理戎政,又明年总督宣大军务,上疏曰:边事孔棘,谋臣经略无虑数家,有为修边之说者,以为延袤数千里,筑垣乘塞,可恃无虞,而冦溃墙直入,曽无藩篱之固。有为筑堡之说者,以为人自为战,家自为守,星罗碁布,遍满川谷,然烽燧一警,望风瓦解。近遂有谓守不足恃,倡为主战之说者,以为专以战胜为功,不计败亡之罪,而不度彼已,易于尝试,良将劲兵销亡殆尽。凡此之计,臣目见其困矣。臣愚妄谓今日惟以守边堡为要,而守之之法有十积谷一也,还徴调二也,练土兵三也,増城浚池四也,筑火墩以便耕牧,使商旅通行,有警易于收保五也,造双轮车以备战守六也,择任将帅和睦行阵七也,信赏必罚八也,厚恤间谍九也,严禁边军通外十也。此十说者,拟之犁廷老上、拓壤狼居,诚非逺猷,而言之必可行,行之必可成,成之必可久,无出于此。今日大弊,尤在文武异心,上下不相信责,速效者务粉饰之计,惮明作者,多因循之图。过疑畏者又逡巡而不敢试其所长,夫亡羊补牢,固已为晚。然方病蓄艾,尚犹可及。臣勉率诸臣,同心戮力,务袪夙弊。惟陛下寛其文法,俾得少效尺寸。臣不胜大幸。天子以为然。明年辛爱把都儿入犯蓟西,烽火彻大内,东提兵急趋,总兵胡镇分击于孤山,贼气丧宵遁,东突出战于石匣,斩首七十九级,捷闻,加太子太保,荫一子国子生,赐蟒衣玉𢃄。在镇四年,前后条议边计不下数十,率朝上夕报可。帝尝遣中使馈食慰劳,玺书褒奨,一时边帅不敢望也。后命兼督蓟辽等六镇巡边,卒于怀来,赠少保,谥恭襄。东性慷慨豁达,推诚御下,所至人乐为用。自奉俭约,官登八座,田园不増,海内服其清德。独在宣大听谗,误劾山西副使张学颜,为时所讥云。
  130. ^《古今姓氏书辩证·卷十五·十一·唐》:彬,字儒宗,二子熙、极,熙太常丞,娶凉州刺史张轨女,永嘉末遂居凉州,生郓字子产,仕前凉凌江将军。徙居晋昌,七子:伯,廉,威,季贤,幼贤,孝达,季礼。威为永世令,生弘,三子瑶、偕、咨,号三祖。
  131.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唐姓部/第二百八十九卷》:“晋,唐彬、唐谌、唐嗣、唐岐、唐熙、唐宏、唐辉、唐威、唐弘、唐瑶。”
  132.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六十九,乾隆三年戊午,五月己巳。
  133. ^雍正二年(1724年),将凉州卫升格建置凉州府,并将原庄浪所改置平番县,位于凉州府城东南方三百三十里。行政考语为“繁、疲、难”。清代平番县管辖庄浪驿、大通驿、通远驿、镇羌驿、平城驿等五处驿站。平番县由凉州府武威县直接管辖。
  134. ^凉州府平番县辖古城土司、连城土司等二个土司,位在凉州府平番县城西140里。凉州府平番知县下设县丞(分县)驻于西大通。凉州府平番县境内世袭土官,古城土司、连城土司各设指挥使(正三品)1员、红山堡指挥佥事(正四品)1员,千户(正五品)1员,副千户(从五品)1员,百户(正六品)2员,皆受正一品凉州将军节制。
  135.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册第57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136. ^《古浪县志》职官志:杨爵,字于朝,保宁府阆中县人。由贡生保举,乾隆二年(1737)任。
  137. ^《光绪镇番县乡土志·政绩录第二》杜振宜,江南江都人,雍正三年初设县,杜振宜首任县事,廉明阔达,布公开诚,经始庶务,悉心洽与情而中。窾要其尤著者,以定水例、教纺织、划剔粮弊,为镇人造无疆之福也。初,镇之水源发于洪水、石羊二河。五年,武威之金羊、下坝民请于石羊河东岸开渠加垦,具陈府道讨照。振宜与武威县郑松龄奉委会勘,振宜以不可开渠之故,为当道力白之,事遂寝。至今武威民不敢擅遏上流者,赖有此耳。 当是时,镇民不知纺织,又无商贾辐辏,振宜令其内子集民妇之老成者数十人教之,俾艺成而退,普教乡村,不数年而机杼比户,虽官绅富贵家妇女莫不竞为。而女子未字时,其父母教以纺绩,与童子读书并重。又,镇民纳粮者或十人、或五人,集腋成裘,朋纳一串所从来远矣。其后吏缘为奸,以一名一串为法,概不听民朋纳,其意在肉渔利也,而民以不堪矣。振宜革一名一串之弊,民便之。后获篆张掖以诖误,返居镇。布衣疏食若寒士然。 数年卒,门无五尺之童,簏无十金之蓄,卜葬东郊。葬之日,白衣壶酒号而奠者殆数百人。墓在龙王宫后,高冢巍立,至今岁时犹有拜扫者。又建祠城隍行宫,肖像祀之,香火之盛比城隍云。近年墓被沙压,遗迹就灭,地于葬焉。
