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陈永贵为什么要辞职,又为什么比别人晚半年才辞职

原标题:1980年,陈永贵为什么要辞职,又为什么比别人晚半年才辞职

198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份,在这一年2月召开的中共第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汪东兴、吴德、纪登奎、陈锡联四位领导人都提出了辞职。

这一年9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陈永贵也辞去了副总理的职务。

那么,陈永贵为什么要辞职,又为什么比那四个人要晚呢?

大家都知道,陈永贵是在特殊年代被突击提拔起来的干部,因为“农业学大寨”,让他成为中国的风云人物,最后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

但是,副总理毕竟不同于村干部,是需要足够的文化基础作支撑的,而陈永贵的文化水平太低,连批示件都签不了,是很难胜任这个工作的。

而且,作为负责全国农业工作的副总理,是需要战略思维和对工作全局把控能力的,在这方面,陈永贵的短板就更突出了。

如果说在特殊的年代里,陈永贵靠着口才好、能说会道,多少还能胜任一些工作,但是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全党的工作重心都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而陈永贵的思想还是停留在过去,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了。

所以,陈永贵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就在1980年9月提出了辞职。

不过,汪东兴、陈锡联等人在2月就辞职了,陈永贵为什么要比他们晚半年多呢?分析起来,主要有下面三个原因。

第一,在中央,虽然大家对陈永贵这种突击提拔的干部颇有微词,但他身居高位却不改农民本色,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大家还是对他很尊敬的。

尤其是他在担任副总理期间,拒绝领副总理的工资,一直靠村里和省里的补贴生活,这种高尚的品质还是非常难得的,自然也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尊敬,没有人针对他。

第二,陈永贵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越忙越感觉踏实,尤其是当上副总理后,繁忙的工作让他好像找到了成就感,停不下来。

而且,他感觉自己虽然比不上其他的领导人,但还是能做一些事的,也能做得比较好,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所以,他在内心其实还是不想辞职的。

第三,十一届五中全会后,虽然很多人开始对大寨模式提出批评,但批评的声音还是比较柔和的、善意的,陈永贵感觉自己能接受,认为这是大家在帮他,自己也要勇于接受批评,在日后的工作中再继续改进。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展开,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解放,对陈永贵的批评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这让陈永贵的心理落差有点大。

而且,陈永贵越来越感觉到,很多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轻人都起来了,自己和他们在很多想法上都格格不入,在工作中不免就出现了很多矛盾,当他去找中央的领导人评理时,领导人也是站在年轻人的一边,劝他改变思想,与时俱进,这无疑让陈永贵有些接受不了。

当然,陈永贵毕竟是一位有胸怀的老党员,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而且看到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确实非常快,他在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也放心把权力交给这些更有想法、更有干劲儿的年轻人。

于是,在1980年9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陈永贵正式辞去了副总理的职务,重新回归了农民的身份。

本来,陈永贵想回大寨,那里毕竟是他的老家,但中央对他还是很照顾的,让他到北京东郊农场当顾问,继续发挥他在农业方面的经验。

陈永贵对这个新工作还是很满意的,自己本来就是农民,现在回归老本行,也可以继续发挥余热。

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在北京去世,终年72岁。

在临终前,陈永贵对孩子们说:“人是注定要死的,我没有给毛主席丢脸。我作为一个农民,成为政治局委员,谁能想到呢?我敢说,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农民。”

(参考资料:《陈永贵传》《今晚报》《山西晚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