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与共产党人梅龚彬(下)

原标题:叶挺与共产党人梅龚彬(下)

蔡长雁

第412期

因各种原因,叶挺曾一度“离党”(周恩来语),但是在离党期间,他仍千方百计保持与党的联系,保持与共产党员的交往。梅龚彬是中共情报界“抗战三杰”中著名的“隐杰”(另两位是“怪杰”宣侠父和“英杰”陈希周),叶挺与三杰都有着不解之缘,这里主要说说叶挺与梅龚彬的关系。

在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内并肩战斗

福建事变后,十九路军的陈铭枢和李济深仍不放弃反蒋,密谋两广事变。潘汉年指示梅龚彬和陈希周(后又加派宣侠父化名宣古渔到香港)随十九路军撤到香港,做长期卧底国民党民主派的准备(接头人还有胡鄂公和朱挺,原名钱讷冰,以及九龙方面开诊所的医生柯麟),叶挺也一直保持与十九路军将领们的联系,策划反蒋。

在宣侠父、梅龚彬、陈希周等共产党人的协助下,李济深等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于1935年7月成立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同盟成员主要由原福建事变各党派人士和原十九路军中上层军官、国民党左派以及无党派人士组成,推举李济深、陈铭枢等为中央委员,李济深为主席。 宣侠父、陈希周、和梅龚彬等共产党人,分别担任了同盟的不管部长、群运部长、和宣传部长。 叶挺是同盟军事委员,与宣侠父、陈希周、梅龚彬等共产党人成为同事。梅龚彬感觉敏锐,深谋远虑, 是中华民族抗日同盟活动的中心人物。梅龚彬在香港铜锣湾的寓所,实际上是中共反蒋抗日联合战线的一个地下机关。

参加同盟后,叶挺在夫人李秀文陪同下每月从澳门过海到香港二三次,参加中华民族革命同盟的活动。 还两度偕妻子到福州、厦门等会见与同盟保持关系的地方反蒋抗日分子,了解他们接应同盟重返福建建立反蒋抗日活动基地情况。 同盟扩充《大众日报》作为机关报,梅龚彬、陈辛仁等在香港创办了《民族战线》作为同盟的理论刊物,还在香港成立了半岛书店,发行《在抗战旗帜之下》《大众动向》等刊物。陈辛仁是北平中国大学学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北方部的作家,笔名辛人,1936年4月他与丘东平一起抵达了香港,在香港,结识了梅龚彬,后来也结识了叶挺(他是广东普宁县人,与叶挺是大老乡),为他以后参加新四军埋下伏笔。由于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香港当局查禁了《民族战线》,封闭了半岛书店, 梅龚彬便与叶挺商量,由叶挺主持在澳门板樟庙街办了一家小印刷厂,印制同盟的报刊杂志。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在统一思想后,同盟在《救国时报》上发表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主张,支持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叶挺在事变后立即要求梅龚彬陪他去上海会见潘汉年,潘汉年从苏联回国时,曾在香港会见过叶挺,向叶挺详细介绍了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所以叶挺急着想见潘汉年了解党对西安事变的真实态度,再利用自己熟悉国共双方的有利条件,促和双方,想为和平解决事变共同抗日尽点力。在上海见过潘汉年后,又到南京见了何应钦,因见何应钦对和平处理事变的态度冷淡,便放弃了协调两党关系的努力。

卢沟桥事变后,同盟发表宣言,号召国内外盟员和全国同胞动员起来,各尽其力,拥护政府,抗战到底。蒋介石也发电报到香港,请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来南京,共赴国难。10月,李济深等发表《中华民族革命同盟解散宣言》,同盟正式解散。因为同盟是党控制的一个民主组织,党实际上反对解散。同盟解散后,党内对梅龚彬进行了批评。

梅龚彬支援新四军

得知叶挺出面组织新四军的消息后,在上海的梅龚彬非常高兴,得知曾经在香港共同办报的陈辛仁这时已经回上海,和作家丘东平〔两个在东京左联时的同学〕参加了上海文艺界抗敌协会所组织的战时服务团,便找到他说,叶挺改编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的事已得到周恩来的支持,国民党政府也表示同意把南方各省游击队编为一个军,叫陆军新编第四军,并同意任命叶挺为该军军长。陈辛仁听后喜出望外地说:“这真是太好了!我和丘东平早已约好要到叶挺那里去参军的。”梅龚彬把陈辛仁介绍到叶挺那里,于是陈辛仁、丘东平就参加了新四军。

陈辛仁等随着叶挺先从上海到了南京,和叶挺住在一起(山西路一座楼房里,那里住着叶挺、陈铭枢、蒋光鼎等人)。 1937年9月,南京八路军办事处的董必武和陆定一到山西路来探望叶挺时,叶挺派人把邱东平和陈辛仁找去,跟董必武、陆定一见面,说明他们是自愿到新四军去工作的。随后,他们随叶挺一起到武汉参加军部筹建工作。 叶挺在武汉组建新四军军部时,梅龚彬正在武汉,也驻在新四军办事处, 和陈辛仁住在一起,1938年夏天陈辛仁赴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时,梅龚彬曾专门写信给叶挺,叶挺收到信时非常高兴。

