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铁佛寺

来源:大菩文化发布时间:2014-10-08

 

江西九江铁佛寺 


铁佛寺御路石 


 天王殿


山花烂漫 


 雪映贵宾楼


 妙乐禅洞——洞中三年悟本来


报恩亭 


【历史沿革】

 

    浩浩八百里鄱湖,绵绵五百里庐山,她们尤如闪亮的明珠翡翠镶嵌在赣北这块古老的沃土上。钟灵毓秀的庐山,不仅以其绚丽的自然风光展示她的风采,更以她凝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彰显其隽永的的魅力。而在庐山一系列文化层中,宗教文化又具有她深远而独特的渊源。

 

    继庐山道教于三国起源之后,在传自印度的佛教自西汉末年至东晋太元二年(公元377年),慧永法师在北香炉峰下创建西林寺,其间300余年,佛教便在庐山盛行。此后随着佛教在庐山的传播,历朝历代,名刹迭兴匡庐南北,梵宫琳宇、寺庙庵堂遍布全山。在佛教传入中国不久的东晋时期,在庐山就建有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等著名的“三大丛林”。此后陆续兴建的归宗寺、栖贤寺、开先寺、万杉寺、圆通寺“五大丛林”,分布在庐山的奇峰幽谷之中。佛教在庐山的鼎盛时期,庙宇多达360余处,漫山寺庙庵堂蔚为大观,以致“庐山到处是浮图”,成为历代的佛天福地。在历史的进程中,庐山的佛教随时代的兴衰更迭而渐减渐弱。明清战乱,庐山寺观尝剩100余座,此后又遭到太平军的扫荡。到光绪年间,山上寺庙仅剩数十座。故民国期间即1933年,著名学者吴宗慈先生编撰的《庐山志》上,有名可考的庙庵为70处。及至本世纪三十年代末,日军的炮火又给予其摧毁性打击。到六十年代“文革”中红卫兵的“破四旧”,几乎砸烂了所有劫后余生的为数不多的庙宇道观,即使是誉满天下的净土宗祖庭——东林寺,也被取代做为公社化肥厂,庙中方丈被扫地出门,下放到林场劳动。直到1976年10月,“文革”悲剧结束后,正值百业复兴,庐山的佛教又迅速恢复,丛林香火,旺盛不绝。

  

    在庐山佛教几度起落的历史过程中,位于西北麓的铁佛寺也经历着她兴衰发展的变迁。据史料考证,早在唐宋以后,历代香火就绵延不息,至明清时期庙中亦由女尼住持庵堂。岁月流逝,从明代万历到民国又经300余年,铁佛庵始改称今名“铁佛寺”,空门黄卷,灯明香烟,绵绵传续。然而此后数十年,国逢战乱,炮火连年,铁佛寺几遭摧残。到“文革”期间又被扫荡殆尽,铁佛寺面目全非,凋零破败,仅存一间殿屋在风雨中飘摇欲坠。

 

【历史渊源】

 

    1988年4月,释妙乐法师在弟子们的伴随下从福建来到了江西九江市庐山西北麓莲花峰下。连绵的莲花峰峦犹如锦带横贯长空,峰间山花争妍,林木茂盛,泉溪流响,百鸟争鸣。秀丽的景色打动了妙乐法师,当她发现这里曾经还有一座千年古庙——铁佛寺时,更是惊喜异常,油然百感交集,感慨老庙破败将倾,仅剩一间摇摇欲坠的简陋庙屋,庙堂里原有的物器早已荡然无存。寺庙周围杂草丛生,时有野兔在草丛中窜跑,妙乐法师不禁十分伤怀。她环视四周,铁佛寺座落在三面环山之中,庙后东、南、北分别由鸡公石、莲花和锦绣三峰簇拥,此三峰酷似三朵出水芙蓉仰天开放。朝西的一面敞开洞天,似是面对西方极乐世界;眺望远方,视野壮阔,山下万里长江,千里河山,尽收眼底。铁佛寺就位于这莲花群峰所环抱的“U”字形正中,而莲花峰一带地名又叫“莲花洞”,正应了佛门“莲花生佛”的说法。妙乐法师于这满目青山中看到了旺盛的生命力,她对着青山、对着大地、对着远去西天的祥云,铿锵有声地发誓:“这么好的山水,我要养育千年古庙,让她重焕生机。今天缘份让我到此,我就要在此重建铁佛寺。不修好铁佛寺,誓不成佛!”

