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籍世界举重冠军蔡炎书口述成长之路

原标题:潮籍世界举重冠军蔡炎书口述成长之路

人物档案

蔡炎书,1964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八一体工队举重队总教练。1985年,开始在全国举重冠军赛中崭露头角,获75公斤级金牌,并打破全国纪录;1986年,获得国际举重邀请赛75公斤级亚军;同年在全国锦标赛中夺冠并打破亚洲记录,随后在亚运会、亚洲举重锦标赛中摘金夺银。1989年在第五十九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中,蔡炎书登上冠军宝座,成为中国第一位重量级举重世界冠军。1993年至2002年,退役后的蔡炎书留在国家队任教,2002年,回到八一体工大队担任举重队总教练,后又担任举重队总教练兼领队,先后培养了张国政、陈燮霞、廖辉、周璐璐等奥运冠军,成为一名“金牌教练”。自入伍以来,他曾立下一等功2次、二等功8次、三等功2次,2014年被评为全军英模,为军队和国家体育事业建树功绩。

口述

我从小比较好动,在汕头市安平路第一小学读书的时候,体育老师就让我练足球。1973年,我九岁,开始在学校足球队训练。每天放学后,别人回家,我们就训练。练了一年多了,足球队的教练看我跑得比较快,就要介绍我到当时的红旗区田径队练短跑。

1974年,我记得应该是在10月份,足球队教练带着我去找区里的田径队教练。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这位教练是我的恩人,我后来能够拿世界冠军,离不开他的栽培,他的名字叫郑睦英。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田径训练。当时我们训练的地方在跃进小学(后为汕头市第十五中学)。

刚进区田径队时,我的短跑成绩在队里排不上名次,在郑老师的带领下,我的短跑成绩进步很快,还拿到了汕头市小学生的第一名。在田径队训练的四年里,我每年都参加这个比赛。后来上初一参加中学生田径比赛,我不是拿第一,就是拿第二。

田径底子爆发强,举重教练心喜欢

那时候,汕头市每年春节都会举办环城跑,当时汕头市比较小,环城跑就是从外马路跑到中山路这一小圈,也就是几千米。

虽然我是练短跑的,但是我们区田径队,不管是练短跑,还是中长跑,都参加了这个环城马拉松比赛。1978年的春节,我代表区参加比赛。当时全市有几千人参赛,我获得了第17名,前几名的都是我们区田径队里练中长跑的队员。

但是就在这次比赛的过程中,我被汕头市举重队教练黄瑞明看上了。他当时是比赛的监督人。快到终点的时候,我还没有在前二十名以内,前二十名都有奖励的,而且名单会贴在公告栏上,这是件非常光荣的事。所以在还有几百米到终点的时候,我开始冲刺了。因为我是练短跑的,冲刺的过程中,我跑得特别快,一下子引起了黄教练的注意,他感觉到我这个田径运动员的素质不错,特别是短跑的爆发力,特别符合举重的要求,而且看到了我的身材比较匀称。到终点后,他找到我,问我想不想练举重?我当时只有14岁,还比较小,我说我得回家跟父母商量。

当时对举重这个项目,父母也没有什么概念,但都不太赞成,他们觉得练举重可能会压坏身体,会压矮了。我的叔、舅、姑还聚在一起,大家开一个家庭会讨论我能不能去练举重,讨论下来,大部分人都不同意,说练举重会伤身体,长不高,所以就不让我练。

后来黄瑞明教练找到了郑睦英老师,让郑老师做我的工作。黄教练告诉郑老师,我现在的身材长得不是很高,练田径可能没有什么前途,练举重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我记得很清楚,我每天练完田径课后,郑老师就叫我到他家里去,给我做工作,他还拿了一些举重老前辈做例子,给我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我特别有印象的是陈镜开,他是中国第一个打破举重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郑老师说,你练举重将来会跟他们一样,拿冠军,破纪录!我回家就跟我家里人说,郑老师每天都跟我讲让我去练举重。家里一开始还是不同意,但转机发生在我爸听说了他一个同事的儿子在省队练举重的事情之后。

