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广州市长林树森为履行承诺,纵身一跃跳珠江,今76岁兼任教授

原标题:06年广州市长林树森为履行承诺,纵身一跃跳珠江,今76岁兼任教授

2022年,一个白发老人出现在中山大学的课堂里。一眼望去,教室里座无虚席,年轻学子们纷至沓来。

授课之时,老人不依赖课本,PPT也做的非常简洁。

可细细一听,老人却用低沉嗓音描述着自己曾经的见闻。说到精彩之处,台下顿时掌声雷鸣。

这个老人正是前任贵州省长林树森,一个活跃在中国改革开放阵地上的先驱者,他的故事让人钦佩,也让人感动。

天之骄子,基层效力

1970年,广东和平县化纤厂分配了一名大学生——林树森。

一进办公室,厂里领导就笑了起来。眼前一个青涩模样的少年,他穿着粗底布鞋,一件简单的汗衫。若不是拿着学校的报到证和介绍信,谁也不相信,这人竟会是大学生?

在这个条件艰苦的粤东小县城里,不少人都对他颇为好奇。那个时候,大学生可比天上的星星还少。每每被问起心里服不服气,林树森都只是微微一笑。

他脸上露着憨厚劲,干起事情认真负责,既不怕吃苦,也不怕受累。短短数天,林树森就赢得了大家的好感。化纤厂有着重大的生产职责,机器一开起来,那便是24小时连轴转。

长时间两班倒,不少人都抵挡不住。到了后半夜,连一些老员工都难以吃得消,可林树森却依旧精神抖擞。

他反复来回巡查,一遍遍摸索着设备,熟悉着生产流程。那一年,他被评为了青年劳动模范,戴上了鲜艳的大红花。

许多人并不知道,林树森在大学里并不是学化纤和纺织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林树森从家乡潮汕考到了省城广州,并进入了华南工学院(现在华南理工大学)土木系深造。四年时间中,他勤勤恳恳,踏实求学。

毕业后,同班同学里,唯有林树森几人主动响应号召,去往了最艰难、最需要的地方。尽管粤东地区偏僻落后,林树森却坚定地拿着报到证,满怀朝气地去实践人生理想。果然,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在和平县化材厂干了几年,这位高材生便被委以重任了。1979年,改革开放浪潮掀起,广东更走在了全国前列。当时,党政队伍中急需青年人才,林树森立刻脱颖而出。

青年干部,成绩斐然

林树森有着真才实学,他懂生产,会技术。更为可贵的是,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学习,从未放松过。正值而立之年,林树森心思机敏,办事踏实,极负责任感。这样的人才,谁会不喜欢了?

就这样,林树森被调到了广东的国家级工业开发区。在那里,他一边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一边深入一线调查走访。作为青年干部,林树森牢记上级嘱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经济发展中去。

在与国外友人(合作先进企业)交流中,他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感慨于世界日新月异的大变化正所谓,落后就要追赶。林树森带头学起了英语,虚心地向各国工程师、管理人员请教。

在他的建言献策下,广东完成了国家赋予的重要职责,在改革开放中走好了“第一步”。而林树森这个年轻人也被上级记在了心里。

1983年7月,林树森受到一纸调令——担任惠州市副市长。这一次,林树森又一次被重用了,这年他仅有37岁。

长久以来,惠州地区发展不好,人民贫困,生活艰难。纵然广东省给予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地方经济还是没有起色。在这一情况下,省委领导人响起了林树森。

刚刚来到惠州,林树森就被眼前的景象吓到了。虽然搞起来不少工厂,可地方干部还是老一套思路。

厂是国家的,人吃大锅饭,没有半点追赶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厂子里行政作风拖沓,青年人才得不到尊重,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发挥不出效果。

执掌惠州,起死回生

虽然是刚刚做“官”,林树森却没有半点犹豫。他毫不客气地进行人事变革,讲中央和省委的政策积极宣贯落实。另一方面,作为分管经济的副市长,他主动去往生产现场,探访了上百个工厂、农场,摸清了许多陈年旧弊。

