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会成为王健林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10回复:16喜欢:33

作者:蔡照明,地产专家,原著名地产企业高管;现为亲戚买房CEO,在中国第一个推出买房砍价师。

买房路上纠结多,蔡照明买房学习小组为你答疑解惑~

【引言】抛与被抛

这些天关于恒大许家印被边控的真假消息很多,我觉得这样去——没落井就下石,很不好。

3天前左图新闻一出现,右图消息迅速由许总老家的媒体首发,并上头条。

但是,作为一个资深路人,我手里很早就攥着了一粒小石子,也要抛呀。

这个小石子是最早给王健林准备的,当时没抛,今天只好抛向许家印。

但我替自己换个说法,抛石子是为了提醒,当初就是怕石子伤人才没抛的。

事实证明我想多了,事实证明我想的都对了。

今天这个小石子,或者会让许家印有点膈应的小沙子是:

我担忧他会成为王健林。

——是首富的王健林?还是首富后的王健林。

其实都不赖!

我想说的是轨迹,王健林的人生轨迹,那一条抛物线。

被抛的感觉,毕竟不好。

有人暗地里数数

2015的时候,王健林也是会见了当时的云南省领导,双方达成万达战略投资云南950亿的一条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时可没人留意,不像今天许家印会见到访的云南省领导,被散布到朋友圈刷屏。

彼时王首富,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这个虚职有什么意义?有意义,明确了接待须知。各接待单位要比照部级干部接待,否则都是富豪,也没有个标准,挺麻烦的。因此那时他见见省委书记都是平平常常的事,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记得中国达沃斯期间,国家元首都排着队等着呢。——可是就怕一些无聊的路人,有心的路人,比如干亲戚买房之前的我,当时就盯着这条消息,盯着不放。

因为感觉这样的类似消息有点多了。一会是会见湖北领导,投资几百亿;一会又会见广东某领导又是几百亿,一会又是国际体育组织什么主席几百亿;我就默默地把万达这类新闻里的数字数了数,三年内这样的会见有几十次,每一次签订的投资从几百亿到上千亿不等,我默默地扳手指头加着。一加不要紧,加出来2万多亿。2万多亿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就是他想干的那些行业,其他人都不用干了。记得他说投资文旅,一年要达到多少消费人次,我默默算了一下,就是要求几乎全国能走动的,一年都要到他那去一次。我当时想,如果手头没有枪,顶着,这个还很难做到。

——我相信,即使王健林本人,都没做过这样的加法。

这样的加法,我偷偷做过几次。

最早是1996年,我路过深圳田面村的时候,看到在深南大道过街人行道撞了一个人,后来听住那里的朋友说某天又撞死了一个人。我那时在深圳特区报当记者,单位门口也被撞死过一个人,于是我就想到要去数数。去交警事故调查组数一数,从上海宾馆到华侨城东这一段,这几年到底发生了多少事故,死了多少人。一查不要紧,当时那位接待我的交警眼睛都瞪大了,他马上发现不对,不给我继续查了。因为就这么短短的10多公里,总共我查出30多起死伤事故。我关注的田面那个路口,好像是死了3个人!

——我相信在我之前没人这样数过。

就是这样的一个数数,发现了一个巨大问题。原来深圳当时在犹豫,深南大道是修地铁还是建地面轻轨,如果是轻轨,上面就不能做天桥。走过深南大道的人都知道,双向6-8车道,加上宽宽的路心花园,路很宽,车速又很快,过一次马路到对面,都是一次惊险的体验。记得当时我写这篇调查报告的题目是《我发现深南大道有个死亡地带》,被领导批评,说这样对特区形象不利,后来改成什么不痛不痒的题目忘了。但后来有关方面还是重视起来了,很快就架设了几个临时天桥,避免了每年若干个血案的发生。

——从此我就落下来默默替人数数的毛病。

等会如果写得篇幅不长,我再把恒大这些年来计划投资的额度再数一数,什么中科院1000亿,粮油1000亿,新能源车3000亿,海花岛1600亿,他老家周口1000亿……很多,就是张家口这样的地方,我记得2014年那会有次和他们地方领导聊天,曾兴奋地告诉我,恒大要来投资900亿元,发展光伏发电,后来看到战略合作协议还真签了,不知后来如何。所以我要动用小学时学的算术知识,加一下,看看恒大是一个省的体量,还是小半个国家了。(回复“我害怕,不敢看”,给你看这个数字)

此时突然发现云南躺枪了!

