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要闻

广州政协大讲堂第八讲 中山大学陈春声教授开讲新岭南文化与世界文化名城

广州政协大讲堂第八讲 中山大学陈春声教授开讲新岭南文化与世界文化名城

日期:2013-05-21     

      5月21日下午,广州市政协举办 “广州政协大讲堂” 第八讲,邀请中山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春声作“新岭南文化与世界文化名城”的讲座。市政协主席苏志佳,市委副书记方旋,市政协副主席孙峰、秘书长何继青以及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机关、市各民主党派、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县级市)政协等400多人出席。
      陈春声在讲课中说,广州要成为世界文化名城,要重新认识和定位广州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和意义,走出只局限于中国文明或中外文化交流的视野来定义广州文化传统的局限。他说,文化名城取决于本地人的认同感和外来者心目中的“美誉度”。

 

 

中山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春声作“新岭南文化与世界文化名城”的讲座


      传统标签难成“名城”


      在人们的印象中,谈到广州的文化历史,常常被贴上“岭南文化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当代改革开放前沿地”四大标签。陈春声说:“不同的人群做事有不同的习惯,不同的不言而喻的默契,但这种很难捉摸的感觉,其实很难用一种精确的理性的概念来表达,一旦试图把日常生活的感觉归纳为理性的简洁的概念,就一定会出现反例,一定包含了错误。”陈春声补充说,差不多以往的研究者归纳出来的岭南文化的特质,都不一定是广东所独有的。
      陈春声解释,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的说法没有错,第一次国共合作,三元里抗英斗争都发生在广州。但近代革命不仅仅从这里开始,当代改革开放前沿地的说法也并不仅限于广州唯一。
     “每一句话听起来都是对的,但是都不是唯一的。”陈春声说。他建议,要更清楚地强调要坚持本土立场,文化建设都应尽力在地方性知识的范畴下发展,目前这种大量挪用非本地知识和概念来取代本土的概念和知识体系的做法,是不足取的。尤其是各种艺术节、文化节的策划,尽量不要盲目模仿和借用非本土的知识。


      名城建设需外来者的赞美


      在陈春声想法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是一个“大道自然”的过程,一个城市能否被誉为“文化名城”,并非由于某个权威机构的评审认定,而是取决于本地人的认同感和外来者心目中的“美誉度”,基本上是一种在“口耳相传”中的城市形象塑造。
      陈春声说:“所谓‘世界文化名城’首先来自外来访问者的认可。”在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本地居民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至关重要。要让“广州”成为本地人的骄傲,必须整体地保住她的生命与性格,让历史与记忆存留于城市的空间和时间之中,才能让广州成为一个对本地人有意义的、在世界上有声誉的历史文化名城。

 

 

讲座现场


      广州博物馆不应弃镇海楼


      世界文化名城的文化规划和文化设施建设,除了不可或缺的博物馆、图书馆、歌剧院、电视塔这些伟大建筑之外,在城市的日常生活中,在与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细节中,也应该展现出一个文化名城应有的文化品位。
      陈春声建议,在建设大型博物馆的同时,不应放弃传统的小型和专题博物馆。他说,对于广州市来说,尤其不可放弃越秀山上的镇海楼。镇海楼是中国唯一现存的古代名楼,其文化象征意义也是极为独特的,即使建设了广州博物馆新馆,镇海楼也不应被放弃。(李志洁)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