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壮阔,峡谷壮丽——游万峰林与马岭河峡谷

原标题:山川壮阔,峡谷壮丽——游万峰林与马岭河峡谷

编者按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是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全省92.5%的面积都是山地和丘陵,山川秀丽、碧水长流、文化多彩、气候宜人。在贵州旅游,可以观光、康养、攀登、徒步、滑雪、漂流、探险、体验民族文化、品尝丰富美食.....

“我与贵州山地旅游的故事”征稿启事发出后,不断收到诸多旅游爱好者的大量稿件。经整理后,我们将陆续推出优质稿件,以飨各位山地旅游爱好者与广大读者。

(

马岭河大峡谷

)

马岭河大峡谷,这里的景色源于天沟地缝,是自然造化的杰作,这里的情状有其特点,沟、瀑、壁、洞环环相扣,风景如画,让人如痴如醉。

进了景区才知道,这里的外貌与其他风景区无异,郁郁葱葱的树木;近了却尤感不同。此时已近11月,算是深秋初冬,兴义城区还有不少人着短袖打扮。身在贵州,气候却更近云南。随着阶梯的下沉,觉得温度不觉升高,而春夏常见的蝴蝶、蜘蛛等鲜活生物也逐渐复出。到了沟底,眼镜的镜片竟然平白多了一层浓重的雾气,想来这里的温度已经升高了许多。才发现一条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右边还有几条玉带,隆隆的回响由近及远。

要是旁人,一般都从此向右,一路向下追寻去了。不过,我们回头看见左边还有一块指示碑,道是瀑源。好奇之下,便缓步溯流而上,只闻水声,一直不曾见到水影。对面的土壁,虽然千仞,但并非石壁坚硬平滑,叠成层层多多的形状,像是龙鳞,也像是铠甲。据说,这也是一种钙化状,与九寨黄龙同出一脉,只是貌相不同罢了。过了几个沿河的半山半洞,才看见三条长龙同出悬崖。一龙出水有之,二龙戏水有之,三龙出水便极为罕见了。正巧冬日暖阳照来,泛起片片彩虹。注意,这里的彩虹是片片的,便是团圆状,不像在黄果树等地见到的,是一道一道的。对于圆形的,说是彩虹,也有说是佛光,我等愚昧,只能描述其形状,但不置可否,也难置可否。

原路回去,沿河而下,两边的头顶多了许多钟乳石,滴滴答答的泉水渗下,润了步履的方向。过了一座铁锁悬桥,便是天然的石洞,出来了反见以前所行一侧岸边的景色,植被繁茂,于这边的岩土裸露大不相同。在我眼里,这两岸一满一单、一翠一金、一少一老,相得益彰。一段路程之后,便见到最大的瀑布了,中间突出顶着青苔的黑色岩石,把原本整齐的瀑布割裂开来,实在与众不同。又过了一座悬桥,便是向上的路程。这里,除了石阶之外,还有一座玻璃的电梯,直上直下,前后通透。

(

万峰林

)

万峰林和马岭河大峡谷一样,都是大自然留给兴义的礼物。好在,这两个景点并未达到全国闻名的地步,不然可能也会达到摩肩接踵的境地。

顾名思义,万峰林有成群结队的山峰,有陆地上蔚为壮观的峰群。百年前,徐霞客曾经游历于此,并有所记载。事实上,与之类似的一个景点更加有名,那便是桂林山水。桂林的山实际也是在陆地之上,但恰恰有了阳朔的水,于是可以从水上观景,实现“舟在河上走,人在画中游”。兴义恰恰缺的是水,从陆地的公路上观景别有风味。水上观景,基本在一个平面,车中则有了起伏。而且道路的设计比水路更为复杂,因此可以实现全方位观看,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

这些峰是有弧度的,就像是桂林的峰。远望是一道弧线,近看布满了植被,郁郁葱葱。这清脆的绿色一望无际,像是克隆过的结果。这些孪生兄弟们虽然外表相似,却还是有很大的差异,起伏波动不平。于是,西峰群更为恬静,观之如观海。我们知道大海、竹海、林海,这里其实还有一种更为壮观的峰海。群峰济济一堂,绵延百里,近处是峰、远处还是峰,一直绵延到天边,不知道哪里才是尽头。这峰的海拔不高,但坡度较陡峭,并不容易攀登。因此,上面除了天然绿植之外,并不易开垦或种树。近处,百姓们的房屋就掩映在峰群之间,而远处则被绿色和山峰完全遮住。

阳光下来,撒下层层金色的光辉,却也有一些被云层化解开来,变成阴影投影下界。于是,山的颜色发生了变化,阴影处的是墨绿,阳光下的是新绿。这墨绿并不是深到分不清黑白,而是山色的沉淀,似乎座座成熟了的硕果。这新绿并不是浅到分不清远近,而是山色的萌芽,似乎孕育着新的生命。也许,一座座新峰,就是这般逐步升起。

去过完全静谧的东峰群,来到西峰的所在,才发现其中多了灵动的人的颜色。这里的山峰下有很多村庄,一个接着一个。于是除了峰本身的景象之外,平原上的坝子、民居和稻田也成了景色的溯源。远看还不曾感觉,或许还沉浸在对山峰形态的幻想和遐思之间,但近处的亭台楼阁却更加实在而可爱。周末,这里的农家乐、宾馆爆满,除了我们这样行车而来的,还有骑自行车的、跑步的和步行的。而且一来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三五成群、拖家带口。这是一个休闲的周末,悠闲的时光,温暖的气氛,这是边城兴义的一个下午。

空气中除了竹子、峰林的味道,还有甜蜜的味道。甜蜜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这里对宾客的盛情,还有更加直接一点的。这里的水很甜,种出来的玉米更加水灵——一口下去,便难以忘怀。

*本文系“我与贵州山地旅游的故事”征稿稿件,文字由投稿人提供,图片来源于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图片库。

作者简介

蔡宁伟:男,汉族,四川人,博士;《研究生通讯》杂志创始主编,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

已在《光明日报》、Europe Times、《九鼎》(澳门)等海内外媒体发表百万字作品,作品曾获第三届梁斌文学奖一等奖、第一届中国诗词传承金奖、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最佳城市散文奖、首届金融文学作品大赛银奖、首届“常春藤”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第四届中国电子银行“e时代移动金融”征文大赛一等奖等。

来源: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编辑:罗玉时

初审:金凤

编审:杨媛媛 夏建程

审签:冉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