 

    妙乐法师响亮誓言,震撼山野,感天动地。这一言九鼎的誓言,20年后,化作殿阁林立的宝刹,如镶金锒玉般点缀在这群山之中。20年的励精图治,让今天的铁佛寺金碧辉煌。从远处眺望,在阳光的照耀下,铁佛寺一片五彩斑斓;而在云缭雾绕中,铁佛寺是那样高耸、雄伟,那样庄严、神秘。

 

    20年间,适逢我国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年代,以妙乐法师为住持的铁佛寺顺应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创新变革,自我完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不断升华提高,成为名传遐迩,蜚声中外的丛林。

 

    铁佛寺地处九江市区南端约14公里莲花镇莲花洞森林公园风景区内,其地理坐标为东径115.59’,北纬29.36’。寺庙背靠莲花峰主峰,东北毗邻鸡公石峰,西南面莲花峰余脉蜿蜒如龙。西北一面,大江似练,远山如黛,万里江山,浩渺朝揖。寺院占地面积210亩,自建庙以来,现铁佛寺拥有千佛殿、大雄宝殿、天王殿、念佛堂、云水堂、功德楼、寮房等建筑群。近年来,庙里为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时加强庙宇建设,新建了妙音贵宾楼、妙音上客堂,改造了道路,美化了环境。各种设施及主要建筑物多达19处,总造价达2.5亿元之多。

 

    除了铁佛寺建设外,妙乐法师在省内外还建有:福建省普闻寺,贵州省云仙寺,浙江省大雄寺,湖北省妙乐寺、宝庆寺,江西省龙泉寺等十座寺庙。妙乐法师还创办了湖北黄梅妙乐寺上客堂、铁佛寺上客堂和九江妙音素食馆等三处素食饭店。这些寺庙和馆店管理规范,科学得法,在妙乐法师的引领下,积极投入到现实社会中,满腔热情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慈善事业服务,奉献爱心。

 

    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绚丽多姿的建筑艺术的宗教道场,在人们的视觉里是作为一个圣洁的观赏景致,尤其是俊丽伟拔宗教建筑,更具有浓郁的旅游文化色彩、迷人的艺术魅力和很高的文化观赏及研究价值。庐山铁佛寺近年来又以她独树一帜的建筑特色和建筑成就,不断刷新和改观了她的面貌和气势,令观赏者无不啧啧赞叹,景仰敬慕。

 

 铁佛刻石妙乐禅书


山溪潺潺流过,桥两旁茂林修竹,鸟鸣幽涧


 圆明印月千江水,佛光永照如大千


 万佛塔


 千里求法莫畏艰难,磨炼身心智慧光明


 浩浩八百里鄱湖,绵绵五百里庐山


 白龙泉

 

铁佛寺鸟瞰图


一诚老和尚题字



妙乐法师(图片来源:大菩文化 摄影:妙善)

 

【寺院资料】

 

    走进铁佛寺,从西大门进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朱色大门是一种牌坊式的建筑,精巧的工艺雕刻,带给人们一种美丽可观,气派高雅的印象。门前一对石狮,双目炯炯有神,又带给人们一种威严肃穆的镇定。进入庙中,步行20米便是石砌的罗汉桥。桥下,山溪潺潺流过,桥两旁茂林修竹,鸟鸣幽涧。站于桥上仰视铁佛寺的全景,可以看出,铁佛寺位于莲花峰山间中部,居高临下,依山势而建,既有雄浑大气的造势,又有奇特夺目的秀美。昂然耸立的大雄宝殿、天王殿、云水堂、念佛堂、千佛殿等一系列建筑,一一置于天然画图中,同时又以它们各自不同的建筑形态,在这天然图画中添成巧妙的人工点缀。由于在这里可以给人一个整体观感,铁佛寺的建筑群体又处在自然环境的恰当位置,建筑比例与山体地势协调统一,使游人对铁佛寺赏心悦目,由衷赞美。

 

