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东坡湖看海南大学发展历程

现今的海南大学坐落于海南省海口市海甸岛上,是在原海南大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老海大1983年创建之初,现在海大所在的海甸岛,除了一小片陆地之外,其余都是前海滩涂。由于广东水产学校要搬回广东,现海南大学的前身之一,当时位于儋州的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就曾打算过要搬到海甸岛。

海甸岛是南渡江长期洪潮冲积,在南渡江入海口形成的一块浦滩之地,地势低洼。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在全国围海造田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1983年老海大要创立,也打算采用填海的方式。当时填海造陆的运动搞得十分火热,海口动员了很多企业机关,甚至中小学校都参与了进来,现在从海大中门向西到世纪大桥,那一片地都是当时填海喷砂出来的。东坡湖周边的土地,则是70年代海南文化大革命时候填出来的,未能填完的水面,后来在海南大学83年建校时,便以文学大家苏东坡的名字命名为东坡湖。

曾任海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的严庆是在1999年来到海大的。严校长说自己早就是海大人,早在1983年就兼任了海大团委书记,他到任之时,时任党委书记兼校长是从清华大学调来的许祥源同志。许祥源在党委会上就提出“办一流学科,创万人学府”的口号。在1999年时海大有6000多名学生,那时制定的在校学生规模是8000人。许校长提出办万人学府之时,适逢改革开放后国家要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全国高校也正要扩招。虽然国家当时在资金方面有困难,但许校长提出办万人学府后,海大人依旧齐心协力,争创一流学科,力办万人学府。当时海大连续几年每年扩招一千,在本世纪初就很快地实现了万人学府的目标,到2003年就达到12000人了。

人数的增加也带来了住宿,教学设施,师生活动用地等一系列的问题。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经常有国内外专家学者来,专家们从东门进来,却不能直接到学术交流中心,要先左拐绕着东坡湖,绕过图书馆才能到住地。考虑到东坡湖占地面积大,十分不方便,于是就计划在右边再修一条路,这样就再次开始填东坡湖。当时的设计很完美,计划从学术交流中心填一段,然后再架桥过去,这样既符合实用需求,也有一定的美感。但是由于修桥需要大笔资金,迫于无奈只好填湖造路,当时是权宜之计,海大、热农大合并后为了扩展地皮,又填了一部分扩展为人行道,所以现在东坡湖只有180亩左右。


早期东坡湖大致成型后,就面临一个很大的污染问题。其实东坡湖最初是通海的,而且在现在填为陆地的地方有地下活水涌出,即所谓泉眼,海水涨落,加上泉水涌出,所以污染并不算很严重,但后来大面积的填湖,并且堵塞了泉眼,使得其交互作用消失,排污也就减弱,导致水质变差。80年代海大初创的时候,在东坡湖南侧、东侧修了一个很大的排污坡,连接海淀溪,周边居民区生活污水可以直奔现在世纪大桥那一段,排入琼州海峡。后来由于排污系统破损严重,导致东坡湖周围居民区的生活污水倒灌进湖内,水质日益恶劣,虽然东坡湖一直在整治,但只是从水质上来治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排污问题。


为了解决东坡湖污染的问题,当时参考了清华大学的例子。清华大学也有一条污染很严重的河流,它治理的目的是恢复原生态。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北大著名教授俞孔坚提出不能光靠人工治理,还得恢复它的原生态,要种植很多水本植物,因为水本植物能清污。

当时恰逢教育部对海大本科进行评估,为了达到省里对海大提出的优秀标准的要求,东坡湖的治理就显得十分重要。老书记林亚珉虽然已经退休了,但还很很关心老单位,经常回校查看海大发展状况,针对东坡湖治理问题,他向当时主管后勤工作的现任副校长梁谋谈到红树林有过滤有机物、污染物及净化水质的作用,所以提议种植红树林来恢复东坡湖的生态。林书记的建议在后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也就是红树林落户海大的缘起。当时严校长与梁谋经过讨论分析,决定实验一下。于是在老书记的推荐下联系上了红树林保护站的陈站长。


虽然提出了种植红树林的设想,但是红树林的种植对水土要求很高。能不能种红树林,关键还在于含盐度。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专家曾专程到海大东坡湖进行调研,得出的结论是,湖中土壤是典型的酸性土壤,含硫量高,水质和土壤非常适合红树林的生长。并且东坡湖是通海的,按照红树林的生长要求,只要含盐度18%就可以种植,恰好东坡湖的含盐度是23%,所以就开展了红树林的种植工作。于是红树林自然保护站提供了海桑、红海榄、木榄、海莲等五个品种,在后勤集团的努力下,红树林的成活率很高。在种植树苗的过程中,海南大学并没有把湖里的水草、芦苇等清除掉,作为红树林伴生植物,芦苇、水草使得湖水氨氮含量低,促进了红树林的生长。海南大学东坡湖红树林的成功种植还将红树林推广到了万绿园西海岸。由此可见把红树林请进海南大学的决定是科学的。

红树林种活之后,谁也没想到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自然保护站还来要苗钱。当时的海大资金不足,竟然连这笔苗钱也难以拿出。戏剧性的结局是,后勤集团偶然了解到国家对红树林的保护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其中有一个条例提出鼓励大家去种,存活率到80%以上有一定奖励,由于东坡湖种植的红树林存活率达85%,于是就这样用奖励抵扣了苗钱。这个结尾可以说是既出乎意料,又喜出望外,皆大欢喜。


2005年海大拨出专款资金60多万元,通过实施机械清淤、排污通流、生态修复三大工程,以图彻底改善水质。从2006年开始,由海南大学领导牵头,学校后勤集团和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取得联系,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海大分三批陆续从东寨港引进了4000株海桑、红海榄、木榄、海莲、尖瓣海莲、无瓣海桑等品种的红树林树苗。


现在在海南大学东坡湖畔可以看到,一些叶片肥厚如涂蜡,根系发达的小树苗在湖水中茁壮成长,这些树苗多是红树林中的特色树种――海桑和红海榄。很多小树苗的高度虽然只有两三岁的娃娃一般高,可树根却已经长出四五个分杈,算是在海大东坡湖“落地生根”了。每年入秋后,在海南大学东坡湖畔,长势良好的红树林会吸引不少鹭鸟飞来栖息、觅食、繁衍,现在发展到了鸟类常年栖息于此。


对东坡湖,海大人充满了热情与呵护,尹双增老校长这样形容这个地方:“东坡湖是我心里的一朵花。”为了更好地使东坡湖成为海大的名片,当时尝试了很多做法,光是关于东坡湖形象的专题会议就开过不少,海大内部的分歧也不少。尹老校长个人主张将东坡湖通海,后来更是把图书馆建在了东坡湖西岸。


不仅是海大人,东坡湖重焕生机,红树林蓬勃生长,也使得东坡湖成为海口市独特的一景。东坡湖不光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读书思考学习讨论休闲散步的好地方,也为社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东坡湖周围实际上成了一个开放的公园,吸引了不少附近的居民和游客来东坡湖附近赏景散心。

发布于 2020-03-22 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