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新出的大语文纪录片真牛啊,难怪那么多老师暑假强推!

原标题:央妈新出的大语文纪录片真牛啊,难怪那么多老师暑假强推!

作者 | 千寻妈妈

来源 | 东西儿童教育(ID: eastwest_edu)

放暑假前,老师强推了两部央视新出的大语文纪录片,要求娃们必看。跟娃的小伙伴妈妈碰面,一聊,诶,发现她们老师也推荐了这两部片,也是要求 暑假必看

这么牛?最近带着好奇陪娃看了,不得不说,真心赞!

这制作水平,生生把纪录片卷出了一个新高度。

以前我们家只看BBC的片,现在准备认真关注央视频,讲咱们自己历史人文的大语文纪录片,还得央妈来啊~

不卖关子了,赶紧分享给你们。

家有小学生的爸妈,看完记得收藏,对孩子大有帮助。

01 「"字"从遇见你」

不知道老朋友还记得不,我说过,对孩子语文能力提升最大的识字方法,绝对是解字!

还举了自己的例子。

我妈是老师,我能成为语文学霸,后边还能写写书,追根溯源,离不开她早期的教字方法。

这个方法,让当年个子不到一米二的我,对浩瀚的中华文字体系产生了莫大兴趣,没事就琢磨,琢磨到后面,文字都成了我的好朋友。

作文?小菜一碟!不就是“好朋友们”的组合运用嘛。

▲ 图源:网络

比如,小时候读书读到“财”,问我妈:

“这字怎么念?”

我妈不只会读出来,还会跟我掰扯下:

“你看左边是‘贝壳的贝’,右边是个‘才’。因为古代没有纸币,大家买卖东西用贝壳......‘贝’就是货币,所以和财富有关的汉字,大多都有个‘贝’,比如‘货’。想想,还有啥字?”

我一琢磨,想出个“贵”。

我妈就特高兴,奖我颗大红枣。(这算是早期策略鸡娃么

解字多了,最明显的好处就是我开始自个琢磨字。

比如“晴”,我会想,左边“日”,表示出太阳的晴朗天,换成“蜻”,那不就是昆虫类的“蜻蜓”嘛!

越琢磨越觉得文字有趣,对语文最初的亲近感就源自于此吧!

所以现在陪娃认字,我也会如法炮制,只要她主动问到的字,都尽量解构延伸下。

不过,当时看了文章,很多妈妈留言提出个现实问题:

“那要是家长自己都不熟悉文字结构,不知道怎么给娃解读咋办?”

陪娃看这部片时,我简直觉得找到了答案。

这下妈妈们不用费心了,让孩子看这部“解字”纪录片就好!

虽然不是所有字都有,但它那种萌化的动画效果,轻松幽默的解说,穿插古代历史故事的精彩文案,足以彰显汉字的独特魅力, 让孩子爱上汉字,进而爱上语文!

时长也对小朋友十分友好,一集5分钟,简短生动讲透一个字。

你完全可以每天给娃安排一集,这个暑假25集看下来,也能认识不少字并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啦!

我用“鼎”字举例,咱们来看看《“字”从遇见你》是怎么解说的吧~

“鼎”一出场,就萌化了一众人等。

“它有两只耳朵、萌萌哒的表情,被誉为中国的hello Kitty。”

然后开始正经掰历史~

鼎,可以说是咱们中华民族最高贵的器物。相传大禹即位后,平定四方,命令各州首领聚集会盟。

为做纪念,将九州各自进献的青铜铸成9口大鼎,其上分别绘制九州地名、山川,并摆放在夏朝的都城。

从此,九鼎就成了天命的象征,是王权的代名。

接着,再来个成语串烧~

历史长河中,所有霸者的目标都是要“问鼎天下”,实在不行,还可以“三足鼎立”。

说到这,还有人觉得鼎很萌吗?

别急,掰完和“鼎”有关的成语故事,还得带孩子到博物馆亲眼瞧瞧真正的鼎。

博物馆里有件鼎很有意思,名叫大盂鼎。

因为身上有291个文字,文化价值极高。

这也不算啥,最有趣是它的文字内容,记载了三千多年前,周康王对一位名叫盂的贵族的告诫和赏赐。

“我听说殷商因为酗酒而亡国,周朝因为忌酒而兴盛,你可要好好辅佐我,继承文王和武王的德政,知不知道?”

