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社科辑
重撰《水經注疏》與重繪《水經注圖》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水經注校箋圖釋·洛水流域諸篇》

重撰《水經注疏》與重繪《水經注圖》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水經注校箋圖釋·洛水流域諸篇》

北魏酈道元撰寫的《水經注》,是我國古代以水道爲綱記載區域地理信息最爲著名的典籍,具有豐富的史料價值。然而,自宋代開始,《水經注》在傳抄刊刻過程中便出現了較多的散佚,原本四十卷的内容,有五卷不復得見。現在我們看到的《水經注》雖然依舊爲四十卷本,但已是後人離析所存原三十五卷内容而得的結果。

由於《水經注》在版本流傳與具體内容方面所存在的複雜性,自金代以來,對《水經注》的研究,便不乏著述,并因此而蔚爲一門專門的學問——“酈學”,但是這些研究大多集中於版本校勘與文句欣賞方面,被視爲《水經注》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楊守敬、熊會貞《水經注疏》及楊守敬《水經注圖》,也因限於當時的研究條件,還有很多方面的問題没有解决,所繪出的《水經注圖》也難稱精準,無法適應現當代學術的發展需要。有鑒於此,譚其驤先生生前在其自傳中即曾表示,在主編完成八巨册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之後,他最想着手的研究工作就是對《水經注》的系統探究,重撰《水經注疏》與重繪《水經注圖》。從譚先生大力倡導這一研究開始,至今已近四十年。現階段的學術水準又有了長足的提高,進行《水經注》研究的各方面條件也更加成熟。近年,周振鶴先生便多次在不同的場合呼籲展開對《水經注》的地理學研究,以重建公元六世紀以前中國的河流水道體系以及人文地理景觀,進而爲今天的山川治理與景觀改造提供重要參考。

水經注校箋圖釋·洛水流域諸篇》即是在重撰《水經注疏》與重繪《水經注圖》方面所作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以《水經注》洛水流域諸篇(包括卷十五的洛水篇、伊水篇、瀍水篇、澗水篇,卷十六的穀水篇、甘水篇)文字作爲研究的對象,在前人既有研究的基礎之上,充分運用相關的文獻和考古資料,以歷史學、地理學、文獻學的方法來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不僅關注版本文字方面的問題,而且對其中所涉及的地理内容,也做了詳盡的詮釋。

▲《水經注校箋圖釋·洛水流域諸篇》

在重寫《水經注疏》與重繪《水經注圖》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研究難度甚高,工作量頗巨,堪稱迄今爲止最爲全面、系統、準確的《水經注》洛水流域的復原研究工作,將《水經注》的本體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本書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水經注》洛水流域諸篇的文本重新校勘,儘可能最大限度地訂正其中治酈諸家尚未解决或發現的版本异同與文字脱漏、訛誤等問題。

《水經注》可謂我國版本最多的古籍之一,在本書之前,自明代萬曆年間朱謀个的《水經注箋》,清代乾隆年間全祖望的《五校》與《七校水經注》、趙一清的《水經注釋》、戴震的殿本《水經注》,直至今人陳橋驛先生的《水經注校證》,皆在校勘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使《水經注》在這一方面的研究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然而,隨着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在明人校勘《水經注》文本所逐步形成的今本系統之前,尚存在着一個文字面貌差异頗多的《水經注》古本系統,而這一古本系統,隨着今本系統占據主導話語地位之後,便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綫,以至於近代以來除胡適先生對此問題略有提及外,已甚少有人關注,更遑論具體的揭示。其實,對古本系統《水經注》的探究,有助於我們洞悉《水經注》最初刊刻時期的原貌。有鑒於此,本書的此次校勘,除以集校勘之大成的清代殿本《水經注》爲底本外,尚選取了在《水經注》流傳中具有代表性的十三種(十五部)版本作爲通校本,力圖全面展示古本與今本系統《水經注》在版本方面的不同以及發生文字變動更改的軌迹,并最終呈現出一個目前最爲完善的《水經注》洛水流域諸篇的文本。

▲ 通校版本源流示意圖(点击可看大图)

