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花雀为何变成了极危物种?是因为人类吃的吗?还是另有隐情?

禾花雀为何变成了极危物种?是因为人类吃的吗?还是另有隐情?

禾花雀,学名,北方叫洛铁被,立夏前后来,小满后走,公肚黄,被黑向生铁一样然色,母肚淡黄,背淡黑,公唱的好听时间长,母教声小,不好养皮气大,三,四天不吃食,八几年就很少见,现在以经见不到,现在农村很多物种已经灭决了,生态发生大的变化,不知下一个是什么物种灭决,照这样下去,人也能在化石中能见到,保护环境,不是喊几声口号,社会进步,不应牺牲原生态为代价,是什么最后把人类送进坟坑,不是自然,也不是老天,是我们自己。

生存环境被严重破坏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是被标上了“特产食品”的标识。有人说那不是传统食品吗?不错,珠三角的确有吃“禾花雀”的传统,但历史上由于保鲜、运输、物流等没有今天这么发达,自然繁育还可以维持生态平衡。一个区域性的物种再强大也架不住超区域的需求。如果不立法保护起来,继续的为了利益贪婪而杀戮的话,灭绝就在眼前。

这玩意儿吃是吃不绝的,关健是它的食物来源在减少(比如现在草是种植的,不结籽)。最大危害是农药(虫子没有了)。现在还看的见蚂蚱之类的昆虫吗!?看的见青蛙吗?那去了!请那些专家不要转移大家的视线,这些生态是你们给造成的恶果,不可能是人们吃了几只鸟。 江河里如果不修水电站,不建化工厂,不往河里排污水,鱼怎么会绝种?这比电鱼毒鱼更绝!

以前这种鸟在我们这(东北)春天常见,那时迁徙的这种鸟群太多了,一棵树的树枝都能压弯,树上还没有树叶呢,全是鸟。随便抛个石子都能砸中,现在很少看到了。也许是农药的使用,就连虫子,蜻蜓,蝴蝶,麻雀,青蛙也少多了。

都不知道这豆丁大小的鸟有什么好吃的,农村有点钱的家里办酒席都少不了油炸禾花雀,现在不让吃了就说是杂雀掩耳盗铃,还有水鸭水鸡锦鸡斑鸠野鹤,偷猎候鸟的人真是缺德,现在肉食那么丰富,鸡鸭鹅鱼牛羊猪狗的,非要吃野生动物。

吃了几千年都没灭绝,主要是它的生存环境被人类搞开发破坏了,广东是它重要觅食地区可稻田已变成高楼大厦,开发区,现在都食东北米外省来东南亚各国的米,本地稻谷也象禾花雀一样快灭绝了,能怪谁?首先这种鸟的迁徙目的地,最北是东南亚地区,最北大约是北纬28°左右,而欧洲大陆最南边,是北纬36°,显然它不会待在欧洲大陆,然后,它在土耳其,阿拉伯半岛和巴基斯坦都是罕见迷鸟,它在迁徙中显然会避开高原和高山,以此数据为基础,就能画出这样的迁徙路线了。

其实我一直不太明白,禁止捕杀野生动物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为了生物链完整性?为了物种多样性?人也是地球物种的一员,生物天性也在不停的拓展着自己的生存空间,总会有不容这些动植物生存的那一天,他们相对于人类毕竟是进化的太过缓慢了,人类活动对原始自然生物网的破坏可不可以理解成另一种重建呢?

这些野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已经改变,苟延残喘的少数被人类圈养起来,逐渐丧失食物来源,这样的慢性死亡难道就是人类所能做的善良吗?如果想保护,给它们留出足够的自留地,退出来别干涉,否则的话,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就可称为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什么可后悔的,地球出现生命以来消亡的物种已经不计其数,对那些消亡的物种,只能说,“对不起,吾等生而为人”。

人之所以保护野生动物,其一是因为现有认识太过浅薄,不能充分利用生物物种资源,所以需要加以保护留待后代继续研究挖掘价值;其二是对某些物种灭绝后果的不可预期性恐惧,所以要尽可能维持现有物种状态,和平发展;从根底上讲,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是出于人类利益考虑的,谈不上道德高尚,而因为这个根底上的自私属性,保护起来慢慢利用的效率经常要让位于短平快的利益效率,譬如建青藏铁路会阻断藏羚羊的迁徙路线,所以设计方在方案里加了几个桥洞供动物通过,有没有用不知道,但人类是万万不可能因为保护野生动物而放弃建铁路的。以上,保护野生动物在人类群体言论里会有一定市场,但永远不会是主流,因为保护的初衷就是自私的。

这样说吧,群众把禾花雀从无危吃到濒危,土豪把禾花雀从濒危吃到极危。20多年前,广州卖的炸禾花雀,一块钱一只。一个小店,大盘子,上面全是山一样炸雀。还有打火锅,一盘一盘禾花雀上来,全是光溜溜的鸟儿。有些人,明明就是吃到灭绝的,你没吃只代表你自己,不代表其他群众没吃。事实就是事实,很多广东人爱吃果子狸,穿山甲,鱼翅,蟛鱼腮,全都吃到濒危了,有什么好否认的。不谈吃的,只说壮阳。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男的三十微软,四十松下。就是一夫妻,随着年龄增长,夫妻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老婆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老公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甚至是老公已经负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就使得一部分夫妻要在这方面消费。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号召除四害,麻雀彼消灭的差不多了!禾花雀的命运也差不多了。老广包括香港人一到冬天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也(东西)特别喜欢!唉!小小禾花雀,你能躲过这残酷的冬天吗?耕地大面积流失,化学农药过量使用。这两点才是导致濒危的主因吧。以前不用走远,城郊就是耕地水田。现在走再远都很少了,基本都荒废没人种了。食物来源和栖息地没有了,怎么繁殖?

特别无奈的是身边有家长和同辈的人根本不在乎野生动物保护,对他们来说能在饭局上跟领导和朋友拉进关系比什么物种灭绝要重要太多了。教训我中国社会就这样,人际关系最重要,该抽烟喝酒就得抽,吃某些珍惜的野生动物有档次有品味,至于物种灭绝是什么?他们根本不在乎。最后我只能跟他们说,现在别吃太狠了,吃灭绝了以后你们儿孙就吃不到了。这是他们唯一听得懂也能接受的话。三观不合真的好无奈,明明都讲中文,天天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却完全不能交流。

广东在饮食文化中的野味入菜要剔除陋习,无论是营养还是养生来看,长三角的饮食都不会比珠三角的饮食效果更差!热衷吃野味,是一种陋习,要坚决加以纠正!禾花雀的确被当作壮阳物,同样命运的还有斑鸠。(当然斑鸠已经有饲养了。)斑鸠就是因为起错名,广东话鸠就是屌的意思。我纯正广东人,爱海鲜,但不好野味。广东虽是我家乡但我不惧于揭广东人的短。就在十年前我去某县,还见到不少人捕猫头鹰来卖,那村妇也告诉我可以壮阳。不过我也要申明一点,并非所有广东人都这样,所以别一杆子打下去。还有部分广西人也爱吃野味,所以也别只骂广东。

发布于 2021-01-03 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