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社动态
追寻百十年前一张照片的背景和人物
发布时间: 2022-04-18

  前不久 ,部分在沪辛亥后人小聚,我和丁惟汾的侄孙女丁大于相会,相互交流最近各自的情况。

  丁惟汾是同盟会创始人,也是同盟会山东主盟人,辛亥革命元老。民国建立之后,他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参与了国民党党纲、总章的草拟,孙中山对其有“唯丁是赖”的题词。孙中山去世时,丁惟汾是治丧委员会成员之一,后任国民党中央常委等职。

WDCM上传图片

  此照片摄于1912年9月7日,孙中山在张家口京绥铁路工程局和欢迎代表合影。

  前排右一:温秉忠、右二:朱启钤(时任交通总长)、右三:梁士诒(曾任总统府秘书长),右四:张继、右五:孙中山、右六:何宗莲(察哈尔都统)、右七:梁浩如(曾任山海关道兼关内外铁路总办及邮传副大臣,后曾任外交总长)、右八:周学熙(时任财政总长)。

  后排:左一:邝孙谋(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左三:覃振、左四:耿觐文、左五、蔡成勋(总统侍卫官)、左六:朱卓文。

  丁大姐拿出一张照片请我欣赏,这张照片非常珍贵,是110年前所摄。在辛亥百年时,丁大姐曾请民革市委联络部的马铭德部长看过这张照片。当时马部长帮助查询这张照片的背景,判定是1912年孙中山北上,视察京张铁路时的合影,并帮助查出几个当时的知名人物。这张照片非常清晰,保存完好,远超同时期发表的照片。我对丁大姐说,我来继续马部长的工作,和你一起搜寻资料,解读照片上的背景和人物,作为向辛亥先辈致敬。

  孙中山的铁路设想

  孙中山先生被称为“孙大炮”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个说法是: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多次邀请孙中山北上,入京会谈。1912年8月25日,孙中山抵达北京,在与袁世凯的会谈中,提出希望十年内修筑铁路二十万里的实业计划,并请袁于同期内训练出精兵百万。袁世凯听后认为孙中山并无经济建设经验,便在背地里频频叫他“孙大炮”。

  1912年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从南京回到广州,受到广州社会各界热烈欢迎。5月17日下午,作为粤汉铁路总工程师的詹天佑率领粤路公司同人及董事设专宴欢迎孙中山。在广州对粤汉铁路的考察及与詹天佑的交流,使孙中山对国家铁路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广州回到上海后,无论是接受报界的采访还是其他重要场合,孙中山都谈到他对铁路建设的许多思考。

  实质上,孙中山这一被称“大炮”的铁路梦构想绝非空穴来风,孙中山在美国生活多年,一直在学习和效仿美国的先进建设经验,对改变美国国运的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印象深刻。由此对“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深信不疑;另外,他的铁路梦构想的形成实则也受到“京张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影响。

  孙中山北上视察京张铁路

  1912年8月孙中山北上和袁世凯会晤后,担任“全国铁路督办”。孙中山坐言起行,开始了他“巡视全国铁路路政”的千里奔波。

  9月6日孙中山赴张家口视察詹天佑建造的京张铁路,由原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交通总长朱启钤,财政总长周学熙等重量级官员陪同,袁世凯并派军队及总统府侍卫官蔡成勋(虎臣)随侍左右。

WDCM上传图片

1912年9月6日,孙中山在北京明长陵的城楼前与随员合影。前排左八为孙中山、左十为叶恭绰、二排右三为王宠惠、右四为张继。

  六日早9点,孙中山搭乘袁世凯专为他预备的列车,由前门赴张家口,段祺瑞前来送行,孙中山对段祺瑞表示,还有对军事上之见解未尽发表,回京后当与熟商。十一点到南口,小憩。下午一时前往明陵,游历一小时。复发车绕大红门口至南口,晚间京张铁路同人开欢迎会,夜宿车上。

WDCM上传图片

在张家口车站的合影

  七日上午四时,孙中山换坐花车,上午十时抵张家口。站前有察哈尔陆军学校、小学校、议事会、商务总会、五族国民合进分会、共和统一分会、燕京关外统一会、同盟会张家口支部等各界机关代表七百余人前来欢迎,观者则数千人。孙先生由都统何宗莲及各团体代表迎至张绥铁道工程局品茶休息。小憩后,孙中山来到了欢迎会场,发表了演说。阐明了共和国民之责任,受到了在场听众的热烈欢迎。

  孙中山先生本拟从张绥铁路出发,视察蒙界,准备为将来建筑铁路之地。因时间短促,未能成行。

  下午一时,孙先生原车驶回南口,途至宣化府站,欢迎人数较张家口更多。下午四时行至八达岭,参观长城。在城楼摄影,下山时已近七点。

  八日上午十时,由南口发车,孙先生十二时至清河织呢厂参观。下午三时登车回京。

  视察完穿行于长城两边的京张铁路,孙中山受到震撼,对詹天佑的铁路建设成就给予高度肯定,对中国铁路建设也充满了信心。后公开向社会表示,要邀请詹天佑、刘人文等人参与全国铁路规划。

  在此后两个多月中,孙中山先后视察了京张、京汉、北宁、津浦、胶济等铁路以及唐山铁路工厂、启新洋灰公司、阳泉煤矿等厂矿,准备开始进行建造铁路、发展实业的准备。

  孙中山视察张家口的随员

  孙中山此次北上随员共十余人,分别为温秉忠(早期留美幼童)、魏宸组(留欧),胡秉柯(留欧)、王鸿献(留欧)、朱卓文(留美)、耿觐文(日本士官生),居正(留日),曾邵文(留日),王君复(留日),方声涛(日本士官生)等,以及孙中山夫人卢慕贞、秘书宋霭龄(留美)以及温秉忠夫人倪秀珍(宋霭龄之姨)。其中魏宸组、胡秉柯负责文牍及演说事件;温秉忠负责英文函牍,王鸿献负责管理用项、调查、财政;王夏负责交通、同盟会及各党联络;居正负责交通、参议院及新闻界联络;耿觐文、曾邵文、方声涛负责调查军警两界情形;朱卓文管理一切庶务。

