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陈经纬:企业经营要“有多大力量做多大事” |“致知100人”09期

原标题:对话陈经纬:企业经营要“有多大力量做多大事” |“致知100人”09期

《经济》杂志联合搜狐财经“致敬建国70年”系列访谈——“致知100人”第九期(点击进入专题)

上世纪七十年代,广东放开了街道企业和乡镇企业,24岁的陈经纬在广东汕头市自谋出路创办街道居民合作生产组,成立街道塑胶厂。1979年,31岁的陈经纬到香港从事纺织品生意。

改革开放让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往来更为密切。刚从内地来港又有过办厂经历的陈经纬,就抓住了这次千载难逢的创业机遇,并于1983年成立香港经纬集团。

1992年,陈经纬在中国内地成立经纬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外商投资企业首批集团性公司。

如今,经纬集团业务涵盖产业地产、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国际贸易等多元领域,投资区域覆盖珠三角、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陈经纬的经纬集团,成为香港企业在内地投资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

在经营企业的同时,陈经纬也一直支持社会和公共事务的建设。2009年,陈经纬在香港发起成立香港中国商会并就任主席,为促进香港﹑内地与国际之间的商务交流做了许多贡献。

2015年,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陈经纬捐赠暨南大学2000万港币,设立暨南大学经纬粤港澳经济研究中心,后升格为经纬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院,为大湾区相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帮助。

本期嘉宾: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香港经纬集团创办人兼主席 陈经纬

经济杂志&搜狐财经:上世纪70年代,你在家乡广东成立塑胶厂。1979年,你进入香港,白手起家开始从事纺织品生意。你是否能回忆下当时是如何考虑的?

陈经纬:起初创业是和亲戚朋友几十个人,一起凑了几千块钱买国营工厂,修理退下来的残旧设备。

从塑胶工厂开始,最开始是从塑料瓶盖、塑料袋做起。在这个工厂整整就干了七年,整个工厂都是由我一手创办起来的,解决了三百多个劳动力就业。

1981年,我在广东汕头那边做来料加工厂。后来因为在香港做纺织品贸易生意越做越大,就把来料加工厂收掉,全力以赴做进出口贸易。

1990年以后,我就把重心全部移到内地。我们跟随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路走过来,对国家改革开放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企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经济杂志&搜狐财经:1996年,你在上海成立了经纬置地有限公司,开始涉足商业地产的开发,公司也向多元化道路发展,你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陈经纬: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于是我们把纺织工业的规模逐渐缩小,投资专业市场和商业地产,取得很好的效益。

国际贸易是我们的老本行,为了逐步发展,我们收购了上海最早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叫跨境通。我们还成立了全球商品博览汇。

第二是电子商务与实体相结合,第三是仓储物流配合产业,我们认为这个前途也会很好。我们在泰国收购了上市公司,买了一万多亩地,未来就作为产业的开发用地。现在泰国有保险公司,香港也有资产管理公司。

现在我们就三条线:一条线是地产,一条线是国际贸易,一条线是金融。通过这三条再细分下去做。

我们38年来在内地发展,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虽然做得没那么大,但利润不错,不会受到资金方面的困扰。

有多大的力量就去做多大的事情,力量还不到的时候,我们就做小一点,这是我们集团的经营宗旨。

经济杂志&搜狐财经:为推动港澳台企业和青年人到内地发展,经纬集团适时成立紫荆谷创新创业发展中心,可否请你介绍下该项目?

陈经纬:我在香港发起成立紫荆谷创新创业发展中心,联合了内地十二家名牌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

那么短时间能够成立,是因为我之前就做了很多工作。在这之前,我已经当了七八家大学的校董和几家校董会的副主席。提出这个想法以后,大学都非常支持。

我们集团内部捐出2.4亿港币,每家大学两千万,专门来培训港澳台侨的学生,还有小部分内地的学生。

现在有三千多学员培训完成了。培训后,第二步就是提供创业的基地,已经有70多家入驻我们的紫荆谷众创空间。第三就是为他们提供融资支持,支持他们的发展。

经济杂志&搜狐财经:你认为紫荆谷要打造“东方硅谷”,还需要做出哪方面的努力?

陈经纬:最终目的是想做到这样,这是一个想法,也是概念,我们只有一步一个脚印。

要打造“东方硅谷”,需要找一个好的地方,能够有人才,有土地可以建厂房、研究院,一步一步来做。

第一步是培训;第二步就是众创空间,让这些培训以后的学生来创业;第三步是融资;第四步才做“东方硅谷”。

经济杂志&搜狐财经:你捐赠暨南大学成立“经纬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院能发挥什么作用?

陈经纬: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的发展就是做一些研究报告提供给政府、企业做参考。

我们非常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因为可以互补。如果粤港澳大湾区能够成功做起来,各行各业都可以到广东来发展。

如果发展得好,内地企业也可以到香港,将营商网络结合起来。我相信这个概念非常好,我们也可以做好。

经济杂志&搜狐财经:你从2004年起,连续六年,赞助了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并连续八年出席会议。你对我国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有什么建议?

陈经纬:早前有段时间,国内的信用管理非常缺失,三角债、坏账很多,法律也不完善。我就组织了贸促会与国外机构合作,在国内召开了信用风险管理大会。我们集团连续独家赞助了六年,我每年都出席演讲。

现在国家信用管理已经进步了很多,我当年在大会提出要用数据库来管理信用,对不守信用的人亮出黑名单。

我也提出要成立多家有规模的信用评级机构,公平合理地评级。现在我的提案基本已经落实了,对国家,对我们商界做出了贡献。我自己也很骄傲。(本文工商数据由天眼查独家支持)

(搜狐智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搜狐财经与经济杂志联合打造的“致知100人”系列访谈。)

IMF前副总裁朱民:改革者从不墨守成规|“致知100人”01期

对话张近东:企业转型要有超前规划,要谋定而后动|“致知100人”02期

对话倪光南:追赶发达国家芯片产业,要做好长期准备|“致知100人”03期

对话赵梓森:5G无法取代光纤通信,至少还要用2000年|“致知100人”04期

对话蒋锡培:企业创新要对标全球最好的企业|“致知100人”05期

对话陈晓龙:企业不要急功近利赚取利润|“致知100人”06期

对话宋志平:企业家最重要的品质是有担当|“致知100人”07期

对话邓亚萍:企业家与运动员都需要有拼搏精神 |“致知100人”08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