▍(二)探究酈氏引用資料的出典,即史源學方面的研究。

《水經注》遠非酈道元進行全面實地考察的産物,而主要是作者對其所處時代及其之前的地理資料以水道爲體系進行編排後的重寫撰成,因而全書之中,引徵豐贍。然而由於酈氏將徵引資料融會貫通成一個新的體系,使得被引用典籍顯得比較隱蔽和無序。職是之故,本書對《水經注》的材料來源進行全面溯源,標明所出之典籍,將酈注自己之文字與引文做徹底的區分,如此,不僅可以更好地瞭解《水經注》一書文本的構成,而且還可以通過這種梳理,得以對漢、魏、六朝時的典籍,尤其是地理類著述進行全新的鈎稽整理,同時,也可藉此弄清《水經注》某些記載的錯誤。在此需要着重説明的是,對於《水經注》引文史源的探究,楊守敬與熊會貞在其所撰《水經注疏》中已做了許多前期工作,本書在此方面對他們的研究參考頗多。

▍(三)對《水經注》所記録的洛水流域水道分布的復原。

古今水道名稱各异,本書將《水經注》所載洛水流域的大小水道及其支流的名稱在現今大比例尺地形圖上與現代河流一一比定,并給予今釋。同時,對洛水流域所出現的古今變化,如河流的改道、斷流甚至乾涸現象,利用《水經注》所載的資料,并結合相關史料予以大體復原,希冀展現其時的洛水流域水文地貌狀况。

▍(四)對《水經注》所載洛水流域的政區設置進行復原。

《水經注》中載有豐富的秦、漢至南北朝的政區地理信息。本書在區分不同時代政區資料的前提下,通過仔細的史料比對,分别對其中提及的城、邑地望做出了合理的、精確的還原。此外,還對水經原文及酈注中提及的縣及縣級以上的政區沿革分别做了簡潔的闡述。

▍(五)《水經注》洛水流域諸篇釋圖的編繪。

本書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之上,主要依據现今的一比二十五萬大比例尺地形圖,繪製出了精準的釋圖十二幅(其中洛河流域衛星圖一幅、水經洛水流域圖一幅、洛水流域全圖一幅、洛水流域分圖八幅并附圖一幅),將《水經注》所載的洛水流域地理信息做了迄今爲止最爲全面、精準而直觀的展現,爲今後繪製全新的《水經注圖》做好了部分準備工作。

▲ 洛水流域全圖(点击可看大图)

以現代學術要求編繪的大比例尺《水經注》洛水流域圖組,科學精準,不僅可以形象直觀地展示本書的研究成果,而且還爲相關學者今後深入研讀《水經注》及探究中古時期的歷史與地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要之,本書試圖在繼承《水經注》傳統研究的同時引入現代的研究手段與方法,爲當今全面而系統地進行《水經注》的文本與地理學的研究提供一個可資借鑒的樣本。雖然我們已盡力而爲,但學力恐有不逮,書中若有疏漏,尚祈專家學者不吝賜教。

本文摘編自《水經注校箋圖釋·洛水流域諸篇》(李曉傑 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05)一書“前言”,標題爲編者所加。

水經注校箋圖釋·洛水流域諸篇 ISBN 978-7-03-068937-5

以《水經注》洛水流域諸篇(包括卷十五的洛水篇、伊水篇、瀍水篇、澗水篇,卷十六的穀水篇、甘水篇)作爲研究對象,在前人既有考訂的基礎之上,充分運用相關的傳世文獻和出土資料,以歷史學、地理學、文獻學的方法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探究,對《水經注》所載洛水流域的文本重做系統的校勘,還原出一個全新的版本。同時指出酈道元所引文字的出典,對酈氏文本進行了解構。并以此爲基礎,采用注釋的形式,對其中所涉及的洛水流域大小水道的分布與改道情况,逐一與今日河流做了比照;對所提及的城邑地望,也一一做了與今地的比定。

水经注校笺图释汾水涑水流域诸篇 ISBN 978-7-03-064483-1

发布于 2021-11-16 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