我也是一愣,怎么又是和云南关联的消息?会不会这里有一个定律或魔咒发生?这个魔咒可以叫:

【云南不可碰】

这是本文的第一个定律,暂且还不知道成不成立。不过我可以科普一个北京著名烂尾楼的故事,大家也许可以约略看出一些内在的规律来。

北京有栋著名烂尾楼

在北京长安街的东头,有一个著名了10年的烂尾楼,现在叫佳兆业大厦。

这个楼盘真叫命运多舛了,连带搞垮四个企业。最后一个佳兆业接手后,当时郭老板也跑了,公司债务危机,导致孙宏斌闻腥去了,都坐到办公室里了,后来被赶出,差一点企业姓孙不姓郭。

很多北京人都认为是风水不好,或者地段什么的。我那时在金地当老总,我们开发的金地中心就在斜对面,所以我关注这个项目良久,也是想了很久才明白的。

简化来说就是,一个问题盘,一定都是有着股东纠纷或者产权的麻烦,如果一个人觉得这些麻烦都不是问题,那首先说明他的风险意识已经到了很狂妄的程度。认为这一切都不在话下,都可以摆平。这样的企业不出事,那选谁来出事?

所以按理都前车之鉴好几次了,还会有人来重蹈覆辙,就是因为那时狂妄的人此起彼伏。越往后面接手的难度越大,而越敢在后面接手的胆子越大。胆大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公司的系统风控水平差。一个难度越大,一个水平越差,最后只能是那个结局。

这类似的一幕,似乎在其他领域也上演过。对了,贾跃亭的乐视。本文的主配角在那场戏中也都友情出演过。

至于佳兆业如何能躲过这一劫,那是刚好佳兆业在奄奄一息时,深圳一下子来了波房价大暴涨,氧气一下子吸饱了。

看起来偶然的东西,就像你挖藕,一层烂稀泥,但你再深一层下去,一摸,就知道根在哪茎向哪,那里必然有藕。

许家印造车

除了默默地做一道加法求和题,我知道许家印的事不多。

想看点幕后的,我要说抱歉了。我认识很多恒大的人,但是我有个原则,如果我想写一个企业,绝不找那里的朋友聊,因为会害人;如果聊了,我就不会写了。所以我看到的都是公开的信息。

这段时间,除了昨天传他有问题,会见云南省领导一行的新闻被到处曝光之外;我们能看到的,都是关于造车的。

许家印是马不停蹄地跑,先是瑞典,又是日本,然后又是韩国。可以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好在,他每跑到一处,都会立此存照,像这样的:

人长得帅就爱照相,最后一张,企业收入囊中了,人就放松些

每次出访的新闻,除了配上这样的一张两个团队大合影,然后就是意义的叠加,加到最后的那篇,是这样的:

……入主瑞典NEVS、与世界顶级豪车制造商科尼赛克组建合资公司,获得了强大的整车研发制造能力;入主卡耐公司,获得日本顶尖动力电池技术;并相继入主荷兰e-Traction公司和英国Protean,全面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轮毂电机技术。可以预见的是,与SK集团联手,将进一步巩固恒大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优势。”

最新一次是去法兰克福参加汽车展,媒体是这样报到的: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9月11日法兰克福的晚宴史无前例,这是汽车领域前所未见的历史性“聚会”。

说的是许家印与60多位全球顶级汽车工程技术龙头企业、汽车零配件龙头供应商的董事长和 CEO共聚一堂。

“恒大力争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为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作出积极贡献。”早在入局新能源汽车伊始之时,许家印就已经为恒大锚定了新能源造车的伟大梦想与目标。

龙头企业掌门人在发言时纷纷表示,恒大有伟大的梦想、有坚定的决心、有雄厚的实力,只有恒大能够做到这一壮举。

定下目标容易,定下目标之后一以贯之坚定执行却并非易事。幸运的是,恒大拥有一位拥有远见视野,目标远大同时又决心坚定,更兼具强大执行力的掌舵者。

许总给世界汽车行业掌舵方向盘

看了这些,你觉得这世界还有什么不被许家印收在囊中的吗?

