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宝子碑》对后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原标题:《爨宝子碑》对后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关注我哟

《爨宝子碑》对后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杜华

内容提要:《爨宝子碑》被发现后,它独特的书法艺术价值经历年名家的不断挖掘和研习,逐步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富有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在我国近现代的文化发展中,此碑在某些领域迎合了发展的需要,并促进其取得突出的成效,充分彰显出主体性的作用。本文分别从爨文化、教育文化、书法创作、学术研究、旅游文化等发展方面展开论述,所举材料可靠详实。

关键词:《爨宝子碑》 文化发展 影响

中国书法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历经几千年的不断发扬光大,其艺术灼灼其华,熠熠生辉,令世人叹服。然而,在浩如烟海的名碑古帖中,文化价值最高的,当属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清乾隆43年在云南出土的《爨宝子碑》了。《兰亭序》在当时王羲之的地位影响下和后来历代皇帝追捧重视下,积淀了较为深厚的文化色彩,这众所周知。《爨宝子碑》戏剧般地从一块名不见经传的石头华丽变身为诸多名人志士眼中的宝贝,引起了书法界、政界、历史文化界及广大书法爱好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经过许多仰慕者的心追手摩,“小爨”(《爨宝子碑》)书法一时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经久不息。它是我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是东晋碑版书法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爨宝子碑》在中国汉文字演变史上和书法艺术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独特作用,是研究中国汉文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书体和书法艺术的典型实物资料。此碑的发现,足以考究汉文字由隶书演变为楷书的递变之迹。同时,此碑的发现,也是研究云南地方史和滇东北古代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明、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艺术和汉族文化艺术交流融合的珍贵实物资料,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艺术史上乃至中国历史文化艺术史上的稀世珍宝。本文着重讨论《爨宝子碑》出现以后,它在中国和云南的一些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一、《爨宝子碑》经典地位的确立

(一)、《爨宝子碑》的出现

《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立,清乾隆43年(1778年)出土于云南曲靖县南扬旗田村。碑高五尺四寸,宽一尺八寸,碑文13行,满行30字,共403字。碑文爨氏,名宝子,字宝子,东晋宁州建宁群同乐县人,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七年(382年),卒于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官至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碑后有清曲靖知府邓尔恒题跋。清咸丰二年(1852年),时任曲靖知府的邓尔恒,生来爱吃豆腐,有一天他偶然在厨内发现豆腐上有奇异的汉字,经仔细观察,原来正是史书上记载的爨碑文字。追其源,最后在一农夫家里找到了该碑。

(二)、《爨宝子碑》的艺术价值

《爨宝子碑》的用笔瘦硬挺拔,方中寓圆,笔锋铺开,棱角自然突出,类似方笔隶书,中间稍细,线条圆润含蓄,有呈下湾的走势,具有篆书的挺拔感与婉通感,两头圭角呈方,同时加入侧锋的使转,显得峻峭多姿,骨力外露,给人一种阴森透体的冷刹之气感。结体上,活泼多变,动中有静,参差错落,天然有序,颠倒反常,巧拙呼应,收放自然,淳朴含蓄,尤其随着点画的走向及其之间的组合关系变化,分割出字内空间,与规整的楷书拉开了距离,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审美情趣。从章法上看,字字意别,空灵贯通,字形大小错落有致,姿态万千,给人以摇曳多姿之感,很适合当代强调展厅视角效果的书法创作审美取向。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称“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尔。”(1)此碑章法是对王羲之这一说法的有力印证。论气韵,此碑既有明显的楷书风范,又在很大程度上含蓄着隶书的韵味。笔法上,时楷时隶,姿致散逸,意趣盎然;字型上,拙中有巧,气势雄强,随型造字,妙趣横生,每每捧之于手,一种端庄朴茂、土尽俗尘的古雅气息迎面扑来,令人神清目爽,不禁拍案叫绝。难怪白蕉先生如是说:“观《爨宝子碑》,正不必惊其结体之奇,当悟其重心所在。字有重心,则虽险不危。”(2)

因《爨宝子碑》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且其美学价值也和时代的审美思潮相契合,得到了清代以来很多名家的高度肯定和赞扬,使其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北碑的经典。通观此碑,不管是它蕴含的价值取向、书法魅力、艺术风格,还是人们学习之后所获得的体会,都具备北碑经典品位的因素,故《爨宝子碑》这块“南碑瑰宝”以它独特的身姿屹立在中国书法名碑之林,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二、对爨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爨宝子碑》解读

