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银行,在泰国是富翁,却不忘帮助那些华裔商人

原标题:创办银行,在泰国是富翁,却不忘帮助那些华裔商人

陈弼臣,生于1910年,卒于1988年。原籍是中国潮阳潮南峡山人。5岁的时候,陈弼臣被送回家乡上小学,后因家贫辍学。17岁时又去了曼谷,在那里当售货员,也干过厨师和搬运工,还担任过两家公司的职员。

经过自强不息的奋斗,终于从一家公司的一名秘书升任为这家公司的经理。之后,他又在几位朋友的帮助下,集资筹办了一家五金木材公司,并自任经理。之后他陆续又办了3家公司,专营木材、五金、食品、药物以及大米的外销业务。经营得相当不错,与亚洲各地的商业团体建立了广泛的友好联系,生意日渐兴隆,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到1944年,陈弼臣与泰国的10位商人筹资20万美元,创立了盘谷银行。在这以后的20年里,银行的资产保持着平均每年20%的增长率,一跃而成为泰国最大的银行,陈弼臣也成为泰国的第一号富翁。

每位企业家都有自己的经营之道,陈弼臣的经营哲学与众不同。直至陈弼臣年逾古稀,他依然精力充沛,不仅参加每周两次的董事例会,而且每天要到总行督阵,亲自处理重要事务,就主要贷款和关键问题提出意见。  

泰国每年的出口贸易中有40%是盘谷银行资助的,此外,盘谷银行还经营泰国40%的大米贸易。陈弼臣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海外华人,深知创业的艰难,更知道华人在国外的艰难,所以,他时刻不忘团结、帮助自己的同胞。

早在创业之初,陈弼臣就经常帮助那些被外国大银行拒之门外的华裔商人,为他们解决资金和业务上的困难。在盘谷银行初建时,陈弼臣就与亚洲各地的华人商业团体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他已经跃身亚洲最大的富豪之列,可每个月还抽出两个周末赶赴东南亚各大城市和香港,与他的华人老朋友们洽谈业务。陈弼臣的后代都出生在泰国,受的是西方的高等教育。从表面上看,他们都越来越西方化和泰国化,但他们血管里流的依然是炎黄子孙的血,他们身上跳动着也依然是一颗中国心。

提起祖籍,他们都以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而感到自豪。“我父亲对中国改革开放很有信心。”陈弼臣的长子陈有庆说,除了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外,父亲投资中国也是为了表达一份爱国情怀。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赚钱的7000种生意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