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术传入与中国摄影书写”在岭南画派纪念馆开幕​

原标题:“摄影术传入与中国摄影书写”在岭南画派纪念馆开幕​

参加开幕式的部分嘉宾合影留念

9月21日上午,由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广东美术馆、广州美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谢子龙摄影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协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展“摄影术传入与中国摄影书写”在岭南画派纪念馆开幕,共展出300余件摄影作品和文献,展现了自摄影术传入中国以来的一批重要作品。展至11月10日。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摄影史学者石志民,摄影史学者、沙飞的女儿王雁,沙飞的儿子王毅强,沙飞的女儿王少军,沙飞的长孙王平,特邀策展人、摄影史学者陈申,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传播研究院副院长陈卫星,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刘宏,原《人民摄影报》总编辑、著名摄影评论家、沙飞影像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司苏实,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徐希景,湖南省博物馆学会秘书长、谢子龙摄影博物馆兼职副馆长黄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蔡萌,本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主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摄影部主任高初,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卢小根,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梁丽辉,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原,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杜江,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蔡忆龙,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陈嘉顺,广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杨惠耘、庞嶶、潘亮、谢展程、凌耀南,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钟瑞军、朱光荣、黎日晁,摄影家安哥、许培武,艺术家曾忆城,艺术家、策展人曾翰,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璜生,广州美术学院党政办主任李金水,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张彦,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副院长劳业辛,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斌,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正天,摄影界、美术界,新闻媒体代表等嘉宾参加了开幕仪式。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岭南画派纪念馆常务副馆长韦承红主持开幕式。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书记致辞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王璜生致辞

本次展览包括“文人与史诗:文人、画意、都市与现代”“奔向战场:从边区到新中国”“1949:一个时刻和新中国摄影机制的生成”“早期中国影像:来自广东的回响”“沙飞:从南澳岛到晋察冀”“白求恩:从马德里到华北”等版块,其中“1949:一个时刻”围绕作为历史坐标的1949年前后的摄影作品,展示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纪念性时刻、奠基性时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点举办,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其它各个版块中所聚集的中国影像,也透露出极为丰富的社会讯息、历史内涵和生命意蕴。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致辞

策展人高初致辞

本次展出的大部分藏品来自4月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1949——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建国题材摄影作品展”,该展览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与巨大反响。本次展览在原展览的作品基础上,加入广东美术馆与谢子龙摄影博物馆的馆藏,围绕早期中国摄影与广东摄影叙事,构成了以广东地域美术史为视角的中国摄影史。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岭南画派纪念馆常务副馆长韦承红主持开幕式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右一),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璜生(右二),摄影史学者、沙飞的女儿王雁(左二)一起参观展览

据了解,广东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的重镇,更是摄影传入中国的首站。1839年,摄影术在法国正式公布,两个月之后的英文周报《广州报》就对此事有了报道。1844年,法国外交官于勒•埃及尔在澳门、广州拍摄了一系列银版作品,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中国与中国人的影像。同在1844年,广东南海人邹伯奇自制相机,拍摄影像。在中国当时的科技条件下,他在没有西方摄影资料参考的情况下掌握了摄影术,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赖阿芳等早期广东摄影师拍摄的照片,为我们认识晚清时期的人文风物提供了宝贵的样本。广东开平人沙飞从早期在南澳岛的文人画意到晋察冀的战地摄影作品,勾画出一位对中国革命摄影事业贡献巨大的优秀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广东还有许多优秀的摄影家在中国摄影史上绽放光彩,值得大书特书。

学术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当天下午,来自省内外的理论研究专家、摄影家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就“来自广东的回响:摄影术传入与中国摄影书写”“1949:一个时刻和新中国摄影机制的生成”二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研讨。

展览现场

早期中国影像:来自广东的回响

琶洲塔,广州

1880年代

赖阿芳 / 摄

谢子龙摄影博物馆藏

汽轮,广州

1880年代

赖阿芳 / 摄

谢子龙摄影博物馆藏

游园者,广州

佚名 / 摄

谢子龙摄影博物馆藏

河涌 NO.2,广州

佚名 / 摄

谢子龙摄影博物馆藏

文人与史诗:文人、画意、都市与现代

郊外

1927年

刘半农 / 摄

陈申收藏

伊索寓言

1927年

老焱若 / 摄

陈申收藏

瓷器之美

1920年代

陈万里 / 摄

陈申收藏

汲翁

1935年

骆伯年 / 摄

金酉鸣收藏

奔向战场:从边区到新中国

1937年5月 , 红军总指挥部在云阳召开大会时的红军部队, 延安

童小鹏 / 摄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1938年春,战斗在古长城。河北浮图峪长城位于涞源、易县交界之处,相传为宋代杨家将练兵御番之地

沙飞 / 摄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1939年,新四军卫生训练班

叶挺 / 摄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1940年冬,北岳区反扫荡战

沙飞 / 摄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1948 年3-5月,临汾战役, 我军爆破手进行连续爆破,山西

高帆 / 摄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1949:一个时刻和新中国摄影机制的生成

1949年2月9日, 庆祝北平解放大会上, 听北平市长叶剑英讲话的北平民众

高帆 / 摄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1949年1月,北平市民在东长安街三座门看解放战争形势图,北京

高帆 / 摄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1949年2月3日,入城部队从永定门进入前门

孟昭瑞 / 摄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参加庆祝活动的北平民众在天安门华表下

1949年

高帆 / 摄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1949年10月1日,骑兵部队通过天安门城楼接受领袖和人民的检阅

孟昭瑞 / 摄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沙飞:从南澳岛到晋察冀

1936年10月,鲁迅与青年木刻家,左起:黄新波、曹白、白危、陈烟桥

沙飞 / 摄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摄影记者雷烨与抗敌剧社小演员田华

沙飞 / 摄

广东美术馆藏

河北阜平一区参军大会,参军青年讲话

沙飞 / 摄

广东美术馆藏

大练兵:巷战

沙飞 / 摄

广东美术馆藏

白求恩:从马德里到华北

这是迄今为止所能看到的唯一一张毛泽东与白求恩的合影,拍摄于 1938 年,延安

此照片由白求恩朋友莉莲的儿子比尔先生提供

山西五台白求恩大夫与自卫队员

1938年

沙飞 / 摄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白求恩在河北涞源孙家庄小庙给伤员做手术

1939年

吴印咸 / 摄

吴印咸家属藏

1939 年 10 月 24 日,河北涞源孙家庄,担架队刚从前线抬下来的八路军伤员,等待白求恩大夫医治。当时战斗正在进行,白求恩大夫坚持 给伤员做完手术后才撤离

吴印咸 / 摄

吴印咸家属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