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许光追悼会:场景布置简陋,生前将20万积蓄捐给了家乡

原标题:之子许光追悼会:场景布置简陋,生前将20万积蓄捐给了家乡

“中国于你们而言是财富,于我们而言是家园”在那个战争年代,这句话是许世友最常说的一句话。而许世友的儿子许光也是一个格外重感情的人,“重情轻物,厚养薄葬”短短的八个字,几乎是许光此生的浓缩概括。

动荡的童年

许世友出生于1905年的河南信阳,因为出生贫苦,能够读书的机会很少,那时候的他想着,能活下去就是很好的了。后来战乱来临,恰巧因为许世友在少林寺中学习过武术,便想着为国家出一份力,在几经转折之后参与了革命,从一个小兵一路拼搏到班长、排长、营长甚至是后来的三十四团团长。

因为父亲长期不在家,在许光的幼年时期,基本是看不到父亲的身影的,连父亲的很多英雄事迹,基本上也只能等到事情发生很久之后,通过别人的口口相传,自己才能从中听到一言半语。

村里的青壮年几乎都外出去谋求生路了,许光自幼就是和奶奶还有母亲相依为命,家里没有顶梁柱,那自己就早些长大,父亲能在外面打出一片天,自己在家也不能差。

因为父亲在军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之后,身为军人的家属,许光不得不和奶奶东躲西藏,怕被敌军抓到成为父亲的软肋,整个童年时期,基本上是没有安定可言的。

今天早上还在这个小镇,说不定晚上就要连夜赶路前往下一个山区 ,在一次躲避敌人追查的时候,因为线人的提前告知,知晓了敌人的伏击地点,只能临时与奶奶躲进暗无天日的山洞,整整三天不能外出。

重聚

在这段时间中,他们渴了就只能饮用一些河沟里面的水,饿了就吃旁边的野菜充饥,一次性还不敢吃太多,因为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害怕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候半夜突然被枪声惊醒,年幼的许光害怕得不敢吱声,能紧紧地抱住奶奶,默默地祈求希望不要被敌人发现。

这种东躲西藏的生活曾给许光留下过巨大的心理阴影,有时候也在想,父亲为什么要从事那么危险的工作,但是看着父亲他们一点点保卫下来的家园,就觉得这是一份非常伟大的事业。这种掺杂着自豪与胆怯的情绪,几乎就是他的整个童年。

等到他八岁的时候,受到周遭的革命思想影响,加上许光也星想要为这个家做点什么,就响应了号召加入了当时根据地的童子军,年幼的他们自然不可能上战场,平日里都是做一些后勤保障工作。明明只是一些不起眼的杂物,许光却干得有声有色,硬是让军中的人感受到了他在其中的热情。

等到许光成年之后,以前同村的王树生刚好到了这个片区当司令员,从他们开始东躲西藏之后,许光与许世友就断了联系,不少人都猜测那个“不要命”的许世友或许是殉国了。

许光的奶奶每次听到这种话都会对他们大声地呵斥,虽说并没有见到儿子,但是她认为儿子一定还存活于世,当知道王树生来了之后,便马不停蹄的联系王树生进行证实。

在打听到王树生的踪迹之后,许光和奶奶便立马前往了大别山,王树生见到许光奶奶,一时间都有些热泪盈眶,还来不及寒暄,许光就马上开口“我父亲还活着吗?”时间已经过去太久,许光如今已经完全张开,那张脸和年轻时的许世友简直一模一样,知道孩子着急,王树生也连忙告知了他们许世友现在的踪迹。

终有善果

许世友自然是还在的,不仅活得好好的,还当上了山东的司令员,只是因为这些年的动乱,他也找不到许光二人,现在有了彼此的位置信息,双方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见面。

距离上一次见面已经过去了17年,许世友再一次见到许光时,许光已经快有父亲那么高了,在感慨和庆幸的同时,许世友又听说了孩子在如今的根据地也有了一番不小的作为,当下更加感到欣慰。

如今的许光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大人,在面对已经有些苍老的父亲,以前那些东躲西藏的令他感到是有些恐惧的时光,如今也能以平静的心态娓娓道来。