    走过罗汉桥,左侧是前些年建的一排车库。再踏坡而上,脚下就是花岗岩铺成的直达大雄宝殿的台阶,台阶路面很宽阔,路两侧砌成的石墙,均称对列。路阶分级而上,正上方便是三层飞檐翘角的功德楼,楼内有旋转式的扶梯登上高层,可以在此俯视山下景观。功德楼左边为天王殿。殿中供奉弥勒菩萨、韦驮菩萨和四大天王。弥勒菩萨笑容可掬,一脸慈祥,给天下众生抚以心灵的慰籍。弥勒佛座的两旁有妙乐法师题写的联句:“心识圆明十方界,性修功德一时圆”。殿中妙乐法师另一幅联语云:“千里求法莫畏艰难,磨炼身心智慧光明”深刻地表述着妙乐法师一生求法、弘法、护法不畏艰难的凌云壮志。正是历经磨砺,方得成功,修成正果,获得智慧和光明,对自己更是对所有努力向上的人们一种勉励,一种鞭策。以及“圆明印月千江水,佛光永照如大千”的佳联,都表述着妙乐法师寄情远大,慈航普度的美好愿望和崇高境界。

 

    从天王殿沿台阶来到“佛”字壁前,壁高12米。是用巨大的青石镌刻贴金而成。金光四射的“佛”字照耀山河立于莲花台上。壁画两旁是一幅寓意深刻的对联,联句为:“莲是清净因,花是无为果”把佛教“因缘果”的法则昭示世人。

 

    从“佛”字壁两侧有台阶直达大雄宝殿正门。大雄宝殿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正殿。大雄宝殿是一个寺庙的象征,也是整座寺庙中的主体建筑。铁佛寺大雄宝殿于1994年奠基,1995年上梁,大殿宽34米,高28.8米,建筑面积1246平方米,耗资数千万元。仅三世佛像和殿中罗汉塑像所用金箔达数百万元。大殿正中供奉的是横三世佛。六角须弥座上,正中为本师释迦牟尼佛,迦叶与阿难尊者为侍左右;左侧是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释尊头顶上罩井雕有神态各异的五百罗汉塑像。大殿背后整面墙壁上,中间是海岛观音,善财龙女侍立两旁。138尊诸佛菩萨、护法尊天隐现壁间。这一群塑作品,是依《大方广佛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典故而塑造。与海岛观音壁对应的,右边是文殊菩萨,手持如意,身坐狮子,示智慧吉祥;左边为普贤菩萨,手执莲花,坐骑白象,示庄严万行。两菩萨塑像别具一格,其坐骑一律朝外。妙乐法师开示说,两位菩萨智慧无尽,行愿无尽,并非“只是对内”,也利乐天下。从大雄宝殿上行,便是四十八级台阶,接引到达方丈楼和念佛堂,是寺中主要活动场所。四十八级台阶据传是阿弥陀佛曾发过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个台阶即是按照佛教的典故,照数建造的,其寓义重在激发世人信心,崇尚四十八愿的果德,护法行道,入圣有路。妙乐法师在这建筑设计上巧布匠心,将佛家的四十八愿,造型成一处步步高的立体建筑物,使佛学文化的一种特征与建筑艺术有机地揉合一起,可谓相得益彰,别有义趣。踏上四十八级台阶的上端为接引台,接引台上面是一个小平台,两旁安放石狮一对,高约1.5米,左右对峙,号为“镇门狮”。两石狮外侧是一对铁铸宝鼎香炉,高2.5米,每只重1.5吨。鼎腹间铸有“江西庐山铁佛寺”字铭。两鼎均有铭记:“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辛巳年吉月吉日吉时”。念佛堂正门口有平口、圆口宝鼎香炉各一只,鼎中香火旺盛,四时不息,又渲染着铁佛寺浓厚热烈的氛围。

 

    在石狮和铁鼎所处的位置正是念佛堂和方丈楼等建筑所在的场地。念佛堂左为观音楼,右为方丈楼。念佛堂两边台基上镌有“境上荷花和尚境,墙壁垒碑累笔墙”的回文联,激励着僧人修行得道,获取正果,进入无上清净的莲花境界。

 

