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画院25周年系列活动 | 故园寻梦·罗修硕作品展

原标题:揭阳画院25周年系列活动 | 故园寻梦·罗修硕作品展

前 言

揭阳地处潮汕平原,北靠兴梅,南濒南海,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自古以来便是一座温润如玉、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

揭阳的书画艺术,据有文字考证,其源可溯至明代,可谓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揭阳画坛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绘画园地繁花似锦,美术队伍人才济济。在这片文化的沃土上,揭阳画院历经二十五年的耕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自1993年成立以来,揭阳画院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倡导多元兼容、多元互动,鼓励画师们坚持文化自信,不断挑战自我,立足传统,面向现代,实现艺术上的自我提升;组织各种形式的采风、写生、笔会和对外交流活动,团结和引导画师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拓宽视野,在多重交汇中寻找创作灵感;始终坚持主旋律及现实题材创作,充分发挥画院的创作优势,组织画师们创作出一批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和当代社会发展新貌的作品,彰显出画师们积极实践自身文化职责与文化使命的精神。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的揭阳画院,不仅汇聚了一批在全市颇具声望的名家,更形成了一支在近年的全国、全省大展中崭露头角的新锐群体,已经成为揭阳当代美术创作阵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我们一定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作为理论引擎,把艺术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创作准则,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为日常创作和工作任务的重点,敢于自我否定,不懈追求,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塑造出揭阳画院良好的学术形象。

新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焕发新状态,做出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因此,在揭阳画院成立25周年之际,我们特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以让画师们能凭借时代发展的新风,继续把更多蕴藏在人民群众、蕴藏在生活中的艺术灵感激发出来。同时,我们更期待社会各界能为我们每个阶段的创作提供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为这个艺术群体打开更为广阔的创作思路,提升更具高度的艺术境界,推动画院学术的新创造与新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迎接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缔造中华文化的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2018年2月

故园寻梦

罗修硕作品展

主办单位

揭阳书画网

悟道逸斋 美术馆

2018年7月27日

下午15:00

2018年7月27日-8月2日

策展人

郑博洲

悟道逸斋美术馆

揭阳市榕城区同德路中段金和邨南梯二层

罗修硕,又名罗修息,别号老修,广东省普宁市流沙泗竹埔村人。在普宁二中读书期间,师承潮汕书画名家蔡光讱先生。

出版有《罗修硕画集》《竹风兰韵》等。

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揭阳画院画师。

潮乡陇陌最情牵

罗修硕“故园寻梦”系列作品赏析

文/郑沛佳

揭阳画院理论委员会主任

潮乡陇陌最情牵

罗修硕“故园寻梦”系列作品赏析

文/郑沛佳

揭阳画院理论委员会主任

罗修硕老师出生于普宁流沙泗竹埔村,自幼热爱画画,青年时期师蔡光讱先生,打下了坚实的笔墨基础。几十年来醉心丹青,笔耕不辍,虽非科班出身,却以画名闻于潮汕。

近几年来,他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家乡的挚爱之情,不顾年事已高,深入田间地头对景写生,收集素材,创作出“故园寻梦”系列作品。用自已的绘画语言述说着浓浓的乡土情感,倾注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表达对生活的希望和期许。

如何表现乡村题材,是他苦苦思索的一个课题。最终,他想到了打破传统框框,师法自然,取材生活,博取众长,古今中外皆可为师。他的画,笔墨是传统的,而在构图、取景和色彩运用上又吸收了西画的长处,因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展读他的这批作品,我们不禁为他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所打动。

画乡村风景最难之处在于将乡村画出中国画韵味,而且能够纳入山水画那样高雅灵秀的格调。修硕老师有着数十年的笔墨功夫,因而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他的作品,既不是通过丘壑的遮掩迭出、也不是通过峰峦的耸立深凹来形成构图的纵横开阖,而是通过农舍院落和杂树良田的巧妙穿插,以及烟云风月的造境来构成画面平中见奇的视觉效果。无论是方形构图营造的视觉中心,还是窄条构图散化的平面分割,都不难看出画家如何把这个本是平远村景的表现对象巧妙地转化为富有山水画那样峰峦起伏、林泉穿插的画面结构。他还擅于用烟云流水来表现画面的虚实。烟云和流水是传统山水画必不可少的魂灵,也常为画面的留白处,是山水画以虚画实的主要方法。在他的乡村描绘中,既较好地运用了潮汕随处可见的小溪小河的这一元素,也常常利用平烟淡霭来制造画面的动感,从而较好地处理了在乡村农田的平原上如何解决画面的虚实结合问题。除了庄稼田野能够被巧妙地转化为他山水画上的结构元素,就是画面上的那些农家小院也能通过笔墨转换进入中国画表现的语言系统。画面中常常与树木同时出现的垛草、篱笆、小船等,也几乎是以画丛林树木相同的笔法来勾皴,其笔线的毛涩与骨法用笔的力度,早已成为和画面相谐调统一的中国画笔墨元素。

修硕老师的这批作品,表达的情感不是骚人墨客的那种孤芳自赏,也不是归隐生活那种超凡脱俗的散淡冷逸。从他那些为画作题写的画名,如《人勤春早》《夏日村居》《静对南山》《侨乡春意浓》《出水芙蓉绕屋开》和《依山傍水老潮乡》等不难看出,画家完全是以对故乡的怀恋来抒写那些乡土情韵的。那些乡村对于他的山水画而言,都是亲切温暖的记忆,而不是倪云林那般的萧索冷逸。如果说,他的那些乡村风物也有散淡,那一定是回归田园的忘怀与淡然,是现代生活的一种精神诉求。他的作品,宛若一首我们曾经熟悉而当下已经陌生的弦歌,从画家的画里,飘忽而起、悠长而至。青山、竹林、芭蕉、榕树、水塘、小河、农舍、鸡鸭等乡村符号,编织在画家那并不阔大的画幅里,十分安详却又灵动而蕴含生机。《梓里欣荣》以城郊乡村生活为题材,茂密的榕树、摇曳的竹影、错落的老屋、悠游的鸭子,构成了一幅富于潮汕情调的画面,而远景屹立的高楼又透露出新时代的气息。《丹橘满山》中,漫山遍野的橘子和挑着担子的果农,把山村渲染得生机勃勃、热情洋溢。而在《清江一曲抱村流》里,凝重的远山、农舍墙头斑驳的痕迹正无声诉说这里光阴的故事,在宁静的小河中间,一条渡船嵌套其间,那么的安逸清闲、厚重且从容。在这桃花源似的景致里,是有着多少乡情寄托其间。

书法家、诗人温锦照先生为“故园寻梦”的每幅作品都题上了诗作,堪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现借其中一首,以作本文之结尾。诗曰:“不写名山与大川,潮乡陇陌最情牵。平常草木窗前月,意挚情真第一先。”

2018年7月18日于碧筠斋

www.jieyangwenyi.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