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陈端:企业数字化转型需关注两业融合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6-14 17:13 119244

封面新闻记者 吴雨佳

近日,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结合其所在中心承担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调研课题结果分享了对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瓶颈、痛点和破局之道的研究心得。

陈端提到, 1996年克隆羊多莉出现时全球引起轩然大波,到了今天,克隆人也已不再是神话,但是以数字人的形态出现的,未来每个人可能会有一个或者多个带有AI助手性质的数字人,数字化将从各个角落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生产之中,而企业作为社会价值创造的最关键主体无疑是带动这场变革的生力军。

她指出,以数字科技为驱动,全球产业发展环境、组织逻辑和产业生态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指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将实时数据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商业模式、管理运营相连接,以数据挖掘深化客户、产品和运营洞察,改进产品、流程和业务决策,并通过内部运营管理数字化、外部商业模式数字化和行业平台生态数字化等,重构企业业务,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在大时代变革浪潮综合转型进程中的重要维度,同时我们也要综合观照政策指向和大国博弈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企业数字转型的意义,首先从国家战略层面看,事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带动我国经济的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以数字化带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和物流、资金流、数据流高效运转,提升要素的投入产出回报,以及通过数字新基建的泛在联通和网络协同效应带动消费升级、服务升级、产业升级,这些升级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新动能。在这场变革进程中,一方面数据要素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全方位介入生产流程,改变了传统要素的相对价值比重,另一方面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也随之发生改变。过去讲到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内部精细化运营降本增效形成的比较成本优势肯定是重要支撑,未来我们可能更需要关注企业以数据共享在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伙伴中确立的生态位位势和创新方向引领力。

从第二点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事关我们的供应链安全。近两年来,产业外迁是一直备受关注的话题,东南亚一些国家承载了我们的一些产业迁移,包括发达国家的FDI越来越多地朝我们未来潜在的竞争对手那边迁移。产业链安全事关国家战略安全,捍卫和提升下一阶段国家整体竞争力,提升我国产业内生韧性是内在之义,而数字化为打通和强化大中小企业连接和协同升级创造了机遇。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正在向智能化、平台化及多业态融合的方向变化与重构,产业要素集群化重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在高精尖产业强化数字化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把大型平台企业的数字技术研发和数据挖掘能力向各个细分产业纵深输出,以龙头企业的“技术溢出”赋能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升级,一方面可以提升中低端产业的效率效能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以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所启动的国内市场反哺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投入高精尖技术研发的资金和人才资源支撑力。今年5月份中央财经委有一次会议专门谈到,产业升级不是低端产业简单退出,一定是通过新的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避免传统产业的空心化。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果没有我们过去全产业链优势的制造业作为底盘支撑,所谓皮之不存毛之焉复,对这一点我们要有清醒认知。

从第三点上看,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事关生存发展的必答题,未来两业融合、三产融合是大势所趋。数据作为关键要素进入生活生产之后改变了不同要素之间的相对价值,为什么这两年房地产出现现在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很复杂的,但是从一种角度来说,数据要素淡化了物理空间的重要性,相对而言过往的生产要素在新的数字经济体系之下有价值的再定位,同时作为企业而言,意味着企业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基于这场数字化整体变革进行再审视再评估。

最近新一轮通用智能的人工革命引发了广泛关注,未来由AI掀起的巨大生产力革命如果没有需求端的同步放量提升,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局面?企业产能过剩,降本裁员,很多人失业或担心失业,更加不敢消费,经济循环不畅,社会矛盾激化。所以对于企业而言,不仅要通过数字化解决生产端的生产力解放和效率提升,也需要考量怎样以自己的服务创新、业态创新带动新需求的拓展,来承载生产端的能力释放。从现实趋势来看,伴随未来智能制造对于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工业生产将越来越自动化,吸纳和解决就业主要依赖服务业的升级和创新,同时致力于打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两业融合和业态升级来破解未来数字化革命可能引发的潜在社会问题。

今年5月份发改委的一次会议上也再次强调,要通过技术牵引、产业联动、链条延伸等途径,推动产业交叉渗透,培育形成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耦合,并且提到要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融合发展主体,这些对有心的企业而言,释放出新的时代红利与政策信号,中国经济的新动能也正是蕴藏在这样新供给与新需求所构建的再平衡过程之中。企业在坚守主业、夯实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围绕两业有机融合深化布局,或许是下一阶段竞争突围之道。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