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恩师——徒弟眼里的林学善

原标题:追忆恩师——徒弟眼里的林学善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学善师徒传承展将于2019年11月15日开幕,在此之前我采访了林学善老师的部分徒弟,谈及师父,他们感慨万分,今日摘录部分徒弟缅怀恩师的字句,分享给献身艺术的每一个人。

陈钊文(笔名:朝闻)

199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市创意文化协会会长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广州市文化创意企业板评审委 委员

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库 专家

广州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广州市正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总经理

广州市善本堂艺术品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个人成就:作品《why》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国家级)

岳父是个谦逊之人,即使头上已闪烁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等光环,但在待人接物上却把自己放得很低,他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长处,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开始我以为他见“高人”时才这样,后来有机会陪他接触各类人物,不管职位高低,成就高低,他都一视同仁,从不失礼仪,甚至有时让人感觉“太过”了,我曾委婉提醒过他,可他点头完转身又忘了,说明他骨子里就是这么谦逊、包容的一个人。

岳父是个简单的人,在生活起居,个人装扮,从没下过太多工夫,身上的行头很难找出一样“名牌货”,那件灰蓝色卡琪工作服,陪伴了他多少个日月,也见证了他一件件大作面世。岳父是亲人朋友中有名的“大胃王”,经常在饭桌上“横扫千军”,但他从不计较菜品的贵贱,他享受的是饭局上亲朋的浓浓之情,因为怕浪费,他有时会强迫自己尽量吃多点,也许成了我们心目中的“大胃王”了,其实,他每顿饭只要有个汤(不管什么材料)就可满足。如今想起他吃饭喝汤的“海量”,仿如眼前。

岳父是个勤学之人,他的行头中永远少不了一个相机包,里面除了相机还有几个镜头,另外少不了一本笔记本,很沉!但他只要出家门,一定包不离肩,疾走如风,让很多年轻人汗颜。他只要见到值得参考的资料,必定按下快门,如当时有灵感,则会详细记录。记得他每次来广州,办完事后必定要我送他去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博场所,总是到闭馆时间才不情愿地离去,然后晚上拉我一起探讨白天的观感,蹦发出很多新的创作思路。看他后期的许多探索性的作品,不难发现他在横向(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和材料)方面所下的功夫。岳父从不为自已的名头所累,在创作中勇于推新出新,以致身边很多亲朋都觉得他“不务正业”,整天玩些卖不了大价线东西,但他总是我行我素,用不同材质进行实验性的探索创作,只可惜老人家走得太突然,壮志未酬身先卒!

呜呼!以上几则往事记忆谨以缅怀!

——陈钊文

徐玮 1972年生,福建福州人。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高级技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州市一级名艺人。

提起我的师傅,我的心中充满感激和敬意。

先生对于木雕、根雕、石雕、铜雕、绘画、雕塑的精通,是我所敬佩的。他不仅在雕刻上授我以技能,同时也是我人生的领路人。师傅的思想、观点、艺术时刻吸引我,他是一个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人。对于年轻人的时尚或新鲜的事物总是宽容的接受,偶尔也会尝试着亲身体验,他对艺术永远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师傅是个认真做艺术的人。他不主张宣传,让我们把作品用心来完成,他倡导艺术高峰的远无止境,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他是我心中的一面旗帜,让我永远看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为早日实现梦想不断前进。

“饮其流者怀其源, 学其成时念吾师”,在他面前我永远是个学生。师傅身上的东西,值得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和感悟。

——徐玮

陆祥雄,男,1974年生,福建省福州人。1993年入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先后师从林学善、冯久和大师,进修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技术全面,擅刻花鸟、瓜果等。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各级金奖。现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技师、福州市工艺美术一级名艺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常务理事。

我于1993年入福州雕刻总厂,很幸运工作台在师父边上,师父见我勤奋好学、小有天赋,就破例收我为徒。

我的家在农村距离工厂很远,师父非常关心,专门给我腾出个房间让我好好潜心学艺。那个年代信息没现在这么发达,师父为了让我提高对艺术的修养,带着我去家里,拿出珍藏的美术资料,手把手的指点我,还让师娘给我们煮好吃的,特别感动!那时候我的心里就种下了人生目标,要向我师父学习,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师父生活简朴,工作认真,关爱家人,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影响了我的一生。师父的谆谆教导,铭记在心,您是我心中的丰碑,德艺双馨。往事随随风,温暖驻我心中。

