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薄、汤多、底脆、汁鲜……做了四十多年的生煎恐怕风光不再

原标题:皮薄、汤多、底脆、汁鲜……做了四十多年的生煎恐怕风光不再

上海的生煎爱好者,主流大多站两派:全发酵、无汤汁、褶子朝上的大壶春和半发酵、有汤汁、褶子朝下的东泰祥,小杨生煎不在讨论之列。

东泰祥最近刚刚去过 点击图片可见文章

其实民间还有一家生煎,继承的是老上海名店罗春阁的风格,从1980年做到现在,足足有四十二年,因为老板一个姓舒、一个姓蔡,得名舒蔡记。

这么多年来,舒蔡记一直是小本经营,始终没有大火,也没有开成连锁,三两间小店铺,断断续续开在云南路、康定路和浙江中路上,因市政动迁而几经辗转。

2014年摄于康定路老店 现已不在

听说浙江中路也快要拆迁,我们特意再来吃一次生煎,果然满街都是拆迁的公告,不过葱油饼、鸡蛋饼、手抓饼和千层饼的竞争依然激烈,真是些顽强的小店啊。

舒蔡记生煎就开在浙江电影院的斜对面,老房子里一个小小的门面,师傅当街做生煎,头上顶着降温的湿毛巾,脖子上挂着粗粗的金链子。

买生煎要往里走,找老板娘下单,收银台设在楼梯下的小隔间,二维码扫好,生煎馒头也盛好了。

果然是薄皮,我感觉这可以算作微发酵了,生煎出锅有一段时间了,不那么饱满,生出几只瘪塘。

朝下的褶子还是煎出了一个焦脆的底,咬开来,肉馅松松的,肥瘦二八开,因为放得久了,肉汁都沁到皮子里了……没有嗦到那口鲜汤,心里暗自遗憾,怪自己来的时间不巧。

按照老上海传统,生煎总是跟锅贴一起卖,而在舒蔡记,还有一个招牌,那就是菜饭!据说当年老板娘觉得光做生煎有点单调,于是加了咸肉菜饭,一样用平底锅盛着,跟生煎常伴左右。

这里的菜饭,每天早上六点钟开始烧,要等到九点才开卖,我们吃到的是在锅里保温着的,有点冷掉了,高温天倒也无妨。

米饭细细瘦瘦的,除了青菜和咸肉,还加了洋葱和香菇,再加猪油炒,是那种老派的香。

再来一碗汤汤水水的鸡鸭血,虾皮咪咪小,血倒是挺新鲜的,“我们每天早上六点钟到菜场里买的叻!”老板娘说。

这时,又来了一位客人,点了二两生煎,还是我们刚刚那一锅出的,想必生煎的味道更打折扣了,小伙子轻声说了句:“今朝生煎冷忒了……”

老板娘苦笑,她说:放在疫情前,生意不要太好,小店里整天挤满了人,生煎都来不及出!现在呢,外地人不来上海了,上海人也不出门吃了,周末都那么空,平时就更冷清了,生煎只好冷在锅里了……

哎,算了,这家店估计年底就要拆了,也不再找新门面了,反正云南路上还有一家分店

原来生煎的味道不好,不全怪我们来的时间不巧,也怪这艰难的 世道……云南中路离得不远,不如我们晃过去试试?

临走时扯一段挂在门口的卷筒纸擦嘴巴

老吃客应该记得,舒蔡记最早开在云南路靠近汕头路的位置,前两年搬到了修葺一新的茉莉花剧场(前身是1923年开业的申江大戏院)隔壁。

新店的装修更时髦了,店里的生意却同样冷清,一样是当街做生煎和菜饭,迎接我们的,又是半锅冷生煎。

为了节约盘子,就直接把醋倒到盘子里吧,一样的微微发酵感,一样的白芝麻葱花,一样的焦脆厚底子,一样没有吃到肉汁……

多叫了一碗咖喱牛肉粉丝汤,牛肉倒是出乎意料的多,加上用传统咖喱粉兑出来的汤,竟然令细粉丝也有滋有味。

一中午吃了两家的生煎,肚子好饱好饱,心里却空落落的,传承了四十多年的生煎馒头,难道就此风光不再?

更多生活片刻欢迎关注微博:吃心一片儿

更多美食,请进入一片吃心主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