在云南文化发展史上,爨文化是继古滇文化之后崛起于珠江正源南盘江流域的历史文化,以滇东曲靖为中心,上承古滇文化之余韵,下开南诏大理文化之先河,在汉末至唐中叶的五百多年间,时间大致为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至唐天宝七年(748年)。爨文化主要体现在碑刻姓氏、盟誓、“遑耶”、“鬼主”等文化元素上。爨氏的产生兴起,促进了南中地区各民族的融合与发展,维系了边疆地区社会的稳定与进步。爨氏是当时南中地区的主体民族,主要是移民汉人与当地经济文化较发达的滇人的融合体。所以,爨文化既有汉文化的特点,又继承了古滇文化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从其民俗、宗教及文化的源流上看,更有其特殊性。因爨人首先就是一个复合体,以汉人和滇人为主,与其他本地族群逐步发展融合而成,故爨文化又是多元化的复合体,且其文化打上了原有族群民族文化的烙印。

(二)、《爨宝子碑》在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在爨文化中,“二爨”(《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是最重要的文化遗存,是研究爨文化最重要的文物资料,又是爨文化的突出代表。首先,《爨宝子碑》书艺精妙,书法文化内涵丰厚,吸引了很多有识之士心追手摩,创作出大量高超书法艺术品,使该碑的文化品位得到了空前未有的提升,这无疑推动了爨文化的明显发展。其次,《爨宝子碑》从发现、遇难到辗转保存的一系列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具有浓厚的传奇性文化色彩,丰富了爨文化的内涵,加深了人们对爨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例如,抗日战争期间,一位专习“爨体”书法艺术达30年之久的书法家卢蔚乾,到云南省昆明市举办他的个人书法艺术展览期间,专程到曲靖一览《爨宝子碑》真貌。不巧,到曲靖时爨碑亭门上锁紧闭,后遗憾地留下了一首诗:“寻碑万里曲州来,惆怅碑亭锁未开。窗外共君窥宝子,绿荫檐下几徘徊。”再次,此碑出现后,根据碑文所描述的内容,为人们提供了有关饮食、服饰、宗教、习俗、祭祀、庆典、医药、建筑、诗文、歌舞、传说、轶闻、野史等文化方面研究线索的实物和证据,有力地引领爨文化从深度上进行广泛的挖掘和整理。《爨宝子碑》是云南少数民族的首领受汉文化的熏陶,仿效汉制而树碑立传的,它作为一个地域特征明显的文化现象存在,努力开拓它独具神韵的特质艺术的潜在空间,使之傲然屹立于书艺之林,是对一个地方文化领域的不断进取和发展。

三、对教育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对曲靖一中崛起的影响

曲靖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13年,它的前身名叫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自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厅拨款委托原曲靖中学校长谢琅书先生在校园内建造了“爨碑亭”,将东晋的《爨宝子碑》置于亭中加以保护后,这所学校如同接进了一尊文化神佛,学校在各界校长的精心打造下,在历届教师的全力呵护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一步步发展壮大,文化底蕴逐步深厚,文化气氛不断浓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大批奔赴在各行各业的高尖端文化科技人才,于曲靖乃至全国都树立起了一座雄伟的教育文化丰碑,赢得了人们广泛的一致赞誉。《爨宝子碑》落脚该校以后,由于此碑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它雅致的美学气韵时时濡养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灵,驱使着每一位师生不断向着文明的境地攀登。同时,也由此而引来了一些文化名人到该校考察研究,召开了很多高级别的学术研讨以及讲学、科研等活动,更增添了该校的教育活力,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讲学质量大幅度提高,推动了素质教育全面开展。近几年来,曲靖一中更是硕果累累,成绩喜人,让我们看一组铁证的数据:“2005年高考,全校600分以上考生208人,居省单校第一;2006年,曲靖一中8班有13人考上清华北大,高考上线率达百分之九十七以上;2008年,学校一个理科班59名考生全部上600分,被称为史上最牛高考班。”(3)再如,从该校走出的名人:《在太行山上》的词作者桂涛声,上将军衔的抗日英雄王甲本,战功卓著的上将徐文礼,曾任解放军十四军军长、军事科学院院长的王祖训上将,原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黄庆华少将,天文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黄润乾,核武器专家李维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永康,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院长焦天佑研究员,著名火箭专家张福学,核物理专家叶治国高工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殚精竭虑,兢兢业业,曲靖一中以发展成为在全国范围内都享有盛誉的名校。现在,曲靖一中是这座城市最美丽的一道文化风景线,更是这座城市最闪亮的一张名片。它更如一缕灿烂的星光,映照在“珠江源头第一城”厚重的历史沉淀中,给这个爨文化的发祥地增添了耀眼光芒。

