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30年婚外情怎如何评述?

近期看新闻才知道邵逸夫现任太太是其交往40年婚外情人,原配去世10年后扶正,牢牢把控集团内部重要席位。颂扬邵先生伟绩的文章,描述该事件多以浪漫感人的爱…
关注者
13
被浏览
8,605

2 个回答

哈哈,婚外情,有点意思,不过这个是他的人生私生活,不好做评价。我就讲一讲邵逸夫的故事吧。

邵逸夫,他是娱乐圈教父

他是身家百亿富豪,他更是慈善大家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文| 烈酒封侯

图| 来自网络





1


如果你喜欢观看电影,你一定知道邵氏电影,它曾称霸香港影坛十余年,它是邵逸夫亲手打造的“邵氏”娱乐王朝,拍摄的影片达1000余部;


如果你曾经漫步校园,你一定听闻过逸夫楼,通过在线地图搜索逸夫楼,查询结果是近3万条信息,这些逸夫楼密密麻麻的遍布全中国;


如果你关注财经富豪,你一定知道邵逸夫了,其资产据不完全统计有1500亿港元,当然不包括100亿左右的捐款。


如果你喜欢娱乐新闻,你一定知道许多巨星,他们很多都是邵逸夫一手捧红的,邵逸夫一手捧红了胡蝶、阮玲玉、李丽华、林黛、陵波、李翰祥、邹文怀、张彻、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等一大批巨星。



在线地图上搜索“逸夫”出现的结果


邵逸夫其人,缔造了香港影视的黄金时代,拍摄的影片达1000余部,为中国所有电影制片厂之冠,在香港的影视文化史上,他是一个即使再过一百年都不可能被忽略的标杆性人物,他所达到的世俗成就和思想境界,不是我等有资格能够妄议的,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不仅仅是创造商业传奇的纯粹企业家,更是兼济天下的慈善大家。


今天,烈酒封侯本期一文,便来聊一聊邵逸夫的传奇人生。


2

邵氏兄弟 投身电影


要讲邵逸夫,就先来说一说他的父亲邵玉轩吧,其父亲邵宇轩也是一位商界创业者,早在1910年的时候,他创业开了一家颇具规模的“锦泰昌”颜料号,经营漂染、财务等多种生意。当年的邵玉轩,不仅在生意上经营有方,生意搞得红红火火,而且他还非常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所以在当时的上海工商界,颇有声望。 


邵玉轩生育有八个子女,邵逸夫在兄妹中排行老六,所以后来成名后,人们常常尊称其为六叔,他出生于光绪年间,也就是公元1907年11月19日,邵家的祖籍在浙江宁波。


值得一提的是,邵逸夫和他的大哥邵醉翁、二哥邵村人、三哥邵山客的名字,都很诗意,“醉翁、村人、山客、逸夫”,是不是很有陶渊明的感觉,其实他们的名字都是源于陶渊明的田园诗篇,原本这些都是他们名字的“号”,只是被人叫习惯了,都成了名。邵逸夫的原名,原名邵仁楞,字逸夫。







在1920年的时候,邵逸夫的父亲病逝于上海,当时,很多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都前来吊唁,康有为、虞洽卿及苏浙总督卢永祥、民国元老谭延阁等民国风云人物,纷纷为其题辞致哀。可见其父也是当时的一大响当当的人物。


邵逸夫从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英文敎育,中学时还入了美国人开办的“青年会中学”读书,所以说邵逸夫能轻易的说一口流利英语,可不是现在大部分四六级大学生所能及的效果。在当时的上海十里洋场,娱乐事业已经开始发展,逐渐显现蓬勃之势,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曾经营一家上海剧院“笑舞台”,这个剧场走通俗路线,大演武侠戏,邵逸夫就是在这种环境慢慢长大的,在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少年邵逸夫那时候便暗生“娱乐之心”。


