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科研女將】巾幗攻堅病毒 探研新冠奧秘

◆朱華晨表示,會透過探索危險的病毒在不同物種的分布、傳播和流行,為人類爭取安全保障。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朱華晨表示,會透過探索危險的病毒在不同物種的分布、傳播和流行,為人類爭取安全保障。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朱華晨(前排右一)與港大及內地的團隊聯合進行的防控H7N9禽流感研究項目,在2018年1月獲頒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殊榮。典禮後團隊於人民大會堂前合影。 受訪者供圖
◆朱華晨(前排右一)與港大及內地的團隊聯合進行的防控H7N9禽流感研究項目,在2018年1月獲頒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殊榮。典禮後團隊於人民大會堂前合影。 受訪者供圖

◆朱華晨在學生時代已發現生物技術潛能無限,認定以此為自己的科研方向。 受訪者供圖
◆朱華晨在學生時代已發現生物技術潛能無限,認定以此為自己的科研方向。 受訪者供圖

【抗疫科研女將】巾幗攻堅病毒  探研新冠奧秘
【抗疫科研女將】巾幗攻堅病毒 探研新冠奧秘

  港大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朱華晨:為人類爭取安全保障

  第五波疫情衝擊下,香港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需要男女老幼全民同心抗疫。過去兩年多以來,本港一眾醫療與科研專家一直出謀獻策,率軍研究病毒防控與治理,為抗擊疫情努力奮戰。熒光幕前,抗疫科學專家多以男性為主,但其實在不同的專業領域,香港也有一班出色的科研女將在其熟悉的「戰場」上「領軍殺敵」,為戰勝新冠疫情默默作出重要的貢獻。

  適逢三八婦女節,香港文匯報今日起推出系列報道,帶領讀者認識香港多名投身新冠病毒相關研究的頂尖女性科學家,了解她們的抗疫經歷與科研故事。

  「個人非常渺小,生命非常短暫,如何能讓渺小短暫的生命,具有大一點、長久一點的意義和價值,是我從少年時代開始,就一直想尋找的答案。」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香港唯一獲獎者、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朱華晨,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兩年多以來,一直堅守病毒研究的最前線,為抗疫貢獻良多。專研生物病毒與新發傳染病的她形容,病毒實驗室「既是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透過探索危險的病毒在不同物種的分布、傳播和流行,為人類爭取安全保障;對她來說,科研工作不僅帶來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更滿足了她對「人生意義」的拷問。◆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健文

  2006年在中山大學取得遺傳學博士學位的朱華晨,翌年加入港大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及流感研究中心主任管軼的研究團隊,中學時代那個夢想以科學「拯救地球」的少女(詳見另稿),搖身一變站到抗疫研究的第一線上,現身兼港大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汕頭大學 ─ 港大聯合病毒學研究所/粵港新發傳染病聯合實驗室副主任。她早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分享其團隊病毒研究方向,以及其作為女性科學家投身抗疫科研的視角。

  探索演化規律 鑒定新現變種

  朱華晨說,其團隊主要從3方面探究新冠病毒,首先是新冠及其相關病毒在人類和動物中的流行和演化,她主要通過對不同物種(包括野生動物和家養動物)的採樣和病毒檢測,探索相關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傳播和流行情況,並透過對病毒核酸序列的分析,找出病毒的演化規律,鑒定新出現的變種,為疾病的發展提供預警,為防控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據。

  研究傳播特點 了解感染機制

  其次是新冠病毒的感染、傳播和致病性研究,她通過使用不同的動物模型(例如倉鼠、轉基因小鼠或其他動物模型)和人類細胞組織模型,了解病毒感染、致病、傳播的模式和行為特點,包括在不同性別、年齡、宿主中的感染特點和分子機制。

  開發疫苗藥物 覆蓋眾冠狀毒

  更重要的,還包括研發高效和廣譜的新冠疫苗和藥物。她指出,新冠病毒持續變種,其團隊正針對冠狀病毒最本質、最通用的結構和功能特點,希望設計能全面覆蓋多種不同變種、甚至不同種類冠狀病毒(例如SARS、MERS、新冠病毒)的疫苗和藥物,以達到有效阻斷病毒感染、複製和傳播的效果。

  她又提到,其團隊最近在香港的老鼠和穿山甲標本中都發現了新冠相關病毒感染的證據,這說明病毒不僅感染和影響人類,如果它們可持續感染自然界中其它動物,以後可能會積累一些特殊的變異,對人類造成新的威脅,「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

  另外,透過與廈門大學和汕頭大學合作,朱華晨團隊利用倉鼠感染模型,發現新冠病毒在不同年齡、性別中存在一些感染差異,例如雄性和老年動物更容易出現較重的病情和較長時間感染,但使用某些激素藥物和干擾素治療均可減輕肺部的炎症損傷;他們也從一些天然藥物中發現了可以抑制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單體成分。她透露,目前已經有幾個抗新冠病毒的藥物和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報批階段,其中一些在動物模型中表現出較為高效且廣譜的保護效果,預計未來會視乎試驗結果,決定可否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