七几年那个时候,大家都吃不饱,每个月就是初一、十五这两天吃两次米饭。我爸的同事就跟我爸说,他儿子在市体校练举重,然后被市队调到广州了,吃饭也能吃饱,吃穿家里也不用管了,我爸听后有点动心。郑老师也到我家来给我父母做工作。当时我们家有四个兄弟姐妹,我排老二,我还有哥哥、弟弟、妹妹,所以通过郑老师做的一系列工作,特别是有我爸同事的儿子这个先例后,我爸觉得有一个孩子去练举重也还可以,最后我们家里终于同意了。

一身军装心中梦,打牢基础训练勤

1978年2月底的一天下午,田径队的郑老师亲自把我领到博爱路体育场的举重房。把我带到那儿交给市举重队的黄教练后,郑老师就回去了。黄教练当时是举重队的主教练,他又把我交给另外一个教练方维智。

练习的第一天,教练也不叫我去拿杠铃,叫我去拿木头棍子,叫我举两下子,就是比划两下。练田径的时候也接触过这些小动作,有田径的这个基础,而且领悟能力比较强,训练不到半个月,我就比同年龄的运动员学技术学得快,方教练也觉得我将来是很有前途的,所以直接就让我到体校来住了,吃住在体校。

当时在体校训练的学生分三种:优秀一些的学生吃住都在体校,1978年那个时候,大家都吃不饱,我们在体校最起码能吃饱;有一种学生是上夜校,就是从学校放学后再到体校训练,晚上在体校吃完饭回家,住在家里;还有一种是考察期的队员,吃住都不在体校,训练完就走。新来的队员考察期一般要一两个月,但我训练不到一个礼拜,教练看我学动作比较快,就破例让我直接在体校里面吃住了。

进体校训练时14岁左右,南方人可能身体的发育没有北方人那么快,当时的生活水平也不是很好,我们的身体还没有发育,骨骼也都还没有长好。教练也不着急,知道我们能长成形,主要把基础打好了。体校按正常的训练规律,也是给学生打好基础,盲目加重量,拔苗助长容易受伤。所以我从一开始的观念就是要把基础打牢,把技术动作练好,就像盖楼一样,你把地基打稳了,楼就不容易塌。从练举重开始,我没有参加比赛,一直默默地在市体校训练。

一年半后,机会来了。1979年8月,八一队教练要来汕头招生,广东队的李深教练也准备过来汕头招生。黄瑞明教练就问我说:“你是想到广州的广东队,还是想到北京的八一队?”

你知道,我们小时候上学的第一堂课,讲的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北京是咱们的首都, 从小就是向往的地方。所以,我告诉教练我想上北京。为了避免我被广东队的教练看上,黄教练就让我暂时别练习了,毕竟广东队的李教练也是我们的老乡,如果被李教练看上了又不去的话,很尴尬。所以,李教练来了我就只是跟着大家跑一跑,但是不做动作,这样他就不知道我的水平。过几天,八一队的教练来了,教练让我好好表现,把动作做好一点,争取能被选上到北京。

那天下午的训练,我印象很深。当时我们几十个人在练,八一队的韩贵华教练穿着军装走了进来,身材高大,我们一群十几岁的小孩一下子就兴奋了,一身绿军装,是那时多少少年人的梦想啊,我就想我要表现自己,让八一队的教练看上我。

没想到,韩教练坐下来,从训练房的这边看到这边,不到一分钟,就把我叫了过去。他问了我几句,大概是一些你多大了?体重多重?这样的问题,当时他也讲其他的了,但那时候潮汕人普通话也说不好,听也听不太懂。然后黄教练走过来,让我接着训练,他跟八一队的教练介绍我的情况。

后来黄教练告诉我,韩教练看上你了, 准备要上八一队了,兴奋得我当晚就了回家,告诉父母这个消息。听完,我妈妈就不同意了, “北京太远了,北京不行不行。”作为父母来说,肯定是不同意我到北京去的。因为当时我年龄小,才15岁,而且交通也不像现在发达,对于父母而言,北京太遥远了,无法想象。当时的父母不管你什么事业不事业,将来成功与否,他们不看重这个,他们要的是小孩身体健康。为国争光、拿金牌这些,他们没有概念的。第二天我就跟教练说,家里不同意我到北京去。“你父母怎么这么傻呢?北京多好啊!这个机会别人想去也去不了。八一教练是看上你了。”黄教练说。