(二)、对中国书法教育的影响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书法教育,大多都是从唐楷入手,但由于唐楷过于讲究规矩,法度极其森严,引导不当,易使学生走进拘谨刻板的台阁体,所写之字缺乏灵动之姿。相对小学生而言,他们腕力心智方面坐姿执笔运笔专注不及成人,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这些都是与唐楷尚“法”相悖的。如果学生从小就规范地写一种书体,千篇一律,毫无亮点可言,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完全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窃以为,学生们一味的注重书写的规范性和运用性,缺少灵性,容易制约学生的童真。代表正方字的《爨宝子碑》,凸显正书特点,端庄雅致,平稳和谐,同一个字有不同的写法,运笔灵活,结字多变,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有些字有大有小,笔画粗中有细,有如朝气蓬勃的学生,发挥他们应有的最大潜能。尤其有些多笔画的字,惊险而不失稳重,轻快活泼,与学生们天真烂漫的性格相得益彰。《爨宝子碑》是隶楷风格水平最高的碑刻,它非常适合于学生们从隶书过渡到楷书的学习范本。基于此,《爨宝子碑》作为中小学教学蓝本具有切实的可行性。此碑书法出现以后,就滋养出了很多名家,如近代的李济生、秦咢生、赖少其、周树坚等一大批书法家对其毕生钻研,把这种古朴、奇拙的隶楷作为自己主要的艺术面貌而文明当世。由于爨书朴茂美观,深受人们的喜爱,像书籍《爨史》、《南诏野史会正》的书名用的是爨书,电影名《林则徐》、《一江春水向东流》用的是爨书,《南方都市报》用的也是爨书,日本的“幽玄书道会”也是由爨书化出来的。还有新爨体字进入北大方正专业书法字体,爨体字入印,爨体字上陶器等,无疑对推广爨体书法的社会教育起到了直接的作用。新世纪以来,不少大中小学和社会民办书法学校将此碑作为书法教材,并进行一系列的规范性教学,培育出一大批爨体书法精英,为我国书法教育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2014年12月26日,被书法界誉为“中国爨体第一人”的云南著名书法家陈正义编著的《爨体书法系列丛书》在曲靖正式发行,便于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研究,很有利于爨体书法的发扬光大。

四、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一)、对名家书法创作的影响

《爨宝子碑》被发现以后,它的书法艺术价值很快被各地的有识之士看重,并对之进行经年累月的不断追求,使该碑的艺术精髓得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大放异彩,表现出浓郁的爨体书风,令世人无比青睐。此碑出土后的一段时间里,正值碑学的大兴,它能给清代以来的书坛注入新鲜血液,正是书家对以“二爨”为代表的北碑取法,以及古朴、拙厚自然的碑派书法表现。从大量详实的有关史料中,我们知道,近现代的许多书法大家都精研过《爨宝子碑》,有的甚至终生孜孜以求,“爨艺”色彩浓郁逼人。这些大家中,除了众所熟知的康有为、沈曾植、杨岘、秦咢生以外,郑孝胥、李瑞清、沈尹默、经亨颐等都是典型的钟爨大家。郑孝胥与清季深受碑派书法影响,日记中散见有诸多临摹北碑的记录,且中青年以后都有临摹“二爨”,在别处观摩较好拓本,亦记录下来。从李瑞清晚年的一些临作,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该碑用笔的成熟,出现了自家的面貌,如他写的五言联《春秋道德》等。沈尹默对各种风格的北碑都有尝试,但对《爨宝子碑》的研习也较深,在他的一些作品中,整体雄浑古雅,气势磅礴,其用笔、结体已具楷书雏形,是以《爨宝子碑》的笔意呈现,并保留了隶书的许多特点,如他的五言联《云龙无马》等。经亨颐是民国时期名噪一时的教育大家,也是从一而终学习《爨宝子碑》并作出成就的书家,他穷三十余年的经历精研《爨宝子碑》,做了两件对他之后书学成就影响甚大的事:一是以“不执行似”的临碑思想孜孜不倦地学习的精神;二是他《爨宝子碑古诗集联》的问世。经亨颐以教育家的身份对《爨宝子碑》艺术的学习和传承,影响了一大批书家,如李叔同、周树人、朱自清、丰子恺、潘天寿等,都受过他书学思想的影响。

此外,张裕钊、梁卢超、曾熙、赵熙曾、林散之、陆维钊、胡小石等一大批书家都曾取法此碑。台湾书家台静农、陈其铨、李普同、陈丁奇、谢宗安等,也是取法《爨宝子碑》的善碑书家。直到现在,此碑依然是书家取法北碑书法的学习对象之一。