知道惠州的底子后,林树森大刀阔斧地干起来。所有妨碍发展的人和事都靠边站,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当然,林树森也遇到不少麻烦。很多人对他的做法不理解,干部中也有着抱怨声。

一些前辈好心提醒他“干好事,也要做好人。”可林树森却并不在意,他不把个人升迁放在心上。只要惠州能发展起来,自己就没白来。

从1983年到1992年,整整十年里,惠州真的出现了巨大变化。到了九十年代,那里工厂林立,外资活跃,客商云集,民众也富裕起来了。

1992年9月,勤勤恳恳干了十年后,林树森才做到了厅级干部(调任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此后三年,他又参与了广东全省经济计划的制定,把关相关项目审批。彼时,改革开放又进入了深水期间。

一些领导干部徘徊不前,许多外资的引入也陷入停滞。而林树森则“艺高人胆大”,他坚决赞成深入“改革开放”,绝不能浪费发展机遇。值得一提的是,恰逢邓公南巡,林树森的许多建议竟然与最高层领导人不谋而合。

或许正是看中了林树森的潜力。1996年,广东省委决定把最大的担子给他挑——担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要知道,广州是我国南部的中心城市,也是直接面向世界的港口。常言道,“火车快不快,全看车头带”。广东能否发展好,那必须要看广州的脊梁撑多高?

履职广州,发扬光大

在广州履职十年(后接任市委书记)中,林树森的魄力真正展现出来。他一下子就奠定了广州未来发展的基调。21世纪前后,中国还没有几座像样的大城市。

当其他人还仅仅把广州定位为出口加工区时候,林树森就决心把广州打造成比肩香港、上海、北京的特大都市。

于是,城市建设立刻上马了。一系列的大拆违,大建设一波波开始。其中,林树森重点主持了广州白云机场。伴随着机场落成,广州也成为了国际枢纽,打响了国际名气。同时期,广州天河城广场开业,逐渐形成华南第一商圈。

后来,广州又打造了天河中央商务区。在林树森的坚定支持下,广州的港口、金融、文化、教育、行政中心地位愈发成熟。

2004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视察珠江环境治理,林树森陪同,当时李书记开了一句玩笑:“等珠江治理好了,你带头跳下去游泳做个表率如何?”

2005年,根据国家发改委报告,广州成为中国大陆首个进入“发达”状态的城市。

后来,广州也真的仅次于北京、上海之后,各项经济指标始终居于全国前四(不含港澳台)。

2006年7月,时任广州市长的林树森站在珠江边换好泳衣泳裤,一跃而下。而他这么做只是为了履行两年前对省委书记李长春的承诺。

他的纵身一跃,证明了八年环境治理取得成功,珠江生态环境已经恢复。

可以说,广州的崛起和广东的发展,林树森发挥了巨大作用。2007年,60岁的林树森到了退休年纪。不过,他却没办法闲下来。

原来,中央对林树森又给予了巨大认可和期望。这一年,甲子之年的他离开了家乡广东,只身来到了贵州做省长。面对前路磨难,林树森却信心十足。

提起贵州,国人的印象大都都是偏远、落后。而实际上,贵州省是我国山地最多的地区之一,这里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口稀疏。

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哪里都是崎岖山崖。因此,想要提振贵州的经济,那必须要有能人相助。幸运的是,林树森来了,贵州人民也有了新盼头。

贵州省长,开天辟地

和广东不同,贵州没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地处内陆,境内群山连绵,人口分散。于是,林树森上任之后,他第一件事便是做好交通。

可是,贵州的交通非同凡响。要串联大山,穿越江河,这样的工程必定是举国之力去实施的。不过,林树森却带着贵州人民硬是“开天辟地”,蹚出一条道路。

为了早日让贵州人民过上好日子,林树森多次向中央上呈意见,竭尽全力换来各种“偏袒政策”。按理来说,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地方官员不应插手,也不能插手。