当时家里是真的不同意我上北京的, 后来教练来家里做工作,说家庭兄弟那么多,有一个去北京,到八一队穿军装多好啊。通过多次做工作,家里后来才同意了。1979年12月27号,接到一个电报说总部批准了, 我们这一批四个人已经成为八一队的队员,随时可以到北京去了。

赴京之喜众人传,训练艰辛自己知

八一队的电报来了以后,1月9号我们离开汕头,出发北京。我们先用一天一夜坐船到广州,到了广州后买到北京的火车票。以前从广州到北京的火车是慢车,要走两天两夜,48小时。前后一共历时5天的时间,1月14号,我们四个人到了北京。

1980年1月,刚入伍的蔡炎书在天安门前留影

到北京那天,北京没下雪,但下了火车一阵冷风吹过来,感觉特别冷。别人都穿着棉袄,我们就穿着登心绒外套,那个时候汕头也没有羽绒服什么的, 但终于到北京来了,心情特别地兴奋,我们也顾不上冷。从小课本上讲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真的就要成为眼前的现实了!

八一队的驻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里,离火车站有30公里。韩教练派了一辆吉普军车亲自到北京站去接我们。一路上我们都没闲着,看北京马路冬天的风景。北方的冬天不像南方四季如春,什么都是绿的。北京的冬天秃秃的, 树叶全掉了。当时刚刚改革开放,路上的车不多,北京的古建筑比较多,高楼大厦还很少。到了八一队后,教练把我们的军被、军装、军大衣、军鞋全部领好,每人一份拿给我们。那种成为军人了的高兴,真的是只有我们自己亲身体会到的才懂得。从那时,就开始了我进入部队训练举重的生涯了。

到北京时,我还不到16岁,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反正到北京了就是练,每天三点一线:训练场、宿舍、饭堂,就是这么练,也没有去考虑将来要怎么样。在训练场馆里,一遍遍地练习预蹲、挺举、前蹲、后蹲、提拉腹肌等举重的基本动作,每天与杠铃为伴,不停地举起、放下,再举起、再放下。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我的手掌结下了厚厚的老茧。而且那时候部队管得很严,不让我们随便出去,一般就是礼拜天休息一天,我们自己在宿舍泡泡工夫茶,打打扑克,聊聊天,生活也比较单调,一心就是训练。

我当时的教练是杨汉雄,那时他刚从一名运动员转变为教练员,也就二十八九岁,没有教练的经验,在训练上可以说我是他的试验品。而且,刚刚退役的他,也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包括到北京体育大学充电学习,还面临着成家立业的压力。从精力上来说有些力不从心,对我的投入不是很多,而且我们当时也没有目标。两三年后,我的成绩还没有特别突出。

1984年4月的锦标赛队内选拔赛,我举得不好,错失了参赛的机会。说实话我非常沮丧,因为我当时也算是老队员了,别人都去比赛,我却去不了。总教练就跟我的主带教练杨汉雄说,小蔡来了几年成绩也不怎么样,看着没有什么发展,八一队要的是人才,如果不行,就考虑让他回去吧。

杨汉雄教练就把他的训练日记给主教练看,跟队里解释说,虽然我的成绩涨得不是特别猛,但是每年都在有幅度地提高,这个就看出了有发展的潜力,而且我练过田径,身体素质特别好,让队里再给了半年的机会。如果下半年再不行,再考虑让我回汕头。

听到这个消息我就着急了,那一次对我的触动比较大,杨教练跟我也都意识不能再耽误了,必须要拿出一点成绩来了。正好杨教练那个时候在北京体育大学(当时叫体育学院)毕业,掌握了不少教练知识,而且也成家、生小孩了,有充足的精力带我训练。

