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演员陈宝国从艺40多年,在不断突破自我中,保持艺术生命长青

原标题:63岁演员陈宝国从艺40多年,在不断突破自我中,保持艺术生命长青

提起陈宝国,大家都会想起他在电视剧《大宅门》里扮演的七爷白景琦,那是一个无人可以超越的经典。

如今已经63岁的老戏骨陈宝国,还活跃在电视荧屏上,而且演的戏都是大主角的戏,比如2018年播出的《老酒馆》、今年2月份开播的《老中医》。

最近,陈宝国还被任命为继黄宏之后的中国视协演员工作委员会会长,他的事业脚步不但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减缓,而且大有宝刀未老,再战五百回都不拒的霸气。

然而,就是像陈宝国这样一个如此有气场、演什么像什么、被称之为“戏霸”的老演员,对演戏却也经历了一个从不自信到自信的过程。

01

老家天津

陈宝国,1956年出生在北京,祖籍天津,他父亲是地道的天津人,小时候每年的暑假,他都在天津度过。

陈宝国曾在电影《神鞭》中扮演了混混玻璃花,在片中讲了一口标准的天津话,而这部电影也恰好改编自天津籍作家冯骥才的小说。

让陈宝国奠定了演绎之路的电视剧《赤橙黄绿青蓝紫》,也改编自天津作家蒋子龙的作品。可见陈宝国和天津有着不解之缘。

关于陈宝国的父母及家人,他很少会在公开场合提及。但有一次,陈宝国演一场讲述老兵回乡的戏,当演到一个年少被抓壮丁的老兵,因为听到录音机里母亲的声音后下决心返乡的那场戏时,他有感而发,放声痛哭,这也感动了当时在场的导演和工作人员,整个片场哭成一片,陈宝国在接受采访时说,他特别理解那个时候,作为儿子对母亲的那种感情,他自认为自己也是个孝子。

02

成长在老北京

从小在北京长大的陈宝国,上小学时家就住在北太平庄,他每天都到什刹海去游泳,一游就是几个小时。

小时候的陈宝国特别调皮,他有着所有在北京胡同里长大孩子的爱好,常跟着居委会的老大爷去逮蛐蛐。

多年后,回忆小时候经历过的那段老北京生活,陈宝国历历在目:

夏天,下午3点钟一过,胡同里卖金鱼的就来了,接着各种摆小摊的叫卖声多起来,胡同也热闹起来。

陈宝国说,这些记忆对他后来当演员,从事艺术创作,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成长在50、60年代的人都知道,那时候的物质生活是极度匮乏的,而陈宝国也和当时的孩子们一样,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饱饭,想吃肉。他还因为肚子饿,爬到槐树上去撸过槐花吃。

陈宝国1974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学习,在这之前,他曾经在工厂当过2年的工人。

03

40年婚姻,夫妻同心

众所周知,陈宝国的太太赵奎娥也是一个演员,两人同一时期进入中戏学习,是同班同学。

赵奎娥是山东人,不仅身材纤细,而且长相清秀。在学校的时候,她曾出演过《杨开慧》等

多部电影,是同学们眼中绝对的校花,当时也有不少的追求者。

刚刚进入大学的陈宝国特别执着于功课,他从未留意过,比如班里哪个女生长的漂亮这些事。

直到有一次,大二的时候,学校排练话剧《雷雨之前》,赵奎娥在剧中饰演一个解放军战士。演女兵肯定是不能梳辫子的,但十八九岁的女孩哪个不爱美,留了10年的长发,哪里舍得剪掉。然而,临上场表演之前,赵奎娥却坚决减掉了辫子,这件事让陈宝国很惊讶,感到对她的做法很敬佩,从此他也开始对这个女孩特别留意。

后来陈宝国开始主动接近赵奎娥,慢慢的发现她不但有个性、学习好,还心眼好,温柔善良,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切磋演技。

时间久了,两人还找到了共同的兴趣爱好,那就是游泳和打乒乓球。

直到大学快毕业的时候,两个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陈宝国的事业发展并不顺利。他被分配到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当演员,而妻子赵奎娥则留在了表演师资班继续深造。那段日子里,赵奎娥作为女友给了他很大的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在此期间,陈宝国演了首部话剧《报童》,还参演了首部电影《大渡河》,从此之后开始小有名气。

1982年,26岁的陈宝国凭借在电视剧《赤橙黄绿青蓝紫》中的出色表演,成功塑造了工人司机刘思佳的形象,让他一举夺得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从此在开启了稳定上升的艺术道路。