(二)、对地方书法书法创作的影响

广东省的汕头、潮州、揭阳和梅州、汕尾的部分地区,近代以来统称潮汕地区,书面亦雅称岭东。近现代全国习爨的的名家中,以岭东较多,可谓独树一帜,而且这些书家师承有序,成就突出,赋予了数十年前的书风以时代的气息。这主要因为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碑学思潮的直接影响。进入清朝末期,碑派书法发展到了鼎盛的阶段,特别是康有为反复强调碑学取代帖学的事实及合理性,对岭东书法的发展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岭东书家由此变古为新,碑帖互用,走上了碑学发展的道路。《爨宝子碑》因本身高古的艺术价值,吸引了岭东书家的深刻认识,以至于居心进取,大放奇葩。康有为领导的改良主义运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中刚由官僚、地主、富商中转化而来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也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这对当时刚放为通商口岸的汕头来说是具有吸引力的,在康有为政治、文化理论掩蔽下的岭东,就有一批书家自觉习练康有为推崇下的“二爨碑”。二是康有为书风和政治地位的影响。缘于此,近代岭东习爨的名家就有曾习经、林清扬、佘惠文、许秋岚、许习文、范家驹、詹安泰、蔡起贤、蔡梦乡,饶宗颐、王鼎新、陈世婴、秦咢生、郑衡、赖少其、陈习镇等。

另外,此碑不止在楷书创作上影响了一大批名书家,同样也影响了很多章草大书家。由于此碑处于隶楷之间,笔意结体更趋于隶书,尤其作为主笔的波磔,其笔意、结体与章草均有融通之意,故众多的章草书家跳出唐楷的规范审视该碑,并以此碑为探求古源、获取古法的重要范本,对他们书风变革以及近现代章草的复兴产生了影响。如沈曾植、王世镗、郑诵先、王蘧常等,通过对他们的学术经历的检索,发现他们均对《爨宝子碑》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此碑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五、对书法学术研究的影响

(一)、关于《爨宝子碑》的学术研究

《爨宝子碑》被方家看好后,对其研究的学术论著颇丰,这与清代考据学兴盛及其影响下的清中期以来碑学大盛有直接关系。从清中期阮元以来到包世成、吴仰贤、谭献、汪鋆、杨守敬、叶昌炽等在金石题跋中对此碑的品评,此碑在清代中晚期可谓名声大噪。可以说,此碑在书法史经典地位的构成要素,正是从阮元到康有为等一批书家所构建的“爨书”书法批评体系。如康有为评《爨宝子碑》:“端朴若古佛之容。”(4)汪鋆评此碑:“碑书朴拙,古气盎然。”(5)由云龙又云:“字尤古劲,有篆隶余姿,可观见晋人之流风余韵焉。”(6)等等。民国至今,随着社会文化的普及发展,相关的专业报刊增多,专业机构重视,对此碑的研究学术成果更为喜人。特别是2016年6月由曲靖市委、市人民政府联合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共同举办的“首届爨文化学术研讨会”,收到了对此碑研究的很多优秀论文,可以说为此碑的研究重新打开了一扇新鲜的窗户。关于《爨宝子碑》的这些学术研究成果,不仅为“爨书”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也雪亮了中国书法学术史上的一片蓝天。

(二)、《爨宝子碑》在“兰亭论辩”中的影响

“兰亭论辩”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件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在学术界、文化界的影响和意义都非常深远。这场学术争论涉及人员多、波及领域广、跨度时间长,在这场讨论中,《爨宝子碑》被广为引用作为各方论证材料并发挥相关作用。其被引用的原因在于:1、它时处东晋,与王羲之的时代相距不远,却与王羲之书风(行押书)大相径庭;2、它是研究汉字从隶过渡到楷的典型实物材料,被称作“真书的鼻祖”;3;有人认为此碑是“想模仿八分而又学不成,字体显得很不自然”的窘态。如郭沫若有论:“有趣的是,《王兴之夫妇墓志》的字迹与《宝子》及其类似,而《谢鲲墓志》的字迹与《龙颜》相近。这可证明,在南朝的晋庆时代,无论在中央或极僻远的地方,文字结构和北朝的碑刻完全是一个体段,对于两汉的隶书都是一脉相承的。”(7)而于硕又说:“……把 《宝子》、《灵庙》及两晋砖文等都化为楷书,那真正是使人大骇不解的。”(8)等等,不一而举。从论辩中的诸多引用来看,《爨宝子碑》在“兰亭论辩”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从书法风格的角度出发,其独特的书风可作参照系,以证《兰亭序》之伪;2、另有观点认为,作为铭石之书,此碑又有别于行押书的特质,不能作为唯一的参照与兰亭序相印证;3、此碑及由此生发出的“铭石之书”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隶意”之争,或作为正面立论,或作为反证,在“兰亭论辩”中所体现出来的学理观照,彰显了《爨宝子碑》的学术地位及其学术意义。