  138. ^《(清)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二上记载: 有原任凉州府镇番县知县杜振宜,因与甘山道岳礼互讦,经前抚臣莽鹄立题参革职。臣奉命至陕,即闻杜振宜为河西能员,抵兰之后细加访察,伊在镇番并历署武威、张掖等县,俱有声名,颇见风力。复查与岳礼互讦原系,同日详到。前抚臣莽鹄立将杜振宜参革提审,将岳礼留任质问,其偏私之处,久在皇上明鉴之中。嗣经布政使孔毓璞承审此案,所有岳礼原揭杜振宜荒芜耕田,不但并未荒芜,且收获粮石多于往年;其短发马夫工价,查有空缺银三十两,粮四十余石,系贴补西宁安塘马夫,事属因公,亦未侵蚀入已。而岳礼短发豆价等项确有证据,岳礼自知不能倖免,乃以孔毓璞偏袒详揭,经署抚臣张廷栋改委按察使李世倬承审,以致此案尚未题结,又莽鹄立续参杜振宜亏空草十余万束,银二百余两,当经凉州府查明,原系实贮,并无亏空是。杜振宜于此二案均无大过,虽该员居心操守,未能确有所见,而才堪办事,实系众口同声。若令整顿地方,必有一番振作,但系革职之员,缘事未结,不敢越例保题。 可否仰邀皇上特恩,将杜振宜署理崇信县知县,效力赎罪。题请实授,倘有败检越闲并致贻误地方,仍当据实严参,加倍治罪,臣为地方需人起见,不揣冒昧缮折陈奏。 伏祈皇上睿鉴施行。谨奏。
  139. ^《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筼》江西义宁(今修水)陈宝箴(1831—1900,字右铭)租赁了周宅靠通泰街一侧的部分房屋,住着祖孙三代。长子三立(1853—1937,字伯严,自号散原)原配罗氏夫人1876年生长子衡恪后,1880年早逝。三立1882年续娶继室俞明诗夫人(1865—1923,字麟洲,浙江山阴人),这天明诗夫人正在“蜕园”宅内临产,虽然已是第二胎,产程却仍较长,婴儿久久未见落地,全家都很着急。忽然家人来报,熊鹤村老丈到访,他是当地一位知名文士,为宝箴、三立父子的年长诗友,与三立时有唱和。正当熊老丈精神抖擞健步踏入门庭时,婴儿呱呱坠地,当日是光绪十六年庚寅五月十七日(公元1890年7月3日)。由于婴儿祖父右铭公已赴湖北,祖母黄太夫人按族谱“三恪封虞侯”的排行,虎年所生男婴,取名“寅恪”;并欲借熊鹤老福寿,以“鹤寿”为字,但男婴长大后未曾使用。又,家谱中所记载寅恪的号“彦恭”,也从未用过。
  140. ^内阁学士姚元之(1783—1852)在《竹叶亭杂记》卷二中记载:“甘省文风,初惟宁夏最盛,今则莫盛于凉州之武威。”
  141. ^《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三·文苑三》:张澍,字介侯,武威人。父应举,有孝行。嘉庆四年,澍年十八,成进士。是科得人最盛,澍选庶吉士,文词博丽。散馆改知县,初令玉屏,以病归。叙防河劳,选屏山,摄兴文,丁父艰。再起,知永新。署临江通判,坐征解缓,罢官。开复,补泸溪,复以忧去。
  142. ^《书目答问》附录《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
  143. ^《西夏纪年》序:“予尝欲撰《夏书》,以《东都事略·西夏传》为底本,参以宋 、元人文集及说部,采而录之。尚未编纂。洎南游至扬州,闻秦前辈恩复作《夏书》, 往谒,请观其稿,则曰:‘止写得单纸零片数百条,未成书也,不足观。’后归家,取稿时补益之,凡六巨束,置书架顶。庚午夏,予偕友朋五六辈往城外松涛寺销暑,家人以为废纸,取而尽焚之,徒叹息痛恨而已。故予亦不复作《夏书》。”
编辑于 2024-02-08 23:18・IP 属地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