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全员保研!这间兵哥哥寝室厉害了!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0-11-04 点击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勃勃英姿和才高八斗可以同时拥有吗?颜值与才华可以并存吗?携笔从戎、全员保研的兵哥哥寝室回答你:可以!这就是上海大学宝山校区S2楼311寝室。



 4年前一路向南开启军旅梦

1号床施琦来自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保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2号床王云亭和3号床张传胜都保研上海大学;4号床何益平来自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同样保研上海大学。

2015年他们初次进入上大,来自天南海北,互不相识。2016年他们怀揣着同一个梦想,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军营;2018年他们离开了军营,相遇于上大S2楼311寝室。2019年他们获得了“体健行美”特色寝室的荣誉称号。2020年他们一路互相支持,互相勉励,宿舍四人成功保研。

四年前的那个秋天,从上海出发的列车准时发车,一路向南,载着四个上大男孩的军旅梦,开往绿色军营。

回想起来,新兵连的经历尤其让他们记忆犹新。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衣食住行都是全新的挑战。新兵连期间管理严格,三个月里,每周可以用座机打一次电话。尽管只有十五分钟,但四个人都觉得在当时,那就是最幸福的时光,“第一次流泪就是给家人打电话。”

由于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刚开始的很多考核科目都难以达标,比如单杠引体向上,他们一开始只能拉两、三个。除了是新兵,四个人还都有着大学生士兵的身份,所以带训班长对他们有更高的期待,更高标准的要求。日常训练紧张而严格,他们选择咬牙坚持。就这样,从最开始只能完成几个动作,到超过及格线,再到各个科目考核优秀,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四个男孩的体能和意志都在悄然成长。


 退伍后在同寝室成为学习好战友

同样的身份、同一段经历,让退伍归来的四个人在311宿舍结缘,成了学习路上好战友。

没有了风雨无阻的早操,紧急集合哨也不会在半夜响起,曾经熟悉的部队元素突然从生活中消散,让初回校园的四人一段时间里还有些不适应,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学业方面,“刚回来的时候,课程不太能衔接得上。”四个人回忆,“比如微积分,大一学过的知识很多已经忘记了。”

落后了就要加速追赶。在四个人的坐标轴上,时间从早上第一节课开始,空间往返于“宿舍-教室-图书馆”的三点一线,生活作息虽不尽相同,但交汇点都是对学业的全情投入。尽管专业不同,他们还是常常在学习上互相勉励,在生活上相互包容:一起安装效率管理软件,每次学习时都互相监督;有室友偶尔晚归,宿舍里总会常留一盏小灯。

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所有人的学习热情,实现了成绩上的飞跃。施琦大二时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拿到全国二等奖;张传胜在大三参加了“艾睿杯”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奖金一万元。三年来,四人的成绩始终保持在专业前20%,获得学业奖学金特等奖、一等奖,并同时取得研究生推免资格。

四人的课余生活因兴趣广泛而丰富多彩。施琦加入了上海大学合唱团,多次随团参加演出活动;喜爱桌游的王云亭、何益平会在“狼人杀”中和各路大神“盘逻辑”;张传胜则喜欢看书、追剧,打卡“豆瓣电影榜单Top250”的成就即将达成。除了隔三岔五一起聚餐、唱歌、看电影,四人还经常相约跑步锻炼,源自部队的四人队列也是夜晚上大校园的一道风景。

在S2宿舍楼管理员朱连凤看来,几个小伙子阳光开朗、干净整洁,积极加入楼管会和义工队,热心服务同学。去年获得的“体健行美”特色寝室称号,就是寝室四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最好诠释


 老班长是自己的人生标杆

施琦告诉记者,在军营里,一个四级军士长给他带来了深深的感动。在部队的最后半年里,施琦调到了炊事班,班长是一个有着15年兵龄、即将退伍的老兵。在确定将要离开的那段日子里,这个老班长想得最多的,就是能给自己的部队留下些什么。

部队所在地偏僻荒芜,老班长萌生了建设改造的想法。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老班长日复一日地干着除草、翻地等活儿。高温天的大中午,老班长也不休息,顶着太阳干。“我们经常见他一个人在那里干活,他的后背全都被晒脱皮了。”施琦说。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营区环境旧貌换新颜。上级想给老班长一些奖励,他却说自己不需要荣誉,该拿的都拿到了,要是有什么就多给后面的战士。老班长的想法很简单,组织培养了自己这么多年,只想为组织做点什么。

这个老班长就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军人的缩影,也深深地感动了施琦。在部队的几年时间里,四个大男孩从稚气青涩到稳重果敢,从书生意气到铁血坚毅,在这所大熔炉里百炼成钢。戎装虽已褪去,但老兵身上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一同入伍的四个人。当问及未来的选择时,四人均表示想继续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上走下去,“我们希望把专业知识学好、学扎实,为国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为他们点赞!

 

 

 

 

 

 

 

受访者图
责任编辑:唐昱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