但是他的父亲去世之后,邵家逐渐败落,他们家那时候只剩下一幢房子和“笑舞台”一家剧院。不过迫于生存,邵氏兄弟毅然卖掉了仅有的房子,举家搬进了“笑舞台”,这也是破釜沉舟之举,成败在此。四兄弟仁杰、仁棣、仁枚、仁楞,都没有继续走父亲的商业线路,没有继承父业,而是全部投身于娱乐圈了,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兄弟四人逐渐放弃自己的本名,使用自己的别号闯荡娱乐圈,依次为醉翁、邨人、山客、逸夫


长兄邵醉翁最初是买别人的电影来放,后来自己拍电影,他们后来成立中国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一影业公司”,用自己的娱乐嗅觉开始自己拍电影。没想到邵氏兄弟娱乐嗅觉还是很厉害的,可以说是目光如炬,他们买来一部电影摄影机,1924年出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这部影片获得极大成功,也给了他们极大的动力。


《立地成佛》讲述了将军曾效棠在花天酒地里与姬妾玩笑,对儿子少棠在外仗势欺人视而不见。一日,少棠又开着汽车横冲直撞,殴打路人。青年吴凌云路见不平,将其痛打。少棠回家后立即命令士兵搜捕吴凌云。凌云闻讯躲避,士兵将吴父抓走。不久,少棠因伤势过重,不治而亡。效棠于佛寺超度爱子,兼以解脱痛苦。方丈的循循解说就仿佛五雷轰顶一般,使效棠豁然开朗。顿悟之下,效棠释放吴父,并遣姬妾,散钱财,造福乡里。尘世诸事一了,效棠投身佛门而去。


这部电影的故事内容,放到现在来看,故事构架也是蛮精彩的。



邵氏兄弟旗开得胜,之后趁热打铁拍摄了《女侠李飞飞》、《梁祝痛史》、《义妖白蛇传》和《孟姜女》等黄梅调古装戏,这些也是深受观众的喜欢。当时邵醉翁自己任制片人兼导演,爱妻陈玉梅领衔主演,邵邨人任编剧,邵山客任主管发行,那时候邵逸夫刚刚中学毕业,看着哥哥们干的热火朝天,自己也忍不住了,他放弃了升学,于是在片场中干起了场务之职。由于邵逸夫勤奋努力,喜欢钻硏,没有多长时间,他便从摄影、编剧到导演,熟悉了电影制片的各个环节。




3

举目无亲,南下创业


在父亲去世六年后,刚从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和三哥邵仁枚,决定一起南下新加坡开拓南洋电影市场,也就是从1926年开始,邵逸夫的一生,注定了与电影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


他们出发的时候,邵氏兄弟带着的,仅仅是一架破旧的无声放映机和“天一”的影片,在举目无亲的南洋乡村进行巡回放映,在南洋,邵氏兄弟备尝艰辛,历经了很多磨难,星马的穷乡僻壤常常有他们的身影。



他们兄弟在南洋闯荡了四年,终于在1930年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他们先后购入了新加坡多间戏院,公司成立之后,邵逸夫经常到欧美搜集西方的先进电影及器材,买到自己的公司,以期许创造更大的收益。其实邵逸夫很早就意识到,有声电影始终压倒无声电影。他提出:“现在大家都困难,舍不得拍有声电影,我们正好乘虚而入,捷足先登!”


不过这一切并不是一帆风顺,有一次,邵逸夫在前住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的时候,差点遇难,途中轮船不幸触礁沉没,当时落水的邵逸夫,抓到了一个救命稻草,他抱着一小块木舢板,在茫茫的大海上飘泊了整整一夜,面对死亡的恐惧,面对无尽的黑暗,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度过来的,幸亏其命大,一夜之后终于获救生还,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经历劫难的邵逸夫,后来顺利的从美国好莱坞买回所需的“讲话机器”。


再后来,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开创了中国电影从无声进入有声的新时代。《白金龙》可算是第一部在粤、港、沪三地卖座的粤语有声电影。


经过邵氏兄弟的不懈努力,到1937年抗战前夕,邵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婆罗洲等东南亚各地已拥有电影院1一百一十多家和九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称雄东南亚影业市场