林树森则不同,他走出了一条不同道路,拼上了个人前途,终于也引起了更高一级的重视。就这样,在十一五时期,贵州的公路、铁路、桥梁、空港建设迎来了大勃发。

后来,一位国家发改委的同志告诉林树森,如果不是他的坚持呼告,贵州的交通建设原定是“十二五”进行的。对此,林树森则紧皱眉头,贵州等不起五年,贵州人民等不起五年。

和这5年的发展机遇相比,自己个人得失,他一点也不在乎。

贵州对外有两条主要铁路,一条是广昆铁路,这是联接广州与昆明的。当时,广西并不想绕路贵州,这条铁路施工方案也早早确定。可在10个月里,林树森硬是上书数十封,亲自跑到国家有关部委劝说。

终于,贵州也分到了一杯羹,拉近了与广东的距离。另一条是兰州到重庆、成都的铁路,相关部委没有南延(可到贵阳)的打算,又是林树森拼命呼告,这才换来了数百公里的投入(贵州境内)。

短短数年,在林树森主政时候,一座座宏伟大桥跨越山脊,一条条铁路穿山破岭。林树森亲自来到施工现场,慰问一线工程师、工人。

他用最铿锵的话语,鼓舞大伙勇敢拼搏,未来一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就这样,勤劳的贵州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硬是打开了一条畅通之路,实现了与海内外的联通。

有了道路,贵州省的发展只是打好了基础。在众人焦急盼望的目光中,林树森早已想好了下一步。这一次,他回到了家乡广东,以个人名义联络了许多潮汕商人、侨胞。长久以来,沿海占据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而内地省份,其实也有着巨大优势。林树森主管经济数十年,他对资本、产业的理解远超别人。

招商引资,全面发展

于是,在林树森的招商下,一批先进制造企业把目光放在了贵州。贵州有着充沛的土地,这里有着更为廉价的劳动力。只要做好服务,贵州就能吸来外资。

果不其然,省会贵阳迎来了巨大发展,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落户,贵州人不用出门打工,一样能赚到钱了。除了吸引制造业,林树森还积极推动贵州的旅游文化发展。贵州的大山大河秀美绝伦,只要改变思路,如何不是一笔财富了?

在林树森的领导下,贵州各地大力共举,形成了“黄果树瀑布、喀斯特溶洞、少数民族风情区”等特色旅游项目。一时之间,贵州也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寻访的胜地,当地居民也在家门口赚到了第一桶金。

当然,贵州最著名的茅台酒也不能错过。林树森在任期间,贵州茅台名声进一步发展。

2010年,茅台成为上海世博会指定用酒,成为了贵州和中国的一张耀眼名片。而茅台集团也做大做强,充分吸纳贵州人口就业。

如果说拓宽产业,希望把贵州人留在家门口,这些都只是一时的经济发展策略。林树森有着自己的高瞻远瞩,他所代表的贵州省政府也打出了一条人才道路。

后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邀请下,浙江大学教授郑强来贵州支援建设,并担任了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是出了名的“网红教授”,他不走寻常路,个人能力和魅力独具一格。可要用这样的人,那也必须要领导人有所魄力。

毫无疑问,为了打造贵州人自己的好大学,林树森和贵州省领导班子不遗余力。后来,郑强也不负所托,真的助力了贵州大学的发展,帮助当地培养了一批优秀学子。

在这期间,贵州大学也成为一定程度的“名校”,不仅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拨款,还在舆论、宣传上博得了世人瞩目。

回顾林树森的任内,贵州经济发展速度达到15%,奠定了极好的发展基础。

知天命之年,发光热犹在

如今,林树森已经76岁了。在知天命之年,他依旧在贡献光和热。受中山大学邀请,他兼任了教授职务。行走在校园里,他满头白发,却也精神抖擞。和青春学子一起,林树森一脸幸福。

林树森主讲新中国发展史和党史。在宣传阵地上,他结合自身经历,为广大学子描述了艰难而光荣的改革开放进程。

在思想上,他鼓舞孩子们用于探索,不畏权威。站在讲台上,林树森深情授课,一个个详实的举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手到擒来,曾经经历的事情历历在目,也更加打动人心。

对于林树森教授,中山大学的学子们一致给予了好评。他是一个活跃在中国改革开放舞台上的主角之一,一个引人骄傲的广东前辈。

我们有理由相信,多年之后,林树森这个名字也不会被世人遗忘。他所立下的功勋,贵州人民至今记忆深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