1938年8月,梅龚彬(任国民政府教育部任特约编辑)到第三战区前线慰问抗日将士,9月下旬到达泾县云岭新四军总部,叶挺挽留他住了一段时间。 当时正是叶挺心情糟糕坚决要求辞职的时候。1938年6月叶挺向周恩来、叶剑英等人建议在新四军组织一个委员会,共同商议军政问题,改变自己在军中不妙的地位,但新四军委员会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叶挺仍然只是一个党外盟友,依旧感觉无法行使军长应有的职权。8月,叶挺致电长江局,表示要辞去军长职务,28日,周恩来等复电挽留,并说:项英正在延安开会,等“延安会毕,我们拟来一人帮助整理四军工作。”正在等待之时,老下级老朋友梅龚彬的到来当然令人高兴,所以多留了几日。

9月30日,叶挺发电报给项英,说拟于下月到顾祝同那里去一次,如能请准假,则返香港视察各方情形。果然,10月就去了上饶请准了假,10月18日,顾祝同致蒋介石电:“新四军叶军长挺,以不易行使职权,颇怀去志,现已请假赴汉,谒钧座,表示辞职,并向周恩来、陈绍禹交涉加大职权。”21日,叶挺致电蒋介石,表示在新四军“虽鞠诚戮力,劳怨不辞,亦无从措施”,“伏乞准予免去军长一职,以免误公”。蒋介石阅后当即批示:“电复慰勉,并询病况,如无人恙,望即来渝一叙。”22日,项英回到云岭,叶挺与项英商量,借助余汉谋在广东东江成立游击队,项英赞成,并答应抽调一批广东籍军政干部和枪支支援。

这样叶挺偕夫人离开云岭新四军军部去南昌, 梅龚彬自9月到皖南,就与叶挺一起,叶挺上述行动他虽不全知晓但对叶挺辞职一事总是知道的,他几乎见证了叶挺辞职的全过程,但他知道了也没有办法,一不知道叶挺辞职的真实原因,更不知道中央对叶挺辞职的态度,所以跟着叶挺到了南昌,在南昌才与叶挺分手。他知道叶挺要去广东韶关,那里是国民党广东省党政军机关的所在地,叶挺要去那里找余汉谋组织东江抗日游击队,而梅龚彬则要去江西进贤探望方少逸(中山大学进步学生)率领的中山大学战地服务团。

叶挺在南昌离开梅龚彬后,先到了武汉,探访自己的至友严立三 ,严立三当时任湖北省代主席,在省府谈及叶挺辞职事。严立三喟然曰:“不干也好,留以有待吧。”叶挺从武汉再到韶关。在此期间,由于周恩来和叶剑英等在撤退途中并不知道叶挺所在,11月2日,周恩来致电项英说,“希夷(即叶挺)尚未见,正从各方面探访中。”电报否定了项英另换军长的意见,提出“我们估计希夷不回部,蒋亦不肯另委别人。为统一战线的继续发展,希夷回部工作是有利的。”

等梅龚彬到达衡阳与周恩来叶剑英会面后,周恩来才知道叶挺的行踪,于是周恩来、叶剑英立修密件一封,派梅龚彬和方少逸从衡阳追赶叶挺,他们赶到衡山,叶挺到了韶关,他们赶到韶关,也遍寻无着,打听到此时叶挺已到了三华县余汉谋的总部,他们又匆匆忙忙赶到三华县,不想,这时叶挺已到了汕头,将取道汕头赴港澳。梅龚彬立即按周恩来的指示精神写了一封长信,派方少逸追往澳门交给叶挺,恳请他火速返回新四军总部。 但直到次年2月,在周恩来的亲自陪同下,叶挺才回到新四军军部。

梅龚彬本人一直想参加新四军,苦于没有机会。1940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韩德勤部在苏北与新四军寻衅闹摩擦,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苏北分会要求重庆总部派员处理,正在战地党政委员会协助李济深工作的梅龚彬争取到这个机会,欲以视察苏北战地特派员的名义去执行“视察”和“调解”任务,希望借此机会,投奔新四军跟随叶挺抗日。但在上海租界等候时机时,皖南事变发生,叶挺被扣,新四军番号被蒋介石下令取消,梅龚彬参加新四军再随叶挺征战的愿望终成泡影。此后,叶挺与梅龚彬再无机会见面。

显然,叶挺在历史上组织上虽然一度离党,但在思想上、情感上和行动上几乎一直没有切断与党的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作者系宣城市档案局局长,方志办主任)
制作:童达清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