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公平不代表结果公平?教育的“遮羞布”,被教育部长无情揭开

原标题:规则公平不代表结果公平?教育的“遮羞布”,被教育部长无情揭开

我们唯一能追求的公平,就是规则的公平,但它并不会带来结果的公平。——陈宝国

随着现在的高速发展,我国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一直以来中国都倡导“素质教育”,强调“教育公平”。

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教育不平等的情况却一直存在,各地教育资源不均,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先天就占有绝对优势。

不只是在教育资源上,就连高校在录取上也会给地理位置有优势的考生多一些机会。

特别是清北等知名985院校,对京津沪等地的考生放宽不少政策,使京津沪地区考生名校录取率遥遥领先。

反观河南、广东、山东等高考大省,高考录取率却全国靠后,这种根据地域划分高考录取率,充分地体现了高考制度的不公平。

教育部部长陈宝国曾表示,现阶段我们唯一能追求的公平,就是规则的公平,但它并不会带来结果平等。

他的话无情揭开了现在教育界的遮羞布,诚然也如他所说,教育的结果现在还并不公平,对于偏僻地区的学生来说,和大城市的学生一起面对中国最公平的高考,可能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

2020年全国各省份985、211录取率,反映了各省之间的差距

北京高考人数4.9万人,211录取率14%,985录取率4.3%。天津高考人数5.6万人,211录取率12.7%,985录取率5.8%。上海高考人数5万人,211录取率13.6%,985录取率5.3%。河南高考人数115.8万人,211录取率4.1%,985录取率1.1%。广东高考人数77.9万人,211录取率2.7%,985录取率1.3%。

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相比于高考大省来说,京津沪的报考人数少,但是录取率高,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非常大。

河南省每年的报考人数众多,2020年更是达到115.8万人之多,是北京人数的20倍不止。

可是北京的名校录取率却超过河南的3倍,这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在我国现阶段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高考本应该是最公平公正的考试。然而在每年高考数据出来时,人们又都对考试的公平性表示质疑。

虽然教育的规则相同,但是在实施时,每个地方在执行上都千差万别,所以很容易就会导致结果的不公平。

这就好比是让身高150cm的人和身高190cm的人比跳高,独独忽略了身高的优势,却以为这就是公平。

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全国学生一个标准

教育资源平等

如果可以做到教育资源平等,应该就会离公平更近一步。让全国上下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一样环境的教育,享受一样的教育资源。

这样当考试作文题目为“坐在斯坦威前面的遐想”时,就不会有考生因为不知道斯坦威是谁而迟迟不能下笔了。

当然,这在现在看来实现的可能性不大,毕竟中国人口比较多,处于落后地区的孩子也有很多,贫富差距相对明显,短期内根本无法做到均衡资源。

结果公平的统一导向

虽然现在高考是各省自己出题,考试难度各异,但是在录取率上的差异还是太过明显,这会使省与省之间的录取分数线差出很多。

应该考虑考生人数,规定各省相同的录取率,这样在整体上看才会比较公平。

防止出现高考大省的同学明明和京津沪的同学考一样的分数,一个连本科都无缘,另一个却可以上名校的情况发生。

写在最后:

虽然高考暂时在真正意义上来说还做不到公平,但确实已经是国家能想到的选拔人才最好的方式。

作为考生,应该多正视高考的积极作用,在还没办法改变规则之前,尽最大的努力,好好应对考试。

高考虽然对一些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孩子稍有不公,但高考却是实实在在能改变一个人命运的考试。

高考可以为国家筛选人才,同时考上大学的同学也可以在高考之后做出自己的职业规划。

在中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通过高考考入高等学府才是普通人想要未来有更好发展的最佳途径。

想要以高考为跳板,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跨越,考上理想大学,将来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

就要努力学习,正视高考的积极作用,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国家献出一份力量。

今日话题:

你认为现在的教育公平吗?欢迎留言评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