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著名美学家

百年中国著名美学家

百年中国著名美学家


《中国美学家》甲骨文 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常务院长张可可书


張可可,旅美畫家,世界傳統文化研究院常務院長



《中国美学家》 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创始人 李佳琴书


书写者:李佳琴 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创始人

前言

美学自从西方经日本传入中国已经一百多年了,回顾这一百多年来中国美学的发展,我们从中选择了九位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美学家,介绍给大家,并为之画像,希望以此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点贡献。

第一个层次的代表人物为:蔡元培、王国维,他们是中国美学开拓者的代表。

第二个层次的代表人物为:朱光潜、宗白华,他们是百年中国美学界的美学大师的代表。

第三个层次的代表人物:朱光潜、蔡仪、高尔泰、李泽厚,他们是五、六十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中四种观点的代表人物。

第四层次的代表人物:郭连章,他开创性地攻克了“美是什么”这个世界美学难题,代表了中国以原创为特征的美学新时代的到来;他的美学理论应该说走在了世界美学界的前沿,为中国软实力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硬实力强大了,只可以称为大国,而软硬实力都强大了,才可以成为强国。

我们之所以策划这个展览,就是希望大家要文化自信,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王翔(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国际名人名家联盟、世界史前文明研究院执行秘书长)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 ,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 。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是中国近现代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位教育家之一。

1916年12月 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1907年5月,丁未三十三年40岁时,他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前往德国柏林,入莱比锡大学听课和研究心理学、美学、哲学诸学科。

1913年,民国二年蔡元培46岁时,再次赴法国从事学术研究,在留欧的三年时间里,又编撰了不少哲学美学著作。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

蔡元培于20世纪初期,在吸收中西方思想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以美育为武器,奋起反击,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思想,这是蔡元培的一个重要理论主张。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

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叔本华等人的哲学美学观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艺术观,并与中国的传统艺术实践进行了完美结合,成为王国维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之作,是一部提升审美,启迪智慧的名著,是中国美学史上融通中西、承前启后的理论巨著。




朱光潜(1897年10月14日 —1986年3月6日),字孟实, 安徽省桐城 (今安徽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民国十一年(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民国十四年(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 朱光潜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1980年5月,在昆明召开的中华全国第一届美学会议上,他被一致推选为中国美学会会长。

1957年,全国开始了美学大讨论。朱光潜积极投入到这场原本起自对他过去的美学思想“批判”的论争,既不隐瞒或回避自己过去的美学观点,也不轻易接纳他认为不正确的批判,客观上他带动了大家不断前进,促进了美学研究空前普遍地蓬勃发展。

朱光潜是这次美学大讨论四派中的“主客观统一派”的代表人物。

朱光潜认为,美既不单纯在主观,也不单纯在客观,而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结合,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这次讨论发表的文章辑成6册《美学问题讨论集》、朱光潜发表的论争文章另辑成《美学批判论文集》,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次讨论促使朱光潜认真钻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962年,朱光潜受邀到中央党校讲授美学史。同年,文科教材会议决定大专院校文科逐步开设美学课,并指定朱光潜编写教材。

1963年,《西方美学史》这部倾注他多年研究成果、全面系统阐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专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它代表了迄今为止中国对西方美学研究的水平,推动了中国美学教育和研究工作。

朱光潜主要编著的美学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黑格尔的《美学》、克罗齐的《美学》、维柯的《新科学》等。为方便研究马列主义原著,他在花甲之年开始自学俄语,更在八十高龄之际写出《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翻译近代第一部社会科学著作——维科的《新科学》。




宗白华(1897年—1986年12月20日),本名之櫆,字白华、伯华,籍贯为江苏常熟虞山镇。1897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小南门,毕业于同济大学。中国哲学家、美学大师、诗人,南大哲学系代表人物。

1949年任南京大学教授,1953年之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后兼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顾问。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