当时“天一”在上海,邵氏兄弟在南洋,他们南北呼应,分工协作,共同打造邵氏家族的电影王国。





4


日本侵华,邵氏影业发展受阻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当时遭到了中国守军第29军的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和中国当时大多数的企业一样,1937年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也打乱了邵氏影业的发展进程。面对日本的侵略,邵氏兄弟的电影产业也是惨淡经营,可以说是艰难度日,在硬撑了一段时日之后,终于难以为继,被迫关门了事。


直到1945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了,那时候的邵逸夫正当盛年,心中蕴藏着的,是更大的雄心与抱负,他摩拳擦掌决心大干一场,重振邵氏家业。






5


邵逸夫的黄金巅峰时代来临了


1957年,邵逸夫决定将工作重心从新加坡转移到香港,那时候的香港,经济开始起飞了,也就是那一年,邵逸夫开始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电影事业。在香港两年之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


期间,邵逸夫倾力打造位于香港清水湾的邵氏影城。这一工程历时七年始告完工。其规模宏大,气势恢宏,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


位于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961年12月6日正式启用;位于将军澳的邵氏影城面积占地为523,000平方呎,总楼面面积为1,100,000平方呎,由行政大楼、电影院、后期制作中心、展览厅及五间录影厂组成。1998年8月12日,资讯科技及广播局和地政总署宣布,将军澳市中心地段第67号电影制片厂土地(即后来邵氏影城所在地)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为首的香港影城有限公司以7,800万元港投得。影城建于2006年7月(当时只开始局部运作),其余的作内部装修;至2008年9月全面投入运作。


从此,从这里拍摄的影片源源不断地流向邵氏电影发行网,每年高达40多部影片,历经数十年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



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猛的电视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期间邵逸夫创办了TVB。


TVB是香港首间商业无线电视台,也是世界第一大华语商营电视台,由邵逸夫等人于1967年11月19日创办。TVB全天24小时为香港237万个家庭提供免费及多元化的电视娱乐,在香港,无线电视的经营的五个免费电视频道在平日黄金时段占有八成的收视份额,旗舰粤语频道翡翠台更是全港收视人数最高的电视频道;明珠台也是全港收视人数最高的英文电视频道。邵逸夫是TVB的荣誉主席。


我们都知道,香港是在1997年才回归祖国的,所以当时在香港,英国人还是有许多的管理权,由于邵逸夫的贡献突出,邵逸夫于1974年获得英女王颁发的CBE勋衔,并且在三年之后再获英女王赐予爵士头衔,获此殊荣的人,在香港一个手都能数过来。


1980年,邵逸夫以无线电视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这时候的邵逸夫,几乎已经掌握了香港娱乐圈的命脉,他前后执掌40年的TVB,在香港历次收视大战中屹立不倒。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香港华语影视名人,或多或少都跟邵逸夫这个名字有联系。随后邵逸夫集中力量经营所属的明珠台和翡翠台,使其收视率长期在港岛独占鳌头,影响扩及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与此同时,邵逸夫还投资房产物业、股票市场等,开展多元化经营。香港素为藏龙卧虎之地,富商豪贾云集,但以经营影视而步入香港富豪排行榜前列的惟有邵逸夫一人!


曾有记者问邵逸夫什么时候退休,邵逸夫说:“要问我什么时候退休,我告诉你,我永不退休。”所以直到2011年,迫于身体健康原因,104岁的邵逸夫才宣布退休。邵逸夫是历史上最年长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


邵逸夫对华语影视圈的贡献享誉全球,被称为“华语影视大亨”,邵逸夫家族缔造的邵氏电影(SB)主宰亚洲电影市场半个世纪,“邵氏出品,必属佳品”的品牌更在东南亚街知巷闻,旗下影城物业是全亚洲最大的商业电视电影城,被称为“东方好莱坞”;邵氏家族也进军电视业,入股香港无线电视(TVB),四十多年来香港无线电视制作的节目蜚声国际,“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邵逸夫旗下的邵氏电影(SB)和香港无线电视的电视剧”,经典的影视文化形象誉满全球、脍炙人口,是全球华人的集体回忆。