    念佛堂高12米,面阔18.8米,进深12米,殿中供奉西方三圣像,连底座高3.96米。念佛堂是妙乐法师开示讲法和弟子信众们早晚课诵的殿堂,神圣肃穆。门口朱红殿柱上悬挂红木金字楹联:“两手将山河大地捏扁搓圆建成庄严道场,一棒把千古孽魔驱逐除尽唤醒天下众生”。念佛堂楼高殿大,顶上中央塑成两条金龙,造型是二龙戏珠。在殿上的两角飞檐部也各造了一条金龙,其势喷薄欲飞。念佛堂门前左侧有一柏树,枝茂叶翠,生机焕发,乃前代祖师百岁僧人广禅所植,迄今已逾百年。说起这棵柏树,还有一个令人不解的奇妙故事。铁佛寺在那战争兵火及至政治运动的年代,日渐枯竭,气息奄奄。尽管庙中僧众尽心救护,但依然看不到好转的希望,一片枯枝败叶,眼见其日益衰亡。就在这时,妙乐法师接任重建大庙,在设计新庙各式建筑物规划念佛堂时,发觉这棵行将死去的老柏树,妙乐法师慈悲之心,惠及飞潜动植,不忍心这棵枯柏消亡。法师想到这棵树是那时国逢浩劫,因气息不盛而萎靡。而今改革开放的时代,春风化雨扫去阴霾,国运昌盛,万物复苏。法师当着众人手指柏树,语气坚定自信地说:“我今发愿重修铁佛寺,誓将古庙新生,如果大业能成,你柏树也一定能焕发生机,枯木逢春,为我复兴新庙争荣。”法师亲自领众洒净,待到第二年春上,人们惊异地发现,树的主干已腐烂中空的枝条上生出了许多新绿。一年以后,整个柏树换成了新装,郁郁葱葱。每日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到寺中求法和观光的客人。这个柏树新生的故事一直在人们的谈论中传为佳话。柏树见证了寺废树枯、寺兴树荣的历史,妙乐法师特将此树命名为“荣枯树”。

 

    念佛堂内供奉着三圣金像。中间为阿弥陀佛,端庄慈祥,左手置胸前托一莲台,右手下垂,表示垂手接引众生。阿弥陀佛的左边是观音菩萨,左手持净瓶,右手执杨柳,正在普洒甘露,惠济众生:“杨柳一滴真甘露,散作山河大地春”。右边是大势至菩萨,左手理莲茎,右手握莲果,表花果同时,念佛为成佛正因。佛像均高3米,奇伟富态,铸置精工,外罩黄披风,上绣青龙及各式吉祥图案,华丽庄重,令人肃敬。三圣佛右侧是地藏王菩萨,他安然端坐,双掌托一明珠,“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两旁侍者,一为道明和尚,手持锡杖;一为闵公长者,双手托钵。与他们对面的是护法伽蓝,护持伽蓝道场。另一侧是韦驮菩萨,愿力宏深,护佑修行者。在念佛堂隔壁靠近方丈楼有一侧殿如来殿。正中供释迦牟尼佛像,旁立侍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每天来如来殿朝拜的香客络绎不绝。念佛堂东侧有正智殿,殿内供奉铁佛一尊。方丈楼是妙乐法师坐禅修行,理事著作的地方。方丈室里最显眼的是供有四十八臂观音菩萨,体现菩萨慈航普渡的悲心。

 

    从念佛堂正前方的接引台下端分别是左侧为五观堂,右侧为云水堂。斋堂宽大,可容数百人饮食,四壁挂有妙光法师题荷花诗。云水堂,乃是妙乐法师会客或讲座的厅堂,也是铁佛寺僧人及来寺学者研讨佛教文化、切磋佛学知识的场所。云水堂外观壮丽,楼高26米,顺着西低东高的地势建有5层,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厅堂摆有一排排禅座和茶几,正堂塑有铜质紫竹林观音,取妙乐法师偈义:“紫竹林中鹦哥叫,大雄宝殿有麒麟”。堂中楹联均为妙乐法师亲撰,显示着厅堂浓郁的学术气氛。

 

    在铁佛寺的最顶端,高耸着一座庄严的殿堂即“千佛毗卢殿”。大殿高23.8米,面阔24米,进深8米。殿内正中供奉毗卢遮那佛,其前一尊长8米卧佛,神态安祥,两侧塑有1000尊立佛,取“千佛绕毗卢”之意。殿前广场,左右直立着两座万佛塔,塔高8.6米,万佛塔为金身,阳光下金光夺目,佛辉广耀。