同年,他和赵奎娥结束了8年的爱情长跑,领证结婚了。婚后第二年,他们的儿子陈月末出生,赵奎娥一边相夫教子、一边在大学中任教,同时还时不时的出演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电视剧。

陈宝国在事业上有了起色之后,一年到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外地拍戏,而妻子赵奎娥则承担了家中大小诸事。特别是在陈宝国的父亲病重后,是儿媳代替了儿子在公公床前尽孝。

1997年,陈宝国的生病的父亲,听说儿子要拍郭宝昌剧本里的男一号,就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剧本。赵奎娥不敢耽误丈夫的工作,跑到制片厂摄影棚,拿了剧本一张张的复印好,拿到公公的病床前给他看。公公看后大喜,嘱咐儿子务必把戏演好,他说喜欢儿子演的白景琦,说为了能看到他演的戏,自己也要保重身体,争取多活几年。结果那一年,这部戏意外停拍了。两年后陈宝国的父亲去世后,这部戏再重拍,陈宝国为此深感遗憾。

04

电视剧出道,电影磨练演技

陈宝国演戏至今,获得过5次飞天奖,3次男主角,1次男配角,1次终身艺术奖。

50年代后期出生,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十年动乱,年轻时的陈宝国身上有一骨子特有的不安现状、特立独行的劲儿,他说他演戏的目标就是要把“工商农学兵”都演全。

陈宝国出道的首部作品1982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圆了他要演工人的梦。

当时拍戏,都是实打实。有一场戏因为拍摄效果需要,要把煤气罐点着了放在卡车车厢里,然后演员就坐在车上实拍,一场戏下来,演员们背上都烧出了水泡。

有过当工人经验的陈宝国,为了演好剧中的司机刘思佳,不断从书本中寻找灵感。他当时特别喜欢看刊物《求索》,于是他开始如饥似渴的书中寻找创作的原型和素材,最后在刊物某一期中,一个手插裤兜,穿浅色衬衫、牛仔裤的模特让他找到了方向。从模特的眼神中,他看到想要的创作灵感。最后陈宝国一气呵成,把一个玩世不恭、若有所思的新时期的工人形象活生生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一次的尝试,取得了认可和成功,于是陈宝国坚定了自己的创作方法。要么创造生活去体验,要么有间接生活,比如看书、和人聊天,通过想象勾勒出人物形象。

陈宝国说,演员对角色的掌握有三个层次:气在胸口,就是还没入戏。气在丹田,就有点意思了。气到脚后跟,就已经人戏合一了。

在《赤橙黄绿青蓝紫》热播之后,陈宝国的演技得到了认可,同类型的角色、剧本、电视剧像雪花一样无约而至,任谁在这种时候都会想趁势乘胜追击,扩大自己的知名度。

但陈宝国没选这条好走的路,1986年他去演了电影《神鞭》,而且还不是主角。

《神鞭》中,陈宝国扮演一个叫玻璃花的混混,在当时,大家都不看好他去演这样一个电影,然而陈宝国却坚定的认为像《神鞭》这样题材的电影,多少年可能都不会再有,即使同档期的有《四世同堂》这样的大作邀约陈宝国去演,他最后还是选择去演《神鞭》。

为了能表现出人物的内心,陈宝国特意去了天津找人物的原型。他通过报社,找到当年当过混混,且已经73岁的老人。他跟老人朝夕相处2个月,跟着老人吃住,陪老人喝酒,跟着老人做工扒煤球,最后得到老人的信任,老人才跟他聊了自己当年是怎么风光,是怎么当爷,怎么走路怎么坐的…

《神鞭》里陈宝国扮演的玻璃花,还是个瞎子,那个年代根本没有美瞳,为了演的像,陈宝国到北京的纽扣厂,找到还没扎眼的扣子,磨薄了装到眼睛里,至此,陈宝国演绎的人物神形兼具。

演过《神鞭》之后,陈宝国在演戏这条路上找到了自信,他觉得这样类型的戏我都能演,还有什么是我不能演的。

那种自我挑战成功之后所带来的成就感,让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我肯定。

05

当演员、不容易

1995年,成名后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电影圈的陈宝国开始回归小荧屏,演电视剧。

首次回归小荧幕,他在陈家林导演、刘晓庆主演的电视剧《武则天》中饰演了皇帝李治。

当时已经年近40岁的陈宝国,为了演好刚出场不到20岁的李治,可以说牺牲很大,每天拉皮,带头套,他笑称戏排完时,自己变成了沙皮狗。

李治这个人物,不同于一般的皇帝,他不但没有威严,而且软弱阴柔,诡诈权谋。陈宝国不但不嫌弃演一个这样的皇帝,而且演的很过瘾、极富有激情。他说自己再过5年就演不了这种角色了,他特别珍惜。

