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GE攝影集: 沈昭良 | 誠品線上

STAGE攝影集: 沈昭良

作者 沈昭良
出版社 台灣當代藝術社
商品描述 STAGE攝影集: 沈昭良:隨著暮色漸入低垂,水田裏的波痕光影,持續吸吮著夜色,愈發輝映舞台車上的飽滿綺麗。那是蓄勢待發的太空梭?真實與幻境的錯置?夢想與現實的距離?抑或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隨著暮色漸入低垂,水田裏的波痕光影,持續吸吮著夜色,愈發輝映舞台車上的飽滿綺麗。那是蓄勢待發的太空梭? 真實與幻境的錯置? 夢想與現實的距離? 抑或只是午夜夢迴時的神遊囈語? 直到按壓快門前的那一刻,我仍無意分清。2006-2011幻影現實,沈昭良2011年最新作。《STAGE》攝影集,為自2006年至2011年期間,當代攝影家沈昭良於全台各地,所攝近百幅「STAGE」(舞台車)系列作品中挑選編輯而成。為全球首部針對台灣特有的移動式舞台車,以當代攝影形式進行視覺書寫的作品彙編。以綜藝團、歌舞團、康樂隊及影視傳播公司為名的演出團體,其對外的客群與內部的工作內容實則相通,堪稱為台灣特有的移動式演出團體,自1970年代前後,即以歌舞表演為主體,活躍於台灣社會的各式婚、喪、喜、慶等場合。此集所攝「STAGE」(舞台車),即是目前現役並仍存在於台灣庶民社會,提供上項演出團體表演所用,進而形塑多數台灣民眾集體記憶的移動式「載體」。回顧舞台車發展迄今的歷史脈絡,實則與晚近專營殯葬的女子西樂隊結合電子琴,四周以素花裝飾的花匾仔車(1975年);為避免進出喪儀所形成的隱諱印象,而將花匾仔車以簡易霓虹燈、塑膠花改裝的電子琴車(1977-1978年間);裝飾豔麗具高機動性,同時備舞台形式及聲光效果的電子花車(1980年代開始迄今);為有效區隔電子花車在喪儀與喜慶場合的混用,同時提供更具效率及專業舞台效果而研發的移動式油壓舞台車(1990年代初期開始迄今),等四個依年代及不同需求,而形成的關鍵性轉變環環相扣。 舞台車在全台的總量並無精確統計,惟實際曾參與營業的舞台車數量,推估應超過600部以上,其中又以雲林、嘉義及台南地區居多。而上述地區的舞台車數量之所以佔多數,實又與雲、嘉、南地區所轄的廟宇數量及所連帶舉辦慶典的頻繁度,住民普遍虔誠熱衷藉由謝神演出襄贊宗教活動,於喜慶活動中以戶外辦桌形式宴請賓客的習慣,等等緣由息息相關。隨著時代的更迭,舞台車的使用場合,甚至也逐漸擴及街頭運動與選舉造勢等多重面向。 作者為適切回應《STAGE》(舞台車)系列在視覺創作上,作為新紀錄攝影表現的一支,同時體現台灣當代攝影創作,在過去諸多側重抽象概念、複合媒材及高度援用數位合成技法的表現疲乏中,逐漸朝向以使用大型相機,直接攝影形式,針對當下現實文化社會景況,進行深度演繹的創作趨勢與轉向。考量「STAGE」(舞台車)本身所具備的條件與特質,同時為呈現舞台車與寫實環境間,結合色彩、圖騰、燈光與雰圍所蘊漫的超現實狀態,並在視覺上準確還原演出現場的夢幻與繽紛,於是將舞台車的拍攝時間點,律定在日末黃昏或入夜時刻,以4x5彩色正片拍攝。至於《STAGE》(舞台車)系列作品中,絕大多數空無一人與結合周邊環境間關聯的表現形式,則是作者試圖凸顯舞台車存在於庶民社會的現狀,及與多樣現實場域間無可名狀的對照,並嘗試在視覺表現與形式上,有別於傳統寫實紀錄風格,朝向融合環境肖像、視覺群化與類型建構的當代式書寫。多年來堅持力行長程、長篇及高品質製作的沈昭良,除了冀望《STAGE》(舞台車)中,獨特的產業類型與豐厚的文化信息,馳騁的發想與絢麗圖騰,堪為誘發大眾對於台灣這項特有產業與娛樂文化,含括時間、空間,橫向、縱向,平面及立體架構的連結與想像。同時也深刻期待,藉由《STAGE》(舞台車)系列作品中,以趨近傳統直接形式,複合當代語彙,聚焦於台灣當下社會文化景況,所進行的視覺描寫,寥足以提供觀者,作為審視台灣當代攝影發展進程中,可能衍生的另一種轉折與關注。此描繪台灣特有娛樂產業與文化景況的「STAGE」系列作品,除於紐約、多倫多、東京、大阪及台北等地舉辦巡迴個展,亦曾獲選或受邀於2011年韓國蔚山國際攝影節、2011年法國PHOTOQUAI 國際攝影雙年展、2011年香港藝術博覽會、2011年兩岸當代藝術展、2010台北美術獎、2010台灣美術雙年展、2010年中國大理國際攝影節、2009年西班牙畢爾包GETXOPHOTO國際攝影節、2008年韓國大邱當代攝影雙年展中展出。