 

    于千佛殿广场俯看,寺内建筑高下错落,参差相联,整个空间的序列是由下而上,依从山体形态,不是水平方向的推进,而是垂直方向的逐级提升,因而有着居高临下,俯视大千的气势和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同时设计者采用了左右相称,互为相应的形式美对比手法,如东西寮房,云水堂与斋堂等设施,结合宗教要求的鲜明特色,因地而造,强化了铁佛寺的建筑布局,遵循地形地貌,做到对比强烈,错落有致。这些建筑技巧使每一个建筑物都成为一个艺术品,成为一种系列的建筑文化,而这明快多彩的建筑文化为再创新型的铁佛寺,不仅为庙宇增添浓厚的宗教气息,更使铁佛寺成为一个融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和旅游文化为一体的新兴景观胜地。

 

    铁佛寺的北大门又是另一番景象,门外广场与105国道相连,路面宽8米,长10公里,名为“铁莲路”。大门悬挂妙乐法师手书“铁佛寺”匾额,门柱楹联:“一颗红心建造千秋伟业,两只巧手绘出万卷宏图”,亦是妙乐法师亲撰,书法家吴学全恭书。沿青石铺成的广场前行,有长亭临水而建,依栏听泉,别有情趣。长亭前有石砌拱桥,名“圆觉桥”。宋代愿莲大师的题诗刻石就在桥旁。凡是两年前从这里走进铁佛寺的人,都知道这条路的狭窄和阴暗,更早一点的时代是高低不平,鹅卵石兀起的路面。早先庙里没有自来水,僧人从旁边白龙泉挑水,担在肩上,走在这坎坷的山坡路上要小心翼翼,步履非常缓慢。而今经过重修,花岗岩石条铺成台阶的道路和对路周边环境的改造,原先的坑洼乱石,沿路荆丛的旧貌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条花岗岩石条铺成的宽敞整齐的台阶道路。从圆觉桥到寺院东山门,每9级台阶为一个坡段,共5个坡段,每一坡段中间制作了长方型团龙的御道石,雕工精美,艺术精湛。路两边再用花岗岩石设置了护栏和绿化带,立足圆觉桥,放眼上游龙天桥,泉瀑飞流,蔚为壮观,大气磅礴。圆觉桥是由古白龙桥改建的,过去的白龙桥在这里经年历月,记载了历史上无数走过的印痕,见证了这旧貌变新颜的每一时刻,每一过程。当人们今天再从这条道路行走,无不被这条壮阔豪迈的山路所激励、所振奋。这是一条艺术之路,使人们领略到建筑科学的精妙;这是一条创业之路,使人们感受到从修路到建庙所历尽的艰辛;这是一条康庄大道,使人们领悟着铁佛寺发展的光明前景。走在这条路上,神气昂扬,踏实有力。

 

    东山门的形貌与西大门大同小异,以牌坊式的造型巍然耸立,尤如一幅俊秀的立体画图,以她靓丽的色彩,展示着铁佛寺骄人的形象。门上悬:“三摩地”匾额,梵语“三摩地”译为“正定”。门柱楹联黑底金字:“千磨万考九死一生方成道,心无挂碍无妄无执传大乘”。妙乐法师题联,九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吴小京书写。

 

    从东大门入寺,伫立路旁,可以饱览铁佛寺全景式的建筑风光。山间铁佛寺的每一色彩斑斓的建筑物,五光十色,如一朵朵鲜艳的山花,恰似群芳争妍,美不胜收。那屋宇上的琉璃瓦,在骄阳的照耀下,熠熠闪光,灿烂夺目。这一壮丽的图景,激起了游人对铁佛寺和妙乐法师的由衷赞美:

 

    万山丛中一片红,巍巍铁佛绣其中。

 

    妙乐励志创新貌,不愧巾帼女英雄。

 