同样是1995年,陈宝国还携手妻子赵奎娥一起参演了都市剧《咱爸咱妈》。

这是一部弘扬中华传统孝道的电视剧,在中央一套一经播出,迎来当年《渴望》一般的收视高潮。

电视剧中陈宝国扮演家中的老大,他的妻子赵奎娥扮演老大的妻子。有一场戏是要扮演老大的陈宝国抽媳妇一个大嘴巴,陈宝国演了2回都不合格,后来导演急了给陈宝国施压,他自己也来劲了,一个大嘴巴抽下去,赵奎娥眼泪刷刷的。陈宝国回家后感慨,当演员也不容易啊,还要抽自己的老婆嘴巴。

06

巅峰之作,《大宅门》

2000年,44岁的陈宝国迎来了他演艺生涯的巅峰之作《大宅门》。在《大宅门》中,他扮演的那个天马行空、个性张扬的白景琦给观众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大宅门》是导演郭宝昌写了40多年的剧本,当年有不少人要来演白景琦这个角色,郭宝昌跟陈宝国聊了一个星期,最后决定把作品交给他主演。郭宝昌说:“爷们,就你了。”

陈宝国称郭宝昌为自己人生中的贵人。

但说起陈宝国的这部巅峰之作《大宅门》,这部戏可以说是好戏多磨、几经波折。

首先从原著小说开始,它的存在就是一个奇迹。大家都知道郭宝昌,就是香秀后来收养的孩子李天意的原型。他16岁开始写自己的家事,结果写出来的初稿,因为养母不希望“家丑外扬”,一把火给烧了。后来50年代,郭宝昌又提笔开写,结果在动乱中剧本又被毁了。等郭宝昌第3次创作的时候,他和妻子发生了婚变,手稿又被妻子毁掉。

剧本原著最后能留存下来,可以说是个奇迹,也是45岁的郭宝昌呕心沥血之作。

和观众所熟知的不同,《大宅门》第一回开拍是在1996年,但才拍了3集,郭宝昌就被剧组架空出局。陈宝国本来就是冲着剧本、冲着郭导来拍戏的,听说不用郭宝昌了,他当即把9万块钱已经到手的片酬拍到桌子上说:

“对不起,只要不是郭宝昌导演,我就不参加了。做爷们得仗义,他用40年写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得尊重。”

直到2000年,《大宅门》才重新开拍。

从1996年到1999年的三年里,陈宝国为了坚守自己的承诺,没有接拍过任何一部戏。三年不工作,意味着什么?最困难的时候,陈宝国只好把房子卖了,维持生计。陈宝国说,看了剧本后,太喜欢这个角色了,他不想失去这么难得的机会。

最终这部戏没有让这么多为之付出心血的人失望,郭宝昌找到了央视的俞胜利投资这部戏,才得以重新开拍。

郭宝昌回忆说,当时跟陈宝国说,一集给他5000块钱的片酬,郭宝昌还担心他嫌少。

陈宝国却说:“不给钱我也干。”

最后这部戏,聚集了当今电视、电影圈的所有有头有脸、有名有姓的大腕级演员、导演,堪称巨作。

《大宅门》斯琴高娃

《大宅门》刘佩奇

《大宅门》蒋雯丽

《大宅门》张艺谋

《大宅门》陈凯歌

《大宅门》姜文

《大宅门》李雪健

张艺谋在剧中演了大太监李莲英、陈凯歌演了济南府差官、姜文演了一个府台大人、李雪健演的是药商,这些不是主演、甚至不是演员的大腕们都来这部电视剧里客串、跑龙套,都是冲着郭宝昌来的,大家都称赞这剧本写的太好了。

最后这部剧也成为至今无人能够超越的经典。

07

演《汉武大帝》,最磨心

如果说当年出演《武则天》,陈宝国扮演皇帝李治只是牛刀小试的话,那么电视剧《汉武大帝》对陈宝国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这部由女导演胡玫执导的58集历史长剧,讲述了汉武帝刘彻54年的统治历程。在剧中,陈宝国不仅演绎了汉武帝中年鼎盛时期的霸气,更将他走向衰老后人物的复杂性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陈宝国说,接到剧本后,提前3个月他就开始查阅关于汉武帝的资料,在了解了人物的生平后,他不禁对汉武帝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崇拜,这也增强了他要演好这个角色的欲望。

