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中国20年,马思聪魂归故里,生前曾反复强调:没有对不起祖国

原标题:逃出中国20年,马思聪魂归故里,生前曾反复强调:没有对不起祖国

马思聪,中国20世纪杰出的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

1987年5月20日,一代音乐巨匠——马思聪因肺炎在美国费城一家医院与世长辞,终年75岁。这位曾说过“要把每个音符献给祖国”的音乐家,从1967年被迫出走赴美国定居后,再也没有踏上祖国的土地。最终他带着无奈和遗憾在异乡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

图 | 马思聪

马思聪从1967年被逼出走后,曾长期背负“叛国投敌”的罪名。1985年初,公安部发出了对马思聪的“平反”通知,远在美国的马思聪知道后,难掩激动的心情,屡次表达要回国的愿望。

对于曾背上“叛国投敌”的骂名,马思聪说:“我没有对不起祖国。”

作为从11岁就出国留学的“音乐神童”,马思聪在法国学习音乐多年后,还是选择回到祖国。回国后,他为祖国音乐事业的推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 | 马思聪初到法国与大哥马思齐(中)、二哥马思武(左)合照

1932年,19岁的马思聪学成归国,开始在广东、香港等地举办巡回演出,引起轰动,同年他和陈洪创办私立广州音乐学院,马思聪任首任校长,培养了大量音乐人才。

1937年抗战爆发,马思聪满腔爱国热情化为音符,创作了很多抗战歌曲,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首传唱至今的《思乡曲》。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思乡曲》被定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的广播开始曲。

抗战时期,虽则国内时局动荡,但马思聪还是带着夫人和孩子从香港回到家乡广东海丰。他觉得小提琴也可以演奏出民族化的东西,这样也便于国内的民众接受西洋乐器。于是他开始在国内大力推广小提琴。他不仅到大城市演出,还到新会、汕尾等城市上演“小提琴独奏会”。

战火纷飞中,马思聪以音乐来鼓舞国人的斗志,给当时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带去生的希望和前进的力量。同时,马思聪也创作了大量的小提琴作品。而在这之前,中国可以说还没有自己的小提琴作品。

马思聪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小提琴第一人”。

1945年,飞抵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中共领导人还特地接见了正在重庆演出的马思聪。毛主席勉励马思聪既要创作出“一些提高的音乐作品”,也要做一些普及音乐的工作。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马思聪和一百多位知名爱国人士一起抵达北平,参与到新中国的筹建工作之中。7月,马思聪被选为全国音协副主席。10月1日,出席天安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马思聪谱就《欢喜组曲》。

据马思聪儿子马如龙后来回忆说,也就是在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初期这段时间,马思聪度过了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这个时期也可以说是马思聪一生的巅峰,他成为周恩来总理的“红人”,深受器重,居住在北京一个近200平方米、8个房间的四合院。

37岁的马思聪还被任命为刚成立的中央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带着对新中国的无限热情,马思聪投入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中。他还为中央音乐学院校报题词:诚心诚意做一条孺子的好牛。

在马思聪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16年间,培养选拔了大量的音乐人才。他慧眼识人才,录取了林耀基、盛中国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并亲自点名派遣此两人赴苏联深造。

马思聪“隔墙有耳”选拔林耀基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在音乐界被传为一段佳话。

1952年初夏,马思聪到广州招生,为了节约经费就住在朋友温瞻美的家里。而当时15岁的林耀基正师从温瞻美学习小提琴。

一天,马思聪在温瞻美的房间休息,外面客厅几个孩子在练习拉小提琴曲子。林耀基演奏的是《西班牙交响乐》中的一段,没想到屋内的马思聪听了后,认为这个孩子是个可造之才。于是,林耀基被破格录取进入了中国音乐的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

而在这之前,马思聪和林耀基两人连面都还没见过。

后来,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小提琴教育家的林耀基提起此事,对恩师充满了感激:“如果, 我今天还能为中国的小提琴事业做点贡献, 真是要感谢马思聪先生。他是真正的伯乐!没有他,就没有我林耀基的今天。但当时我还不懂这些道理。”

图 | 马思聪指导学生

与此同时,马思聪的音乐创作也达到了一个高峰。1950年,由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的《中国少年队先锋队队歌》传唱全国。那个年代的中国少年都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还有《春天大合唱》和《欢乐组曲》等作品也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完成的。

这时已名扬海外的马思聪还多次担任国际音乐大赛的评委。1955年,马思聪赴波兰担任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评委,中国选手傅聪与他同行。马思聪给傅聪提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后来比赛中,傅聪脱颖而出,夺得了“马茹卡舞曲奖”。

