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辨是非曲直的执法神兽——獬豸

原标题:能辨是非曲直的执法神兽——獬豸

提起我国古代的瑞兽

人们自然会想到龙、麒麟、貔貅等

很少有人会想到獬豸(xiè zhì)

今天观宝就带大家再认识一下

这只神兽吧~

认识獬豸

明代 黄琉璃脊兽“獬豸”

獬豸又称獬廌、解豸(xiè 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说文》云:“獬豸,兽也,似山羊,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者。”《后汉书》载:“獬豸,神羊,能别曲直。”

獬豸在文献中的形象有较大差异,大致有羊形、牛形、鹿形等不同的描述,但共同特点是头顶长着一支独角,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通人性,能辨是非曲直、善恶忠奸,发现奸邪之人便用角把他触倒

汉铜镜的獬豸纹饰

广东大观博物馆正门标志性“獬豸”雕塑

广东大观博物馆作为南海区桂城街道廉政教育基地由正门标志性“獬豸”雕塑、廉政文化展览区以及镜鉴之明展厅三个部分组成。基地借助文物“青铜镜”为载体,以“镜鉴之明”为主题,通过“一言九鼎”、“前车之鉴”、“倡廉佳境”、“牢记法纪”四条主线,将展厅内150余件铜镜文物背后的历史典故与党风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广泛宣传传统文化中的勤廉思想,打造集党性锻炼、廉政教育、廉洁意识培养于一体的阵地。

而我馆的镜鉴之明展厅内展出的一面东汉的八乳瑞兽纹镜,纹饰上就刻画了这只能识善恶忠奸、明辨是非曲直的獬豸。

汉代 八乳瑞兽纹镜 广东大观博物馆藏

汉代 八乳瑞兽纹镜上的獬豸

关于獬豸的历史

上古时期,氏族部落普遍推崇“天罚”思想,司法活动还具有浓厚的神判法特征。据传,在原始社会末期,尧、舜时代的法官皋陶饲有一只名为“獬豸”的神兽,可以分辨是非曲直,帮助皋陶断狱,当判决有疑时,便将獬豸放出来,如果那人有罪,獬豸就会用角顶触他。东方朔撰《神异经》云:“獬豸忠直,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一名任法兽。”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了皋陶用獬豸治狱的传说:獬豸“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

清刻本中的《皋陶明刑图》

作为司法正义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后世的推崇。春秋战国时期,有称楚文王曾获獬豸,并照其形态制冠,即“獬豸冠”。《淮南子·主术训》:“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国效之。”于是獬豸冠在楚国成为一种时尚。

古代獬豸砖雕

“秦灭楚,以其冠赐御史。”秦代的御史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并赋有司法职权,将獬豸冠赐予御史,表明秦代统治者对御史等司法官吏给予了辨曲直、求正义的价值期望。獬豸作为司法正义的文化符号,被古代传统社会不断接受和认可,獬豸冠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御史服饰独特而鲜明的特征。

明清御史官服上的獬豸

隋代獬豸冠只被赋予不畏强权、监察百官的御史、司隶校尉等监察官吏,唐代凡御史台九品以上的官员都配戴獬豸冠。明清时,御史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正是因为御史具有獬豸“不畏强权,明辨是非”的精神品质,才被赋予纠察百司、辨明冤狱,甚至提督各道的重要职责。

北京故宫獬豸

就这样,獬豸一直被历朝历代的帝王和官员所推崇,甚至它的身影还出现在我们的汉字当中。繁体字的“法”,写作“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道:“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灋”为“法” “廌”两字合体,左侧三点水旁代表着公平,比喻律法平如水,右侧为“廌去”二字,代表着明辨是非并且公正严明,表示律法就如獬豸一样用来判别是非曲直,并且一旦遇有不平之事,便会如同獬豸冲向犯人一般,坚决果断。从一个“灋”字,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更能体会出人们向往公平、公正的心愿。

END

新时代,我们要传承“獬豸”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将明辨善恶、奉法守廉的理念厚植于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