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齐专访 | 一个内镜医生的责任和使命

吴齐专访 | 一个内镜医生的责任和使命

我母亲食管3/4内膜病变,吴齐主任不仅把病变切净,还在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的情况下,为我母亲保留了一小条,没有采取更容易的环切!吴主任是顶级高手,不仅治病,还考虑患者的术后生活和恢复!——一位患者的子女感激地说。

虽然被患者传扬为“顶级高手”,吴齐主任对此称呼并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挽救生命的同时,更要保证生命的质量。面对胃肠肿瘤,用最小的创伤,最小的风险,最精准地切除病灶,同时又尽可能多的保留正常胃肠道及其机能,是一个医生的责任和使命。

专家简介

吴齐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镜中心主任。
  •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直肠学组秘书。
  •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超声内镜学组委员。
  • 擅长:胃肠等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断及切除、晚期肿瘤内镜下支架介入等。

最快的速度,最小的痛苦

“这位患者食管早癌侵犯范围比较大,几乎近全周。对于我们做手术的医生而言,如采用环周切除方法行ESD手术(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会更好操作,速度更快;但对患者来说,术后瘢痕会引起食管腔窄缩,导致进食困难。”

近日,忙碌的吴齐在工作间隙接受协会编辑采访时指出,环切术后,患者在食管狭窄最严重时,水都喝不进去

“如果术中能保留一小条食管内膜,术后瘢痕狭窄的程度会好很多,术后患者受苦少、花钱少,所以这台手术我宁可多做一个小时。若等术后发生了食管狭窄再去处理,患者就要经过很多次扩张治疗,花时间花钱不说,还增加痛苦。”吴齐说。

吴齐一直秉承“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痛苦,发现最小最早的病变”的理念,来完成每一例内镜检查和手术。这个理念也正是日本著名的消化内镜专家工藤进英教授倡导的。

“这个理念的形成,其实源自结肠镜的操作。只有提高做结肠镜的速度,才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吴齐解释说,四十年前,结肠镜检查都是双人操作,由负责内镜操控部旋钮的医师和负责进出内镜镜身的助手共同配合完成。日本的一批内镜医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探索单人操作,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其中存在一些难以跨越的障碍。

随着结肠镜设备的不断改良,单人操作结肠镜成为可能。“工藤进英是单人结肠镜方法探索的先驱,单人结肠镜能够使进镜的过程更快,病人痛苦更小。”吴齐说。

目前,单人结肠镜在国内也已被广泛使用。

“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

2009年,吴齐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派往日本昭和大学横滨北部医院消化器官中心进修,和工藤进英一起共事了一段时间。“那次进修对我帮助很大。”吴齐说。

据吴齐介绍,当时,工滕进英把所有结肠的病变,从最早期的增生、炎症、腺瘤,到高级别的瘤变,再到浸润性癌,做了一万多个病例的汇总后,提出了一个“腺管小凹的特异型结构”,据此就会发现,正常细胞和不正常的细胞会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用这个方法来定义病变处于什么阶段,目前仍是我们做结肠镜的一个很常用的方法,诊断的准确率很高。”吴齐说。

在吴齐眼中,认真,精益求精,是工藤进英做学问的态度和方式方法,也是他自己在行医过程中始终在坚守的元素。吴齐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每年要接诊四五千位患者,做过的结肠镜、胃镜已达十万例上下,面对每一例内镜检查,他的“认真”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从来没有过丝毫的改变。

“态度决定一切。”吴齐强调。

曾有年长的大夫带年轻大夫做结肠镜,老大夫把镜子进到头后,让年轻大夫慢慢把镜子退出,在退出的过程中详细观察整个结肠的情况。老大夫从病床走到桌子那里还未及坐下,小大夫就已把手里的镜子拉了出来。

做事这样毛躁,心静不下来,就什么都看不到。”吴齐说。

胃肠道早癌病人,比10年前大幅增加

为了让内镜中心的医生在操作中能静下心来,减少早癌的漏诊率,作为主任的吴齐对医生的检查流程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规定:“别的医院规定每个操作单元时间最少必须检查多少病人,而我们的内镜中心规定每个操作单元:最多只能做多少病人,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病人获得充分的检查操作时长,以确保你把每个地方都看到了,确保每个地方都留下了很好的图片,观察仔细后,才能把镜子退出来。”

据了解,中国现在的内镜水平和日本相比,最顶级的医院、最顶级的大夫之间已没有明显的肉眼可见的区别,基本上都在一个级别里,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然而,让吴齐忧心的是,现在的早癌病人比10年前多了很多,而且日趋年轻化。

“我每年内镜下直接切除的早癌手术就有几百台。现在还有一百多位病人在排队,等待入院手术。”吴齐说:“我们希望未来早癌占胃肠道肿瘤的大部分,进展期占一小部分,这样癌症能够治愈的比例会大一些,个人和国家的总体花费也会少很多。”

编辑于 2021-10-25 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