对了,还有,回头收购新广汇,掌握大陆最大的汽车销售渠道;联手世界顶级超跑品牌科尼赛克,与国家电网成立合资公司等大动作。

还有,就是每次都带着一个庞大的朋友圈,记得后面跟着的有苏宁张近东等一票有钱人。

说明有资本,有实力,有人脉资源吧。

还有,有梦想、有决心、有战略,关键是有伟大的掌舵者。

到此,你觉得造出世界最好的电动汽车,还需要什么?

你能想到的,他都可以搞来!

但是我总是会对这样的世界充满怀疑,如果都是这样牛人的天下,物种的多样性又如何体现?还会有后来者吗?先来者还会存活吗?似乎把时间都给搞停滞了,这样就好吗?

这时,你很可能会和我一样,小声嘀咕一下,你会说:

他还缺一个东西,跨行业思维!(还没幼稚到说第一性原理)。

通俗说,你一个做地产的,去跨行造车,你行吗?

嘿嘿一笑

这里我首先代替许家印嘿嘿一笑。

——记住这是一笑,本文总共有“许家印三笑”。

我见过很多的嘿嘿一笑。

印象最强烈不过的是何泽慧,(不认识的自己谷歌一下),当记者问她中国原子弹是怎么造出来的,她嘿嘿一笑:“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抄嘛?(抄苏联的呗)”。

这嘿嘿一笑,估计很多人听了都受不了;以至于我现在提笔写这段话时,不得不停下来,花了很长时间又去看了一下何祚庥写的有关回忆录。我们不能对那些为国付出的人不负责。造一个原子弹当然没那么简单,文章提到当时做一个实验,坩埚都要自己去烧,可以想见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容易的。我们绝对不能用今天的朝鲜几个人瞎鼓捣也能造出原子弹的事实,来说明当年我们造原子弹不难。

但往往是这样的,外行人觉得很难,懂行的人只能嘿嘿一笑。

许家印看了我们的质疑,当然也会嘿嘿一笑。

在所有地产商中,许家印是唯一受过大工业训练的。他是武汉钢院毕业,那时的武钢院是很热门的学校,相当于今天的电子科大;后来他在南阳钢铁厂做过厂长,对生产制造各个环节应该深得要领,所以他觉得可以做的,应该是不外行的。

就像马云百战归来当老师一样,人家出身就是这个,干电商那才是外行。许家印搞地产才是跨行,现在搞制造业也是回到本行。而且带着外行领域战胜者的顺势,回到自家看家本领的领域,轻车而熟路。

加上现在已经拥有世界最好的技术,最好的团队,最好的销售渠道,最多的资金和朋友加持,如何能不复制地产界的成功呢?

我被嘿嘿之后,愣了三分钟,我就想到了一个人:

王健林。(对不起,王总)

━ ━ ━ ━ ━

腾百万的结局,你“万万没想到”

“万万没想到”,是当年万达和万科合作时的一个slogen,这两大巨头,一个擅长住宅,一个擅长商业,一个擅长搞地,一个擅长产品,万万合作,天下无双。

——那是万达加法思维的最后一役。

之前,最受全国人民关注的,当然是“腾百万”了。

马云,你还敢跟我打赌?我骑两匹马追不上你?

之前马云和王健林打赌线下线上谁赢,王健林处在下风,很受刺激,于是,大佬就是大佬,不惜搅动大半个江湖。

万达拉来BAT里的另两个——腾讯百度一起合作,成立“腾百万”复仇者联盟。

当时天下人都觉得,这个天下无敌了!线上最强大资源和线下最强大资源结合,试看天下谁能敌?

【插播花絮】

小时候经常看到一个slogen,叫“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那时的我,每次看到都在想,除了军和民,还有谁,没有人了呀。所以我每次看到那个标语,都读成:“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还有谁?”

估计王健林当时的眼中也没人了,今天许家印的眼中也没有什么人了吧。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腾百万没有成功。不仅没有成功,甚至连成功的脚步都没迈出,不像今天许总的脚步遍天下。甚至都没人想起来这事了,这么大的声势,被时间忘得一点痕迹都没有了。

时间没有停滞,那事却被时间搞停滞了。

为什么?