    在东大门还可以观赏到昔日的竹泉山庄,已全部改建成素食馆及接待来客的宾馆楼舍。2000年,妙乐法师收购了竹泉山庄,将原有旧屋舍全部拆建成具有民族风情风味的客楼食馆。其中妙音贵宾楼集接待、住宿、饮食为一体,高雅秀美,其现代设施一应俱全。妙音贵宾楼呈“T”字结构,依坡而建,就高三层,就低四层,客房目前有54套标准床位。贵宾楼对面为“妙音上客堂”,专营餐饮素食。其环境、设施、管理、礼仪等优质服务水平,在服务行业上均堪称上乘。这些馆楼在建筑风格上保持了和殿堂的一致性,使得庙中各式建筑物的整体形象统一协调,丰富多彩。那用红黄蓝等彩色装饰的外墙,高雅玲珑的门窗,装修多样的柱廊,华丽厚实的琉璃瓦,轮廊多变的堂阁,造型生动的雕刻,五光十色的彩绘,神彩跃动的飞檐翘角,风韵高扬的刹式屋顶,均构成了铁佛寺美轮美奂,绚丽多姿的景观。通观铁佛寺的建筑艺术,最为注目的即是屋顶艺术的形式美。屋顶——是整体房屋的建筑之冠,铁佛寺几乎所有的楼、殿、亭、阁,在屋顶建造上,继承运用了中国古建筑的技艺,屋顶向上反曲、形成优美柔和的凹曲线,而屋檐的相交处以斗拱相衔,支撑出檐,转而翘到适当的高度,形成檐牙交错,斗拱重迭,造型奇巧的飞檐景观。这种古建筑别致的飞檐翘角和反曲的屋面,成为东方建筑的特有个性,最具我国民族传统的建筑风格。铁佛寺的总体建筑形式和表现特征,正是继承了这一民族的建筑传统风格,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可以从建筑艺术上感受到铁佛寺的风情神韵来。

 

    “天生我材必有用”。妙乐法师因早年家贫,读书不多,但在她从佛50多年的生涯中,勤参苦修,开发了智慧,学习和掌握了多学科知识。除高深的佛学理论外,她对诗词、音律、医学均有独到的研究和建树。表现在妙乐法师对建筑学方面的造诣,最显而易见的即是为铁佛寺系列建筑物设计上,这些作品对于一个只读了四年小学的妙乐法师,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服。这些独具特色的建筑物,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玉,装点在莲花峰山峦间,与世同在,永放光芒。

 

    庐山铁佛寺在20年前还是一个寂寞无声,不见经传的小庙。她的发展经历着两个不同十年的重大阶段,前“十年艰苦创业”,这一阶段为妙乐法师栉风沐雨,建寺安僧,励志创新,让古老的铁佛寺脱落尘埃,焕发新颜,在党的宗教政策和改革开放大好时势中奠定了基础;后“十年精诚回报”,这一阶段是妙乐法师广结善缘,遍布福泽的时期。在受戒于一诚老和尚剃度后更加志坚神定,以“慈悲喜舍”的爱心感恩共产党,回报祖国和人民。其扶贫济困,救弱助残为社会所作慈善公益事业的功绩举不胜举,彪炳史册。20年后的今天,铁佛寺庙宇重光,跃然崛起,名扬海外。而今铁佛寺在九江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以说在赣北的地图上标有铁佛寺的地名;在九江公交线路上设有铁佛寺的招呼站名,在江西的旅游画册上,九江庐山铁佛寺以一个新亮点闪耀其间。20年弹指一挥间,然而它却以7300个日日夜夜的嬗变,改换了铁佛寺千年的古老面貌,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进了新时代。

 

    人们用有目共睹的事实和成就评价妙乐法师,认为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一时势和机遇造就了妙乐法师。殊不知妙乐法师不负这太平盛世的大好局面,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地创新佛教事业。更不知是妙乐法师在20年践行理想的拼搏中,以她的智慧和坚韧,“巧借东风上青云”,乘时势,抓机遇,坚定50年从佛的信念,坚持20年奋斗的励志,造就了今日铁佛寺的辉煌。马克思在对人们认识和利用机遇的论述上,认为机遇是人们行事的际遇时机,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必然和偶然结合的一种反映。“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如果说妙乐法师适逢新世纪带来了新机遇,那就是党的宗教政策和改革开放为妙乐法师带来了生机、活力和希翼。这些即是马克思所指的“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妙乐法师则是用科学发展的观念,积极进取的精神,依托条件,乘势而上,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作为自己坚心创业的政治保障,并用予指导自己前进的方向。而改革开放则提供了妙乐法师大展鸿图的社会环境,正是在这种政治清明,政策英明的形势下,妙乐法师抓住和把握了这种种有利的机遇。她首先在江西省九江市铁佛寺,继而在湖北省黄梅县妙乐寺开辟了自己的舞台,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极大地发挥了广大弟子和居士们的热情和能量,在这个舞台上唱响了一曲曲爱国爱教,“慈悲喜舍”壮丽人生的凯歌。