我们从1984年5月份开始,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在全国冠军赛中,我就闯进全国前六名。这个成绩一下子给了队里以信心。当时战士转干的标准是成绩要达到全国前六名,同时当兵满三年。正好我都符合了,所以这次比赛后,队里就上报我转干。这半年很关键,是我一生中记忆最深的。我要感谢当时让我回家的总教练李启龙,没有他当时的激励,也许那半年又平平淡淡地混过去了。

叱咤举坛刷记录,耀眼新星夺冠军

1984年拿了全国前六名后,我的成绩一下子刹不住车了。1985年4月的全国锦标赛, 我拿了全国前三名。锦标赛是全国最高水平的比赛,当时全国举重界轰动了,我当时还没有到国家队,大家说八一队又出来一个神人!因为在这以前,我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1984年还差点被叫回家。

1985年下半年,全国举重冠军赛我拿了冠军,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拿举重比赛的冠军。这确实是我的举重生涯里又一个很大的转折。拿了全国冠军后,你的想法就有了,目标就更远大了,我要成为亚洲冠军、甚至是世界冠军。1985年可以说是我的丰收年,上半年我正式转干部,下半年我拿了全国冠军,打破全国纪录,现在想想,这是我后来能成为世界冠军最关键的一年。在1986年的全国锦标赛上,我拿了三个第一名,还打破亚洲纪录。

1986年4月份锦标赛结束后,我被国家队选中,从八一举重队进入国家举重队。进入国家队,应该说是每一名运动员一生的梦想,最向往的地方。进入国家队,服装上写着“中国”,这意味着我是要代表国家去比赛的,要去给国家争光, 让国歌奏响,让国旗升起。

一定要给家乡争光,要树立潮汕人的正面形象。我想这是很多在五湖四海打拼的潮人都会有的心声。为国家、家乡、父母争光的想法激励了我每天的训练,我的目标也更加远大,希望能够打破世界纪录。

在国家队训练半年后,1986年9月,我代表国家参加第十届汉城(现在的首尔)亚运会。9月25日,我拿下了第十届亚运会举重75公斤的金牌,这是我为国家获得的第一枚亚运金牌。11月份,我又代表国家参加了在保加利亚举行的世界锦标赛,获得第六名。

1986年,蔡炎书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

当时我作为一名中量级的运动员参赛,咱们国家的运动员在国际上比赛拿冠军的通常都是小级别。而且我是第一次参赛就是拿了前六名,这个也是对我国中大级别的一个突破。1987年4月份,我又取得了亚洲锦标赛的三枚金牌。9月份,获得了第六届全运会的金牌。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与时任国家举重队总教练黄强辉合影

1988年,第24届奥运会在汉城(现在的首尔)举行。当时国外的运动员用兴奋剂比较猖狂,那个时候中国运动员就是吃一些营养品,没有去接触兴奋剂。那一届奥运会我拿了第四名,冠、亚、季军在第二年都被查出来使用了兴奋剂。同年在希腊雅典的世界锦标赛,我拿了75公斤的世界冠军。

1989年,获世界举重锦标赛冠军

1992、1993年以后,国内外使用兴奋剂比较猖狂,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遇到了提高成绩的瓶颈,但作为老队员,我不想借助这些来提高成绩。我认为拿冠军是要靠自己去训练,去拼搏的,不是靠兴奋剂的,对吧?所以我拒绝使用兴奋剂。

1992年,我本来是作为有希望争金的运动员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比较可惜的是,赛前一个多月,我因为踢足球拉伤膝盖韧带,这影响了我整个赛前训练。本来是要换人了,但国家体育总局袁伟民局长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平时的训练水平他还是清楚的,他觉得虽然我受伤了,但让我参赛可能也比换一个人更好。

到巴塞罗那前,我的腿才通过打封闭治疗有所好转。虽然已经不痛了,但是因为整个赛前训练受到影响,比赛时我还是只发挥了百分之七八十的水平,最后没有进前三,拿了第十名,又一次错过奥运金牌。这个是我运动生涯的一个遗憾,什么冠军都拿了,只有奥运会冠军没有拿到。