这个问题,你可以问遍地产界的大牛:

你去问链家,和万科合作万链装修,有现成客户、有品牌、有成本优势,如何能不成功?估计他们打死也想不通!

你去问金科,人家原来啥都不是的时候,搞“金地+万科”都成功了;后来如日中天,搞个“新地产+新能源”的加法题就不行?他们打死也不信!

还有近来刚出事的证大,也是地产转做金融,戴老板可是出身名门五道口,也是回归本专业,你现在去看守所里问问戴总,估计他还是不服。

……

——似乎这里又是一个定律在魔咒,箍在地产界的头上!

定律二:

【地产商除了地产,干什么都不灵】

马云曾提前解析过腾百万会失败,说“腾百万”的合伙是凑拢班子,是没有共同价值观、共同愿景的乌合之众。

这个也是装,中国人在一起,不需要统一就有共同愿景,都一起搂钱嘛,合伙围猎,共同分赃——除此之外哪有别的?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首要是大家一起能合伙避税,这就先赚了一笔。如果电商都交税,你试试难不难?比线下的还难!如果都赚不到钱,你再试试,都会跑你家门口堵门去了,看看谁还和你有共同的价值观。(关注本公众号,请看下一篇《爱屋及屋倒了,王健林在家里大笑三天》,讲有关的另一场大战。)

一个团伙,只要一起搂钱形成的聚合能大于另一个团伙,于是社会上的钱就像长了眼睛,就看到了,就会从另一个团伙里跑出来,进入到这个团伙,聚的势越来越大,摧枯拉朽,所谓——

赢家通吃。

一棵树、一个晶体和一个乐高

(此段可跳过)

有的事,是手拉手围成一个朋友圈就可以围猎;有的事,似乎还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结键能,有了化学反应才行;否则,像腾百万一拍三散的局面,就会发生。

这里我们必须要讲到企业形成的生长模式,我这些年的观察是:

从一棵树的生长,到一个结晶体的拉长,还有一个乐高的拼装。

之前我们办企业,一直是努力做好产品,培养品牌,再吸引客户,就像种一棵树一样,不停地浇水、施肥,等待结果。

这就是种树模式,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是大家都在一个浑浊的浓稠的液体里,就看谁会先长出一个结晶核,于是大家都会被吸附上去,使它迅速长大,类似一种是结晶体的生长模式。谁在哪一点做得突出,于是各种资源都会集中过来,人、财、物,使它迅速长大,那些小的就会被吸附,或者溶解。

——后面这个模式是当今新经济的主要模式。所以你看到一个从成功企业里首先跳出来的人,和几个搞资本的一起,lianbolianbo就是一个企业,如果后面还有加持的人多,就迅速长大,成为独角兽。这个模式的要诀就是快,因为在饱和母液中,还有其他地方也会冒出结晶核,你早一步就是吸附别人的;你晚一步就是被吸附的。

需要提醒的是,异质也可以成为结晶核,罗永浩那样的,区别你也知道了。

但——

还有一种企业生长方式,不快也不慢地长,也长得很大,大到可以包揽了中国十几届的首富。它类似乐高机器人的拼装,大家习惯叫资源整合,它的典型代表就是房地产行业。

插播广告:年薪100万,全国招募二手房砍价师!(客服电话:4006791577)

开发商的逻辑

我们会发现,经常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会做出一个地产名盘,比如深圳湾壹号,厦门的恒禾七尙。很是羞辱了同城地产商一番。其实,我回顾一下,每个地产人的出场都是羞辱过别人的。原因就是地产是一个组合拼装,拼装件一直有新款,只要你舍得花钱,就可以装出很酷炫的造型。如果像厦门那个,不计成本地藐视原有开发经验,那就更容易了。我看了都觉得震惊,海边房子,如此珍惜的面宽,我们很容易做成两套房的,他就做一套,所以它的户型里居然有空调设备房都可以占一个南向的面宽。这不叫降维打击,是乱维打击,没啥说了。