邵逸夫曾说:你知道吗?我厌倦了别人老是问:“阁下是否要挑战好莱坞?”我真的觉得,我们有自己的一套,跟好莱坞的不一样,但却不比好莱坞差。


本港传媒曾有过一个评选,评选娱乐圈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六叔位居榜首。


这不仅是因为他是本港娱乐圈明星中惟一年龄过百的人瑞,更重要的是他所执掌的TVB王国是目前亚洲最大中文节目内容的供货商,在本港有着近乎垄断的竞争态势;邵氏出品的影响力,甚至在港资还未全面启动北上掘金潮之前,便已先行渗入内地,TVB制作的《射雕英雄传》等电视剧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内地引发了万人空巷的盛况,至今仍被一代人奉为“经典”;香港演艺圈的“黄金一代”也基本出自邵氏,如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刘嘉玲等等。TVB在邵逸夫带领下好戏连台:《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巨制捧出了“五虎将”黄日华、刘德华、梁朝伟、苗侨伟、汤镇业;女星则在汪明荃、赵雅芝、郑裕玲后,捧出陈玉莲、曾华倩、戚美珍、黎美娴、刘嘉玲等各具特色的花旦。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天王”的人选和称号也由邵逸夫一手操办。


邵逸夫在日本、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0多个发行网点,专门放映邵氏公司拍摄的中国影片;当年风靡亚洲的影星,如胡蝶、阮玲玉、李丽华、林黛、凌波等无不出自邵氏门下。





6

邵逸夫心怀中华,践行达则兼济天下


从1985年起,邵逸夫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祖国大地。当年他向中国保护敦煌画展工程和浙江大学分别捐资1000万元。为此,有关部门还特立碑予以纪念。甬上文化人王重光先生1996年曾前往敦煌考察。在茫茫的大漠深处,类似的纪念碑其实不止这么一个,但惟有邵逸夫,是炎黄子孙。


也就是从1985年后,邵逸夫平均每年都会拿出1亿多元的善款,用来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邵逸夫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邵逸夫曾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邵逸夫视教育为立国之本,为此多年来他尽心尽责,不遗余力。


又一个据不完全统计,对,因为邵逸夫的捐助太多,总会有许多的遗漏,截止至2008年,邵逸夫捐助内地事业的资金已经远远超过32亿元,受惠学校及教育项目近五千所,几乎遍布全国的31个省、市及自治区。


所以,“逸夫楼”也遍布中国内陆各大校园,还有许多的医院。邵逸夫还曾不顾耆耋之躯,多次亲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视察自己捐赠的项目。除中国大陆以外,邵逸夫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也有许多的巨额捐赠,合计金额早已超过三十亿元。


在古令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逸夫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表彰邵逸夫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将一颗新发现的行星使命名为邵逸夫星这是该台首次以当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表彰在社会公益贡献。



2002年,六叔邵逸夫还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目前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


邵逸夫奖奖项模仿诺贝尔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3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颁授一百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第一届的数学奖得主是陈省身;天文学奖为P. James E. Peebles;生命科学与医学奖为Stanley N. Cohen、Herbert W. Boyer、简悦威和Richard Doll。“邵逸夫奖”1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足以媲美被视为国际最高自然科学奖项的“诺贝尔奖”,因而被称之为“21世纪东方的诺贝尔奖”。


2008年,5月12日,一场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四川。


5·12大汶川8.0级大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三天之后,也就是5月15日,邵逸夫及夫人在得知四川地震灾区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学生受到严重伤亡后,他们十分悲痛,随即向教育部表示捐款1亿港元,与教育部配合,为灾区师生重建校舍,使他们早日重返校园。2009年8.8水灾关爱行动邵逸夫捐款1亿新台币,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币。2013年4月22日,邵逸夫爵士夫妇,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港币。


