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史诠释信念 ———访海丰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蔡忠

原标题:用信史诠释信念 ———访海丰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蔡忠

�� 点击“神州杂志”关注我们

�� 蔡忠主任

用信史诠释信念

-❶-

———访海丰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蔡忠

�� 本刊记者 邵妙苗

海丰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蔡忠老师寄来的《海丰县志(1988-2004)》,促成了我的海丰之行。

在我的旅行地图里,海丰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还是在很小的时候,我就从教科书上认识了红色海丰;六年前,我又从《海丰县志》上进一步读懂了海丰。今天,当我第一次走进海丰这片神奇的土地时,我在被海丰浓厚的文化气息所包围的同时,更感动于以蔡忠主任为代表的海丰修志人那份“存史教化、资政育人”的执着。

和蔡忠老师的一席谈,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方志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存史教化、资政育人”中的作用。

支 持

记者:蔡主任您好!在读到您赠阅的新编《海丰县志》六年之后,我又收到了你主编的《海丰县志(1988-2004)》。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您和您的团队在完成首轮《海丰县志》编修工作之后,及时启动并按时完成了二轮修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众所周知,有目共睹,并因此获得了“全省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真是可喜可贺呀!

蔡忠:

荣誉是集体的,成绩也不是我个人的。所有这一切,主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得益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广东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全国和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得益于市县党政和省市地方志办公室关于二轮修志的工作部署……

记者:蔡主任,虽然您是我的老朋友了,但如果您坚持跟我打官腔、讲套话呢,我们今天的采访只好到此结束。

蔡忠:

小邵啊,你为什么就认定我是在讲套话呢?你这心态也得调整调整了。事实上,我讲的完全是实情。全省开展二轮修志工作以来,正是因为领导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地方志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我县的修志工作才能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队伍到位、经费到位、条件到位,修志工作才能被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我们才能组织带领全县修志工作者开拓创新,奋力拼博,迎难而上,强势推进,依法修志,用心修志,增创佳绩,圆满完成省市下达我县二轮修志工作任务。

�� 县志稿评会

记者:好,那就先请您具体谈谈领导是如何重视的吧?

蔡忠:

我县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不是走过场,而是实打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及时调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由县委书记担任县志编委会名誉主任,由县长出任县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常务副县长专抓修志工作,切实加强对全县修志工作的领导。作为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他们的工作不可谓不忙。但他们并不是像你所想像的那样,只挂个名,当“甩手掌柜”,不是的。他们“在其职,谋其政”,在从事繁忙的党务政务工作的同时,对地方志工作抓得也很紧很紧。县委书记郑佳同志(现为汕尾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和县长沈木荣同志(现为县委书记)给合海丰实际给修志工作提出过许多宝贵意见,还亲笔为《海丰县志(1988-2004)》作序。二是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地方志工作政策规定,先后印发《海丰县地方志事业2006-2010年发展规划》《海丰县第二届新方志编修工作方案》《海丰县志(1998-2004)基本篇目及编写分工》《海丰县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和地方志资料年报编写要求》《海丰县志编修工作情况通报》《海丰县志督促办理通知》和《海丰县志(1988-2004)基本篇目实行包干负责制的决定》《海丰县地方志事业2011至2015年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指导全县二轮修志工作。三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学习《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广东省地方志工作规定》,这两份文件你刚才在县志办公室正门两侧精制两幅钢框喷彩宣传栏上已经看到了。我们还在《海丰史志》和《海丰》报转载6000多份发送到全县机关、企事业学校各单位,利用广播、电视、横幅等多种形式大宣传、大发动,把全县广大干部和修志工作者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广东省地方志工作规定》精神上来,统一到《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广东省地方志工作规定》规范性要求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和依法修志的工作部署,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的大好局面和依法修志的良好氛围。四是及时提供修志经费保障,自2006年以来,全县投入二轮修志资金达600多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县志办修志专项经费达300万元,各镇、场和县直修志单位投入修志资金达300万元,确保修志必需经费落到实处。五是及时开展督查督办和业务培训,自2006年以来,县政府坚持每年召开一次修志工作大会,部署全县修志工作;县政府与各修志单位签订《海丰县志编修责任书》;2007年8月,举办全县修志业务培训班,聘请我省资深修志专家授课;每年由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和县地方志办公室组成全县修志工作督查组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修志工作检查,对任务重、进度慢的修志单位发出督办通知书,并召开小灶会,力促全县迅速形成修志热潮和平衡发展;县志办精心进行修志业务指导,保证修志工作顺利开展。