六、对旅游文化发展的影响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因之而散发出来的浑然气象和精神特质。文化不仅塑造了一个地方的品格,展示了地方的风貌,更是一个地方魅力的集中体现,是地方存在的灵魂。曲靖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爨文化对曲靖而言,即是一个遥远的乡愁,又是它闻名于世的主风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爨文化乃其中一支,而《爨宝子碑》又是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拥有此碑的曲靖,一直以“爨乡”自居。曲靖秀丽的风光加上厚实的爨碑文化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在现代文化旅游活动中,对书法旅游的鉴赏性旅游,已经成为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爨宝子碑》现存于曲靖一中内,经过无数先贤们的不断研习而推广,既具备了当地地域文化精髓的品牌精神和价值主张,又能展示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大气之象,深受旅游者的喜爱。此碑独特的书法艺术特色,于曲靖的旅游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厚的爨文化气息和独特的文化审美内涵。近年来,曲靖市与各大旅行社加强合作,抓住旅交会等机会,打造和推广“爨文化”主题线路,将“二爨”观摩与国学体验、书艺产品消费等旅游体验和消费相结合,为本地旅游经济注入更多盈利。同时,本地还以“二爨”为核心,整合更多现有的本地特色资源,比如美食、民族文化等,重视爨碑文化品牌的网络推广,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将各类旅游资源群协同发展,推动爨碑研究及比较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开枝散叶,真正实现了爨文化推动旅游文化发展初步走入正轨。

余语

《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被人民称为“二爨”,两碑都出于云南边陲,其书法艺术价值都朴茂萧疏,冠绝古今。论及爨书对后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两碑各有千秋,旗鼓相当。但相对而言,《爨龙颜碑》的文字残损较为严重,在字库的设计、教材编写、入印、上陶、录入等使用过程中,在数字图像提取时,其特征表现不明显,亮点不易被提取,故在研析爨书的使用过程中,大多都以《爨宝子碑》入手。本文也因此而以《爨宝子碑》为题展开讨论,并非削《龙颜》而尊《宝子》。在论述的过程中,凡提及“二爨”、“爨碑”、“爨书”、“爨体”时,皆指《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今后,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政策引导下,“二爨”将以它独特的风貌,盛开出更加馥郁的文化之花。

注解:

(1)《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26——27页

(2)白蕉 《白蕉论艺》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0年版

(3)方家富 《曲靖一中百年路:百年铸名校 世纪写华章》 人民网 2013年3月19日

(4)康有为著 祝嘉编 广义舟双辑疏证 香港中华书局1979:107页

(5)汪鋆 《评爨宝子碑》 十二砚斋金石过眼录 石刻史料新编 第一辑(第十册) 新 文丰出版公司1977:7818页

(6)由云龙 晋爨宝子碑跋.定庵题跋 石刻史料新编.第二辑(第十九册) 新文丰出版公司 1979:14305页

(7)郭沫若 《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兰亭论辩》上编第21页 文物出版社  1977年10月

(8)于硕 《兰亭序》并非铁案  兰亭论辩上编 文物出版社 1977:79

(9)何薇 从《爨宝子碑》探析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和汉族文化艺术的交流融合 美术教育研究  2014.0(24):14页

作者:杜华

通讯:贵州省纳雍县龙场镇联富村(553305)

电话:14786120066

杜华,笔名心虚竹、处月,男,汉族,1974年生,大学本科文化,贵州纳雍县人。受家父影响,从小喜欢写作习字,曾受教于田英章、郑明甫等书家。初中时开始发表作品,迄今为止已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音乐、武术、医学、盆景、文学、书法作品及论文两百余件,获得各级奖项20余次。相关事迹载入《中国当代书画人才词典》等书中,《神州诗书画报》曾作过报道,在《音体美报》、《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书法报.书画教育》、《神州诗书画报》、《养生月刊》等报刊发表书法论文50余篇。 另有书法论文八次人选有关高峰论坛和研讨会。

联系电话:14786120066

通联:贵州省纳雍县龙场镇联富村(553305)

文字来源作者,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创,如有侵权,请提醒删除。

❶ 原创诗文艺术故事感悟梦想与你的简介相片等投稿信箱:ygysm123@163.com。7天内,5元以上赞赏的50%回馈作者。QQ群:141931320。稿费及其他合作电话:15086328452(微信)。

公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