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云南(第二季)| 匾山联海 文脉相承——美文:通海秀山楹联

原标题:美丽云南(第二季)| 匾山联海 文脉相承——美文:通海秀山楹联

《云南省情系列微视频》

美文系列之——通海秀山楹联

秀山

地处云南通海县城南

西汉元鼎元年(公元前116)时名青山

唐谓秀山

宋名普光山

元、明称玉隐山

清恢复秀山之名

民国二十六年(1937)始名秀山公园

历史上

通海秀山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

以及大理苍山

共称为云南四大名山

(秀山)

秀山之“秀”

不仅在于其景

更在于其文化之底蕴

难以想见小小的秀山

有历代名人题写的匾额100块

楹联200副

故也有“匾山联海”之称

(秀山正门)

古匾联最早的可追溯到明代

如出自杨慎、吴文洲、张佳瀛

陈其力等名家

最有名的书法作品有

悬在清凉殿前殿朱熹的“松竹陋春”

挂在后殿米芾的“宝藏”

明代杨慎诗匾《自通海之澂江赠缪碌溪》

“海鳌江蟹四时供,水蓼山花月月红

自是人生不行乐,莼鲈何必羡江东。”

悬于清凉台蓬莱阁清代阚祯兆的“惠我双湖”

悬于古柏阁清代许弘勋的“秀山古柏阁”

以及诗匾“湖空山气静,阁回树光寒。”等

(秀山古柏行——阚祯兆)

不过,秀山最负盛名的楹联

还当属悬于秀山涌金寺古柏阁的回文联

“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

上联“秀山轻雨青山秀”

由张恩浩于1936年构思而成

下联“香柏鼓风古柏香”

则几经波折后在1949年续成

1950年元旦整联悬于秀山

这幅回文联创作不易

经历更是坎坷

因时代所致

从1951年至1980年

这幅楹联历经三挂三撤

最终才在秀山涌金寺古柏阁悬挂至今

此外,中华八大名匾

仅秀山就有七块

秀山匾联之盛,可见一斑

(清凉台)

秀山是一座三教合一的文化名山

佛教居于主角地位

有普光寺、涌金寺、清凉台、白龙寺

道教有玉皇阁

儒有海月楼、酌花楼等

匾联反映的内容丰富多彩

既有对人生境界的探究

也有对时局的感叹

对古往今来沧海桑田的慨叹

和对物阜民丰的期盼

既能欣赏士人名家的诗文、书法

又能一览当时的社会情状和风土人情

这些文人墨客题写的匾额、楹联

让秀山有了“秀甲南滇”的美誉

(赵城题匾场景还原)

红云殿内曾有两株茶花

名"宝珠"与"宫粉"

《徐霞客游记》中曾誉之为"南滨之冠"

明诗人杨慎与同年缪碌溪等人

常吟咏于山色湖光之间,

特地写了《秀山观茶花》一诗

如今茶花早已不存

而茶花诗却流传至今

秀山的诗词匾联与

秀山独特的景观密不可分

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钱南园在其《雨宿通海》中云

"孤城临水背依山,记在江南烟雨间"

正是对于秀山地理位置和

自然风光的真实写照

此外,这里古树名木比比皆是

宋柏、元杉、明玉兰堪谓秀山三绝

编织成一幅颇具江南意蕴的山水图画

通过考古出土的文物

悠久的文化民俗

以及前人留下的题匾楹联

使得通海的文化之魂更加生动丰满

也让通海的根脉得以延续

也正因此

通海从未停下

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脚步

END

相关信息

云南省情系列微视频《美丽云南》(第二季)由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出品发行,北京中外名人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摄制,已陆续在百度等网站及各新媒体平台播出,敬请大家关注搜索“云南地方志”名称注册的腾讯微信公众号、腾讯企鹅号、新浪微博账号、头条号、抖音账号等图文社交媒体、视频门户网站、视频平台观看,也可以在百度搜索云南各县(市、区)名称,进入百度百科词条(秒懂全视界)在线观看完整视频,还可以关注搜索以“美哉云南”名称注册的大鱼号、爱奇艺号、网易号、搜狐号、优酷视频门户网站和微视、美拍、快手、最右、秒拍等平台观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