 

【寺院住持】

 

    妙乐法师是一位成功者,她从佛50年,毕生为弘扬中国佛教事业倾注了心血,从她1955年皈入虚云大和尚门下,受俱足戒,此后数十年间潜心修行,历尽辛劳。她曾三步一拜,朝礼四大名山,十方祖庭;三年坐洞,七年闭关,九年面壁,几十年矢志不移,实干苦行,磨炼了意志,圆满了人生。妙乐法师事业的成功,更集中体现在1988年重建庐山铁佛寺后的20年,谱写了一部厚重而锦绣的史诗。妙乐法师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获得了新时代的机遇,而这些机遇就是坚定不移地相信和遵循党的领导,依靠党的政策和得到党的关怀。她在庐山铁佛寺建寺20周年庆典法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庐山铁佛寺建寺20周年取得的成就,是我国党和政府改革开放30年光辉成果在宗教事业上的一个具体写照。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和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来,党的宗教理论、宗教政策和宗教法规日臻完善,‘十七大’明确把‘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列入党章总纲。铁佛寺正是伴随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在各级宗教主管部门的大力关怀、支持下,建设成为庄严大丛林”。妙乐法师把自己比作一棵小草,是在党的阳光雨露沐浴下得以发育成长的。她常以感恩之心教诲弟子:“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铁佛寺;没有改革开放的好局面,就没有铁佛寺;没有各级组织和社会帮助,就没有铁佛寺。铁佛寺要以爱党爱民,爱国爱教为宗旨,履行自己对国家、对众生应尽的义务和职责。”铁佛寺全体僧众在妙乐法师的带领下,20多年来与时俱进,关注形势的发展,关注社会的变革,关注民生的忧乐,积极支持和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一江两岸的九江市与黄梅县投入了大量资金。尤其是为扶贫济困,救灾助危的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迄至目前止,妙乐法师为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累计捐献钱物估算达2.5亿元。其卓越成就有口皆碑,功传千秋。

 

    妙乐法师,一个从15岁步入佛门的平凡僧人,秉承虚云大和尚的嘱咐,遵行普雨、印空、一诚等大师的教示,半个世纪来为修行和弘扬佛法,不惜躯命,苦行实证,成为在继承和研究佛法、佛学上具有高深造诣的当代法师。这一条五十年的从佛长途,妙乐法师经风历雨,走过了曲折,走过了艰辛,一路忍苦负重,艰难跋涉,为了实现无上菩提,建立人间净土道场的宏愿,不遗余力,精进前行。她以自己的终身奋搏,心怀“勤奋有志,百炼功成”的恒心和毅力,在崎岖的征途中实践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终于在跨越无数的困苦和障碍之后,走向了光明,走向了成功。而今于2009年11月6日在黄梅妙乐寺和2011年10月4日庐山铁佛寺,先后成功晋院升座,标志着妙乐法师在毕生从事的佛教事业上又获得了一个圆满的功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妙乐法师为佛教事业呕心沥血50余年,为创建铁佛寺和妙乐禅寺含辛茹苦20年,而今妙乐法师功成业就,受人敬仰。但她依然从不自满,亦不停步,继续为追求更高目标而奋进。而今妙乐法师虽已年逾七十高龄,但她从不言老,依然老当益壮,孜孜不倦,她把自己的生命,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教大业中,融入到永恒的利乐有情的人生岁月中。而今的庐山西北麓,莲花峰峦内,铁佛寺高耸其间,但见檀香飘缭,梵音悠扬;层楼重阁,大殿高堂,如明珠璀玉,镶嵌在这青山丛中。当日月照临,佛光闪耀,帝网云霓,遍布瑞祥。

 

    铁佛寺一座布施慈善功德的宝刹;一座深蕴人文的胜地;一座流光溢彩的景区;一座净化人心的净土。铁佛寺与峥峥大山同在,与葱葱松柏长青。

 

 

 

编辑:妙艺 责任编辑:李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