——因为地产不就是土地、资金,再加上几个懂行的人嘛,各种设计院,各种设计师,国家级的,国际大师级的,看你拿出多少钱了,走多高端的路线了。

所以地产项目的本质是资源整合,是一道道算术题,就是加减法。

拿到好地,看看请什么样的人设计,材料设备档次豪华到什么程度,都是已知的,算算哪种划算,就OK了。所以地产会一个项目就暴得大名,一不做就啥也不是了。

当年全国地产人都来深圳学百仕达如何做豪宅,可是百仕达的欧老板之前是做石油的;后来他不做项目了,这个地产第一名牌就很快倒了。

——不像一棵树,长大了,会自己生长,多浇水,长快点;不浇水,也能长。

所以地产就是一个拼装的货;但拼装本事再高,拼不出来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所以,如果说谁能做出一个好项目,我一点不惊讶;如果做出一个好的地产企业,能持续不断地产生好的项目,那才有技术含量。

正是有了这样的行业逻辑惯性,地产商在地产领域一直很好,而到了其他领域就不行了。

——因为不是所有的领域,都是可以拼装的。有的还是需要长期地浇水施肥养护的,比如办一所大学,比如做亲戚买房这样的服务。

有时候,有钱有资源反倒不行,就是拔苗助长,比如王健林做互联网。

现在的问题是:

到了汽车领域,这套拼装的技术行吗?

地产逻辑和造车逻辑

我知道,在地产行业,比如一个楼,设计立面和室内装饰并不搭配,一点都不协调,但是没有问题,可以住,甚至还能当成风格卖点;但是作为一个汽车,它是要跑起来的,不仅能跑起来,是要各个部分都磨合得十分完美的跑,甚至外形的一个线条都参与了跑动,你说如果像地产那样,把世界最好的组合在一起,还行吗?

就像我们以前以为把大腿的几个肌肉群练好了,就能跑得快;其实短跑成绩好,是全身器官系统的统合,那是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参与的比赛,呼吸都要练好久。

汽车是有上万个部件,全是好的买来聚在一起,就都能在一部新的车里完美配合吗?

每个车型需要长期的实验积累、完善,有了车型,量产又是另一个学问,新能源已经红海,你的长板又是什么?

我们知道福特对于汽车工业流水线的贡献,奔驰对于汽车技术发明的贡献,丰田对汽车精益生产和供应链的贡献,都是长期扎根这个行业,创始人对汽车有着执着的热忱,没有一个是看到了万亿规模的市场,才过来干的。即使是特斯拉,也是对电池管理技术痴迷的钻研,有了成果,也是摸索了十来年,至今还没算成功。

当然这样的问题我还能问出一大堆,尽管我是汽车外行。可以肯定的是,汽车行业不是有钱、有人就可以解决的。一方面我们看到宝马、奔驰那些老牌企业也不差钱,每年都是千万台的规模,每台一万利润,也远超恒大。他们也不是没想起来,因为欧洲环保压力,必须要很快停止燃油车的生产,他们一定会更大投入,可也未能在新能源汽车上大行其道。宝能也有钱,也挖了日本顶尖的汽车人来,也没搞起来。看来汽车是个更综合的行业,不是可以短时间颠覆的。出一台样车容易,到量产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还认同贾跃亭那样的造车逻辑,估计还会和贾跃亭一样的碰壁。

动笔前,我找汽车观察家李潮聊过这个问题,他说汽车是个复杂的契合,如果不是系统完美磨合,这样造出来的车,就是个灾难。

所以恒大就能吗?

恒大肯定知道这些问题,问题是它能逾越这些问题吗?

从李潮观察汽车行业这么多年,他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潜心专注。

恒大有时间潜在那嘛?有能力专注吗?那个地产后的几万亿大市场,如何能不撩拨心弦,“随时受不了”,如何能不抓住市场机会,赶快投入市场?

造恒大牌香烟需要吆喝,造恒大牌汽车可能需要沉默。

我看到了许总的足迹遍世界,没有看到奔驰宝马在那默默干活。特斯拉推出之前也没看到马斯克在那搞了10年的电池。

这一次,恒大就能逾越我上面的第二定律,成为跨行还灵的地产商?

许总先别“二笑”,我还记得你们的恒大冰泉,以恒大实力,这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这么多的足球粉,投入广告这么大——最终一瓶水还是没搞起来了,何况汽车?

