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今日植树节,也是他的生日!一片片南方的杨树林,想起了他……

2024-03-12 08: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科协之声 科协之声

如今,当我们驾车行驶在辽阔的苏北平原上,总能见到一排排优美整齐的绿色杨树林。它们昂首挺胸,向天空伸出自己的枝条,宛如土地向天空伸出的一双双大手。它们的绿叶,连缀成这片广阔平原上的绿色焦点。但就在六十多年前,20世纪60年代的苏北平原却完全不是这样的。那时的苏北平原,总是尘土飞扬,黄沙漫天。环境恶劣是人们对这片区域的第一印象。

短短六十年间,苏北平原是如何从当年的“荒野”转变为如今的绿洲的?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一个人——“中国黑杨之父”王明庥。

“植树节”

出生的林木专家

王明庥1932年3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汉。这一天,后来成了植树节。他的这一生也确实与大树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小,他便跟着身为生物老师的父亲在大自然里探索,对土地和植物的热爱,也许就在这个时候埋下了种子。

王明庥在实验室开展科学实验

1954年,王明庥从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毕业。随后,他又远赴莫斯科森林工程学院留学深造,继续攻读林木遗传育种,并获得了博士学位。1961年,学成归国的王明庥开始在南京农业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20世纪60年代,王明庥下放到苏北的大丰、东台务农。在这里,他感受到了当地“冬天风起,飞沙漫天;春天雨后,碱花连片”的恶劣环境。王明庥也因此萌生了要在这里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念头。

不过,能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里快速生长的植物并不多,想要成林就更不容易了。王明庥可以选择的对象并不多。他首先想到的是杨树。杨树的生命力顽强,耐寒又耐干,而且生长速度非常快,可以在很短时间成林,便于抵挡冬季的风沙,是建设防护林的常用树种。

可问题是,杨树是典型的北方树种,南方只是偶有种植,很难成林。苏北这片土地上栽种杨树——没人尝试过,也没人知道能否成功。不过,这并不能难倒王明庥。作为一名深耕林业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他坚信自己一定能成为第一个在南方种杨成林的人。

为此,王明庥多次拜访了林业界的老前辈,不断分析过往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同时,他也大胆地运用了当时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的森林遗传学和林木改良方法,开始杨树良种的选育和研究。

但林木的育种并不容易。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虽然杨树已经是优秀的速生树种,但其培育周期依然十分漫长。品种选育犹如大浪淘沙,要经过 10多年甚至20年,才能在几千棵种苗里选育出一个优良品种。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王明庥就率领着课题组对国内优质杨树种质进行收集、分析和研究。1972年,林业部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南方型黑杨派无性系插穗的10个品种,王明庥敏锐地意识到这个类型的黑杨,很有可能适合在苏北平原生长。

在他的率领下,杨树课题组开始对这些引种的插穗进行了一系列的种质培育、栽培方式改良、引种试验等等。两年过去,这些插穗居然真的成功在当地的土壤上生长起来了,经过专家们的一致审定,认为这种杨树是“中国长得最快的树”。

身体力行作推广

荒地变林场

“要想富,先种树”,在如今的苏北农村,人人都对这句顺口溜十分赞同。但是在王明庥引种杨树之初,却并非如此。由于当地环境恶劣,最初农民并不愿意冒着风险种杨树。王明庥便用科研经费买树苗,亲自送到农民家里,请农民种树、教农民种树。他还会和基层技术人员一起在每年的育苗、造林关键期,亲自来到田间地头,为农民做生产栽培的辅导。他的鞋底沾满了黄土,而身后却延伸出一片片绿意。

经过王明庥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地科普、劝说,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杨树。经过多年的绿化,到20世纪80年代,苏北平原已然绿意盎然。2000年前后,杨树更是绿遍苏北大地,光是在4万平方的淮北平原上,就栽培了2亿多株杨树。江苏全省的杨树栽培面积更是达到了1400亩。

这一次大规模的杨树引种,在整个中国林木引种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不仅范围广,产量高,而且还彻底改变了当地的农林业经济格局。如今,江苏省每年的杨树原木产量可以达到200万立方米左右。而随着杨树的推广种植,整个江苏省的全省森林覆盖率也从改革开放前的不到4%提升到了2010年的20.64%。

林业资源的飞速增长,也带动了整个苏北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林业为基础,当地发展起了一条全新的绿色发展之路。大大小小的木材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林业资源的规模化经营,成为当地新兴的支柱产业。

杨树林不仅仅为当地人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更彻底改变了当地环境。杨树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降低噪音等等一系列的生态效应,让苏北平原逐渐成了如今的我们所见的这幅丰饶模样。

扩大种质资源

更好地“掌握明天”

王明庥将杨树引进苏北,不仅为当地人带来了片片绿意与生机,更带来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多年来,他和他的科研团队根据杨树育种目标和亲本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交的育种策略,共选育出美洲黑杨新品种14个。在成功为长江以南引进杨树良种后,王明庥并未止步,他还希望能改良更多林木资源,为整个中国林业带来新可能。“谁占有种质资源 ,谁就能掌握明天。”王明庥始终认为,良种是农业生产链条的第一环节,可振兴一方经济,致富一方农民。

在1998年,王明庥又继续带领团队主持建立了亚洲面积最大、无性系最多的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库。不仅如此,他还带领着课题组积极开展杨树基因组研究以及抗病育种分子生物学研究,构建起了国内密度最高的杨树遗传图谱,带领着中国杨树种质培育迈入了分子育种的新阶段。

常年深入栽培一线,王明庥还和农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在年过七旬时,王明庥还亲自针对苏北杨树种植的实际情况,为农民量身定制写了一本通俗易懂的《南方型杨树栽培技术》,将多年来研究的心得化为老百姓看得懂的通俗读物,涵盖了杨树品种、繁育方法、栽培技术、场景病虫害防治以及杨树木材加工等杨树种植、利用过程中最关键的五大环节。

江苏苏北平原田园风光

如今,苏北平原上那一排排成林的杨树,在更南的南方,那些绿叶葱茏的杨树林,已经成了这位林木遗传育种学家的活的纪念碑。

参考文献:

[1]王明庥.南方型杨树工业用材林的资源培育.林业科技开发,2000,14(3):3-5

[2]王明庥.森林与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7(4):73-77

[3]王明庥.论无性系林业——概念和应用.桉树科技,1991,8(1):6-10

[4]王明庥院士荣获201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2):82-82、

[5]王明庥院士、周定国教授荣获江苏省科技创新创业先进个人.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1):135-135

[6]唐旭,唐萍.王明庥:“为百姓谋福利是我最大的荣誉”.决策与信息,2011(4):37-38

[7]王辉.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南京林业大学王明庥院士.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5):3-6

[8]王明庥.崇尚科学,严谨治学,不断创新——学习科学知识、思考治学之道札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5):5-8

[9]中国黑杨之父.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F0002

[10]中国绿色时报.南林大科研团队解“杨絮之恼”

原标题:《今日植树节,也是他的生日!一片片南方的杨树林,想起了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