在编纂《海丰县志(1988-2004)》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县委、县政府都始终给予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两任县委书记魏友庄(现为汕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郑佳把修志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经常督促修志工作;县长沈木荣在修志的各个阶段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分管领导林清溪、陈德忠、廖汉生、许信咏等经常深入到县地方志办公室与编辑人员共同研究,现场解决问题。

《海丰县志(1988-2004)》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脱稿付梓,始终得力于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始终得力于海丰在外工作和在海丰县工作过的莫英群、卓志强、王世顶、杨青、陈继炮、林如鑫、刘小静、林志华、洪胜顿、颜赛真、叶向冲等领导的关注与支持,也得力于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各位领导及其修志专家的悉心指导。

团 队

记者:由此看来,您所说的领导重视,果然不是套话。但在领导的重视下,具体工作还是您和您的团队做的吧?我们看到,您在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个人;2009年度,县志办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6月被评为“全市地方志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7月,您被县直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12月,县志办在全省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中率先更名为“海丰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为全省作了表率;2012年1月,县志办被评为海丰县“2011年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现在更是获得了“全省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蔡忠:

我只是牵个头,工作是大家做的。我县修志工作的主要经验是:领导重视是根本保证,有钱修志是必要保障,有人修志则是重要前提。全县二轮修志在晚启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县志办紧紧围绕省市地方志办公室关于二轮修志的目标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全办干部职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勇于担当,不辞辛苦,扎实工作,紧紧依靠县政府和全县109个承修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组织和发动200修志人的聪明才智,制定篇目,搜集资料,撰写志稿,反复修改,认真考证,聘请修志专家负责总纂和编辑把好质量关。

修志期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全县修志单位齐心协力,紧密配合,及时提供高质量的志稿资料;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和市、县档案馆为海丰县志史料的查阅工作提供极大的方便。广东省地图院为本志编修提供地图。诸多社会贤达十分关心《海丰县志(1988-2004)》,他们或亲自上门提供口碑资料,或发函寄来书面资料,或发电子邮件,对《海丰县志(1988-2004)》的编纂出版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地方志协会秘书长、研究员邱新立为本志作序;广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赵立人,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段云章教授、沈晓敏博士、倪俊明研究员为本志提供十分珍贵且极具存史价值的《陈炯明史料》与《陈炯明研究资料》;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安徽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林衍经教授对全志进行审校;中国工程院院士彭仕禄、黄旭华、陈克复,彭湃中学广州校友会马世品教授、魏伟新教授、钟炳教授、吴永铭教授、潘家懿教授、林忠佳教授,老领导洪东成、罗校、曾向奇等,香港海丰同乡会以及蔡伟石太平绅士、中国当代“修谱第一人”邱家儒先生等为《海丰县志(1988-2004)》的编修给予精心指导、大力支持和帮助。

海丰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有一支政治坚定、求实创新、群众公认、党政信任、作风民主、廉洁高效、管理科学、纪律严明的坚强领导班子和战斗集体。县志办“讲理想、敢担当、争先锋、促发展”,着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落实任务的执行力,鼓实劲、重实干、求实效,切实做到“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盘棋,谋发展一股劲”,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认真履行主管全县地方志工作的职责,确保国家和省、市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部署落到实处。全办干部吃苦在前,拼搏争先,团结合作,和谐修志,充分调动全县老同志和新老修志工作者的积极性,大力支持海丰修志工作,迅速扭转县志办原先软弱涣散的落后局面,一跃成为全市乃至粤东地区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多年来,县志办注重抓好队伍建设,注重狠抓业务学习,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学习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史志工作队伍。同时,不断改善办公条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弥补经费不足,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为提高工作效率,加速史志事业发展,提供了硬件保障。