说了这么多,我估计许老板听了,最终还是嘿嘿一笑。

是的,很多书呆子在那逻辑了半天,一回头发现人家都干出来了。

我记得当年我搞地产很久了,想提高一下学术含量,于是就到某高校去拜码头,去了一听,他正在研究商业和旅游结合的可行性,可是我们都干了好几年了,你还在研究可行性?遂敬而远之。

——记住,这是许家印二笑。

当然,这些问题许老板肯定之前都问过自己无数遍的,想明白才会来干的。

不用许老板亲自回答,

恒大总裁夏海钧就能说明白。

夏总在8月28日分析师沟通会上称,恒大在各地借造车项目拿地,一方面可以开发地产赚钱,覆盖汽车投资带来的前期亏损;另外未来将推出“买楼送车”,以带动地产销售。

原来造车还有图谋地产,羊毛出在羊身上,薅羊毛是为了喂羊。

——啊!这么直接有效的答案,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等待,许家印三笑

愣了半天,我又回过神了。

眼前浮现王健林。

你们都以为王健林傻吗?

如果产业拿地这条路还能行,王健林就不会这么便宜卖地了。

现在他应该是地产商里最舒服的了。

王健林还觉得别人很傻呢。

他的万达娱乐城一开,他就觉得会让上海迪士尼30年内不赚钱。

为什么?我特能理解。

你看,首先他也是把全世界最好的技术人才都请过来了,什么好莱坞的谁谁,拉斯维加斯的谁谁,还有迪士尼的谁谁谁,反正都是全世界最顶级的、最新的。但万达的人工成本可是比迪士尼要低很多,而且还有一笔额外的钱早已赚到口袋里呢!

王健林当时算账算得特别好,和夏总一样好。

文旅拿地,地本身先赚了一笔,迅速低价卖房,收回资金,赚了钱再投入建文旅设施。这些文旅项目都是当地政府的重点项目,还给担保贷款,这样每个项目,总部等于只给了少量的启动资金,未来就收获巨大现金流。

所以,和迪士尼这类搞娱乐的比,我在地产上先赚了钱,等于修建这些设施的成本已经被摊掉了,没有成本压力;和地产项目比,你们房子卖了就完了,一锤子买卖,我日后还有滚滚的现金流。而政府之所以愿意给便宜地、帮担保贷款,是为了你后来的税收,所以还会支持,这样一举多得。

但我们现在知道,文旅是个巨大的窟窿,至今还没有一个可以玩得转起来的。开业轰轰烈烈,开完业就偃旗息鼓了,所以王健林才卖。

恒大和万达,相同的地产商思维就是,以为这样一整合各方资源就会成为优势,就是加法,就可以正向循环,甚至可以通吃。

其实还有种可能,加法里藏着减法,而且减法会突然变成除法,把多年的积累置于分母。因为相加项一多,也会有闪失,会突然在某个地方冒出个窟窿,不停地吸钱,形成无底洞。王健林就是及时发现了这个黑洞,把文旅的项目打折卖掉了,止血自救。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中国,这里似乎也有个定律——

【大企业会掉小洞里】

有时看一个很大的企业,就一小项目亏钱,就一小笔欠款,就这么点小洞,往往就会把自己庞大的身躯都掉进去,为什么?

像万达这么大的企业,如王健林当时不果断地断臂,也会掉进去爬不出来。

其实是因为,长期的顺势思维,我们都没有做不好的准备,本来都是五个盖子六个锅,现在再坏一个盖子,一定有一个大锅黑洞洞的显现。关键是在这之后,一旦洞口显现,就不可救药——不是不可救,是没人救。史玉柱当年,就是看到这个,后来找柳传志搞了泰山会,互相救急。

其实对于恒大最怕的是,地产项目本身也是一个黑洞,那就麻烦了。

就是说,如果这些产业配套来的地,虽然便宜,但一旦开发不了,形成不了现金流,就会出现问题。

不是没有可能,不是便宜的货捡到就好。

这两天桂林的新区就出了碧桂园打“骨折”跑路的问题。

毛坯3000多就拿出去卖,为了回笼资金。这些不是个案,未来会很多。恒大本身也在搞很低折扣促销,说明也在躲避这个风险敞口。

恒大这也算是打“骨折”了

我相信恒大的土地储备里,这样的新区土地会很大比例。在中国城市化的第二阶段,就是我说的,城市的分化,一定要看地在哪,不是多了就好,便宜就好。

如果再加上新能源电动车要被特斯拉玩坏,(上海厂投产会否带来价格变局?),两个难题碰在一起,这时,夏总说的跨行业的加法,或者互补优势,还能玩转吗?