1958年,马思聪赴莫斯科担任柴可夫斯基钢琴和小提琴国际比赛评委,弟子刘诗昆同行。在比赛中,刘诗昆夺得第二名。

意气风发的马思聪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遨游,他踌躇满志“要把每个音符献给祖国”。

然而,随着国内一个接一个的运动,音乐界开放自由的氛围,渐渐都荡然无存了。

文艺界一些前辈和学子,开始被批判,有些还被送去劳改。大家都变得小心翼翼,害怕一不留神就被抓住了小辫子。

马思聪也在被批判之列:说他让学生“只专不红”,要把中央音乐学院办成巴黎音乐学院;还说他演奏舒伯特的《圣母颂》,是要把人民吸引进入西方的教堂……

马思聪对政治不感兴趣,平时不爱参加会议,也不爱发言,也不写文章,性格内敛。这使那些人也没抓住他什么凭据,折腾一阵也就过去了。

这些闹腾,马思聪还能承受,他觉得这都还是人民内部矛盾,不会闹出什么大的乱子来。

但是,这一切从1966年夏天就都变了。

5月的一天,一个学生惊慌失措地跑到马思聪家中说,以后不能再来学小提琴了,学习小提琴是迷恋资产阶级生活。马思聪当时听了目瞪口呆。

然后到了6月份,一批激进学生喊着口号疯狂地围攻马思聪:“打倒资产阶级反动权威马思聪,打倒吸血鬼马思聪。”

马思聪的家很快被造反派洗劫了,门窗和墙壁上贴满了打倒马思聪的标语。马思聪的妻子王慕理被逼每天打扫街道,同时每天上交一份揭发马思聪的罪行材料,“如不老实,死路一条”。

当妻子王慕理再也受不了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与儿子、女儿逃离北京时,马思聪却坚决不走。他还存有一丝希望,他以为这次会像以前那几次一样熬一熬就过去了。

马思聪心里其实有个“底”,这个“底”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的节目开始曲只要还是他那首《思乡曲》,那他就没有被彻底否定,就还有回转的希望。

就这样,已被关进“社会主义学院”隔离审查的马思聪,默默地忍着,等着,盼着——这场劫难会很快过去。

图 | 马思聪与夫人在家练琴

但是,这一切在11月28日那天变成了泡影。这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的节目开始曲换成了《东方红》。

马思聪明白他已被彻底打倒了。但即使如此,马思聪还是没想到要离开。

1966底,已和家人逃到广东南海的小女儿马瑞雪,因为不放心父亲,偷偷跑回北京。当马瑞雪见到灰头土脸的父亲时,心如刀割,劝他逃到香港去养病。

没想到,马思聪却一口回绝了,表示自己问心无愧,没做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不会做逃兵,再熬一阵说不定就过去了。为此,父女两人起了争执。

最终,经过两三个小时的劝说,马瑞雪改换说法——先去广州,再到南海,然后休息养病,观望下形势再从长计议。

精神和体力已受到长时间折磨的马思聪,此时也已身心疲惫,最后,他思虑再三勉强同意了女儿的建议。

于是,马思聪和马瑞雪在一片混乱中离开了北京,一路乘火车南下。马思聪没想到,此次离开北京,竟是永别。

经过提心吊胆的一路颠沛辗转到了南海后,马瑞雪才说了实话——此时南部海面上有一艘船在等候他们全家去香港。

马思聪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重新返回北京,又要经受无休止的折磨,并且因这次出逃可能还会加重“罪行”;而去香港或可暂时避一下风头,有个喘息的时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马思聪终于做出这一生中最痛苦的决定——同意去香港。

到了香港后,马思聪原本打算在此休息一段时间,再考虑下一步如何走。谁料港英当局不要他们一家在香港多做停留,催促他们尽快离开。

1967年1月初,因情势所迫,已55岁的马思聪不得不带着家人前往美国。

事情的发展已经脱离了马思聪的预想轨道,他就像是被时代的巨浪裹挟着的一艘小船,在惊涛骇浪中艰难前行。

其实早在1948年夏天,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游说马思聪到美国,说“五线谱是世界语言,希望能在美国听到马先生的琴声”。但是被马思聪当场拒绝。

造化弄人,谁料在19年后,马思聪却为了生存不得不硬着头皮远赴异国他乡。

这一走,就是二十年。

图 | 刚刚到达美国时的马思聪一家

马思聪这一走,就被扣上了“叛国投敌”的帽子,为此,国内的亲人也受到了牵连。这也成了马思聪一生的痛。

抵达美国后,马思聪发表了《我为什么离开中国》的讲话:

我是音乐家。我珍惜恬静、和平的生活,需要适宜工作的环境。况且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当然,我个人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和中国当前发生的悲剧比起来,完全是微不足道的……(国内)发生的事,使我完全陷入了绝望,并迫使我和我的家属成了逃亡者……”

对于马思聪的被逼出走,周恩来总理一直甚为挂念。周总理在1971年会见美国特使基辛格时,曾向基辛格询问马思聪在美国的近况,并且还感慨地说:“我平生有两件事深感遗憾,其中之一就是马思聪五十多岁离乡背井到国外去。我很难过。”

基辛格返回美国后,向马思聪转达了周总理对他的关心,马思聪听后,沉默一阵,然后起身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放声大哭。

这位一生低调谨慎小心、专注音乐创作的音乐家若不是遭受了极为残酷的迫害,他是不会轻易出走异国他乡的。远在大洋彼岸,对家乡的思念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

据马思聪小女儿马瑞雪回忆,有一个晚上,父亲听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时,突然痛哭不止。他为什么哭?他哭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哭他被迫离开祖国多年却无法回去……

图 | 马思聪在美国家中

1985年,马思聪在得知自己获得“平反”,对第一个前去采访他的中国记者激动地说:“苏武牧羊19年啊!”

马思聪还表示适当时候会回国。但是这个“适当的时候”并没有出现。后来,国家有关机构几次相邀都没有促成马思聪回国。

但是在这方面我们也不能再去苛责这位命运多舛的老人。毕竟经过了那么一场刻骨铭心的非人折磨,目睹了那么多扭曲的人性丑恶,很少有人能做到心无芥蒂,放下一切。

也许前期的那场浩劫给马思聪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和阴影,所以使得他在回国上格外谨慎。

马思聪对身边亲友说,还是等国内再稳定些了,再选合适机会回去。但是,谁也没想到,两年后,马思聪竟溘然长逝了。命运没有给这位饱经磨难的老人一个补救的机会。

图 | 马思聪一家

虽然,马思聪没能回国,但他多次表示自己没有对不起祖国。

马思聪对祖国的爱从年少回国到抗战、再到旅居美国,一直都没改变过。马思聪当年的演出有两个习惯,一个是必有夫人王慕理来担当钢琴伴奏;另一个就是演出必收费,在抗战时期和解放后都如此。但收费不多,并且大都无偿捐献出去,如捐献给抗战将士、支援给抗美援朝等。

马思聪在用一个艺术家的价值为国家的复兴和强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在美国定居的二十多年,马思聪基本是“闭关”在家作曲,过着隐居的百姓生活。他和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几个子女出外上班的薪水维持。尽管经济不甚宽裕,但马思聪多年来拒绝领美国的“政治避难救济金”。

马思聪没有依附任何权贵,没有出卖自己的内心。他和一家人靠自己的劳动骄傲地过着平静的生活。

生命的最后二十多年,马思聪还以中国为题材创作了二十多部作品,以寄托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他还常常弹奏起自己那首著名的《思乡曲》,想到远在万里的家乡,都会忍不住流泪。

他还说:“国家不是房子,房子住旧了,住腻了,可以调一间。”

妻子王慕理也说:“我非常怀念我们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和人民……”

图 | 马思聪和夫人王慕理

是呀,祖国只有一个,越是漂泊在异国他乡的人,才更能深刻体会到祖国的可贵,思念祖国之心也最深沉。

在那场浩劫中,很多文人被治得老老实实。有出卖灵魂卖身求荣的,有自降人格盲目从众喊着言不由衷的口号的,也有忍受不了自杀身亡的。而马思聪的冒险出走,即保存了生命,也保全了自己的艺术财富。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求生本能。

爱国有多种形式,并非离开祖国就不爱国。对于马思聪的出走,他的朋友徐迟,在书中是这样写道:“历史上,放逐、出奔这类事不少。屈原、但丁是有名的例子。……马思聪被迫于1967年出走国外,以抗议暴徒罪恶,维护了人的尊严,他根本没有错,却还是蒙受了十九年不白之冤。”

在马思聪和夫人逝世后,经国家有关部门协调和征求马思聪亲人的意见,安排马思聪及其夫人的骨灰回国安葬,也算是圆了这对漂泊多年的老人归国的心愿。

2007年12月11日,马思聪及其夫人的骨灰在儿子马如龙等亲人的护送下,从美国抵达广州白云机场。

12月14日,马思聪夫妇骨灰终于回到故乡,在《思乡曲》的伴奏下,安葬在风景秀丽的广州白云山麓。

文 | 南国雨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