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明到人间(四):伏羲

从神明到人间(四):伏羲

黄帝炎帝时代之前,是伏羲氏时代。

伏羲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的地位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确立。传说他的母亲是华胥氏,妻子是女娲氏,伏羲人首蛇身,八卦是他的发明。一说伏羲又称太昊,其实未必处于一个年代,就像炎帝与神农并非一人。历史记载太昊或在河南淮阳,或在甘肃天水,其实可能是部落迁徙造成的。如《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记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太皞(太昊)与有济(伏羲)并称,可见伏羲与太昊是有区别的。史书记载太昊任命次子该为金正,号蓐收,又称金天氏,主西方金星的观测,称为少昊金天氏。

太昊及少昊似乎是东夷鸟族,伏羲是西羌龙族。羌夷融合,开始以华夏自居,并称四方诸族群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伏羲只是一个音译的名字,其实华胥Asin与伏羲Usin本为同音, A与U音在阿尔泰语族中多有互换。要知道,Asin再通古斯-满语中是“金”的意思,清朝努尔哈赤的姓就是爱新觉罗Asin Gioro,爱新是部落名,觉罗是姓,后来才连起来以爱新觉罗为姓。Usin与汉代乌孙、勿吉是同音的,乌孙被认为是混有印欧血统的阿尔泰语族,其实广义上还是古羌人。

伏羲不仅是华夏文明之祖,也是阿尔泰语民族文明之祖。不理解文明同源者是永远无法理解的。

伏羲的妹妹是女娲,同时也是他的妻子,女娲传说也是人首蛇身。女娲其实也是“金”的意思。在女真语中或称为夹古,在契丹语中称为女古,都是“黄金”的意思。《辽史-国语释》记载:“女古,金也。”女真人中有大姓夹古,与宋朝为敌的金国,有许多姓夹古的知名将臣,如夹古谢奴、夹古阿不沙等等。我一直认为“女”字古代读音Jiul,唯有如此,女真才是朱里真、主儿扯、肃慎。

女娲还记为女国。在西藏有一个女国,在川西有一个东女国,应该是女娲族的遗裔。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大雪山中有苏伐剌拏瞿怛罗国,唐言金氏,出上黄金故以名焉。《隋书》:女国,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羯。

女国据考证在西藏阿里至克什米尔的拉达克东部;东女国据考证在四川茂县西雅安西北,大致在阿坝州境内。

谈到这里你是不是应该对我们的文化有自信呢,是该有的。

其实,在世界上人首蛇身的形象并非是中国独有,而是一个普遍的文化现象。在斯基泰人的神话中,流传着腰上是女身,腰下是蛇身的蛇女形象;在古埃及人崇拜的神灵之中,也有双蛇神;苏美尔神话中,恩基与宁玛赫双蛇神;在古希腊神话中,双蛇神为塞拉皮斯与伊西斯;古印度的纳加与纳吉双蛇神。双蛇传说,应以伏羲女娲最为古老!

唐代伏羲女娲图

下面从考古发现角度探讨伏羲可能的年代:

在旧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有广泛影响的最早的考古文化,分别是中原的裴李岗-贾湖文化(7000BC-5000BC)、洞庭湖地区的彭头山文化(7000BC-5800BC),分别构成先秦时期中国文化上北方与南方的两个源头。根据气象学研究,9000年前左右,冰河效应在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已经结束,温度比现在高1-3度,季风气候加强,温带区域整体北移。考古文化显示,在裴李岗之后,陕西甘肃出现了白家-大地湾文化(6000BC-5000BC)(就是以前叫的老官台文化),山东出现后李文化(6500BC-5500BC)及北辛文化(5300BC-4300BC),河北出现磁山文化(6500BC-5000BC),东北出现兴隆洼文化(6200BC-5200BC)。考古学家早就发现各文化之间的相似之处,却出于谨慎的态度,或者缺乏历史知识,将他们认定为是文化上的“满天星斗”现象。

但在持有文明同源论的人看来,根本不需要有太多的桎梏。

裴李岗-贾湖文化与白家-大地湾文化在三足陶器等器物上的渊源关系非常明显,北辛文化的三足鼎明显来自裴李岗文化,兴隆洼文化、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都有猪骨出土。鼎文化的源头也来自裴李岗文化。可以说裴李岗文化是中国北方文化的根,其他各地都是次生文化。

黄帝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炎帝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都是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源自白家-大地湾文化,其最后的源头是裴李岗-贾湖文化,那么意味着裴李岗-贾湖文化是伏羲时代的文化!白家-大地湾文化是伏羲氏族及古西羌时代的文化,后李-北辛-大汶口文化则构成少昊及东夷的文化,兴隆洼-赵宝沟-红山文化则是东夷同族豨韦氏一系的文化。

伏羲族与少昊族,或者说 古羌 与 东夷 融合的部分为早期华夏族。伏羲族未融合的与其他地方土著融合成羌、藏、彝(夷)族。豨韦氏则衍化成通古斯族。再往后,古羌的一支与一股印欧人,融合成匈奴-突厥语族。古羌与通古斯语族又融合出蒙古语族,这大体构成秦汉时代主要民族形成的脉络。

编辑于 2020-03-19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