——陆祥雄

王家锋,浙江宁海人,1978年10月出生,毕业于海南大学艺术学院,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海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海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首届宁波市工艺美术大师,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艺美术导师,海南省经济艺术学客座教授。

能成为林学善大师的徒弟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在恩师的教导下,我一路走来,渐渐地成为了工艺美术大师。

恩师的为人处事,经验心得,他的热情、真诚、谦让、对文化手工艺术的态度与为人,让我在内心感动之余,获得了更多的“努力努力再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动力(这句话也是恩师常常教导我的励志语),恩师说学手艺要先学会做人,要做个(德艺双馨)传承人,他对待传承工作的一丝不苟,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人生。

并暗暗发誓要像师父学习,恩师还经常和我谈心,教导我该如何分析设计原材料,如何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价值性。恩师还经常鼓励我多走出去、多听、多看、多学习、多笔记。在恩师的鼓励支持下,我的文化手工艺术技能也在不断的提高。

——王家锋

吴孔德

又名大伟,浙江丽水人,1979年生,中国工美行业大师、海南省拔尖人才、海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广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技师,海口经济学院客座教授、导师。从浙江丽水的大山中走出,一位带有山野气息的草根艺术家。自小从名师,打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记得第一次见林大师时是在18年前,眼光里透着慈祥友爱,背个大相机以及他特有的艺术范,潇洒帅气的形象让我印象深刻。指导点评作品时说艺术处理时可以像音乐的旋律一样起浮,显得自然得体。

记得10年前一起锯胚四五米高的大达摩,我对着原木前用手比划着如何锯,林老师在我身后观察,后来他说这种举动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悟性。如果平时看到一幅画或一件作品,想把它的形象或是哪个让自己想记住的画面,在没有笔和纸速写时,也可以用手比划着,能让自己印象深刻,更能记得住。

——吴孔德

郑贤敏,号鸣石山子,1974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白沙镇,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毕业,中国传统工艺名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一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福州市工艺美术名艺人。

老师人对徒弟比较严格,但是人是真的非常好。

——郑贤敏

夏延灿

1978年生,湖南省安化县人,湖南省雕塑工艺大师,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学善老师,创作作品多次在中工美大奖赛获奖。

师父工作上非常严谨,一件作品的最终完成要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尽量做到完美;生活上注意节俭,穿着打扮非常朴素,一个背包见师父背了好多年,在外一起吃饭师父每次都不浪费,尽量要把桌上的饭菜吃干净。

师父经常教导我们,他不希望我们把自己变成他,而是把他变成我们。意思就是不要刻意去模仿他的作品,这样是永远也突破不了师父,而是要把师父的观念及技法融入到我们自己的创作当中去,这样才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夏延灿

李接辉

1979年生,福建永安人。毕业于福建省育达中专工艺雕塑专业,先后师从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郑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学善。技艺全面,善于题材创新设计,擅刻人物、动物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获奖。现为福建省中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海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海南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记得有一次 ,师父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我不希望把你们变成我,而是要把我变成你们”。当时大家都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我现在在学习过程中渐渐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我们要向师父学习的是高超的雕刻技艺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不能只是一味的模仿,照抄,不用活在谁的阴影下,不用一直模仿谁的步伐。应该把所学的知识化为己用,既要学习优良传统、更要善于创新创作。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我们一定牢记师父教诲,把握好自己的艺术方向。

——李接辉

王林宝

1982年出生于福建连江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青年大师

中国高级根艺美术师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福建省雕刻艺术专家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结业)

福建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

师傅看着我长大的,他对我影响深远,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我师傅的格言。

——王林宝

尤伟萍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雕塑教师;美术(木雕)专业负责人;一级技师;2004—2009年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学历,获学士学位。

第一次见到林学善大师是在2009年,那年我大学刚毕业。他是一位很和蔼可亲、很谦虚的老前辈。2010年,我有幸拜在林学善大师门下,成为他的徒弟,便开始接触木雕。师父对我这种初学者很照顾,总是不厌其烦的给我指导。师父常说“我们学习做木雕,不光是技艺的传承,同时要注重创新,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去创新,才能让艺术之路走得更远。”这句话一直深深影响着我,让我在木雕学习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感谢我的师父林学善大师。

——尤伟萍

黎宏宇,男,1987年11月出生,广西平南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广西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广西根号三雕刻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2011年广西艺术学院雕塑本科毕业,2017年清华大学文创工艺大师高研班结业。

林学善老师是我认识的所有老师里面最勤奋的人,他永远是那个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时刻保持着饱满的创作状态。记得当年学艺的时候,老师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对每一根木头的尊重,对每一个细节的严谨,对每一件作品的敬畏之心。老师的这份敬畏之心是我们年轻一代学艺人的榜样!

