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潍坊学院 - 《潍坊学院报》

炳熙先生对潍坊文化的丰富和贡献

2010-01-15     浏览(182)     (0)






  炳熙先生与潍坊文化的关系,除了表现在他的作品反映抒写了潍坊的民俗风情和地方文化,描写刻画了潍坊形形色色的文化人物,以及他本人是浸透了百年潍坊文化的文人才子和道德楷模外,还表现在他在文学艺术创作和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而大大丰富充实了潍坊文化艺术的宝库上。炳熙先生取得的文化艺术成就,对潍坊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在文学艺术的创作方面他是个全才,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一共写了一百多篇短篇和中篇小说。这些小说原来都发表在 《十月》、《收获》、《当代》等全国性大型文学刊物上,后又分了三个结集 《流动演员》、《雍和宫的雪》、《市场街的夜》分别出版。他的小说创作都是上乘之作,一些作家和评论家对其评价甚高。处女作《夜歌》曾得到《十月》杂志主编孟伟哉的“激赏”。著名作家、《山西文学》杂志主编韩石山称炳熙先生的小说“是真正的短篇小说”。文学评论家丁尔刚称炳熙先生的小说“显示出他流金溢彩的才华”,称他是在“全国享有名气的小说作家”。炳熙先生的散文不少,有二百多篇,大部分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民晚报》、《散文》等杂志报刊上。他的散文具有真情实感,写得有滋有味,优美隽永,深得读者喜爱。处女作《莫把檀楠当柴烧》发表在《人民日报》文艺副刊头条位置,在全国有一定影响。散文方面他还写作出版了人物传记《陈寿荣传》。更值得一提的是炳熙先生的诗歌创作。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便在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上发表新体诗60余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旧体诗,至逝世前的2007年上半年,据其次子元冲先生统计共写了303首旧体诗。他写的旧体诗内容很广泛,有赠师长友人的,有表达亲情的,有咏史的,有记游的,有怀旧的。炳熙先生精通韵律,他的旧体诗写得很规范很有味,深得大家称赞。《诗刊》主编认为炳熙先生的旧体诗写得颇为专业,自愧不如,愿向他虚心学习。2005年《诗刊》第一期以“本期聚焦”为题推出了炳熙先生的八首诗作,并附有作者照片和生平简介。炳熙先生不仅有旧体诗创作实践,而且有理论见解。他说:“旧体所以为旧体,就因为有格律,格律废弛,韵味顿失,故不能轻忽。当然格律精严未必就是好诗。好诗还需有诗情,意境,文采,哲思。感情真切,语言清新,耐人寻味,才是诗的上乘。”此见地颇为精辟。由于炳熙先生诗写得好,对他的其他题材作品也有好的影响,他的小说散文都充满诗情画意。
  除了文学创作,炳熙先生还写了不少文艺评论文章。他在 《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万字以上的论文数十篇,并出版了专著《古典短篇小说艺术新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聊斋境界》(湖南美术出版社)。他在文学批评方面的成就深得中外专家好评。
  众所周知,陈炳熙先生不仅是作家,而且是画家、书法家。他画画始自文革后期,原本是为消遣之用,结果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画出了很大成绩,成了画哺乳类动物的专家。他的画作参加了省和全国的画展,并出版了专著 《动物画集》、《动物世界》和 《动物画谱和画法研究》。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看到炳熙先生的画作大为惊讶,认为一位业余画家竟然画得这么好,感叹潍坊是一个人杰地灵、藏龙卧虎的地方。至于炳熙先生的书法,更是为国内外人士所共认,他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字兼采著名书法家孙过庭、何绍基、于佑任、郭沫若等之专长而且又自出新意。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并在《书法》等刊物上发表过。潍坊及外地多处地方都留有他的墨迹。《潍坊广播电视报》是他题写的报头,潍坊工艺美术服务部店名也是他所题。
  综上所述,陈炳熙先生在诸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说明他对潍坊文学艺术宝库的丰富和做出的重要贡献。所以他被评为潍坊名列榜首的文化名人。陈炳熙先生是潍坊文学艺术界的光荣和骄傲。他是当代潍坊文学艺术界的领军人物,他代表着潍坊文化发展的一个历史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