——这时,许总是不是又该嘿嘿一笑了?

【结语】能成为王健林是许家印福气

许家印的三笑,我等着。

可是到目前我还没有替许总找到理由。

——难道地不开发,装在上市公司里,会更有价值?

——难道地方财政不紧张,囤地的成本还可以继续低?

——难道这样买买买,不是花自己的钱,是为了配合更高层级的战略?

——难道还有什么独家秘籍,可以统统超越特斯拉以及传统车商的新能源车,至今秘而不宣?

……

——难道我上面费劲总结的三个定律都可以轻易违反?

不知道。

我对这两个首富都是一面之交,没有深入过内心,也不了解更多的内幕,但从一个路人的观感来看:

王健林被抛到高处的那条抛物线上的几个点,许家印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那么之后的轨迹是不是会惊人的相似?

你可以说出一百个不一样的理由,但我只有一个理由,他们都受着地球的同样引力支配,就是说都处在一个同样的大环境中。至于那个共同的地产逻辑,变或不变,反倒不重要了。

但愿我是瞎担心。

希望恒大这个抛物线还可以扶摇直上,永不落地。

但面对这样的复杂环境,我还是认为,能够成为王健林,是许家印的一个好的福气。

谣言向来不是空穴来风,制造谣言的人,动机和洞穴都大的超过我们的想象。这样的谣言还会从同一个洞穴里发出,直到和你手拉手的人开始缩手,泰山会也没用了,他们才会罢休。所以真心希望许总能像他的朋友马云一样,平安!因为从一个地地道道的草根,能创造这么一个商业帝国,非常不易!许总又是这么懂得感恩的人,回报家乡回报社会都非常之大!希望他还能以非常之举过上平常的幸福生活!

这个时候再去吹捧他,鼓励他,什么伟大的舵手之类的,我觉得都是杀他,捧杀。所以投一粒小石子,或者一粒沙,让他难受一下,来提醒他,反倒是对他的祝福!

——完——

作者:蔡照明,地产专家,原著名地产企业高管;现为亲戚买房CEO,在中国第一个推出买房砍价师。

▍推荐阅读

蔡照明:两个月不买房就是赢家|买房策

大城市放宽落户的幕后原因是什么?

LPR对市场影响究竟有多大?

知识星球 ▏蔡照明买房学习小组

2018年听我们的都至少省了50万吧

2019年我们继续——换个地方。

在这里,蔡照明给你带来:

1.第一时间的政策变化分析,不恐慌;

2.带你走进热点楼市现场,看看哪里是真机会;

3.给你恰当的出手时机建议,不踩空;

4.分辨哪些是好房子,不被忽悠;

5.不时邀请大咖来坐台,一年内变投资高手。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精彩讨论

買櫝還珠2019-09-27 08:42

樓主擺出一副預言家的架勢預言許家印將會重蹈王健林的覆轍,下場甚至比王健林更差(能夠成為王健林,是許家印的一個好的福氣),然後惺惺作態地說「但愿我是瞎担心」。

做企業家難,做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更難。樓主的文采斐然,又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何不用多寫文章針砭時弊,為私營企業主爭取比較公平的營商環境。

正合奇胜天舒2019-09-27 15:23

【从谣言到虚情假意——自媒体的堕落】
这篇自媒体文章,开端于一则彻头彻尾的谣言,结尾于模棱两可的虚情假意,中间则充斥着纯外行的无知和误解,还夹杂着自娱自乐的嘿嘿傻笑。唉,自媒体为搏眼球,堕落至此!
关于“许家印被边控”的谣言,大约2015年被香港小报首次炮制(许家印因参加全国政协常委会议缺席香港股东大会),2016年被原封不动改个日期翻炒(造谣都懒得多改一个字),前几天已经是第三次了出现,始作俑者还是香港小报(充其量是海外敌对势力的走狗,竟然被作者想象成什么“能量”)。其实,这第三次造谣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因为许家印刚刚从德国和意大利回来,他就造谣被边控,造谣第二天许家印又去香港走一圈,扯淡证伪了。就这么一个无耻、没有底线的谣言,“亲戚买房”这位创始人居然拿着做文章,洋洋洒洒炮制出又臭又长一篇垃圾,为搏眼球不遗余力。你这样,会损害自身形象,知道不?
再说文章内容的专业性,多处显示出作者是个外行小白。比如,他说自己暗自数了恒大在全国各地大项目的总投资额,加起来把自己吓死了之类,显示出,他完全不明白房地产开发这个行业,总投资额是个什么概念。我也不想再扫盲了,让他继续外行吧。
另外,作者居然以为王健林出售文旅,是因为文旅业务亏钱,是个坑,所以才聪明地脱手,我去,您是刚出国回来吗?你叫自认为捡了大便宜的融创股东情何以堪?
奉劝作者,好好创业,专注买房砍价主业,不懂的事儿别瞎哔哔,哗众取宠。

