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榜|“心灵守护神”蔡红霞:对待特殊患者,要更有耐心

原标题:中国好人榜|“心灵守护神”蔡红霞:对待特殊患者,要更有耐心

蔡红霞,解放军第261医院精神病科总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她34年坚守初心,始终奋战在精神病科临床护理一线,面对精神病人异常的行为伤害和常人难以忍受的委屈,10多次主动放弃改行的机会。她把精心呵护病人看得高于一切,不顾个人安危亲口品尝精神疾病常用药,用仁心维护精神病人的生命尊严。

她总结临床护理经验,主编出版82万字的《现代精神疾病护理学》,填补了全军空白,并创建了全军首个精神病专科医院工娱治疗中心,帮助万余名精神疾患人员康复回归社会,被广大患者亲切称为驱散心灵阴霾的守护神。

蔡红霞先后被评为全军模范护士、全军妇女先进个人、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荣立一等功两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2013年荣获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2017年被评为第六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

面对凌辱, 反观自省要给予患者更多爱心

作为一名精神病科的护理人员,挨打挨骂是经常有的事,蔡红霞也被病人打过。

有一次,她正在巡视病区,一个年轻的男病人突然冲了过来,把她摁在桌子上,抓着她的头发用劲往桌上磕,她也不知道磕了多少下,直到被其他工作人员发现才幸免解脱。

这一挨打,她被打成脑震荡,头上鼓了一个大包。科室领导得知此事后,当天就给她买来慰问品嘘寒问暖,还安排同事陪着她。面对领导和同事的安慰,她心里想的不是自己多委屈,而是觉得自己亏欠领导和科室,是自己没把工作干好,没把病人照顾好。

第二天,她头上的包还没消下去,就回到了岗位上。那个病人一见到她,就抱住她的腿直磕头,愧疚的说:“蔡护士,对不起,是我打错人了,我不应该打您……”。

这件事引起了蔡红霞深深的反思,自那以后,她常常告诫护士们——他们是特殊病人,只有更好的为他们服务,才不会刺激到他们,否则,病人会下手更狠;只有工作做好了,才能减少病人的发作,减轻他们的痛苦。

面对病人的拳头,蔡红霞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委屈,而是反观自省,要用更好的服务、更多的关爱对待每一位精神病患者。

亲口尝药,只为总结药物反应,积累临床护理经验

绝大多数的精神病患者,认知能力都处于衰退状态,心中完全没有自我。他们在发病时只是给亲人带来无尽痛苦而本人却毫无自觉,只有按时服药才能避免各种过激行为的发生。

然而,患者在服用药物后,常会出现迟钝、发抖、肌松无力、浑身发紧等各种不良反应。因此,多数患者都不愿意服药,而且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也会给护理人员的护理带来诸多隐患。

作为护士长,蔡红霞没有忽视这个问题,她一直想找到解决的办法。

为了熟悉药物反应,准确了解患者的身体感受,她不顾自身白细胞长期偏低的身体状况,先后在自己身上试服了氯丙嗪、氯氮平、氯硝安定等多种最典型的精神病类药品。服药后的困倦、头昏、心慌、乏力等症状使她难受了许久,甚至有一次在服用了氯硝安定后,还重重的摔了一跤,把小腿都磕青了。

她把自己服药后的感受,用笔细心的记录下来,总结归纳出“易头昏的药品宜睡前服用”、“导致肌肉无力的药品服用后须加强观察”等十五条护理经验。

她虽然亲自体验药物反应遭了不少罪,但她这些经验在临床护理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当她看到患者不再因为服药后的反应和护士的疏忽而摔倒或难受时,她有种说不出的幸福和满足。

勤奋学习,科研创新,填补精神疾病护理学空白

蔡红霞的领导和同事,都知道她特别的爱学习、爱钻研。她正是凭着这股子劲,在精神病科护理的第一线,填补精神疾病护理学的空白。

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蔡红霞发现精神病科护理方面,一直没有规范的规章和制度。

于是,从1998年开始,她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整理资料、查阅文献,在2004年,主编出版近82万字的首部精神疾病护理学专著《现代精神疾病护理学》,填补了精神疾病护理学专著的空白。

她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发表学术论文26篇,其中,《恶性综合症相关致病因素及护理》一文曾在第七届全军精神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发言,荣获优秀论文奖;她先后参加《精神疾病家庭护理与康复系列丛书》等9部专著的编写,共获军队医疗成果奖8项,其中,5部为主研人。

作为医院精神病科总护士长,蔡红霞十分繁忙,但仍挤出时间,研究和摸索精神病科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她结合本职工作,编写了1.6万字的《精神病科护理管理规定和护士岗位工作流程》,现已成为医院精神病科护理工作的基本规章制度,实现了精神病科护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并被303、208、256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列为护理方面的重要参考。

她探索出的“针对精神病合并多种躯体疾病开展联合护理会诊”,获得了北京市精神病科护理专家的高度称赞,北京护理学会秘书长应岚说:“这种新颖的护理查房形式,大大提高了精神病合并多种躯体疾病的护理质量。”

用心服务患者,创建全军一流的工娱治疗中心

2007年,医院新设立了工娱治疗中心,院党委决定由蔡红霞兼任护士长。她心里十分清楚,在精神病专科医院设立工娱治疗中心在全军尚属首次,既无经验借鉴,也无现成模式。

她在医院党委的支持下,凭着多年的护理经验和不服输的劲头,废寝忘食,从活动室设置、活动项目开展、接送病人要求、科室轮换时间等方面,成功摸索出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工娱中心从最初的一条走廊、几间空房,发展到现在的八个活动室,同时,可以开展手工、陶艺、书法、绘画、舞蹈等多种活动,现已成为全军近10所精神病专科医院中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工娱治疗中心。中心成立后,蔡红霞带领工作人员为40万人(次)的患者提供了康复治疗。

2011年7月,康复病人的十字绣作品获得“全国精神病人手工作品比赛第一名”;2012年10月,蔡红霞带领康复患者参加北京市第三届精神康复患者技能大赛,获得了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截止目前,工娱治疗中心已帮助近7000名患者康复出院,回归社会。

服务患者,问心无愧,对家庭和亲人却心怀愧疚

蔡红霞有个心结,只要是看到认识或不认识的老大爷,就想主动上前问一问是否需要帮助。她曾就这一困扰,不知与多少心理专家咨询、探讨过。

她后来才知道,这一心结源于自己心中对去世老父亲的愧疚和自责。1991年7月,父亲确诊为肝癌,在老家住院治疗。由于科室工作繁忙,身为护士长的她同时管理着男、女、康复三个病区近百名病人,一直脱不开身。

直到1992年8月,组织上安排她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护班学习深造,她才顺路回趟老家,和卧病在床已是癌症晚期的父亲匆匆告别。1992年10月,父亲病危,嘴里一直念叨:“不要通知红霞,不要耽误她学习……”。

蔡红霞赶到家时,父亲已处于昏迷状态, 第二天就去世了。父亲患病住院一年零三个月,她没有休假,没有探亲,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到工作上。

作为护士,她护理过成千上万的病人,却不曾有一天守护在父亲病床前,哪怕是陪父亲说一句话、喂一口饭的愿望都没有实现,这是她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遗憾。

看完这位“心灵守护者”的事迹,是不是也像健康北京一样想为她点赞呢?

机会来啦!

蔡红霞正式参加了本月“中国好人”的评选,是“敬业奉献”类第4号候选人。

自即日起至5月31日止,扫描下图二维码安装“文明中国”手机客户端即可投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