说一些著名的逸夫楼,邵逸夫捐建的逸夫楼,包括位于宁波大学西区的邵逸夫图书馆、云南大学东陆园图书馆、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逸夫教学楼、逸夫剧院以及其祖居地康乐园等。他在浙江其他地区也有巨额捐赠,如他为杭州逸夫医院的捐赠近亿元。也许,你也曾在逸夫楼上过课,读过书。


对于自己的善举,邵逸夫曾说: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


或许数百年后,陷于争产的富豪都已湮没无闻,但邵逸夫的慈善事业仍为人所熟悉。




7

邵逸夫曾说:宁波人从小就立志做大事,而这大事就是经商,注定了忙碌。我取名逸夫,就是想闹中求静,安安逸逸度过一生。


邵逸夫一生有过两段婚姻,他的发妻为黄美珍小姐,于1937年结婚,两人育有两子两女。而黄于1987年在美国病逝,享年85岁。第二位妻子是方逸华,两人在1952年邂逅,此后四十余年,方逸华一直在邵逸夫身边帮他打理邵氏和无线的日常业务。直至1997年,两人才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注册结婚,当时邵逸夫90岁,方逸华66岁。


邵逸夫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邵氏家族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事业名符其实的拓荒英雄。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中国电影的每一步变迁都有邵逸夫及其家人献出的心血。从20年代开始从事电影业,邵逸夫经历了电影不同时代的演变,目睹中国电影的成长与兴衰,堪称电影史的见证人。


尽管邵逸夫接受的教育的程度并不高,但他干一样,学一样,面对自己的事业与追求,从不懈怠。他从最卑微的职位做起,一步步奋斗,最终成为电影公司的大老板。他熟悉电影制作几乎每一个方面和环节的工作。从剧本、摄影到导演、演员的选聘以及化妆、剪辑,他样样在行,而影片推广、发行、剧院管理更是行家里手。


本号上一期发表李小龙的传奇人生,其实李小龙与邵逸夫还有一个故事,当年尚未成名的李小龙,曾找他毛遂自荐,想要以每部一万美元片酬拍电影。但邵逸夫认为此人太狂妄而把价码压至每部2500美元。结果李小龙掉头投奔了六叔的竞争对手嘉禾,所以邵逸夫与李嘉诚擦肩而过,两位传奇人物如果当年走到了一起,说不定还能书写什么样的传奇影视故事呢?


8

107岁,邵逸夫辞世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家中辞世,享年一百零七岁。邵逸夫先生的葬礼,仅供其家人出席,邵逸夫最后一程,遗体平民化处理





一张图看懂邵逸夫的人生经历


本文首发在烈酒封侯

— END —


点击下面蓝色字体阅读往期文章


儒学史上最后一个开宗立派的宗师级人物

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尊精神偶像

张幼仪,不好的婚姻却使她成长,遇到了最好的自己

国士无双者,唯大将军韩信

陈寅恪,有这么一位教书匠,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杜甫说: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

苏东坡: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杜月笙:上海青帮 “流氓大亨”,去世前烧毁全部欠条,并告戒后人不得追债

李小龙的传奇人生,一扫病夫龙骨傲,唱他万遍警来人



— 是非成败,人生豪迈 —

— 坚持走心,坚持长得好看 —

在“亚洲娱乐教父”邵逸夫107年波澜壮阔的人生中,历经清朝、民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香港回归,走进新世纪,见证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全部历史。

从17岁加入长兄在上海创办的天一影片公司,51岁在香港成立邵氏电影王国,60岁创立TVB, 到103岁退休,邵逸夫是全球历史上首位活过百岁的上市公司CEO,他的人生和感情经历比电影更传奇。



1907年11月19日,邵逸夫出生于浙江宁波,父亲邵玉轩育有5男3女,邵逸夫排行第六,旧上海时代人称“邵老六”,后来香港人尊称他为“六叔”。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与大哥邵仁杰、二哥邵仁棣、三哥邵仁枚合称“邵氏四杰”。

邵玉轩1901年在上海成立了颇具规模的“锦泰昌”颜料号,1920年病逝于上海。虽然他很早就去世了,但他的商业头脑深深影响了儿子们。



1925年,邵氏兄弟看好新兴的电影行业,投入全部家当创立了“天一影片公司”,大哥邵仁杰在开业典礼上大声宣布:“我的影片公司取名为‘天一’,就是要敢为天下先,争做天下第一,绝不做第二!”

