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临浦网 > 越美文化 > 正文内容

蔡东藩:一代史家,千秋神笔(下)

时间:2024-04-23 14:29:04   来源:萧山八千年   

蔡东藩写作“演义”的十年生涯,可以说是披星戴月、呕心沥血,传闻他为了节省纸张,把字写得很小,这样一张纸可以放两三千字。蔡喜欢水烟,又舍不得用火柴,所以都是用纸捻来点火,招待客人,只能一根水烟枪轮流使。当时他用不起电灯,只能用油灯,他不留发,光头,戴深度近视镜,平时穿灰白色布长衫,他不用钢笔,随身带毛笔与墨盒,仅有一套西服只是结婚时穿过,平时多素食,甚至吃豆腐渣,夏天怕熏坏眼睛而不肯点蚊香,据说每天换下来的袜子上都是血迹斑斑。

蔡东藩的历史演义作品,既有史家观点,又有文学笔法,后人评价其是七分史观、三分文才。他的演义作品既可以当作历史著作来阅读,也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来欣赏,这跟《说岳全传》一类的作品有相似之处,特别是他的作品老少皆宜,特别适合普罗大众阅读,比如我们年幼时就读他的书,虽然不完全看得懂,但也知其故事和人物,而且由此会对中国历史产生兴趣。

临江书舍蔡东藩塑像

蔡东藩这些书当时的发行量极大,影响也很大,因为他照顾到了最广大的读者,可以说一时洛阳纸贵,本来作家也可以凭此既扬名立万又日收斗金,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包括此前跟他一直合作的上海会文堂书局也是不断压价,所以他曾拿过每月60元工资的工作“合同”,也有一部书的稿酬只有200元的报酬,虽然当时的200元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但跟他作品的一纸风靡的现象相比较,那付出和收获实在是太不成正比了。这个中间他遇到过很不靠谱的“经纪人”,也遇到过唯利是图又目光短浅的书商,因此蔡东藩并没有因书致富,相反他因长期写作而积劳成疾,再加上他的家庭生活不仅不幸福,前面所述,他的两个哥哥都早早地夭折了,随后父母也先后去世。接着他嫁在农村的三个姐姐,都因患肺病而相继死亡,她们没有一个生男育女像。

蔡东藩著:《民国通俗演义》

蔡东藩20多岁时,与一王姓的农家女子结为夫妻,育有二子。长子叫震濆,次子不满10岁患急病夭亡。这王氏与蔡东藩相处不几年,就故世了。后来,有个当地的黄姓名医看中蔡东藩,将其女许配给他。传闻此女子知书达理,能文善诗,平日夫妻同写诗文,互相切磋,蔡东藩还从她那里学到不少医学知识。黄氏曾生有一女,但好景不长,爱女突患重病,多方求医无效,不几日也夭折了。女死母哀,黄氏不久也就永别人世。这对蔡东藩来讲,是莫大的打击。此后,蔡东藩又与一韩姓店员之女结婚。这第三任妻子体质较差,平时多病。所以蔡东藩的子女仅存震濆一个,但震濆一向多病,后来蔡东藩就叫儿子到杭州中医专科学校求学,蔡自己也曾行医乡间,别人弃医从文,他则有弃文从医之愿,因为他的一家人都因病而故世,这一点跟俞曲园先生颇有相似之处,后来他还写成《内科临症歌诀》4卷,在乡间也办过私塾。

李保明著:《浮生若梦:蔡东藩传》

蔡东藩写作的黄金生涯,就在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间,他的历史演义写作, “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这都堪称创举。蔡东藩一生共著书13部,撰写700余万字,篇幅之巨堪称历史演义的奇迹,因此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少现在为止还是无人企及。

临江书舍展陈

临江书舍展陈

临江书舍展陈

蔡东藩先生于1945年3月5日(日本投降前夕)逝世,享年六十九岁,蔡先生的后人仍有在萧山当地工作的,其孙蔡福源著有较为详细的回忆录,坊间也有传记《浮生若梦:蔡东藩传》,作者李保明。据查,蔡东藩没有一张照片留世,只有后人凭印象画的一幅画像存世。

(本文作者孙昌建系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杭州文史研究馆馆员,出版文学和文史作品三十余种。)

本站编辑:蔡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