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傳承千年浦城剪紙藝術融入現代生活 周冬梅匠心授藝讓孩子記住「非遺之美」

◆通過跨界融合的方式,周冬梅手中的剪刀和彩紙不僅僅幻化出豐富多樣的圖案,更讓這項非遺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通過跨界融合的方式,周冬梅手中的剪刀和彩紙不僅僅幻化出豐富多樣的圖案,更讓這項非遺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福州市斗南小學把剪紙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特色項目,並專門聘請周冬梅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校外輔導員定期授課。
◆福州市斗南小學把剪紙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特色項目,並專門聘請周冬梅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校外輔導員定期授課。

◆「剪花嫂剪紙坊」開設暑期公益培訓班。
◆「剪花嫂剪紙坊」開設暑期公益培訓班。




《福虎迎春》組圖
《福虎迎春》組圖

  剪紙,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的載體,深深根植於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中。周冬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浦城剪紙省級非遺傳承人,流傳千年的浦城剪紙藝術已成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紙張,在周冬梅的巧手下展現出世間的百態和對生活的表現力,細可如春蠶吐絲,傳遞生活之意趣;粗可如大筆揮墨,躍動民族之熾熱。臨近春節,周冬梅創作了多幅寓意吉祥和幸福的「虎」年系列剪紙作品——《福虎迎春》和《虎趣》,以特有的方式喜迎壬寅虎年到來。◆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蘇榕蓉 福州報道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近日,記者在周冬梅工作室看到,這些「虎」年系列剪紙作品既保留有傳統圖樣,又融合了現代元素,有栩栩如生的下山虎,有憨態可掬的吉祥虎,還有帶着如意的平安雙虎。它們或翻山越嶺,「守護」福氣出深山,或揉麵蒸花饃,甜蜜團圓過新年,部分窗花作品還將纏枝、蓮子等形象融入其間,寓意家庭和睦、生活美好。「剪紙技藝不僅是一種文化傳承,也是一種精神傳承,我將利用好自己手中的剪刀,繼續將剪紙藝術發揚光大。」周冬梅如是說。

  逾40年經驗 鑽研剪紙技藝

  浦城是福建省南平市的一個縣。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浦城剪紙的省級傳承人,周冬梅的剪紙作品在全國各級大賽獲獎無數,曾赴美國、丹麥、哥斯達黎加等國家及港澳台展出,被國家、省級展館及海內外藝術家收藏。在浦城,剪紙亦被稱為剪花,從事剪紙的婦女被稱為「剪花嫂」或「剪花婆」。周冬梅學習剪紙已經逾40年,她回憶道,孩提時,每逢喜慶年節、民俗活動,「剪花婆」、「剪花嫂」就會聚在一起剪紙,貼在門、窗、櫃上、禮品上,烘托喜慶的氣氛。

  「小孩子覺得很有趣,也會湊熱鬧,跟着學剪紙。」從小耳濡目染,剪紙藝術在周冬梅心中萌芽。10歲時,她就拿起了剪刀,跟着外婆和民間老藝人學起了剪紙,從最簡單的雙喜字開始剪,再到一朵花、一隻動物等越來越複雜的花樣。

  工作後的周冬梅,心中依舊保持着對剪紙的熱愛,在工作期間,她參與了浦城縣剪紙普查和資料整理工作,有機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剪紙作品。周冬梅說:「當時有的一個鄉鎮就可以收集到1,000多種風格各異、惟妙惟肖的剪紙花樣,我就對傳統流傳的紋樣及原始創造素材進行整理研究,建立了老藝人檔案。」在得知浦城縣舉辦第一期剪紙培訓班的消息後,周冬梅亦馬上報名參加,利用閒暇時間,開始系統學習剪紙的理論知識,潛心鑽研剪紙技藝。

  改良傳統技法 成立「剪紙坊」

  「進入21世紀,浦城縣重視對剪紙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這也迎來了浦城剪紙產業發展的春天,對我個人來說,也有更好更多的創作舞台。」2008年,浦城縣被中國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剪紙)之鄉」,浦城剪紙開始探索技藝的傳承保護和產業化道路,同年,周冬梅帶領三名手工業者成立了「剪花嫂剪紙坊」,從事剪紙產品創作、生產、教學、營銷。2014年,「浦城剪紙」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年,周冬梅入選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隨着時代的變遷,許多民俗活動逐步消失,年輕人的審美情趣發生變化,傳統手工剪紙也慢慢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周冬梅認識到,浦城剪紙技藝要永續相傳,除了保持傳統剪紙味,也需要有現代性的創新。於是,周冬梅就對剪紙傳統手工技法進行了改良,除使用了眼科手術剪外,她還專門找到福州一間祖傳剪刀店訂製專用剪刀,使剪出來的圖案花紋更加細膩,線條更為柔和明快。

  「剪紙過去用在民俗活動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結合了生活用品,才具有實用性,讓非遺走進更多人的生活。」周冬梅又從各類藝術、設計中汲取養分,開發出了剪紙藝術相框及剪紙元素的絲巾、瓷器、漢服、真皮手包等衍生系列產品,讓這個傳統技藝獲得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真正能融入現代生活。

  如今,周冬梅帶領的這支逾20人的「剪花嫂剪紙坊」團隊,集理論研究、剪藝教學、作品創作為一體,已經成為浦城縣從事剪紙產品研究、開發、生產、營銷的龍頭企業。自2008年開始,團隊開辦公益性質的剪紙工藝培訓班,現已培訓學員逾萬人,此外,還帶動本地製衣、紙箱、木架領域的10多家企業,一起開發剪紙衍生品,共同致力於剪紙文化產業發展。周冬梅表示:「下一步,我們要繼續研發、推廣剪紙文創產品,讓浦城剪紙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暑假開培訓班 將出版教材書

  一把剪刀,一張彩紙,構成了孩子們的歡樂世界。他們在紙上剪出各式各樣的圖案,有活靈活現的公雞、栩栩如生的蓮蓬、帶花紋的茶杯等等。為了讓孩子們了解非遺、喜歡非遺、傳承非遺,福州市斗南小學把剪紙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特色項目,並專門聘請周冬梅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校外輔導員定期進行授課,讓孩子們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除走進小學薪火傳承外,周冬梅介紹,今年,她也會和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校、閩江學院等高校合作進行橫向課題的開發,「讓高校的科技特派員團隊指導我們的剪紙產品文創設計、知識產權等,我們也希望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剪紙的魅力,給更多從事美學的學生提供新的靈感,讓剪紙藝術從傳統中來,到現代中去。」

  周冬梅透露,今年她計劃出一本關於剪紙的教材書——《紙上四季》,「根據二十四節氣設計出不同的剪紙花卉讓大家學習剪紙,有簡單和複雜的梯次之分,未來希望小學和初高中能把這本書納入成為勞技教材,大中專和職業院校變成理論課程教材和職業課程教材。」周冬梅說,這本書計劃在今年3月將圖樣全部剪出,爭取在暑假前出版,暑假有剪紙培訓班,就可以當作教材來使用。周冬梅認為,學校有傳承的對象和平台,如果能夠有意識、有目的去傳承,相信浦城剪紙這項國家級非遺項目能夠進一步發揚光大。

  「作為代表性傳承人,我有這個責任和義務去做好傳承的工作。只要感興趣的人多了,剪紙技藝就能走下去。」周冬梅認為,民間藝術中有很多接地氣的正能量元素,「通過學剪紙讓青少年學到做人的道理,逐漸被剪紙吸引,這樣傳承才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