“天一”越做越大,动了别家公司的蛋糕,当时的“明星”、“大中华百合”等六家公司联合起来一致封杀“天一”,这就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场大规模商战“六合围剿”

邵氏兄弟经过商量对策,决定到南洋发展。1928年,邵逸夫与三哥邵仁枚去南洋开拓电影市场,在南洋一呆就是30年。

兄弟俩扛着放映机和影片,几年时间走遍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乡镇放露天电影,渐渐小有名气。



当时新加坡富翁余东璇十分赏识兄弟俩,邀请他们来家中做客。他们来到余府时,前来迎接的除余东璇外,还有一位穿着白裙,气质高贵典雅的女子。余东璇介绍说:“这是黄美珍小姐。”

饭后,余东璇和邵仁枚谈业务合作,让黄美珍陪邵逸夫到花园中走走。两个年轻人边走边聊,聊得最多的还是电影,共同的话题拉近了他们的距离,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邵逸夫离开余府之后,黄美珍的倩影总是在他脑海中浮现,让他第一次感受到恋爱的滋味。

在余东璇的支持下,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成立了邵氏机构。邵逸夫很快独当一面,邵仁枚便把新加坡的业务托付给弟弟,自己去马来西亚开辟市场。



邵逸夫的才干引起了黄美珍的好感,她经常去邵氏机构给员工带礼物,与邵逸夫一起散步、观影,两颗心越来越近。

邵逸夫知道黄美珍是余东璇的女友,而余东璇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因此对这段感情惶恐不安,邵仁枚得知此事后也力劝他放弃这段感情,并指出黄美珍比他大5岁,年龄也不合适。

邵逸夫和黄美珍关系暧昧的闲话传到了余东璇耳朵里,他却毫不在乎,一笑置之:“美珍喜欢电影,有逸夫这个行家陪着,是好事!”

余东璇的宽容让黄美珍更多地参与到邵氏机构的事务中,1930年,邵氏兄弟公司成立。


余东璇

此时有声电影时代来临,邵逸夫决定拍摄有声电影,他的想法得到了黄美珍的支持。

1931年,邵逸夫坐轮船前往美国好莱坞考察学习技术和经验,轮船即将驶入美国西海岸时突然触礁,海水淹没了乘客,顿时一片哭嚎声。

邵逸夫抓住了一块木板在茫茫大海上漂了一夜之后,终于死里逃生,创造了人生中第一个奇迹。

几个月后,邵逸夫携带大量器材返回新加坡,黄美珍早已在码头等候,这对历经生死考验的恋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也是中国第一部粤语片,奠定了香港电影业的基础。《白金龙》的问世,标志了中国电影史上默片时代的结束,宣告了有声片时代的开始。



邵逸夫和三哥的电影事业在南洋进入鼎盛时期,他和黄美珍也越来越分不开了。

有一天,邵逸夫终于鼓起勇气向余东璇坦承了他和黄美珍相爱的事情,比邵逸夫年长30岁的余东璇到底是大佬,气度不同于常人,索性成人之美,对邵逸夫说:“老弟既然和美珍真心相爱,就不用顾及这么多,难道让美珍一辈子陪着我这个老头子吗?”