——黎宏宇

杨琢利

男,1971年生,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人,中国高级根艺美术师、安徽省工艺美术名人。曾进修于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系、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刚步入社会接触到根雕艺术,我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做出来的根雕也就是近乎天然的半成品,仍记得当时驾车往福建找到钦慕已久的“达摩善”林学善大师,当时是抱着大师不收我为徒誓不回皖的决心去的,师傅也被我这种不远千里拜师学艺的精神所感动,但是他说我没有美术功底,不会雕塑是学不会的,我说,是不是我年龄大了您不要我,师傅当时说了一句令我终生难忘的话:“你年龄大?你有齐白石拜师时老吗?”我顿悟!师傅不是不收我,是因为我没有在美院接受正规的雕塑专业学习,无法理解立体造型艺术,所以觉得很遗憾。我当即决定去美院雕塑系进修,说:“先生,我进修回来您还要我吗?别到时候忘记我了?”师傅斩钉切铁的说:“要!”还俏皮的说了句 : “等你学成归来,OK!”

两年后,当我拿着景德镇陶瓷大学的进修成绩单站在师傅面前的时候,师傅连连说好……在陶大学习期间的辛苦不言而喻。

终于达成所愿成为“达摩善”林大师的徒弟,从此踏上了我的木根雕艺术学习之途……

——杨琢利

温作伟,1986年生,福建省霞浦县人,2002年职专开始学习工艺美术,2005年广西北海艺术学院学习雕塑设计,后进修于央美雕塑系教授张大生老师工作室,北京四年从事城市景观雕塑设计制作。2010年回福州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学善老师学习木雕。现为高级技师,工艺美术师,福建省技师能手。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宁德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福州木雕行业协会会员。

林学善老师是我跟的时间最久,授业最长的老师。先生的做事习惯,工作态度和观察方式都对我有很深的影响。老师对待每一件作品都极为认真,每设计一件作品他都会找很多资料,从各种角度去诠释,力求达到完美。创作中他都亲力亲为,不敢让別人帮忙,不是不需要帮忙,而是怕被别人动过之后达不到他的要求反而又要改掉重做,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就算创作好了他还要再审视一翻,再改动一下。用先生的话说,没有一件作品是十全十美的,但是要做到自己满意,要感动自己的同时还要感动別人,让观者为之动情。“认真”“专注”“痴迷”是我在他身上看到的对艺术和对木雕的热爱。

——温作伟

林汪伦,男,1996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受家中从事工艺美术创作的长辈影响选择了学习雕塑。2014年9月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雕塑系经过了五年的本科雕塑学习。课程主要内容是泥塑造型基础及重视材料语言运用的创作课程。在学校课程外,自行学习了三维建模等数字雕塑媒介的使用,并对中国古代雕塑抱有强烈兴趣,业余进行过一些临摹。希望能继续研究探索古典文化的审美和新时代的技术和题材间融合的可能性。

爷爷他永远保持着好奇心,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兴趣,时常看到有趣的东西就拣回来或是买回来,那些物件堆满了家里的各个角落,几个杂物间都放不下。艺术家需要对世界充满好奇,这种好奇就是艺术家的激情来源。即使是常见的事物也能触动他。他好奇地观察世界,再把自己的感知融入作品的表达中,这就是他的生活方式。

——林汪伦

匠心永续达摩善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学善师徒传承展

指导单位

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主办单位

福州市木雕行业协会

协办单位

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

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

福州市晋安区象园木根雕协会

承办单位

福州艺博园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广州市善本堂艺术品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

2019年11月15日—12月15日

(AM9:00-PM5:00)

展览地点

温泉公园艺博园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温泉公园南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