我的年龄慢慢大了,优秀的年轻运动员也开始崭露头角,1993年北京全运会,我又一次失败了。四年一届的全运会本应该在1991年举办的,但为了运动员能够全力以赴备战1992年的奥运会,就将全运会延迟到1993年举办了。那年的全运会,我三次试举失败,没有成绩。很遗憾,我的运动生涯是以失败告终的。1993年,我也快30岁了,也到了退役的时候。

金牌伯乐挑好马,蔡氏独门有秘诀

退役前,我是国家举重队的团委书记和队员队长,平时协助教练做一些生活管理,包括运动员出国比赛旅途上的事情。所以国家队的领导和教练认为我符合当教练的能力要求。退役后,我没有回八一队当教练,而是被破例地直接从一名国家队运动员转变成国家队的教练员,当一名助理教练协助总教练。

我的教练员生涯从国家队快速起步,这个是好事又有不好的地方。好的一方面是,国家队是一个大平台;不好的一方面在于,直接就当国家队的教练,基层体校的、省队的队员我都没有带过,从经验方面可能会差一点。从一名年轻的运动员直接当国家队教练,肯定会有来自外部的质疑和压力,但这些也变成了一种动力——我就要好好地培养冠军,证明我符合国家队教练的资格。所以,我要求自己必须要有培养奥运冠军水平的教学能力,要向老教练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水平。

国家队都是资深的高水平教练,全国各省专业队前几名的队员一般都是给老教练带,所以我是从年轻人培养起的。我挑的队员一般都是还没有拿到冠军的,我会看他是否有发展潜力,通过跟运动员聊天,了解他是否有目标和他的思想情况。

1999年国家队选队员,在比赛中取得全国冠军的会选到国家队试训,教练们看上了哪个运动员就带谁。那一次,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张国政也在其中。他以1998年获得全国举重比赛冠军的资格,选到了国家队试训。

国家队举重训练房是长条形的,张国政从训练房的最外侧练到最里侧,让教练挑。一个星期过去了,没有一个教练看上张国政。为什么?第一,他的年纪大,他当时已经25岁了。除此之外,他还不是专业队出身,基本功动作不是特别好,不是特别协调。他是北京体育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和专业队队员天天在训练不同,他要上课,下课了才去训练,基本功打得不好,所以没有一个教练看好他。

当时的总教练杨汉雄就跟我说,张国政在这一个礼拜了,再回去,这一生肯定就不练了,你给他一个机会带带他?杨汉雄总教练也是我的师父,他自己不能带队员,师傅要我带,我不带也不好,是不是?但要我带张国政,我压力也很大。我当时主要带的是不到二十岁的年轻队员,张国政25岁,说一句不好听的,这个年龄在国家队一般都要退役了。而且当时我只能带五六个队员,带了张国政,我只能把我手里的一两个队员先交回省队。

但找张国政聊了之后,我就确定要他了。为什么?因为首先他来国家队,不是冲着这身中国队衣服,他有目标——我要拿冠军。他不仅有目标,而且思想过硬。他也是迄今中国唯一一个正规本科四年毕业的奥运冠军。他除了思想没得说,身体素质还很好。我发现他的力量很大,技术方面可以通过训练慢慢改正,但力量是天生的,举重没有力量是不行的。

别人看到他年纪大,动作差的弱点,但我发现了他的优势——思想过硬,文化素质高,而且在力量上有天赋,所以我愿意冒险一次,我确定带他。他也非常争气,带他不到半年,1999年7月份他就取得了亚洲锦标赛冠军。1999年底,他闯进世界锦标赛第六名。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他取得第四名,和我当年一样,师徒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都是拿了第四名。1987年我是全运会冠军,14年后的2001年,张国政也拿了全运会冠军,都是在广东。2004年,他拿到了雅典奥运会冠军。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前夕,国务院总理李鹏亲切接见中国举重队全体队员。图为李鹏与蔡炎书亲切握手交谈

服从军令回八一,重振士气造劲旅

2002年,我接到八一体工大队的通知,让我回去当主教练。因为八一举重队自从我1987年拿了全运会冠军后,时隔15年再也没有拿过冠军了,团体排名一直在全国10名之外。八一队的领导很着急,急召我回去。军人要服从命令的,所以我在2002年回八一队带队,张国政就交给另外的教练带。

