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應考通識無所適從


  圖:首屆新高中通識科中六學生提前於八月二日補課

  本報攝

  【本報訊】實習記者朱淑芬報道:大約半年後,新高中必修科的通識教育就要開考。不過,大批師生仍對評核不明所以。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有班級三成學生校內試「肥佬」,他們不滿教評分家,標準各異,以致無所適從。該校通識科教師蔡春梅承諾向考評局反映學生憂慮,尋求解決方案。

  通識如百科全書

  雖然九月一日才正式開學,但位於荃灣的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早於本月二日就開始為中六級,也是第一屆中學文憑試學生補課。該校通識科主任蔡春梅希望,提前補課減輕學生負擔。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學生普遍反映對考好通識科無把握。將於明年三月參加首屆新高中通識科文憑試的何嘉麟直指通識科的「教與改」標準有異:「通識科過於主觀,我有主觀意見,改卷員有主觀意見,答題方向難以捉摸;而且負責教授通識科的老師又不是改卷的老師,事後亦不知答題標準為何。」

  在通識校內試不及格的方祉敦說:「通識就如百科全書,太多範圍,課題亦太多,甚至經常跨課題,科技資訊和法治等文理範圍都涉及,例如上次考試題目『膠袋徵費』,答了相關環保答案,事後才知答題錯誤。」他表示,修讀通識唯一好處是易於接受挫折。

  建議列選修課

  何嘉麟批評校本評核令他無所適從,認為此科可有可無。「我們需自行研究議題,在兩年半的時間內完成四千五百字的論文,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我可以研究深入,就不需要讀高中,直接可到報社寫評論!」他建議此科應與其他選修科一樣,令學生有選擇修讀的權利。該校學生林熙補充:「香港始終是一個以考試為主導地方,基本不需有通識,加設校本評核更嚴,同學如沒有足夠時間處理,寧放棄百分之二十的分數,專注考試。」

  對於學生的憂慮和怨言,蔡春梅表示認同:「校本評核原意是減輕學生因考試失手而不能入讀大學的機率,但當其他科目亦設校本評核、其他學習經歷,學生要在兩年半內兼顧的事情太多,最後學生可能應付不了而放棄百分之二十的分數。」

  向考評局反映憂慮

  身為教協理事的蔡春梅稱,普遍修讀通識科的學生比舊制學生多一份獨立思考能力,「學生因通識科而閱讀報紙,緊貼時事,他們能獨立思考,加強對身邊事物的認知,會批評事件對錯,惟理科學生多未能透徹通識科,致答題有所偏頗。」她理解學生在評核標準及影響入讀大學的憂慮,答允會就學生疑慮向考評局反映,又會與學校磋商調整評分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