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们队不够厉害,是比赛规则不公平

原标题:不是我们队不够厉害,是比赛规则不公平

作者 | 雪歌

我们经常会看到或亲身经历到许多形式的群体间不平等,比如,不同性别或不同种族的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和资源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种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来自于真正内部因素的差异(能力、智力等),而是由外部环境因素的偏向性造成的——社会环境的结构很多时候会给某些群体提供优势,而对其他群体并不十分有利。

以往研究发现,年龄较小的儿童有很强的 将所发生的事件归因于个体内部因素的倾向。换句话说,年幼的小朋友很难对结果进行外部归因。那么,ta们是如何渐渐认识到外部环境因素会造成群体间的不平等地位的呢?

三位研究者探讨了这些问题,ta们想知道:

小朋友们对于群体间不平等地位背后原因的理解,会不会经历一个从关注群体内在特征到群体外在环境限制的转变

小朋友们在对于群体间不平等地位 背后原因的解释和对这种不平等想做出的干预中,更加关注内部还是外部因素,是不是有所关联呢?

研究邀请了105名5-6岁的年幼儿童,105名9-10岁的年长儿童和105名成人。

//研究流程

首先,实验人员向儿童或成人参与者介绍两类卡通人物。其中,黄色的卡通人物有非常强壮的胳膊,非常擅长投掷物品;紫色的卡通人物有非常强壮的腿,非常擅长踢东西。

卡通人物在游戏中,有两种可以得分的方法:向高的圆环中投球,或者向低的圆环中踢球。

紧接着,儿童会看到黄队和紫队的一场游戏比赛,比赛中黄队的卡通人物通过投球得到了3分,而紫队没有得分。

儿童和成人儿童分别被分配到三种条件下,在每种条件中,实验人员会向ta们强调不同的信息:

① 强调内部原因:“你看,黄队得分了,黄队非常擅长投球,但紫队不擅长。”

② 强调外部原因:“你看,黄队得分了,这个比赛只有高的圆环,没有低的圆环。”

③ 不提供原因:“你看,黄队得分了。”

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请儿童或成人儿童回答了两个问题。首先,实验人员询问儿童,ta们认为黄队为什么赢了比赛(对比赛中不平等地位的解释)。接着,实验人员询问儿童,ta们认为怎样能让另一个队伍获胜(对比赛中不平等地位的干预)。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会被分为更加关注内部因素(黄队和紫队生理上的不同)和更加关注外部因素(比赛中有什么样的圆环)。

结果表明,在解释黄队为什么赢了比赛时,相比于年长儿童和成人, 年幼儿童更倾向于做出内部因素的解释,即提到黄队和紫队的身体、能力或者行为不同。成人在解释时,主要会提到外部因素,即比赛的规则和赢得比赛所需要的行为。并且, 实验人员强调的因素也会影响参与者对于比赛结果的归因:听到实验人员强调“黄队擅长投球”会让儿童更多关注内部因素,而听到实验人员强调“比赛只有高的圆环”会让儿童更加关注外部因素。

在认为怎样能让另一个队伍获胜的问题上,结果也表明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会更多提及外部因素,即改变比赛的规则。并且在三个年龄组的参与者中,ta们在解释问题上和干预问题上的回答有明显相关:通过内部因素(两个队伍能力的差异)来解释比赛结果的参与者会更倾向于给出内部因素的干预方法(紫队锻炼自己的投球能力);通过外部因素(比赛只有高圆环,得分规则偏向黄队)来解释比赛结果的参与者会更倾向于给出外部因素的干预方法(改变比赛得分规则)。

作者说

随着年龄增长,小朋友们逐渐通过外部环境因素来解释和干预群体间的不平等关系,并且ta们的解释和干预有很强的关联。这说明随着年龄增长,小朋友们越来越能自发捕捉到群体间不平等关系背后的原因。家长老师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向儿童提供不同角度的对于群体关系的解释,帮助ta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现实社会群体中的不平等现象~

心理学部各实验室、课题组运营有一批不同方向的优质心理学科普公众号,在大学堂后台自定义菜单点击“ 分类精选”-“ 友情公号”可以查看。今后的每个周六,大学堂都会转载其中一篇与大家分享,祝大家晚安。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婴幼儿心理”(微信号:kidslab)。婴幼儿心理由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婴幼儿心理实验室创办,该实验室主要从事学前儿童认知发展方面的研究。欢迎大家关注婴幼儿心理微信公众号。

参考文献:

作者 | 雪歌

来源 | 婴幼儿心理

编辑 | 木舟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婴幼儿心理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夸夸群 | 熬夜 | 手机 | AA制 | 杠精 | 学婊

欲擒故纵 | NTR | 男子汉 | 择偶 | 分手

心理绘画 | 心理人 | MBTI | 心理咨询

家暴 | 出柜 | 吵架 | 童年 | 生育

同性恋 | 抑郁症 | 性教育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