在宗白华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中国哲学、中国诗画中的空间意识和中国艺术中的典型精神,被宗白华融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问题:一阴一阳谓之道趋向音乐境界,渗透时间节奏书法中的飞舞;其实都体现着一种精神:人的悟道、道合人生,个体生命与无穷宇宙的相应相生。

宗白华著作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




蔡仪(1906年6月2日~1992年2月28日),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原名蔡南冠,湖南攸县人。

于1929年秋东渡日本,先后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哲学教育系、九州帝国大学日本文学系学习。在日期间,参加了唯物论研究会的讨论,阅读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现实主义的理论文章。

自1946年开始,蔡仪分别在上海大夏大学、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华北大学二部教课。1950 年4 月,蔡仪调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兼研究部副主任,1952 年又兼副教务长; 1953年10月,调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和文艺理论组组长(研究室主任)。

在美学大讨论中,蔡仪被称为“客观派”的代表。

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认为自然物本身就有美。例如,一株梅花的美,美就在梅花本身,和人没有关系。他说,美在于客观的现实事物,现实事物的美是美感的根源,也是艺术美的根源。

他说,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就是以非常突出的现象充分的表现事物的本质,或者说,以非常鲜明生动的形象有力的表现事物的普遍性。美的规律从根本上说就是典型的规律。

蔡仪著有《新艺术论》《新美学》《中国新文学史讲话》《唯心主义美学批判》《论现实主义问题》等10多种专著,还主编高等学校教材《文学概论》和《美学原理》,主编《美学论丛》《美学评林》等刊物。




高尔泰(1935年10月15日-),江苏高淳人。中国画家、美学家、散文作家。现居美国,为内华大学访问学者。

1955年肄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美术系。历任兰州第十中学美术教师,敦煌文物研究所干部,兰州大学哲学系教师,中科院哲学所美学研究室干部,四川师范大学美学研究室主任,副教授。

1992年出国,在海外从事绘画、写作,并在多所大学访学。现居美国拉斯维加斯。

在美学大讨论中,高尔泰、吕荧被称为美的主观派代表。

高尔泰的美学观点:美是主观的,美在心不在物;就美与美感的关系说,是美感决定美。高尔泰说,有没有客观的美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客观的美并不存在。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到,它就不存在。

高尔泰在后来创作的《美是自由的象征》、《回归,还是出发》、《艺术的觉醒》这套书中,探讨了美的哲学意义、人的异化、人道主义、人的本质、文学的意义等关乎社会根本的普遍性问题。




李泽厚(1930年6月13日 [12] —2021年11月2日),中国湖南宁乡人,哲学家,生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

在美学大讨论中,李泽厚成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的代表。

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例如一株梅花,它的美就在于梅花本身,这是美的客观性。但是梅花的美并不在梅花的自然性,而在于梅花的社会性。他认为梅花具有一种社会性。李浑厚又说:所谓社会性,不仅是指美不能脱离人类社会而存在,而且还指美包含着日益开展着的丰富具体的无限存在,这存在就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

李泽厚的美学著作:《华夏美学》、《美的历程》、《美的哲学》、《美学论集》、《美学概论》等。




郭连章,生于1950年5月22日,山东莱州人。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现为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会员、理事,国际书画家联合会会员、北京分会付会长,北美视觉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香港)美术研究院艺术理论委员会主任,日本国际艺术研究院特邀教授,原北京推陈出新艺术研究院院长。

曾撰写出版《二十一世纪新美学纲要》,《本体论美学》已经完稿,待出版。

郭连章的美学理论是以破解“美是什么”这一世界美学难题为己任的,明确提出破解这一难题的思路,以及研究的结果,明确地给出美的定义,将美分为客观美与主观美,利用这套理论,还可以科学的认识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一系列的美学问题。在世界美学界第一次为美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郭连章的二十一世纪新美学理论,也是中国第一本原创性美学理论著作,自此在中国开创了以原创为特征的美学新时代。




策划:王翔(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国际名人名家联盟、世界史前文明研究院执行秘书长)



人物肖像创作者:张可可(旅美画家、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常务院长)

(END)

发布于 2023-06-08 09:33・IP 属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