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作协来樟调研,将“中国作家第一村”打造成全国文化名片

原标题:省作协来樟调研,将“中国作家第一村”打造成全国文化名片

6月30日,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在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蔡国康,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等陪同下到樟木头调研,为“中国作家第一村”的发展把脉。

当天,就“中国作家第一村”建设和发展工作,张培忠一行与樟木头镇委书记黄淦洪、镇委委员罗永光以及宣传文化部门负责人等进行座谈,共同探讨“中国作家第一村”未来发展方向。

据介绍,樟木头镇“中国作家第一村”于2010年9月挂牌成立,共有64名作家加入作家村,其中国家级的作家、评论家有34人。“中国作家第一村”发展至今,逐步形成不断出精品、聚人才的良好局面,成为东莞乃至广东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

近年来,樟木头镇坚持以“思想引领+文化供给”为主线,按照文化强省“六大工程”以及文化强市“1+8”政策体系要求,大力推进作家村建设工作,通过打造实体平台、创作文学精品、完善管理机制和创新传播方式等一系列手段,助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不断增强以文铸魂、以文聚智、以文化人的探索实践和制度创新,让作家村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调研中,张培忠充分肯定“中国作家第一村”的建设和发展,认为“中国作家第一村”起步较早、基础扎实、发展较好,对“中国作家第一村”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省作协希望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要把握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全力发展文化产业,把“中国作家第一村”建设成极具代表性的一张名片。同时,要整合省市资源,大力推动“中国作家第一村”建设工作,不断推动文学作品向文化产品、文化产业转换和发展,趁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东风,补足“中国作家第一村”之短板,全力打造“潜力板”。

省作协认为,在“破圈出界,推动发展”方面,要出台更多支持“中国作家第一村”建设和发展的政策,一方面服务好现有的作家,另一方面要吸纳网络作家,把产业、文化、文学相结合,把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相结合,不断充实、壮大和发展“中国作家第一村”。

当天下午,张培忠一行在樟木头副镇长杨俊丽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还前往粤亮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粤亮堂”和官仓社区“三家巷”客家古建筑群实地调研,与“中国作家第一村”部分“作家村民”交流,体验樟木头独特的客家文化。

阅读延伸:

“中国作家第一村”成绩单

1、“中国作家第一村”有现任历任的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7人,分别是雷达、王松、王十月、陈启文、江子、魏红花、葛水平。

2、“中国作家第一村”先后有6位作家获得鲁迅文学奖,1位作家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作家出版发行文学作品。

3、“中国作家第一村”作品集达350本,获得市级以上奖励达231项发表重要作品400多篇,著作78本(套),出版作家村作家文学作品合集册,委托创作《八月桂花香》《客家名人系列丛书》等纪实类文学作品和《中国作家第一村作家群研究》评论集等文学作品6部。

南方+记者 朱晋

通讯员 樟宣

【作者】 朱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