2006年9月,县志办首次与香港海丰同乡会史志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海丰修志工作,还得到港胞8万港元的经费资助,实现海外史志联谊开门红。先后有广州、深圳、梅州、珠海、佛山、龙门、澄海、梅县、丰顺、饶平、梅江区、兴宁、平远、蕉岭、大埔、五华、揭西、揭东、普宁、新丰、惠来、惠东、陆丰、陆河、汕尾市城区、日本史志学者、省民委、省建筑设计院等单位来人进行工作交流;有广州、深圳、惠州、潮州、茂名、韶关、郁南、罗定、湛江,广州市荔湾区、越秀区,从化市,北京东城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市、金东区,广西北流,四川成都,河北丰润区、衡水市,山东省东营市、烟台市、菏泽市、淄川区,湖南省、山西省《沧桑》编辑部、张家港市、连云港市等130多个地方志办公室进行联系,交换地方志资料,加强业务交流。

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办认真做好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和地情网站信息工作,及时上传地方史志资料,方便群众查阅。

苦 乐

记者:我看到时任海丰县长的沈木荣同志在他所写的序言中说:“‘编史之难,莫过于修志’。作志有数难焉,搜罗未富则失之疏,采访未周则失之漏,选择未精则失之滥,考征未确则失之虚。纵观志稿,从中不难看出,编委会成员以及所有采编人员奉献无私的汗水和诚挚的爱心!”修志的过程真的很艰苦吗?

蔡忠:

修志的确是一项艰苦的事业,这是广大修志人感同身受的体验。

修志的艰苦是由修志本身的难度决定的。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地方志是非常独特的、只有中国才有的一种文献传统。与国外年鉴年书的历史资料记录相比,它有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共同点是都起了保存历史、传承文明的作用,不同之处是地方志包罗万象,涵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分类详尽、始末清晰,融史地风物于一体,汇图表传记于一书,是一方一地的“百科全书”和“历史通鉴”。地方志是地方历史文化的基础,是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第一手宝贵材料。实践证明,开发利用方志文化资源,进行历史文化研究,挖掘旅游文化,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旅游事业服务,大有裨益,收获多多。

清代学者章学诚说,修志有“五难”:“清晰天度难,考衷古界难,调剂众议难,广征藏书难,预杜是非难”。修志需“纵不断线、横不缺项”,要求修志人“甘坐板凳十年冷,不写史志半句空”。修志与写材料不同,一部地方志成书一般需要多年,需要查阅大量资料。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修志的难度就更大了。正如一位当代方志专家所指出的:“修志开头难,后来可能更难。这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而是事实。”修志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修志的特殊使命上。史志不是文学作品,而是科学而系统的资料性文献,是对地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实际情况的真实写照,是反映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是对地情国情具体、真实的记录,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科学性。入志资料必须真实有据,经得起历史推敲,一个修志工作者必须具备对工作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才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历史!用于编史修志的原始资料好比矿石,经过修志人的巧手打磨后,能够焕发出钻石般的夺目光彩,为各级领导机关提供全面而可靠的决策参考资料,也能为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求我们修志人以对历史、对未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就修志的具体过程而言,从组织机构,选聘人才,制定篇目,到资料搜集,地情调查,文字编写,志稿评审,直至最后出书,都有许多艰苦的工作要做。尤其是二轮修志,主要是记述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壮观的伟大变革,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思想也在激烈碰撞,史料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前所未有的。由于是当代人修当代志,虽有“时近则易核,地近则迹真”之利,但缺乏历史沉淀,对一些史实的把握比较难,要做到准确记述颇不容易,这也就增加了修志的难度。因此,修志的艰苦是必然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哪个工作不艰苦呢?做工不苦吗?务农不苦吗?教书不苦吗?科学研究不苦吗?你们当记者的,成天在外奔波,不苦吗?没有“苦”,哪来经济的发展?哪来社会的进步?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同志也强调指出:“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这就充分说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法宝”。在现代社会中,“艰苦”应当是社会的常态,工作的常态,也是学术研究的常态。我们“吃苦”,完全是为了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富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作为当代修志人,我们担负着记载中华民族振兴史的光荣使命,“艰苦”是理所当然的。只有“吃苦”,才能编纂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精品佳志。修志是新时期赋予我们修志人的重大历史使命,修志是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一环,我想,一个有作为的修志人,肯定会将“苦”作为必然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以平常的心态来对待修志工作,并作出优异的成绩来。

