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林顺潮:加快以眼底病为新攻关目标的防盲治盲体系建设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林顺潮:加快以眼底病为新攻关目标的防盲治盲体系建设

《关于加快以眼底病为新攻关目标的防盲治盲体系建设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希玛眼科主席林顺潮

一、背景

我国每年有接近4亿名患者饱受各类眼科疾病的困扰,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据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WHO)《世界视力报告》称,中国是全球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约有盲人670万,占世界盲人总数的18%,其中致盲率较高的眼病有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眼底病变、老年黄斑变性、角膜病等六大主要疾病。在各类致盲眼病中,眼底病患者占了相当高的比例。

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方式转变,我国眼底病防盲的疾病谱发生了显著变化,与年龄相关性眼病和代谢相关性眼病,如黄斑变性(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正日益凸显,成为中国当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

2016年我国制定并实施“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通过5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眼健康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主要致盲性眼病得到有效遏制。但与此同时,防盲致盲工作仍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人口老龄化加速,眼底疾病发病率和致盲率不断上升;近视呈高发趋势,高度近视日益年轻化;眼科医疗资源仍然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眼健康作为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涉及民生要务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在“十四五”全国眼健康的规划开局之年,建议将眼底疾病(尤其是以高度近视眼底病和黄斑退化)防盲治盲体系建设和政策普及,作为“十四五”规划防盲治盲的新工作重点。

二、面临问题

(1)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眼底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社会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的上升,与慢病相关的眼底疾病,比如高血压眼底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患病人数也随之大大增加,老年相关眼底病变正成为老年人群中首位致盲原因。

数据显示,中国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慢病患者已经超过3亿,这些慢性疾病的病变很多都会在眼部有所体现。眼底疾病不仅会导致视觉损伤,还有不可逆的盲,患者无法通过治疗再次复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给患者个人、家庭全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2)我国眼底疾病诊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且较为薄弱

2020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眼科医师的数量达到4.48万人,其中专业的眼底病医生数量只在3000-5000人,却要面对数千万的眼底病患者。我国眼底病的患者现在大多集中在三级医院,但是87%的糖尿病患者就诊于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而过半眼科专业医师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甲医院,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极度匮乏。眼底疾病诊疗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且技术水平不齐整,诊疗力量不足容易产生诊断延误和干预不充分,这将导致患者的治疗结局不理想,生活质量差且心理负担重。

(3)近视人群增加,尤其是高度近视日趋年轻化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高度近视高发国家,2020年我国人口近视发病率达到了50%,其中高度近视人群达到7000万人,而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在6.69%~38.4%之间,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相当一部分高度近视在中年以后发展成病理性近视。高度近视及病理性近视患者容易引发眼底萎缩、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系列眼底疾病,且预后效果不容乐观。

(4)群众防盲致盲意识不够,对眼底病的认知度不足,筛查率和治疗率低

眼底病不像白内障、青光眼般为公众熟知,但它却是不可逆致盲的首要病因,在中国,每年有超三百万人新患眼底疾病,其中仅有10%的患者得到了正确的治疗,超过2/3的眼底病患者面临失明。群众对眼底病的认知度不足,对其危害性不够重视,筛查率和治疗率低。国家卫计委公布数据显示,50%的糖尿病患者未被告知应定期眼底检查;约70%的糖尿病患者未接受规范的眼科治疗,约90%具有激光治疗指征的DR患者未接受治疗,在应接受激光治疗的患者中仅有20%接受了规范的激光治疗。

三、建议措施

(1)推广早查早治,将眼底疾病规范化早期筛查“关口前移”

加强早查早治 ,推广眼底疾病规范化筛查普及设立包括视力、眼压、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在内的眼底疾病标准检查包,将其写入各项眼底规范诊疗流程指导文件,并联动城乡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通过分级诊疗、互联网线上远程问诊等手段,促进眼底疾病诊疗的规范化进程,实现眼底疾病的早发现,为高危患者争取到早治疗的机会,大幅降低不可逆性致盲的发生。

(2)推广便携式眼底疾病筛查技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眼病筛查

当下,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为代表的新兴数字化、智能化信息技术与应用,更加快速地深入到医疗健康领域的各个场景,应当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以眼底检查为“窗口”,推广便捷式的眼底疾病筛查技术,如“眼底通”、智能OCT筛查系统;设置‘百万人眼底病筛查率’的工作目标,提高眼底疾病筛查力度。

(3)推广贫困地区眼底疾病帮扶救治政策,建立眼底疾病健康扶贫长效机制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精准对接建档立卡户贫困患者,建立眼底疾病健康扶贫的长效机制。以眼底病筛查为起点,帮助城乡医疗机构建立一站式规范化眼底诊疗模式,形成全国性的眼底疾病诊治网络,实现眼底疾病‘检查完整化,治疗标准化,随访规范化。

(4)加大对高度近视性眼底病药物和诊疗技术的创新研究,提高眼病疾病的诊治率

首先继续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将有效干预技术纳入青少年全成长周期的眼健康管理,大力普及校园视力筛查,建立青少年眼球发育及屈光档案进行个体及群体的干预,提倡全社会参与青少年近视眼的防控工作,在源头、进展和并发症干预层面有效遏制近视发展,预防高度近视发展成病理性近视导致眼底改变的发生。结合危险人群的预测、科学用眼模式的倡导、改善调节滞后及周边视网膜离焦矫正技术的应用;同时,加大对高度近视性眼底病药物和技术的创新研究,提高眼病疾病的诊治率。

(5)加强基层眼科和眼科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适宜技术推广网络

通过眼科医院平台合作和眼科医生技术培训,引进国外先进的新药和医疗器械,切实解决临床治疗所需,培养眼科人才;通过目前的网络培养和交流,快速提高基层眼科大夫水平,尤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早期筛查能力和诊疗水平。

-END-

转载自眼界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