我回队时,正是八一队的低谷期,特别是男队,已经有十几年没拿冠军了,女队还有拿过一个世界冠军。以前八一举重队是比较辉煌的,出了很多的人才。1956年,打破了新中国第一个世界纪录的举重运动员陈镜开,就是八一队的队员。

我2002年回八一队当主教练以后,我要求自己为八一举重队再造一个辉煌,重新振奋八一举重队的雄风。除了着力培养出类拔萃的名将,我也提高了整个举重队伍的战斗力。一方面,利用双计分的政策,在地方选拔能够在短期内出成绩的队员;另一方面,我“从严治军”,要求运动员形成严于律己的军人素养和顽强拼搏的作风。

很快,在2003年的全国锦标赛上,我的学生拿了冠军。这个成绩产生于2003年全国非典过后。按照这个学生平时的成绩,他前三名都拿不了,为什么能拿冠军呢?当时三、四月份因为非典,全国都停赛停训,什么时候恢复比赛和训练尚未通知。我跟学生说,别人休息放假,我们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备战,随时准备比赛。所以当其他运动员都放假了,我们仍然在训练。

6月份,体育总局突然下通知说,举重比赛在一个月后举行。时间非常仓促,其他运动员休息了一个月多没有练,没有时间恢复,比赛时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只能发挥他们八成的水平。但因为我们一直在训练,通知下来后,我们直接进入到赛前的训练和状态,所以我的学生能够百分之百地发挥。2003年,八一举重队在十几年后又一举夺冠,重新取得了冠军。

2005年,我的学生又拿到了全运会第三名。这对于18年来没有全运会奖牌入账的八一举重队来说,也是一个小突破了,这枚铜牌一下子给八一举重队很大的信心。2008年全运会首金陈燮霞也出自八一队,2008年的奥运冠军廖辉也是我从湖北仙桃选进八一举重队的选手。这些对于我自己的教练员生涯也是一个激励,我不止在国家队能够带出队员,在八一队我也可以。

2012年8月,北京潮人为参加伦敦奥运会载誉归来的中国举重队金牌得主周露露所在的八一举重队队长蔡炎书庆功。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会长杨贤足(左一)向蔡炎书教练赠送邮品“牡丹花”,向蔡炎书和运动员表示敬意和祝贺

2008年,八一举重队被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先进集体”;男队团体缺席前八名多年,2009年我们恢复了前五名;2010年和2016年我们在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团体都获得总分第一名。

我在汕头时是八一队的伯乐把我调到八一队,我才能有今天,我从自己的生涯亲身感受到人才的珍贵。对于一匹千里马而言,伯乐是关键,再好的队员,没有机会也出不来;而教练员的教学的水平再高,没有千里马,就好像没有好的烹饪材料,你是做不出好菜来的。所以我也常常和教练们说,做教练,必须要去多发现一些千里马。

心系桑梓促发展,凝聚潮人做贡献

2017年12月29日,八一体工大队(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体育工作大队)完成隶属关系的转化,八一体工大队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文化体育局下属单位,转隶之后隶属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因为世界军人运动会没有举重的项目了,八一举重队也在去年年底被撤编,2018年我在做的主要就是一些善后的稳定工作。

2008年,蔡炎书是北京奥运会汕头火炬传递活动汕头站第一棒火炬手

虽然15岁我就离开家乡,赴京训练,但故乡十几年的成长经历对我的体育生涯影响深远。我一直在关注汕头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发展。2008年,我成为奥运火炬传递活动汕头站第一棒的火炬手,这对我来说,是个向世界展示汕头人的风采的机会,是一项荣誉。我目前还担任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兼汕头分会会长,希望能为凝聚海内外潮人、促进家乡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下一步我想组织一些比赛,比如世界潮人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通过这些赛事,不光宣传体育精神,还要把潮汕人的良好作风和优秀文化传统向国内外宣传出去。

来源:北京潮讯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潮 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