许世友这些年的经历自然要比许光要残酷得多,但是这些他作为父亲却舍不得再让孩子知道了,这些年错过得太多,只需要以后能补偿他什么,当问到许光日后的发展时,许光坦然一笑“我想要和父亲一样,报效国家。”

许世友自然是欣慰的,在多方联系之后,便把他送到山东军区文化进行学习,老师李心田交代的功课总是第一个完成,本以为这是哪个贫苦人家走出来的孩子,细问过后才发现这人竟然是大将军的儿子。许光对于这个身份其实并没有什么感触,而是兴致勃勃地分享自己幼时遇到的那些惊心动魄的事情。

这样的人生给予了李心田创作的灵感,《闪闪的红星》就是以许光为原型创作的红色儿童小说,成为当时火爆一时的读物。这一次的学习与许光来说只是一个起点,在这之后,他又前往了大连的海军舰艇学院进行学习,直到1958年才毕业,成为我们当时第一批的本科学历的舰艇长。

现在战乱已经结束了很长时间,因为许光红军孩子的背景,加上是他在队伍中极其优异的表现,未来的前途发展一片明亮,只要他想,他就能轻松的到达一个别人可望不可及的高度。但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许光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回去照顾奶奶。”

毅然回乡

在众人猜测的时候,父亲站出来解释了这次的因果,在许光的晋升之际让他回去照顾奶奶,其实是许世友的决定。许光在起初的时候其实也是有些不解的,父亲有六个孩子为什么偏偏是自己。

父亲对此并没有多说什么,好似只是随便地问了一句,这些年离开奶奶太久,那些年与奶奶的生活好像是很久一起的事情了。

如今自己的大好未来还有奶奶的身体摆在面前,许光有些犹豫,这幅身躯若报国,那便难舍家,可国家背后依然还有很多有志之士,可是奶奶只有自己一人。

下定决心之后,许光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家的旅程,等终于回到了那片熟悉的土地,但是此时的奶奶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仅仅半年的时间就去世了。

如果说对于父亲一开始让自己反乡的决定还有些埋怨的话,现在余下的只有庆幸了,如果自己不回来,或许许光连奶奶的最后一面都见不到。

这件事了之后,许世友让许光回去,许光拒绝了,虽说奶奶已经不在了,但是在新县还有很多那些曾保家卫国的老战士们,他们的子女如今也是在外面奔波自己的事业,曾经是他们保卫祖国,现如今到了孩子保护他们的时候了。

这一待就是48年,家家户户几乎都是认识了这位知识渊博却不愿意在大城市打拼的孩子,在这段期间他曾担任过县武装部部长,在岗期间敬职敬业,不时还会到乡亲家串门,看是否有需要自己帮助的地方,

遇到一些贫苦家庭,他还会拿自己的薪水去补贴他们,而自己则是委屈巴巴的过日子。新县著名的三大规定,也是许光一手操办的:“下乡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肉”,力求所有官员都能真正地做到廉洁正直。

在许光担任县领导期间,有一次洪水爆发,而新县又处于河流的下流,眼看村镇就要被淹,许光带着干部身先士卒加入了救险的队伍。

此时的他年纪也已经不小了,却还总是冲到救险的最前线,在救援的一次行动中,因为太靠前,被洪水直接刮到了旁边的岩石上,昏迷了整整三天,刚从医院中苏醒过来,又马上赶回救洪前线。

当上级领导听到他的事迹之后,本来已经打算推举他到其他更富裕的地方,却被许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一直到2013年1月,84岁的许光去世,家里依旧还是用了十几年的老家具,而他这些年来的收入基本上都用于建设家乡了。

结语

追悼会是按照许光的遗嘱进行操办的,而他余下的20多万的积蓄则是无条件地捐给了家乡的慈善事业。

周围简陋的房屋看起来简直不像一个领导人的住所,来往的人络绎不绝,大部分的都是一些乡亲还有从外面赶回来的孩子,他们都多少曾受过许光的赞助与支持。许光真的就如同光一样,曾带给他们很多希望,而这份希望的种子,会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下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