这算是历史上最早对喝酒误事的反思了吧。

但让人无语的是,鼎身上除了记录这样的训诫,还记录了周康王训诫之后的赏赐清单。他竟然赐了香酒给这位贵族,这是啥操作?

看出来了吧,这视频刷完,娃收获的可不只是一个字,而是和字有关的所有历史人文知识,妥妥滴大语文。

片尾小心机大家也别错过哦,记得提醒娃留意,左边有本集所讲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文的全部演变过程!

02 「画里有话」

聊完字,咱们再来赏赏画。

南宋的乡野生活什么样?唐朝杨贵妃如何春游?乾隆皇帝射猎几人陪行?

这个暑假,《画里有话》携手多家博物馆,从古代名画切入,给孩子带来一堂堂深刻有趣,独具一格的历史美术课!

借助现代动画技术处理,画作里的人物都“动”了起来。

再配上幽默风趣的旁白,剖析画作独特的内容,形象生动地讲述和展现唐、宋、清时期丰富多样的历史人文故事和市井生活。

我用唐朝宫廷画师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来举例吧。

这幅画现在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里。

描绘了天宝年间,杨贵妃三姐虢国夫人游春的热闹场景。

画作虽名“游春”,却无香花草木,只在马蹄旁留下淡淡的踏痕,展现游春的轻快步伐。

好玩的是,全画八骑九人,留给世人一个千年未解之谜——

虢国夫人到底是画中哪一位?

看片的时候,你可以陪孩子玩一下这个“侦破游戏”,过程中能收获不少历史知识呢!

有人觉得是中间这位身穿蓝衫红裙的妇人。

因为在唐玄宗时期,只有红极一时的女性,才够格处于人群C位。

还有人觉得,是骑“三花马”这位。

因为在唐代,只有皇家马饰,才能将马的颈部鬃毛修成三瓣花样式,她的身份必定非同一般。

还有人觉得,应该是这位男装者。

女着男装,本是唐代一大潮流。而这位骑者,从衣饰细节看,比身后两位白衣黑靴的男子精细许多,其脑后的发根呈现出被挤压的卷曲形状——这正是唐代贵妇常见的发型!

你认同上边哪种说法呢,或者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在讲出自己的判断时,记得不要只是“我觉得”,还要说出支撑论点的理由。^v^

其实我和娃,在读外研社《给孩子的名画启蒙》时,就玩过这个游戏。

其中有个“猜一猜”环节,用的正是《虢国夫人游春图》。

类似游戏,我们还在书里的《姑苏繁华图》上玩过。

寻找过程中,孩子就熟悉了200多年前繁华苏州城的商业版图!

这套书我是十星推荐,如果你想趁暑假给孩子历史启蒙,用它搭配这部纪录片,那真是再妙不过。

因为它和《画里有话》有个共同点:

虽然珍品名画的切入角度高大上,讲的却都是“古人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住什么”这类孩子好奇,也容易理解的生活事物。

化解了抽象宏大历史与孩子间的隔阂,让他们能从和自己息息相关的话题中发现乐趣。

写在最后

陪娃看这些纪录片的时候,我也是经历了一个心理转换过程。

刚开始觉得是老师布置的任务,还有点不情不愿。

也十分感叹,变化来得真快,随着中高考改革,《新课标》颁布,学习内容和方式都在发生巨大转变,就连学校,也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往“视野、思考、跨界”方向发展。

变化正悄然迅速地发生,作为家长,我们如果还停留在旧的“辅导思路”里,恐怕连学校的步伐都跟不上了,更不要说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那么,趁有难得的资源,暑假就好好利用起来吧,父母认知提升,孩子才能得到助力!

资源提取

我们已经把记录片的观看资源整理好了。 你只需点亮“赞“和”在看”,在公号微信对话框回复大语文就可以获取。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东西儿童教育(ID:eastwest_edu):一群行走于中美两地的家长,用心

带娃,用心观察。每天分享美式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心得、国内教育实践,为3-12岁儿童家庭提供走心、专业、国际化的教育指引。

我要加盟

【点击下方关键词,进入老约翰精选栏目】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