《STAGE》全輯含未發表新作,共計收錄62件作品,採中、英、日文對照,高精細度印刷。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現代攝影其實也是一個尋找「現成物」(found object)的過程。無論是人類有意為之的物品,還是出乎人類意外的其它產物,如果其存在凝聚了某種智慧、機智、奇異並激發了我們的想像力的話,那麼,它們被照相機收納並且成為攝影表現的内容與主題也是攝影的主要手法之一。收集、歸類永遠應該是攝影的題中應有之意。歸檔的熱情也因為攝影術的出現而成為可能。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沈昭良的《STAGE》系列是一個既達到了對於某種在地文化的「特異」事物的歸檔目標的作品,同時也是體現了以現成物來提示世界的複雜性與荒謬感的作者意圖的作品。沈昭良的工作,既是對於表演車這個現成物的歸類採集,也是一種文化意義上的圖像採集與現實考察。』 --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顧錚『沈昭良的《STAGE》如果是一張張的「肖像」,這些魔幻舞台,或可視為對台灣農業、農村、農民的現實復魔幻之臉的轉喻。這些舞台場景的「無人」,只有如紀念碑般靜靜矗立的「肖像」,也就意在影外了。台北都會裡的學術文化菁英,在讚揚台灣這種文化生命力與創造力時,會不會正好以一種「國內之異國情調」的凝視,正當化、政治正確化此種台灣文化的同時,也繼續跟它保持著疏遠的、不真正在乎的「美感」距離呢?這是沈昭良的《STAGE》,讓我聯想到的一些問題,也是他的攝影傑作在藝術成績之外,讓我覺得格外有價值的地方。』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郭力昕『《STAGE》系列具有將日常事物美學化的明確意涵,其目的並不在於單純的紀實或檔案化;在Lightjet大幅彩色輸出的技術支援之下,一種幾乎是過度縝密而細緻的美感經營其實早已凌駕了影像的報導性質,使它們不斷溢出日常視覺經驗本身。儘管沈昭良的攝影取徑始終不曾悖離紀實攝影的傳統信念,但卻也不再像貝歇夫婦的攝影創作一般,謹守一種冷冽而中性的社會學考察姿態。雖然對於這些表演舞台車圖像有如肖像畫一般的處理本身,也可視為對於「台灣性」的可能質地的深度探勘。但《STAGE》系列真正引人之處不在於它頗能滿足近年整個台灣當代社會,瘋狂訴求某種文化外顯的自我觀視慾望,而在於它那無特殊目的性的、既非熱情亦非冷淡的率真凝視,反倒恰切地呼應了康德(Immanuel Kant)念茲在茲的純粹美感經驗。而正是這種美感經驗,讓我們得以聚焦那些總是似曾相識,卻不斷被遺忘在日常碎裂記憶之間的漂流風景。』 --藝評家/王聖閎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沈昭良1968年生於台灣台南,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歷任報社攝影記者、副召集人及專任駐校藝術家。自1993年起,沈昭良即投入數個專題式影像創作,2001年首度推出《映像‧南方澳》系列專題,其後陸續出版《玉蘭》、《築地魚市場》等長篇攝影著作,殷實細緻的紀實影像風格與嚴謹的攝影集製作,普遍為相關專業人士所肯定。作品除於國內外刊物發表及展出,曾於2000、2002年獲頒行政院新聞局雜誌攝影類金鼎獎、2004年日本相模原攝影亞洲獎、2006年韓國東江國際攝影節最佳外國人攝影家獎,及2010年台北美術獎優選獎。著有《STAGE》、《築地魚市場》、《玉蘭》、《映像‧南方澳》及《BRAND 9─全球九大暢銷品牌創意解析》。

商品規格

書名 / STAGE攝影集: 沈昭良
作者 / 沈昭良
簡介 / STAGE攝影集: 沈昭良:隨著暮色漸入低垂,水田裏的波痕光影,持續吸吮著夜色,愈發輝映舞台車上的飽滿綺麗。那是蓄勢待發的太空梭?真實與幻境的錯置?夢想與現實的距離?抑或
出版社 / 台灣當代藝術社
ISBN13 / 9789574183654
ISBN10 / 9574183653
EAN / 9789574183654
誠品26碼 / 2680610287008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9.5X28CM
級別 / N:無

活動