邵逸夫十分感动,对余东璇连连鞠躬。

1937年,30岁的邵逸夫与35岁的黄美珍在新加坡举行了婚礼,余东璇还送来50万元大礼祝贺。邵逸夫每次提起余东璇就热泪盈眶,感恩戴德。


1978年,邵逸夫黄美珍与女儿

抗日战争爆发,日军1942年占领了新加坡,邵逸夫因拍摄抗日电影被日本宪兵抓走,关进大牢,打得皮开肉绽,他以为自己死定了。

黄美珍到处花重金托关系请人替邵逸夫说话,终于将他救出。黄美珍陪伴邵逸夫走过他事业和人生中最艰难动荡的岁月,这份真情让邵逸夫深深感怀:“她是一等一的好妻子,样样都好,回到家里我没有麻烦。”



从当年背着放映机闯荡南洋的无名小子,到成为享誉全球,身边美女如云的电影大亨,黄美珍在他心中的地位从未动摇。

精明能干的黄美珍与邵逸夫维系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婚姻,邵氏的人称她为“老虎狗”,一是说她的长相,一是形容她厉害。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百废待兴,邵逸夫投入重建邵氏公司的事业中,黄美珍也已为他生育两儿两女:维铭、素雯、素云及维钟。黄美珍将兴趣从事业转移到孩子身上,后来去美国定居了。



1952年的一个晚上,邵逸夫在香港自家经营的夜总会听歌,开场表演让他昏昏欲睡,正欲离开时,主持人说:“下面有请红遍南洋的女歌手方逸华小姐演唱。”

“轻轻一吻,我含着泪,我的人儿呀,从今我属于你,永远永远,在你的怀里……”方逸华小姐的一曲《花月佳期》让邵逸夫如痴如醉,他让侍者送上了鲜花。

演唱结束后,方逸华专程向邵逸夫道谢。她一开口便是吴侬软语的乡音,邵逸夫问:“方小姐莫非也是上海人?”

方逸华确实是上海人,母亲是老上海的“舞国红星”方文霞,她继承了母亲的美妙歌喉与窈窕风韵。方逸华因家道破败,17岁只身一人来到香港,成为红遍香港与南洋的歌星,代表歌曲《花月佳期》迷倒大批歌迷。

那一晚,两人交谈甚欢。





从那以后,邵逸夫每次来港,总会到夜总会为方逸华捧场。随着交往的深入,方逸华觉得邵逸夫是一位和蔼的老师和朋友,而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电影大亨。邵逸夫也把方逸华视为红颜知己,他称她为“方小姐”,她则恭敬地称他“邵老师”。

1957年,50岁的邵逸夫离开奋斗30年的南洋,将事业版图拓展到了香港。

邵逸夫在清水湾买了一块46亩的荒地,盖起了邵氏影城,创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邵逸夫招募的第一个人就是方逸华,方逸华放弃了如日中天的歌唱事业,追随邵逸夫。

让邵逸夫感动的是,方逸华第一天去公司上班,比别的职员早到了一个小时。邵逸夫来到办公室时,方逸华已经将房间打扫干净。



方逸华加入邵氏后,全身心投入工作,每天总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她从邵氏采购部的小职员做起,一点点熟悉了公司的所有部门,直至坐上管理层的高位,一步步成长为邵逸夫最得力的助手。

方逸华用行动证明她不是花瓶和情妇,而是要如家人般帮衬邵逸夫的事业。

在此后的20多年中,邵氏电影公司达到全盛期,拍摄影片1000余部,旗下电影院有200家,员工超过1300人,被称为“东方好莱坞”。

当电影受到电视的冲击时,方逸华又建议邵逸夫竞投无线电视的经营权,一举获得成功,从此邵逸夫在香港影视界成为无人可及的霸主。



方逸华在公司的地位和权力越来越大,成日与邵逸夫出双入对,被媒体称为“六婶”。

在当时的香港,男人纳妾是合法的,然而邵逸夫没有纳方逸华为妾的念头,依然喜欢提及黄美珍:“太太非常完美,一切都不用我操心。”