守株待兔投资客2019-09-27 08:47

这种大概就叫做没底线的公众号吧

大Li出奇迹2019-09-27 08:40

关于恒大造车的文章很多,看衰恒大的也很多,很多文章都不值得一驳。这篇算是干货比较足的,大身材掉进小窟窿确实是有这个风险,对于高杠杆的企业来说,要防止的也是这个风险。因为跨行多元化而拖垮主业,如何避免,具体怎么操作,真的只能看企业家自己的了。

全部讨论

2019-09-27 08:42

樓主擺出一副預言家的架勢預言許家印將會重蹈王健林的覆轍,下場甚至比王健林更差(能夠成為王健林,是許家印的一個好的福氣),然後惺惺作態地說「但愿我是瞎担心」。

做企業家難,做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更難。樓主的文采斐然,又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何不用多寫文章針砭時弊,為私營企業主爭取比較公平的營商環境。

2019-09-27 15:23

【从谣言到虚情假意——自媒体的堕落】
这篇自媒体文章,开端于一则彻头彻尾的谣言,结尾于模棱两可的虚情假意,中间则充斥着纯外行的无知和误解,还夹杂着自娱自乐的嘿嘿傻笑。唉,自媒体为搏眼球,堕落至此!
关于“许家印被边控”的谣言,大约2015年被香港小报首次炮制(许家印因参加全国政协常委会议缺席香港股东大会),2016年被原封不动改个日期翻炒(造谣都懒得多改一个字),前几天已经是第三次了出现,始作俑者还是香港小报(充其量是海外敌对势力的走狗,竟然被作者想象成什么“能量”)。其实,这第三次造谣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因为许家印刚刚从德国和意大利回来,他就造谣被边控,造谣第二天许家印又去香港走一圈,扯淡证伪了。就这么一个无耻、没有底线的谣言,“亲戚买房”这位创始人居然拿着做文章,洋洋洒洒炮制出又臭又长一篇垃圾,为搏眼球不遗余力。你这样,会损害自身形象,知道不?
再说文章内容的专业性,多处显示出作者是个外行小白。比如,他说自己暗自数了恒大在全国各地大项目的总投资额,加起来把自己吓死了之类,显示出,他完全不明白房地产开发这个行业,总投资额是个什么概念。我也不想再扫盲了,让他继续外行吧。
另外,作者居然以为王健林出售文旅,是因为文旅业务亏钱,是个坑,所以才聪明地脱手,我去,您是刚出国回来吗?你叫自认为捡了大便宜的融创股东情何以堪?
奉劝作者,好好创业,专注买房砍价主业,不懂的事儿别瞎哔哔,哗众取宠。

2019-09-27 08:47

这种大概就叫做没底线的公众号吧

2019-09-27 08:40

关于恒大造车的文章很多,看衰恒大的也很多,很多文章都不值得一驳。这篇算是干货比较足的,大身材掉进小窟窿确实是有这个风险,对于高杠杆的企业来说,要防止的也是这个风险。因为跨行多元化而拖垮主业,如何避免,具体怎么操作,真的只能看企业家自己的了。

2019-09-27 10:14

写的是啥玩意?文风奇怪,罗里吧嗦

2019-09-27 08:18

哇,想法很新奇,谢谢分享!

2019-09-27 15:20

就这瞎拼乱凑,意淫想象的猎奇小报式文章,你也好意思让别人点个“在看”?

2019-09-27 07:29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2019-11-15 15:52

谨慎的角度参考一下

2019-11-14 19:18

王健林是投资海外出了问题,上了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