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忠:“大元”建国的设计者和功臣

原标题:刘秉忠:“大元”建国的设计者和功臣

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横扫整个亚欧大陆。其孙子忽必烈创建的大元王朝,更是中国历代王朝中领土最大的王朝。

明代学者宋濂之在《元史·志第十地理一》中,对元王朝的疆域进行论述:中国历史上自改封建制为郡县制以来,占有天下者,以汉、隋、唐、宋诸朝为盛,但以占有的领土大小来论,这些王朝都比不上元朝。汉朝受限于北方的狄,隋朝不能让东夷臣服,唐王朝经常担心西边戎的侵扰,宋朝受困于北方的边患。但元朝就不一样,他们起于北方大漠,吞并了西域,平了西夏,灭了女贞,让高丽臣服,平定南诏,再占有江南,于是天下归一。它的领土北边超过了阴山,西边直达沙漠,东边占尽辽左,南方一直到达海边。

而帮助建立这个庞大的帝国,且为这个帝国取国号为“元”,又为这个帝国设计一套完整的法制、典章、礼仪等制度,同时还为元帝国设计建立京城大都--北京的一代名臣,却是一个汉人刘秉忠。

刘秉忠,今河北邢台人,于1216年生在一个辽国世代世代官宦之家。1220年,蒙古大将木华黎占据邢台,并设元帅府,刘秉忠之父被木华黎任命为元帅府都统。十七岁那年,刘秉忠被召入邢台节度使府,担任负责文书起草的令史。二十二岁辞去官职,先入道家,后入佛门,四海云游,饱览群书。三年后,他已是远近闻名的大学者。1242年,北方宗教领袖海云法师向忽必烈推荐刘秉忠。初入忽必烈府,刘秉忠便能“多承顾问,应对称旨,掌论天下大事”,表现非常突出。

实际上,早在忽必烈受命主持中原地区军政事务时,海云法师远行南方,忽必烈干脆就把刘秉忠留在府上为幕僚,器重有加。

当时,忽必烈需要选择一处作为统治中心,此地既要便于管理中原地区,又要便于联系漠北都城和林,于是他干脆将这个重任交给刘秉忠。

自元宪宗蒙哥在率军伐宋,被守蜀中钓鱼城的宋军重创而阵亡后,忽必烈在开平府继位,定开平府为京师,即元世祖。

不久,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在蒙古国都城和林也称帝,兄弟两人互不相让。忽必烈最终还是战胜阿里不哥,巩固自己的统治,并取消和林的都城地位,改置行省,并驻重兵。

为了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忽必烈想要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都城。据史料记载:“初,帝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涞水北,建城郭于龙冈,三年而毕,名曰开平。继升为上都,而以燕为中都。四年,又命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

这次都城建造,与建上都城是一样的,只是位置选在华北平原的北端。对于元大都城的建造,刘秉忠的作用仍然十分突出,是其他任何人无法与之相比的。

在辅佐忽必烈时,刘秉忠尤其重视用中原文化来融合忽必烈这位少数民族帝王。据史料载,在忽必烈即位前,刘秉忠在上议政书时就强调:“孔子为百王师,立万世法,今庙堂虽废,存者尚多,宜令州郡祭祀,释奠如旧仪。近代礼乐器具靡散,宜令刷会,征太常旧人教引后学,使器备人存,渐以修之,实太平之基,王道之本。”

忽必烈即位后,刘秉忠则开始陆续实施各项政治措施。至于国号的更定,忽必烈曾颁布诏书称:“我太祖圣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四震天声,大恢土宇,舆图之广,历古所无。顷者耆宿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在古制以当然,于朕心乎何有。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

实际上,这种用《易经》含义来确定国家名称的,显然是听从刘秉忠等谋臣建议的,而刘秉忠的功劳是最大的。史称“世祖至元八年,命刘秉忠、许衡始制朝仪。自是,皇帝即位、元正、天寿节,及诸王、外国来朝,册立皇后、皇太子,群臣上尊号,进太皇太后、皇太后册宝,暨郊庙礼成、群臣朝贺,皆如朝会之仪;而大飨宗亲、锡宴大臣,犹用本俗之礼为多。”

可见,元朝大部分重要的政治活动,均要用到刘秉忠等人制定的礼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