记者:那么,修志就只有艰苦,没有一点儿快乐吗?

蔡忠:

那也不是。修志虽然是一项特殊的学术性活动,其实也和其它工作一样,有艰苦,也有快乐。这种快乐突出表现在志书出版之后,其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很好的“资政、存史、教化”作用,此时,修志人内心的快乐是难以言说的。在整个修志过程中,修志人同样会获得很多快乐,诸如:修志工作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疑难中得到专家学者的热情指导,经过努力志书的篇目得到优化,调查研究挖掘到新的史料,等等,修志者都会产生快乐的体验。作为县志主编,二轮修志我感到最快乐的就是《海丰县志(1988-2004)》收录了权威专家、资深学者的《陈炯明研究资料》,使世人能客观、公正认识县籍历有争议的历史文化人物——陈炯明!陈炯明(1878-1933),字竞存,广东省海丰县人,中国军事家,辛亥革命元勋,黄花岗起义领导人之一,曾任两广都督,广东省省长,粤军总司令,定威将军,中国致公党第一、二届总理。主政期间,倡导联省自治、以和平协商方式统一中国,兴办实业,实行免费教育,禁烟禁赌等,为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还有,我们用较短的时间,圆满完成我县二轮修志任务,比首轮修志提前16年,比省要求的时间提前了3年,为政府节省了巨额经费!

盛世修志是时代的呼唤,参与其中,是人生一大幸事,能不快乐吗?

记者:当海丰县地方志办公室获得“全省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时,你们内心的快乐肯定是难以言说的。

蔡忠:

是的。当我们的艰苦工作不断取得成绩时,我们的内心,也是快乐的。

2010年,县政府在海丰金鹏国际大酒店召开《海丰县志(1988-2004)》稿评议会,来自广州、深圳、珠海、惠州的修志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该志书体裁得当、结构合理、资料丰富、行文规范、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突出。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陈强主任亲临大会指导并发表讲话,陈强主任充分肯定海丰县委、县政府重视二轮修志工作,指出海丰县志稿评议会格局之高、规模之大、反响之好,史无前例,高度赞扬海丰县地方志办公室卓有成效的修志工作。

点评会议之后,县志办和编辑部根据专家学者意见,逐篇、逐章、逐节、逐目、逐句进行校对,认真修改补充。日以继夜,连续加班,不辞辛苦,用心修志。2011年3月3日,县政府召开《海丰县志(1988-2004)》稿初审会,与会领导、初审人员和专家学者一致通过县志稿初审。2011年6月6日,《海丰县志(1988-2004)》稿报市地方志办公室复审,2011年8月5日通过复审。2011年10月10日,《海丰县志(1988-2004)》稿报送市政府终审,2011年12月29日,《海丰县志(1988-2004)》稿通过终审。之后,向全社会公示,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继续做好后续修改完善工作,于2012年8月8日送方志出版社编审出版,确保志书质量。

正是在优质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幸荣获 “全省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个荣誉,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鞭策。

延 伸

记者:除了新编《海丰县志》和《海丰县志(1988-2004)》,我看到海丰县志办还做了大量其他有意义的工作。

蔡忠:

是的,经县志办卓有成效的组织指导,全县有《海丰县建设志》《海丰县水产志》《海丰县电力志》《海丰县商业志》《海丰县民政志》《海丰县工商志》《海丰县公平水库志》《海丰军事志》《黄羌镇志》《可塘镇志》《鹅埠镇志》等11部志书已出版发行;《海丰县人大志》《海丰县政协志》《海丰县审计志》《海丰县财政志》《海丰县文化志》《海丰县教育志》《海丰县卫生志》《海丰县农业志》《海丰县林业志》《海丰县劳动志》《海丰县妇女志》《海丰县国土志》《海城镇志》《附城镇志》《城东镇志》《赤石镇志》《鲘门镇志》《大湖镇志》等18部行业志、部门志或镇场志正在加紧编修之中。

2012年3月,我办启动《海丰年鉴•2012》(创刊号)编纂工作,当年启动,当年编辑,当年出版,历经4年,目前运作良好。

记者:您还主编了《海丰史志》杂志。《海丰史志》与《海丰县志》又是什么关系呢?

蔡忠:

县志办经多方努力,争取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报省市新闻出版部门批准,使停刊13年的《海丰史志》于2006年11月复刊,突出海丰地方特色和志鉴业务两大主题,以“信史、资政、实学”为宗旨,秉承“真诚、严谨、创新”的办刊理念,成为海丰地方志学术研究与交流的一方平台,也是展示海丰历史文化名城的窗口,《海丰史志》对《海丰县志》续其所有、补其所无、正其所误、存其所异的“资政、存史、教化”功能是其他刊物所无法替代的,得到省内外史志界同仁的充分肯定和当地党政领导的高度赞赏。中国书协、广东省书协、河南省书协等全国各地书法名家或史志界学者纷纷为《海丰史志》题辞或题写刊名,成为全省县级地方志机构主流期刊的佼佼者。与此同时,县志办还认真指导有关单位编辑出版地情书,如:《多彩海丰》《海丰革命旧址》《海丰水产纪事》《海丰文史》《海丰楹联选》《海丰鹿境风情录》《海陆奇葩》等等。对征集与丰富海丰地情史料做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除了修志,近年来,您个人还在国家级的报刊上发表了多篇纪实文章和论文,宣传海丰,展示海丰,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好评,充分体现地方志工作者在资政、存史、教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也为史志同仁争了光。您写这些文章的出发点和初衷是什么?

蔡忠:

撰写这些文章,只是我的本职工作的自然延伸。因为志书的编辑出版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而对海丰正在发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我们只能用纪实文章来反映。

正如时任县委书记的郑佳同志在《海丰县志(1988-2004)》序言中所写到的那样:“海丰物华天宝,资源丰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海丰是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勤劳、勇敢、智慧的海丰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谱写了一曲曲彪炳千秋的辉煌乐章!”海丰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已经永载史册,我相信,海丰当前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在下一轮修志工作中,必将体现出来。

采访手记:

在史志战线里,修志人蔡忠并不孤独。他的背后有一个英雄群体:这是一个勤于笔耕、甘守寂寞的群体,这是一个潜心钻研、求真务实的团队,这是一个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集体。正是这个耐住寂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群体,克服重重困难,全力投入史志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编纂工作。走进海丰地方志办公室,一本本县志、年鉴、资料、史料……无声地再现着这个团队多年辛劳换来的丰硕成果。

蔡忠是一个平凡的修志人,但他和他的团队用行动为海丰竖起了一座座精神的丰碑。近距离接触蔡忠,即使是同为文字工作者,我也深深为他平凡中的伟大所感动。“史志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但却是一个清贫的岗位。我们多年的执着和坚守,不图名和利,只求更好地发挥‘资政育人’的职责。”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他勇于担当,带领这个团队,为海丰文化、为海丰历史续脉。纵然,青灯黄卷,焚膏继晷,他们甘做传承文明的苦行人,让文明的火炬一代代传承。

刊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神州杂志,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