  随从人员简单介绍:

  温秉忠:(1862年-1938年),字荩臣,广东台山人,清朝留美幼童之一。他是宋氏三姐妹的姨夫。

  胡秉柯:(1882年—1914年),字质斋,湖北潜江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3年冬,胡秉柯公费派赴比利时留学,1913年初,胡秉柯当选民元国会参议院议员。

  王鸿献:(1878—1916),字子匡,湖北咸宁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1904年以公费派赴比利时留学,习政治经济。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财政部次长。

  朱卓文:(1875-1935),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中山)人,1896年旅居美国旧金山。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进行革命活动,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庶务司司长。

  耿觐文:(1885--1957)字伯钊,湖北安陆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6期骑科毕业。1906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统府军事秘书长兼陆军部顾问。

  居正:(1876—1951年)字觉生, 号梅川。湖北广济人。1905 年赴日本留学, 入日本法政大学预备部和本科法律部,由宋教仁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

  曾邵文:1883—1913),字可楼,河南新县人。1904年,赴日本留学,毕业后入日本陆地测量部学习测量。曾任国民党参议、河南省国民党支部长等职。

  王夏:(1887-1939),字君复,1908年初,到日本留学,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时加入同盟会。1912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王夏在-秘书处任财政科秘书。

  方声涛:(1885—1934),字韵松,福建侯官人,1902年留学日本,入振武学堂习陆军,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归国后历任云南讲武堂教官、广西兵备处会办等职。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任孙中山元帅府卫戍总司令。1930年代理福建省政府主席。

  魏宸组:(1885~1942年),字注东,湖北江夏人,1903年12月,由清政府选派赴比利时留学。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与石瑛、吴稚晖同为欧洲同盟会骨干。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出任外交部次长。2月被派充迎袁世凯南下就职的欢迎员。后任国务院秘书长。

WDCM上传图片

孙中山北上时部分随员照片

  孙中山视察京张铁路,其随员魏宸组因为照顾孙夫人和其他女眷,留京未随孙中山先生去张家口,其他人都跟随中山先生视察。这张照片中还有张继和覃振等二位辛亥元老,他们当时正在北京,作为孙先生的老友,跟随孙先生一起前往视察。

  在视察京张铁路时,詹天佑时任广东粤汉铁路会办,无法前来,特委托其留美同学时任京张铁路和张绥铁路的总工程师邝孙谋全程陪同。

  跟随孙中山先生1912年的北上的这些革命党(同盟会)随员,亦都是留学或生活在国外的华侨,这也说明辛亥革命能够成功,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侨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京张铁路的贡献者

  合影中温秉忠、梁如浩、邝孙谋都曾是早期留美幼童,他们对国家的铁路交通建设和实业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京张铁路就是梁如浩和詹天佑、邝孙谋等联手完成的。

WDCM上传图片

梁如浩(1863—1941),广东香山人,1874年跟随容闳赴美留学

  梁如浩自1885年起为驻朝鲜通商事宜大臣袁世凯幕僚。1894年甲午战事起,随袁世凯回国,一直在铁路部门供职。1902年负责接收关外铁路,经营效益显著。1907年起历任山海关道兼关内外铁路总办、天津海关道、上海道等职。在京张铁路筹备期间,推荐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司,并从关内外铁路局调出陈西林、邝景阳等多名工程师支援京张铁路局。后担任过内阁外交总长。

WDCM上传图片

邝孙谋(1863-?),一名邝景扬,字星池,广东南海人,早期留美幼童。

  邝景阳是詹天佑的留美同学,长期与詹天佑共同奋斗在铁路建设第一线,深受詹天佑信任并委以重任,曾受詹天佑委托出任粤汉铁路总工程师,当詹天佑亲自南下主持粤汉铁路时,又由詹天佑推荐,接任詹天佑的京张铁路和张绥铁路总工程师的职务,他对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所受的压力及京张铁路给国人带来的精神动力是非常了解的。

  此后,詹天佑以丰富的学识、极大的热情、及在铁路工程界的威望,热情支持孙中山雄伟的铁路计划,积极帮助其制作详尽的规划与措施,提出富有价值的意见。

  1913年宋教仁事件后,孙中山的全国铁路督办职务被袁世凯取消,但詹天佑还继续在北洋政府的交通部任职,直到他于1919年春去世,詹天佑始终奉献于我国铁路建设事业。五四运动前,詹天佑给我国巴黎和会代表写信,表达收回被外国占领铁路的迫切要求,唤起国人对路权的重视。收回路权,成为五四爱国运动最重要的诉求之一,与詹天佑的呼声有直接关系。

  詹天佑的去世在国内外引起的反响很大,北京、武汉、广州、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国内各大城市举行公祭,国际远东铁路会议和英、美等许多学术机构及铁路权威发来悼电,英、美、日等国媒体进行广泛报道。孙中山在这一年制订的《实业计划》中,有系统的关于铁路建设的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完成的。

  (本文作者李季平系民革上海市委委员,上海中山学社社员,辛亥先贤李烈钧之孙;丁大于曾任民革联一总支委员,辛亥革命元老丁惟汾侄孙女)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上海市委员会和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员会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