方逸华从不强求名分,理解邵逸夫对黄美珍的感情,对此无怨无悔。

方逸华初进邵氏公司时,用不多的积蓄租了个小公寓,十年后才买了一套临海的大房子,从未搬进过邵逸夫的豪宅。

她的住处离邵逸夫的家只有5分钟车程,每到周日,方逸华驱车去邵家和他共进午餐,有时还会亲自下厨为他煲汤,饭后一起散步聊天,然后她才回到自己家里。



方逸华的做法让媒体刮目相看,哪怕身份不够高贵和光彩,她也努力让自己成为独立女性,而不是攀附的凌霄花。

1987年,黄美珍在美国逝世,享年85岁。为了纪念亡妻,邵逸夫下令让邵氏公司停业一年。

记者问邵逸夫什么时候和方小姐结婚,邵逸夫回答:“没打算。”

记者问方逸华同样的问题,她冷静地说:“没想过。”

直到1997年,黄美珍逝世10年后,邵逸夫终于和方逸华在拉斯维加斯注册结婚。这一年,邵逸夫90岁,方逸华63岁。



著名主持人查小欣说:“方逸华需要的并不是庇护,而是尊重和认同。她追求的不过是在高大橡树旁边长成挺立的木棉。她对他倾慕、感激、钦佩,而不是依赖、乞宠。一个真正高尚的男人,最终会给她名分。”

邵逸夫对媒体说:“我同方小姐做了多年朋友,又一起工作了45年,结婚不但带来了正式的名分,也确定了方小姐日后的幸福。”

身着白色香奈儿套装的方逸华一脸新嫁娘的娇羞,她说:“我嫁给邵老师不是贪图钱财,他的财产大部分都已捐给慈善事业了。”

婚后,他们的生活习惯并没有改变,他依旧叫她“方小姐”,她仍然称他“邵老师”。



他们依旧住在各自的家,平时一起上班,周日方逸华才到邵家,和邵逸夫共进午餐。

半个多世纪以来,方逸华一直是邵逸夫心中最信赖和倚重的对象,是他最忠诚的事业拍档。

黄美珍去世后,邵逸夫一度和子女关系淡漠,后来重修旧好,与子女在新加坡度过了百岁寿宴。

2010年,103岁高龄的邵逸夫宣布退休,将TVB行政主席的职位让给了77岁的方逸华。

有人问他:“为何不让子女来接替?”邵逸夫回答:“我的4个孩子,没有哪一个比方小姐更熟悉我的事业,也没有人能比她更用心。”





邵逸夫不抽烟不喝酒,最大的快乐是工作,唯一的爱好是女人。除了黄美珍和方逸华以外,邵逸夫一直红颜知己不断。

方逸华绝不吃醋,她太了解男人,她用不吃醋斗倒了无数和邵逸夫传绯闻的美女,其中包括将青春献给邵氏的大明星何莉莉和亚洲影后李菁。

邵逸夫一直是八卦杂志的“红人”,经常被拍到与TVB的年轻女星共进茶楼,方逸华从不生气,笑着说:“邵老师腿脚不好,进出茶楼需要年轻人搀扶,我替他感谢年轻人。”

晚年的邵逸夫每次在公众场合露面时,身边都围绕着一大群妙龄美女,据说这是他延年益寿的秘诀。

邵逸夫说自己风流而不下流,有美女陪聊,自己也会受到年轻活力的感染,有助于保持长寿不老。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家中安详离世。在他最后的日子里,已经记不得任何人,唯一记得的是方小姐。他离去后,方逸华一个人在房间里默默地哭了两个小时。

方逸华亲自处理丈夫的后事,事无巨细样样不落,她说如果换成别人做,他会不高兴、不放心。

方逸华的朋友白韵琴叹喟:“邵爵士一生最成功的是娶方逸华为妻。”

2017年11月22日,方逸华因败血症病逝,享年83岁,与邵逸夫在天堂相会。



邵逸夫的子女没有一个人继承他的遗产,他的财产全部捐给慈善事业。

邵逸夫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他留下的影视文化遗产和遍布全国各地的逸夫楼在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名垂后世。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