同时,陈宝国也坦言,他自己也给加上了劲儿,于是他也体验了演戏以来,最折磨自己的一个角色。

陈宝国希望自己的演绎是走心的,但对于演帝王,他没有办法亲身体验。于是只能从仅存的文字史料中去想象人物,他希望能把汉武帝的内心强大、他的思想、他的压抑都表现出来,越是追求完美,他越是给自己更大的压力。

刚进剧组,陈宝国跟导演胡玫申请,要闭关21天。他把自己关在一个小黑屋里,每天看书、看剧本,把汉武帝的一生在自己的脑子里反复勾勒。为了能找到人物的状态,他每天只吃青菜、茶酒不沾,满嘴都是溃疡,就是用这种自虐式的方式,陈宝国慢慢找到了一代帝王眼神中的孤独和骄傲。

8个月在横店拍戏,曾因温度高达42度,剧组活生生热死了一匹马。陈宝国也因为要穿着厚重的戏服在高温下表演,直接晕倒在大殿上。他甚至为了保持好人物的状态,不敢跟人说话,不接电话,生怕好不容易找到的感觉就丢了。

陈宝国在汉武帝演到十八九岁,被窦太后夺了权力、一腔抱负却成为一个摆设的时候加入演出的,在整个戏在拍摄过程中,为了表现一个帝王的背负、表现他肩上承受的重担,对国家内忧外患,对官场尔虞我诈的忧心忡忡,陈宝国的表演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拍完戏后很久,他都走不出剧中人物的那个状态,可见入戏之深。

08

德艺双馨,感恩做演员

《汉武大帝》之后,陈宝国继续自己的“工商农学兵”之路。

2010年,在电视剧《茶馆》中,他扮演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王利发。

2011年,时隔30年,陈宝国在工人史诗大戏《钢铁年代》中再演工人。

2012年,陈宝国携儿子陈月末一起出演《正者无敌》,父子齐齐上阵,获得了不少好评。

2015年,在《北平无战事》中,陈宝国第一次演了一个反派人物。也是这次尝试,让他对演员生涯又有了新的感悟。

他说:一个演员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角色,演员应该古、今、善、恶都去演。

作为演员,陈宝国的想法一直在不断改变。他年轻的时候选剧本,不会考虑把故事性放在第一位,而是只看人物,只要人物有个性、有性格,他就无法抗拒。

《大明王朝1566》

也有一段时间里,他特别喜欢古装戏,感觉演起来像是在演舞台剧,很过瘾。

而如今的陈宝国,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庭、对亲情认识的深刻,对社会冷暖更深的感知,他更愿意去演一些贴近生活的戏,他希望能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在角色中表现出来。

陈宝国曾说过,其实当演员的都很聪明,都是“人精儿”。但是在演戏的时候,却不需要这份机灵劲,越是能把人物演的质朴,才越能得到观众的肯定。所以当演员,要接地气,要能踏踏实实的演戏,这才是根本。

《老农民》

正如陈宝国所说,演戏,当演员,在今天来说,是一个门槛特别低的事情。但每一个好演员,包括他自己在内,哪一次演戏不是在战战兢兢、忐忐忑忑、对自我否定又否定,然后才肯定再肯定的状态中前行的,没有一份对这个职业的敬畏之心,是演不好戏的。

演戏除了是陈宝国的职业,是他的工作,是他赚钱养家的技能,更对他的人生和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演戏,原本内向又喜欢安静的陈宝国学会了与人沟通,学会了表达自己。

无论是创作过程中提出修改剧本,需要争得别人的认可,还是应对表演后的宣传、记者见面、媒体采访等,都需要他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陈宝国感恩自己能做演员。

《湄公河大案》

从艺40多年,陈宝国的身影横跨电影、电视、话剧多个平台,且作品数量惊人、品质过人,他也在大小荧幕上塑造了无数经典形象。

陈宝国有着50年代出生的老一辈演员身上特有的严谨和认真,他的名字就是电视剧“高品质、有保证”的代名词。

《最后一张签证》

陈宝国曾说,他一直执着的坚定一个对演员的评价标准,那就是别人当面夸自己演的如何好,不能当真。只有同行们背地里悄悄的说你演的好,佩服你的演技,那才是真的好。

陈宝国承认,自己作为演员,得到了那么多好的机会,是幸运的。

但他更坚信,是自己坚定的把演戏这件事放在心里,把它看得比天大、比命大这种信念支撑他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愿已过60岁花甲之年的陈宝国身体健康,愿他继续活跃在荧幕前,大伙都等着看他的好戏。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