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作,他重走長征路——著名画家陈耀年写生作品

原标题:為創作,他重走長征路——著名画家陈耀年写生作品

機緣巧合,汕頭日報記者陳文蘭初識陳耀年老師。文蘭小姐感動於耀年老師對藝術的執著,對生命的尊崇。他的苦行僧精神,與長征精神無縫契合。遂有今日汕頭日報的採訪報導。

采访陈耀年之前记者获悉,这位年近古稀的老画家为作画重走红军长征路,历时30天,探访沿途的风土人情,用手中的画笔深情地还原长征场景。

初见陈耀年老师,给记者的印象是一位低调谦和、朴实真诚的老人。几番交谈下来,虽然言语不多,但却能感受到他内心的丰富。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和性情,才使得他心无旁骛,全身心地钟情自然,寄情山水,感悟天人合一的艺术美感。

汕头大学艺术学院陈延院长曾这样评价:“陈老师不慕虚名,不图捷径,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终必然者!”此言不虚,作画如做人,陈耀年的作品多格调高雅,自成风骨。

近7旬的陈耀年用笔还原长征场景,为了写生他重走长征路挥毫泼墨致敬长征。

阳春三月,春和景明。在雨过天晴的周六下午,记者如约采访陈耀年。走进他的画室,一阵阵书画的徽墨芳香扑鼻而来。春日的暖阳透过一侧的玻璃窗洒进屋里,满墙的画作随着光影流转,似乎灵动起来,不仅有气势磅礴的山水,而且还有花有鸟,每一张画都是陈耀年创造的独特艺术世界。

迎面而来的陈耀年一身中式棉布衣,年近古稀的他一言一行中看不到丝毫暮气,蓄着长须,外表豪放、神情淡然。暄侃片刻,陈耀年从他的画橱书柜中搬出一摞摞画作。巨大的画桌上,一幅幅主题鲜明的“红色作品”被展开,《剑门关》《都江堰》《泸定桥》《赤水长流红军情》《红心重走长征路》……画风清新、意境深邃,艺术地表现、展示、歌颂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给人以坚定坚强、激昂向上的正能量。

“每一个画面,都有一个故事”,陈耀年说,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去敬仰和缅怀。也正是满怀这样的创作激情,陈耀年和他的友人一起,于2017年9月从汕头出发到重庆,历经广元、都江堰、汶川、康定、泸定、遵义等地,历时30天,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红军长征中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战役战斗遗址、重要历史场景,以及一些与红军长征有关的重要历史进行写生创作。作品气势恢宏,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以传统山水画的形式展现先辈们用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

一路创作绘画作品的同时,陈耀年还深入了解长征背后的人物和故事,他说,每到一处,通过和当地老百姓、当地红军纪念馆专家交流,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弘扬红色传统,向英雄致敬”,陈耀年坦言,这次“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就是这种信念让他一直坚持了下来。

融真情于书画艺术

说起如何与绘画结缘,陈耀年脸上泛起了童真和自豪的神情。“我自幼喜欢书法,后来立志学画”,陈耀年告诉记者,10多岁时,他师从蔡光讱学小写意花鸟,后谒拜岭东名家庄礼献先生习大写意,承海派画风。1978年,陈耀年考上汕头工艺美术学校,得恩师刘先春教导,画艺日进。

毕业时,陈耀年成绩优异,被留校任教。这一教就是30余年,陈耀年耐得住艺术的寂寞,不忘绘画初心,育人无数,桃李满天下。上世纪90年代,陈耀年与谢种松、吴作光、郭莽园、陈辛谷等老画家创立汕头水墨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几十年来,陈耀年始终坚持外出写生,地点囊括全国各地名山大川。他广泛收集素材,博采众长,把传统的笔墨技法和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描摹巧妙有机的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富有生活气息、色彩明朗的山水画。品鉴他的画作,记者内心总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欣喜,画家不是简单的复制山水风光,而是大处落墨,线条精湛,从中提取思想灵感与艺术元素,富有诗情画意。

不仅擅长山水,陈耀年亦精于花鸟。他的写意花鸟画中,不仅具有传统的表现形式与笔墨语言,更有中华文化独到的意蕴与品位。虽属不同门类,亦如他的一些书法特点,以书入画,笔精墨妙,不入俗套,自成一格。

尽管如此,陈耀年却秉性低调,他自称为“三无”画家。至今,陈耀年没有加入任何协会社团,每天坚持作画,怡然自得。他说,“对艺术的追求和探索,我永远乐此不疲”,也正是这一份挚爱,激励着陈耀年在绘画道路上一次次从赞扬声和喝彩声中平静抽身,在艺无止境的道路上孜孜以求。

(汕头日报记者 陈文兰 摄影报道)

《重走红军长征路》写生作品展

于2017年12月16日在九禾美术馆成功举办

附錄《重走紅軍長征路》

寫生作品

△雨落江南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笑开颜

△岭上云飞雪

△雪域高原

△苍山如海

△泸定桥

△剑门开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编辑 王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